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何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何护理
1、坚持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对身体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像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身体状况较好的也可爬山、游泳,但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
2、呼吸锻炼。仰卧,全身放松,双目微闭,吸气时提肛缩腹然后吸气过程中由慢、深、匀为主,以增加腹压呼气时慢慢舒肛展腹,将气徐徐呼尽。每晚睡前和清晨各做二次,每次30分钟。
3、生活规律劳逸有度。任何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像是劳力过度、劳心过度,房事过度、大量吸烟等均可损及身心健康,伤害呼吸系统,都可能会引发慢阻肺。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千万不要干力所不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由于肺总量增加不及残气量增高程度大,故残气量/肺总量增高,从一氧化碳弥散量及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下降,该项指标供诊断参考。
血气检查: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胸部X线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胸片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作为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肺疾病鉴别之用。
胸部CT检查:CT检查不应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检查,高分辨CT,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高发
时下,由长期吸烟、生物燃料暴露、空气污染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也就是以呼吸道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此类疾病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展而来,最终可引起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目前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国内有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每1000人就有82人罹患慢阻肺。
长期注射口服高剂量激素药物副作用明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文富强教授表示,慢阻肺病人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和空气污染,有可能每年出现多次急性加重,也就是平日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变得更加厉害,需要到医院就医,接受更加积极的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慢阻肺医治费用高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有静脉输注、口服和雾化吸入等几种用法。如采用静脉输注和口服用药方法,药物可以达到人体各个部位,全身的器官和组织都会暴露在药物之中。如果长期全身反复高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如产生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或者糖尿病恶化、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心脏衰竭、消化道疾病加重等。
应对激素治疗副作用雾化治疗可有效解决
如何既能让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病人得到糖皮质激素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又能最大程度避免副作用的危害?“通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来代替静脉和口服用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文富强教授表示,雾化吸入治疗就是通过吸入的方式,将药物投送到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对气道局部产生很强的抗炎作用,而全身作用相对较低,是一种理想的替代疗法。雾化吸入疗法比口服治疗的优势之处在于,能够直接将药物送到发挥药效的器官,药物能够大量集中在局部;起效速度快;对全身的不利影响较小;减少药物用量。”文富强教授说。
专家建议,虽然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疗效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当,而副作用较小,病人更容易接受,但对那些在临床上不能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极重度患者仍需使用全身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5)其他 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2.体征(
1)视诊 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 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 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 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改变
CD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基底膜变厚坏死。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肥厚与支气管壁厚度比值常大于0.55-0.79(正常小于0.4)。 各级支气管壁有各类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严重者为化脓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基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炎症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的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疤痕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COPD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有的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有痰液存留。
细支气管的血管内膜可增厚或管腔闭塞。按累及肺小叶的部位,可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图2-6-1),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其中以小叶中央型为多见。小叶中央型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全小叶型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有时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内称混合型肺气肿。多在小叶中央型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点滴型慢阻肺的心理护理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不仅要承受和普通人一样的的心理压力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忍受来自疾病和并发症的困扰,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其实可能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更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会抑郁,严重者就会轻生念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这一般都是由疾病的长期性和服药的不正确引起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对于慢阻肺患者由于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的进行性发展,不仅其躯体症状多而重,而且精神障碍也往往较为突出。
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重视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和情绪障碍并予以一定的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保持心态健康,生命将会更加美好。
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防治呼吸道感染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二、加强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
三、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多吸收空气负离子 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多呼吸空气负离子尤其是生态级负离子,因为它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气2.5微米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粒,有效净化室内空气,从而减少室内微尘对患者的危害。
四、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练、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慢肺阻是什么意思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 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和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种。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 那么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还有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发育或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