大便失禁的检查
大便失禁的检查
1.直肠指诊: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2.内镜检查: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3.排粪造影检查: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出,说明肛门失禁。
4.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大便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大便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5.直肠感觉测定: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失。
6.球囊逼出试验: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助肛门失禁的诊断,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于大便失禁的介绍
1.病史
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意感等。
2.体格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定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间的鉴别,包括神经障碍和损伤、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先天性疾病等。
脑梗病人大便失禁要怎么办?
如果老年人经常卧床的话很容易出现大便失禁,所以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下床活动,如果必须要待在床上的话,也可以锻炼一下肛门的功能,比如你可以多做一些收缩肛门或者多做提肛运动,在日常饮食上选择给老年人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平时的时候不要让他吃一些比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大便失禁比较严重的话,建议你带着她去医院做一个身体检查。
小编推荐 :
1、大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大便的排出除了与肛肠有很大的关系之外,与人体的神经系统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患者需要检查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如老年人高发的老年痴呆症,这是由于老年人大脑退化而引起的症状,不仅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患者的大脑记忆力也会不断的退化,会做出很多无意识的事情,建议及时带患者检查并且用药控制避免出现对自身或者家人有更大的伤害。
大便失禁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
护理员要主动关心老人,积极给与精神安慰。
了解老人排便规律,适时给与便盆。在可能情况下,与医生协商每日定时为老人使用导泻剂或灌肠,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毛巾擦干,并涂油膏于肛门周围皮肤,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使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垫或一次性尿布铺在老人臀下,一经污染要立即更换,有条件时可让老人卧于有孔的病床上,以减少床褥污染。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老年大便失禁的症状
大便失禁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便和排气失控,轻症失禁患者对排气和液体性粪便的控制能力丧失,其内裤偶尔弄脏,重症患者对固体性粪便也无控制能力,表现为肛门频繁地排出粪便,如果患者能够迅速找到厕所,则可以避免弄脏衣裤。本症患者常因肛门会阴区长期潮湿不洁,污染衣裤、床单等而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体检可见肛门会阴区潮湿不洁、湿疹、溃疡瘢痕、肛周皮肤瘢痕、肛门松弛,有时可见直肠脱垂。指检可触及坚硬的粪块或肿瘤等,可有肛门括约肌松弛和伸展,其收缩力减弱或消失。仔细检查能准确判断收缩无力的部位并可显示肛管反射消失。
仔细的询问和体检可识别大多数大便失禁的病因。治疗前放射学和生理学检查能够确认诊断,有关的胃肠功能异常和检测肛门括约肌的缺损情况可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
1、问诊 50%大便失禁患者不会主动诉说有症状,除非详细询问。询问病史是一门艺术。患者就诊时,医生有责任鼓励病人详细叙述病史和引导或直接询问有关情况。
(1)病史:了解有无手术、产伤、外伤史,病程及治疗经过等。
(2)症状:包括:①排便的自控能力,有无便意,每天大便次数,自我护理条件;②肛肠外症状,如排尿异常,脊柱情况,智力,神智和精神状况等。
2、局部检查 肛门检查可了解有无局部因素导致的大便失禁。
(1)视诊:注意有无粪便污染、溃疡、湿疹、皮肤瘢痕、黏膜脱出、肛门扩张等情况。
(2)指诊:注意肛门括约肌收缩力、肛门直肠环张力等。
(3)内镜:观察直肠黏膜颜色,有无溃疡、炎症、出血、肿瘤、狭窄和肛瘘等等。
老年人非常容易患大便失禁,孕妇在月子期间也很容易患大便失禁,所以在将要生产时一定要多注意。建议平时要多喝水,适当喝一些可以祛火的茶。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榨成的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大便失禁的原因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损伤
直肠脱垂、痔疮、久泻、息肉脱出等肛门直肠疾病引起肌肉松弛、张力降低;年老或某些疾病引起肛门括约肌萎缩或收缩无力;因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切断或切除肛门括约肌及分娩、肛门外伤、烧伤、烫伤等损伤肛门括约肌。
神经障碍和损伤
昏迷、智力发育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神经损伤、突然惊吓等。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无肛门括约肌或括约肌发育不全者。
其它病因
此外还有会阴撕裂,意外伤,枪弹伤和异物等病因。老年人身体衰弱,大便嵌塞亦可引起失禁。
痔疮手术只要不出意外,一般是不会导致大便失禁的,所以痔疮患者完全不用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想要进行痔疮手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这样保险系数要更大一些。如果出现了大便失禁,如果治疗及时,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
年轻人大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
怀孕对于女性朋友的身心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大多数的女性朋友在孕期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感,有一些女性朋友在怀孕后期还会出现有大便失禁的情况,这可能会和神经压迫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是是身体本身患有的一些疾病引起的,最好是hi可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大便失禁是泛指消化道下端出口处失去正常的控制,这包括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程度,如睡眠时不能控制排便,排气时出现漏粪和不能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能控制排气和排便等。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经障碍和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排便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反射活动,这些神经发生了功能障碍或损伤,会引起排便失禁。如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若胸、腰、骶椎断压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而引起大便失禁;此外,直肠靠近肛门处粘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受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大便失禁。
二、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引起的大便失禁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久泻和肛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三、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而引起肛门失禁。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都应该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平时还应该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不要长时间的憋便,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软化大便的食物,最好是可以使得自己能够定时排便,减少身体的不适感。
大便失禁的标志是什么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临床表现
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粪便和气体,导致会阴部经常潮湿,粪便染污衣裤。完全失禁时,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不完全失禁时,虽能控制干便,但对稀便不能控制,集中精力控制肛门时,方可使粪便不流出。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间的鉴别,包括神经障碍和损伤、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先天性疾病等。
肠胃炎导致的腹泻和大便失禁虽然都是大便出现了失控的情况,表现是非常的相似的,但是这两种疾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了大便失控的情况,就要注意仔细的辨别症状,如果是大便失禁的话,一定要注意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治疗。
大小便失禁需要做哪些检查
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年龄在不断的变化,大小便失禁也变得非常平常。专家表示,大小便失禁也就是当人们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的能力,排便或尿液失去了控制不由不能在随意支配或不自由的流出即为尿失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小便失禁的检查方式。
小便失禁,特别由神经原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应作下列检查:
①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②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③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④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⑤闭合尿道压力图。
⑥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⑦动力性尿道压力图: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大便失禁,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应作下列检查:
①直肠指诊: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 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②内镜检查: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③直肠感觉测定: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