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学走路时的特点

宝宝学走路时的特点

孩子在刚刚学步的时候,对自己的运动控制能力很差。他只能朝一个方向走,不能转弯,一旦加快了步子,就不能停下来。到了19个月的时候,孩子不仅可以向前走动,也可以倒退。可能有的孩子还学会了跑。会跑的孩子同时也会跳。到了2周岁时,跑的时候能够转向和转身,可以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回过头来看东西。孩子可以在快跑中停下来,不会跌倒,可以弯腰拾起东西,而不用坐下来。孩子在你的鼓励下,可以踢球,但踢的动作不太好,因为孩子现在还不能用—条腿站稳。

孩子自然地要做一些奔跑活动,而且跑得很多,所以在户外时,一定要多照顾孩子。孩子不懂交通规则,所以一定要拉住孩子的手或是用婴儿带牵着孩子。

宝宝用学步带好不好 宝宝用学步带的影响

宝宝经常用学步带,身体容易前倾,反而会不好练平衡,使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更长。过于依赖学步带,会使宝宝学走路的姿势不正确,用力不恰当,宝宝容易成八字步;因为由东西在牵着,宝宝会有依赖性,学走路时,人会向前冲,并且是腰部用力,而不是正常的腿部用力,不利于宝宝腿部发育。

宝宝为什么踮脚尖走路 受学步车影响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学走路时,给宝宝学步车,殊不知有的学步车高度不合理,宝宝个子小,坐垫过高,脚不能完全着地,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宝宝也容易形成踮脚走路的不良姿势。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用学步车,摆脱学步车半个月左右,孩子就会恢复正常。

学步车的好处和坏处 学步车的好处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不必夹着、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

训练宝宝学走路的方法

有的小孩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但是有的小孩1岁半了还在到处爬,白医生说,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各有差异,基本上在17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白医生建议,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可以做的,第一,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第二,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最后,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白医生提醒家长们,孩子如果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又或者他走路的时间已经远远落在其他同龄孩子后面,那就一定要带他去看专科医生了。

宝宝走路的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训练宝宝学走路的方法

首先,让孩子与妈妈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宝宝的双手,然后妈妈可以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第二,让宝宝站在床沿或长沙发的一头,妈妈在旁用玩具逗引宝宝移步走。

第三,爸爸妈妈也可以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宝宝早期心智的发展,都有个最佳时期,带领宝宝学习应该施以适当的刺激和鼓励,这样更能促进宝宝身心的成熟。

在此,要提醒爸爸妈妈:若是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宝宝,最好不要让正在学走路的宝宝用学步带或者学步车,这样做不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待宝宝的骨骼硬起来以后,可以教宝宝扶着家里比较低的家具或墙壁站起立来,慢慢行走,爸爸妈妈带宝宝出去玩时,最好扶着宝宝的腋下练习行走,在孩子学走初期,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爸爸妈妈若是在拉宝宝的时候用力过大很容易造成宝宝胳膊脱臼的。不过等到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抓着宝宝的手走路了。

学步鞋软底好还是硬底好

根据宝宝自身情况来选择。

1、如果宝宝刚开始学走路,那么家长应该帮宝宝选择鞋底较软、有防滑设计的鞋款,有利于让宝宝在学走路期间感受到学习走路时候的协调感和平衡感,避免宝宝因为站立不稳而出现滑到的现象。

2、如果宝宝学步一段时间但还没能走稳,开始会走几步之后,此时选择学步鞋鞋底可以适当硬一些,要是这个时候再选择柔软的学步鞋就会导致宝宝走路时候支撑力不足。

已经可以走稳的宝宝,建议选择鞋子的后跟做了加硬处理的鞋子为好,因为此时宝宝会特别喜欢走并尝试蹦跳,这样的鞋子可以加强稳定性,提升承托力,有助于宝宝足部发育。

着急宝宝不会走路妈妈要看清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早,宝宝也会早。

2.强壮体质:健康、四肢长、肌肉发育良好,较早会走路。

3.学习环境:缺乏刺激会延缓走路时间。

4.安全感:学走路时摔过跤,留下害怕的阴影,以后不敢学走路。

5.逆反情绪:逼宝宝学步,反而会导致他的逆反情绪。

6.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会影响平衡因而推迟学走路的时间。

7.爬行锻炼:如果宝宝缺乏地面爬行锻练,会比同龄儿童晚走路。

宝宝走路踮脚怎么办 宝宝走路踮脚是什么原因

1、宝宝很好奇

宝宝对新鲜东西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如果家长们把东西放到宝宝不能拿到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宝宝们踮起脚拿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果太早踮脚,会造成宝宝跌倒或者骨骼肌肉的某些损伤,要特别注意。

2、宝宝正在学走路

刚学走路的宝宝小腿肌肉往往会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方还不能够快速适应,从而习惯用踮脚的方式走路。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慢慢恢复正常。

3、学步车的个别影响

宝宝学习走路时,很多家长喜欢用学步车进行学习教导走路,如果调整学步车的高度不是很合适,会让宝宝走路重心往前移动。

4、脑瘫的原因

特别注意,如果宝宝学站着到走路,总是一直踮脚走路,家长要特别注意下,可能宝宝的肌张力高,建议带宝宝看医生。

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改正方法

改正方法:

1.宝宝站立时脚尖着地或走路时踮着脚,见于6个月以下的正常婴儿及较大的刚刚学走路的孩子。若6个月以上的宝宝仍脚尖着地,或较大孩子学走路时经常为踮着脚,就要考虑为病理状况了,常见于脑性瘫痪的孩子。你的宝宝1岁多,站立挺稳,只是走路时踮脚,我想与他刚学走路有关,可在宝宝走路时帮助他全脚掌着地,若训练1-2周仍不能纠正,就要去看医生了.

2.如果宝宝是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也会出现学步阶段踮脚走路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的,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做下检查

3.。如果孩子在刚学习走路的时候,踮脚走是常见的。最初孩子学走路,不知道正确的步态,为了保持平衡,担心摔倒,孩子都会踮脚走路。还有孩子是外八字,内八字等多种步态,但是随着孩子走稳,踮脚的步态就会彻底改过来。

你的孩子学会走路已经两个月,突然踮脚走路,一是要检查鞋底是否太软;二是要检查孩子是否鞋子里面不平整;三是要看鞋子里是否有异物;四是检查孩子是否平脚板。如果家长自己不会检查,可以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宝宝多大用学步带

一般来说,大部分满周岁的宝宝已经会独站了,被爸爸妈妈牵着手也可以走上几步,这时候就可以用学步带来帮助宝宝学走了。

不过受到环境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的宝宝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什么时候训练宝宝学走路应该依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

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则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的影响,若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段,父母就训练宝宝学走路,这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

宝宝多大会走 宝宝学走路注意事项

宝宝学走路时,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

家长训练宝宝走路时,最好扶着孩子腋下练习行走,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孩子要摔跤,家长一使劲拽孩子,用力过大的话会将孩子胳膊拽脱臼。

另外,也不建议用围巾、布条之类绑住宝宝胸部练习走路,这会使他们的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呼吸受到影响。

宝宝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也容易导致罗圈腿,踮脚走路,爸妈不能图省事而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内。

宝宝不会走路的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早,宝宝也会早。

2.强壮体质:健康、四肢长、肌肉发育良好,较早会走路。

3.学习环境:缺乏刺激会延缓走路时间。

4.安全感:学走路时摔过跤,留下害怕的阴影,以后不敢学走路。

5.逆反情绪:逼宝宝学步,反而会导致他的逆反情绪。

6.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会影响平衡因而推迟学走路的时间。

相关推荐

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回事 互动、练习不够

宝宝学走路也是需要家人的陪同、带动和鼓励的,如果平常和宝宝的互动、走路练习不够,那么也会导致宝宝走路晚,到了一岁一个月还不会走路。 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尽量让宝宝练习站立,适当引导宝宝走路,慢慢的宝宝就会走了。

宝宝学步五大误区要牢记

宝宝学步五大误区之一:学步车 尽量不用学步车,因为学步车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特别强,它不是去发育大脑如何指挥他的四肢,比如他的下肢和胳膊、头、颈、身体,整个部位如何协调的运动,而是依赖学步车,而且学步车下面还有四个轮子,想去哪就去哪儿。因为有一部分是应该靠自己肌肉的力量去走路、跑步的,学步车也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可是我们不能指望它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但是意味着要在宝宝学步之前要有足够的训练,比如爬行训练要足够,爬行训练之前抬头、翻身、抓握的训练都要足够,他学走路候就水到渠成了。 老师提示

宝宝一岁三个月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回事 互动、练习不够

宝宝学走路也是需要家人的陪同、带动和鼓励的,如果平常和宝宝的互动、走路练习不够,那么也会导致宝宝走路晚,到了一岁三个月还不会走路。 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尽量让宝宝练习站立,适当引导宝宝走路,慢慢的宝宝就会走了。

宝宝学步

宝宝学步 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1、使用学步车宜穿袜子。小宝宝坐学步车移动,需要借助腿部力量把车子“蹬”动。这候如果没有保护好宝宝的小脚丫,一旦意外踢到置于地板上的物体,宝宝容易受伤。 2、设定安全的移动范围。一旦开始使用学步车,宝宝就扩大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因此需要设定一个宝宝坐学步车的安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热源、电线等危险物品都不能有。避免使用有尖角的家具,平常使用的桌布最好也暂撤除,避免宝宝有任何抓扯的可能。 3、加装安全栅栏。如今很多房子的厨房都是开放

宝宝学走路最佳

通常都说小孩子先会说话后会走路比较好,妈妈们让孩子学走路之前最好让宝宝多练习爬行,这样有利于智力的发展。那么究竟宝宝什么学走路是最佳机呢? 科学证明,宝宝一岁以后学习走路才是最佳机。因为一岁以前宝宝的骨骼处于发育期,如果让宝宝过早学走路会造成宝宝骨骼变形。一岁以后宝宝的骨骼的发育基本完整,再有现在的孩子营养都比较好,比较胖,宝宝学太早走路会对腿部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了腿的发育,尤其是女宝宝,如果出现罗圈腿可不好看的哦! 当宝宝10-11月:这个月龄的宝宝是准备学习走路的初级阶段,家长要让宝宝学会

怎样帮助家里学步的宝宝

许多忙碌的大人让孩子使用学步车,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学步车,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使宝宝学走路的进度减慢,并形成不正确的行走姿势。建议家长们抽出间,陪伴宝宝学步,如面对面的拉着宝宝的双手训练其迈步,让孩子自己尝试迈步的乐趣。 当宝宝走的比较平稳,才可以在大人的牵领下行走,适当的让他练习推着或扶着小车走,孩子会有“自立”的感觉而兴奋不已。 当宝宝可以独自行走,特别注意的是安全保护。由于学步重心不平稳,应尽量让孩子在平坦的空地上练习行走,条件不允许的话,要把有尖锐边、角的桌椅、柜子移走,还要把周围的杂物,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一、坐“小船” 躺在地上,双腿弯曲,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腿上,一边前、后、上、下地晃腿,一边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最后将他拉向你。 好处:发展听力,强健肌肉。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二、坐在球上跳一跳 让宝宝坐在球上,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轻压他的身体,让他体验被球弹起来的感觉,宝宝会玩后,就知道怎么用脚顶地自己玩了,注意,球不要充气过满,否则容易被压爆。 好处:强壮肌肉,平衡身体。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三、抓泡泡 看到飞在空中的肥皂泡,宝宝会觉得很好玩,喜欢用手去抓。 让宝宝

宝宝学走路注意切忌牵着宝宝学走路

牵着宝宝学走路,可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宝宝的身体可能还没准备好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 过早帮孩子学 “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扶着孩子学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育历程。 2、不利于宝宝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当你看到宝宝扶着沙发,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其实他的小脑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先迈哪只脚会走得更稳一些…… 这个过程,是宝宝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

怎样教孩子学走路

从爬行开始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 做做仰卧起坐 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抓拿玩具,攀攀爬爬 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研究人员发现,用学步车的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使用学步车的间每增加24小,独自站立和独立行走的间就延迟3天多。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俗话说:“七滚八爬周会走”(孩子7个月会滚,8个月能爬,一周岁就可以走路了)。而教宝宝学走路可不是件轻松事儿,常常累得父母腰酸背疼。于是,很多妈妈早早准备好学步车,孩子才刚能坐稳,就被放了进去。然而,专家认为,学步车虽然“解放”了父母,却很可能耽误了孩子。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的专家在190名婴儿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102名使用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