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步
宝宝学步
宝宝学步
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1、使用学步车时宜穿袜子。小宝宝坐学步车移动,需要借助腿部力量把车子“蹬”动。这时候如果没有保护好宝宝的小脚丫,一旦意外踢到置于地板上的物体,宝宝容易受伤。
2、设定安全的移动范围。一旦开始使用学步车,宝宝就扩大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因此需要设定一个宝宝坐学步车的安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热源、电线等危险物品都不能有。避免使用有尖角的家具,平常使用的桌布最好也暂时撤除,避免宝宝有任何抓扯的可能。
3、加装安全栅栏。如今很多房子的厨房都是开放式设计,厨房与餐厅、客厅之间通常没有任何门、墙的分隔,建议加装临时栅栏,避免小宝宝在无人看顾的情形下自行进入厨房玩耍,或者蹬着学步车出了家门,那就危险了。
宝宝学步须知
宝贝要有一双合脚的鞋
宝宝刚学走路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最好让刚会爬的孩子光着脚丫子,因为穿鞋子会限制宝宝足部肌肉的发育。如果担心宝宝脚冷,可以给宝宝穿一双宽松的棉布防滑袜。如果是去室外或室内温度不适的情况下,则可以给宝宝穿一双学步鞋。一双使宝宝感到舒适如光脚走路的鞋,应该要大小适中、易于穿脱、底子柔软、防滑、轻便透气。另外,在为宝宝准备鞋子时应注意,鞋子的长度与孩子实际的脚长应有一指宽的距离,以利于脚的生长。但不能过大,过大的鞋会使宝宝不适,跌倒,还会磨出水泡,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发育,还会影响以后走路时的正确姿势。
学步车的弊大于利
关于在宝宝学走路时,是否用学步车,网络上有很多讨论,有利也有弊。我在博文《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中也曾提到过学步车的许多弊处。个人认为,学步车真的是没有太大的必要。把宝宝放进学步车里不管,整日让宝宝自己在里边玩,会使宝宝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而让宝宝在学步车中学走路,反而容易养成宝宝依赖学步车行走的习惯,将会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让宝宝敢于独立行走。我觉得,学步车的利处只是在于解放了家长,而不是利于宝宝。所以,如果您的孩子还在使用学步车,不妨狠狠心,现在就把它扔掉吧。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宝宝坐学步车
学步车建议在宝宝10个月的时候再考虑使用,即便10个月以后宝宝使用学步车时间也不宜过长,虽然宝宝坐在学步车内会比较开心,能利用学步车快速到达他想去的地方,对父母来说也比较省心。但很多研究证明,学步车对于宝宝学走路并没有什么帮助,还可能导致宝宝不正确的走姿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意外伤害,长时间或较早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对学步车不仅会有所依赖也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其实多爬行才是对宝宝的运动能力有所帮助的。
宝宝一岁不能走路怎么办
你好宝宝一周岁正是学走路的时期,教宝宝正确的走路姿势,先要给宝宝选择一双学步鞋,鞋底柔软,面料舒适的鞋子,开始时可以给宝宝使用学步带,地板上铺上爬行垫,宝宝摔倒后不会感觉到疼,宝宝会勇敢的学走路,开始宝宝学走路时,时间不要过长,中途宝宝要休息一下。
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
如果宝宝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曲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
宝宝开始学步后,最好穿软硬适中,鞋帮高点的鞋子。
如何判断鞋子的软硬度呢?将鞋子脚面处弯曲,感觉符合走路时脚面的弯度即可。高鞋帮可以帮助宝宝的脚腕,帮他掌握平衡,适合学部阶段的宝宝。另外,鞋的尺码一定要适合宝宝。让宝宝双脚平稳站立,帮他画个脚丫印。买鞋时选一双比这个脚丫印大1厘米的鞋,还要注意鞋子前脚掌处的宽度,最好买稍宽松一些的鞋。学步阶段宝宝脚丫长得快,最好1~2个月为宝宝测量一下脚长,并更换尺码不合适的学步鞋。
宝宝学步阶段要避免这5大误区
1、给宝宝使用学步车
很多爸爸妈妈都以为学步车是个好东西,将宝宝往车子里一放,脚尖轻轻一点地,就可以满地跑了。从未感受过的自由与速度,会让宝宝玩得开心,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这么开心,自然会觉得这玩意儿非常好。
但是认真做过功课的妈妈都知道,学步车已经被众多专业的儿科医生拎出来“批判过”。
因为:
▪ 学步车将宝宝固定在车内,使宝宝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宝宝的大动作发育。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
▪ 用学步车的宝宝,对危险没有太大的意识,更不懂如何控制车子,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往危险的地方冲过去,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婴儿因学步车而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等。
▪ 过早或长期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还有可能导致宝宝走路步态异常,如脚尖走路、八字脚和弯曲畸形等。
说了这么多,妈妈都应该知道了,学步车真的不适合宝宝!如果你的购物清单上有“学步车”这一项,赶紧划掉吧!
2、用学步带
不用学步车,那么用学步带是否可以呢?
非也!
宝宝学走路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平衡感的过程。如果经常使用学步带,宝宝的平衡感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反而会推迟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
学步带还会使宝宝养成向前倾、脚尖踮地的走路姿势。
此外,学步带绑在宝宝的胸部,容易对宝宝的胸部产生压迫,会影响呼吸,降低肺功能。
其实,学步带只能给大人带来一些方便、省些功夫,对宝宝真的没有什么益处,建议妈妈最好不要给宝宝用学步带。
3、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还有些妈妈,把“宝宝走路早”视为宝宝聪明、发育好的表现,于是在宝宝还没有出现学走路的迹象时,就开始早早地训练宝宝学走路了。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只要ta的身体准备好,自然就会开始学走路。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过早让宝宝学站、学走,会使宝宝的脊柱、下肢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久而久之,宝宝可能会因此出现“O”形腿或“X”形腿等异常现象。
4、扶着宝宝的腋下走
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曾经试过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学走路,殊不知一不下心就踏入误区了。
因为,爸爸妈妈主动扶着宝宝走,实际上宝宝只是在被动地配合我们大人的动作,或许ta的身体也许还没有准备好。此外,由大人扶着走,大人当宝宝的“拐杖”,宝宝依靠的是大人的力量,宝宝腰部、腿部的综合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没有得到最佳的锻炼,以后走路往往更容易摔跤。
5、过早给宝宝穿鞋子
那么,宝宝开始学走路就穿鞋子,这样做对不对呢?
其实宝宝学步过程中,光脚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让宝宝的足底直接和地面接触,有利于宝宝足部灵敏性的发展,让宝宝更快地找到平衡和协调的感觉。还能锻炼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发育,促进足弓的形成。
如果担心宝宝的脚被异物扎伤,那就要求妈妈们提前清理好地面上的“障碍物”,为宝宝创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到宝宝完全走稳以后,我们才需要给ta穿鞋子。
前面提到的都是误区,肯定有不少妈妈心生疑惑:这么说来,宝宝学走路,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咯!
其实不是的!
想要宝宝走得好,走得稳,我们要做的、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也非常重要。
1、提前帮助宝宝打好基础
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宝宝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以后,才会逐渐地学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整个过程中,如果妈妈多陪伴宝宝,多和宝宝玩各种辅助大动作发育的小游戏,那么宝宝的肢体动作会发育得更好,为接下来的学走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创立一个安全的学步环境
当宝宝出现学走的迹象时,我们需要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清除该环境中有可能让宝宝受伤的物品,让宝宝站在沙发、床、围栏旁边,使他有机会扶着这些辅助物站起来,并开始迈步走动。
3、必要时给宝宝帮助
如果宝宝很想迈出一步,但是又不敢,周围又没有什么可以扶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在宝宝的几步之外张开双臂迎接ta,或者伸出一只手让宝宝“挨”着扶一下,能让宝宝更勇敢地迈出小步子。
4、多陪伴,多做辅助性小游戏
不管是爸爸妈妈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还是在旁边给宝宝鼓掌、加油打气,都能让宝宝更有信心走好每一步,即使是摔倒了,也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走下去。
小宝宝学步 这些情况要穿鞋
孩子在学步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最好让刚会爬的孩子赤脚,因为穿鞋子会限制他足部肌肉的发育。如果怕孩子脚冷,可以给他穿一双宽松的棉布袜。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仍然不需要给他穿鞋子,如果怕地板冷,或者地板滑,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双防滑袜子,以防跌倒。
室外
如果是去室外,可以给宝宝穿一双学步鞋,这种鞋子是由软皮制成的,主要是保护脚底,对脚部肌肉的发育不会有任何影响。鞋可以买得稍大一些(以不滑倒为限),这样孩子的脚就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地生长。
开始迈步:
当然,当宝宝开始独立迈步时,就一定要为他准备鞋子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皮鞋有许多是成人皮鞋的缩型,不一定都适合孩子穿。一双鞋底、鞋面和鞋帮都比较软的鞋子,比如传统的帆布胶鞋,就比较适合这一年龄的孩子穿。
鞋子类型:
另外,在为宝宝准备鞋子时应注意,鞋子的长度与孩子实际的脚长应有一指宽的距离,以利于脚的生长。同时家长要经常检查宝宝的鞋子是否合脚,一般2-3个月应换一双新鞋。
宝宝学走路用什么方法最好 方法四:学步车不宜常用
错误方式:为了让宝宝更快的学习走路就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上。
正确方式:宝宝长时间借用学步车车轮的力量向前“滑行”,不利于锻炼宝宝大腿肌肉力量,也不利于宝宝走路时手足眼的协调。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应该在宝宝学会站起来以后,且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十五分钟。建议妈妈可以用婴儿学步专用的手推车代替学步车。
学步带好不好
宝宝开始学走路了,用学步带训练宝宝走路可以适当使用。家长总是弯着腰把着宝宝走,时间久了腰会受不了,学步带可以轻松的教宝宝走路;但是用的过多,宝宝容易前倾,走路姿势不正确。
学步带到底好不好呢?下面看看正反方意见吧!
反方意见1:其实宝宝用学步带不好,因为会不舒服,经常用宝宝身体会成往前倾斜的姿势,反而会不好练平衡。总之孩子学走路不用客意的去练,他慢慢自然就会了。
反方意见2:建议幼儿不要经常使用学步带或学步车,有些爸爸妈妈图省事,又怕宝宝跌倒,都给宝宝用学步带或学步车。但是,幼儿专家说,经常使用这种东西,会比不使用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更长.而且会使宝宝学走路的姿势不正确,用力的地方也不恰当,宝宝容易成八字步,不利于腿部发育。
正方意见:当然好呀,还可以防止他摔跤。再大一些,还可以防止他乱跑。不过,要买那种提胳肢窝的。
宝宝坐学步车的利与弊
【利】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不必夹着、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
【弊】
1.把宝宝束缚在狭小的学步车里,限制了自由活动空间;
2.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宝宝会有一种自豪感,对增强其自信心很有好处,而学步车没有这一功能。
3.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爸妈常将宝宝搁置在学步车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如撞伤及接触危险物品等。
4.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5.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在快速滑动的学步车中,宝宝会感到非常得紧张,这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研究人员发现,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使用学步车的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独立行走的时间就延迟3天多。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俗话说:“七滚八爬周会走”(孩子7个月会滚,8个月能爬,一周岁就可以走路了)。而教宝宝学走路可不是件轻松事儿,常常累得父母腰酸背疼。于是,很多妈妈早早准备好学步车,孩子才刚能坐稳,就被放了进去。然而,专家认为,学步车虽然“解放”了父母,却很可能耽误了孩子。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的专家在190名婴儿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102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开始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较晚,如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13个月龄时开始爬行,而不用学步车者要早三四周。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研究人员还发现,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使用学步车的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独立行走的时间就延迟3天多。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别拿学步车当“临时保姆”
对此,儿科专家认为,利用学步车“助走”,会让孩子不能体会独立行走的感觉,出现重心不稳、迈不开步等现象,从而延迟行走。
此外,学步车还会使他们失去对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
另外,孩子的成长绝不能少了“爬”,它不但可增强腹腰、四肢肌肉力量,还能提高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促进脑发育。
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学步车?学步带 宝宝走路好帮手
孩子学走路过程中,父母的“搀扶”也一定不能忽视。宝宝学习走路时,父母在前面的鼓励、宝宝冲入父母怀中的喜悦感,都是学步车所不能替代的。另外,学习走路时摔倒后再爬起来也是一个克服挫折的过程。丁教授建议说,可以让宝宝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移步,爸妈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慢慢过渡到握住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这期间还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
金教授则推荐用“学步带”来帮助宝宝学走路。这种产品可以固定住孩子的双肩和腰部,再由后面的家长用长带拉住,以帮助他们矫正步伐和重心,提防宝宝摔跤。既不会影响宝宝走路,又有大人间接保护,同时大人也不会感到总弯腰的不适,何乐而不为呢?
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学步车自身要安全
1、卫生: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2、牢固: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3、高度要适中。
4、车轮不要过滑。
二、环境要安全
1、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
2、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行车碰到物体上会伤着宝宝。
3、要把四周带棱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宝宝手能够到处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三、家长自身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开成高平足。
2、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最后说明一点,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