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家长怎么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家庭是儿童性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做父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
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有性意识家长要多引导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家长最难以面对的就是如何去进行性教育了。有的家长当孩子问起,有关性知识的时候,往往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专家称:幼儿有性意识家长要多引导,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健康的生长。
其实现在很多的孩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过早的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和一些男女之间的差异。可是这些家长如何面对呢?男性朋友要知道,做为父亲,一定要正确的去引导,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的会看到,一些小男孩会送给小女孩鲜花,巧克力,并且只要是有机会,就会亲一口小脸蛋,并且拉一下小手。其实这都是性的懵懂,才产生的一些行为。对于过早的幼童出现的这些行为,家长应该去顺气自然的面对,并且加以指导。
对于很小的儿童,其实并不是真的会了解大人们的世界,只是有一些常人的性意识而已,对于大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模仿来的。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大人,不应该对于孩子的这种性意识有否定的现象,更不应该去排斥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压抑感,会让孩子认为性这个东西是很罪恶的,并且会影响孩子的生长,所以这时候做适当的引导是关键。
性教育要做到这几点
1、切忌严肃进行教育
严肃说教只会让孩子对你讲述的性知识越来越没有兴趣。在给孩子讲日本动漫故事的时候,不妨利用其中的情色情节去给孩子灌输性知识。这种生动的讲解方法比较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切忌忽略性别教育
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时,要充分注意性别教育的实施,我们周围会有同性恋,这正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期缺乏性别教育。在孩子去卫生间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为什么他去男厕所,而女生要去女厕所。以此来进行性别教育,切忌脱离实际的教条式学习法。
3、及时回答孩子性提问
在传统观念里,孩子是不可以问及关于性的任何问题,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但现在不同了,面对孩子的性早熟心理,家长们有必要对孩子的性教育进行积极的解答,若是训斥孩子或者一味的躲避孩子的性提问,这会给孩子造成对性的压抑和恐惧心理,在成年后很可能出现性冷淡、性欲低下等特点。
4、父母需注意自己的言行
很多父母都很积极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却恰恰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得影响。比如说夜晚母亲沐浴完穿着性感的内衣在家中走来走去,这在孩子心理已经产生了初步的性意识,这种性意识时间久了便会形成性早熟。因此,家长们应注重自己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应先。而且,夫妻做爱也要避开孩子在场的时间,避孕套需放在孩子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如何对儿童进行防骗教育
防范于未然,在这里给妈妈几个建议:
1、多带宝宝认识周围的环境。
2、在带宝宝去某个地方的时候,要提前跟宝宝讲好,如果呆会,找不到妈妈,你可以去哪里哪里,或者在哪个地方等妈妈。
3、增强宝宝的阅历。
4、提高宝宝的自我防范意识。
5、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
6、记住家里的地址,电话号码。
一定要给宝宝建立安全意识,要熟记家里的地址、电话,知道走丢后,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找到妈妈,而且家长也要注意,出门后,对周边的环境要给宝宝进行讲述。并且在做事情的时候提前告知宝宝。
儿童磨牙怎么办 驱虫
儿童期间有很多是因为孩子饮食不注意卫生,导致肠道有寄生虫才引起磨牙的。这个时候细心的妈妈应当及时带儿童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通过医学手段知道具体儿童是感染上了哪一类的肠道寄生虫,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进行驱虫。此外,还应当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家长也应当加强对儿童这饮食卫生方面的监督作用。
性教育有七大误区
误解一:性教育导致过早发生性行为。专家认为,据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清楚地显示,性教育不仅不会导致性行为过早发生,反而能导致推迟的、更负责任的性行为。
误解二:性教育剥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专家认为,在幼年时获得科学准确、与年龄相适应的、完整的正确信息,是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由于缺乏这些正确信息,儿童和青少年会从他们的同伴、媒体或其他信息来源得到相互矛盾、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优质的性教育通过提供正确信息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儿童及青少年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
误解三:给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父母和广大家庭的事情。专家认为,我们必须要承认父母在性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家庭在性健康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仅仅有家庭的教育是不够的,而政府的作用,就是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为优质的性教育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工具和材料。
误解四:家长会反对学校开展性教育。专家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和教育机构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学校是他们学习性、艾滋病毒及性病传播感染知识的非常恰当的环境。而且,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教师是最合格、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提供者。
误解五:性教育只适合年轻人而不适合年幼的儿童。专家表示,性教育包括了一系列的合作关系,不仅是性关系。要在儿童采取性行为之前,让他们知道和认识这些关系。
因此从小就需要一些技能来了解他们的身体、关系及情感。性教育奠定了这个基础——例如,学习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了解人类生殖的原则、探索家庭和人际关系、学习例如安全和信任的概念。这些可以按照儿童的年龄增长逐步建立起来。
误解六:教师们也许愿意进行性教育,但是会感到不舒服、缺乏技能或害怕去做。专家表示,训练有素和积极进取的教师是进行高质量性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明确学校政策及课程,是对在课堂中进行性教育的教师的最大支持。
误解七:性教育已经包含在其他学科中(生物学、生活技能等)。专家表示,在许多地区,各部门、学校及教师已经在应对改善性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该如何进行性教育
“你树立了自己人生的远大目标吗?婚前性行为会阻碍你实现这些远大目标吗?你知道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吗?”在日前首都高校内举行的“预防艾滋病”活动中,这样的问题打开了大学生面对艾滋病尚感羞涩的话匣子。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大学生可以直面性问题,但关于性健康的教材却显匮乏。
面对提问,不少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仿佛拿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有些犹豫又有些羞涩,但大多数路过的学生都很乐意地接受了问卷调查,也欣然接受了调查方赠送的宣传性健康的书籍。
“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性健康的意识,但适合阅读的教材并不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性健康意识大学生已有明确态度,但正确的学习方式成了大学里宣传预防艾滋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学生多是通过校红十字协会举办的一些讲座或生理卫生课了解有关性健康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正规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并不多,不少男生更喜欢通过网络了解这些内容。
目前发生在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许多表现在对性知识的困惑和误解。一位心理系老师认为,高校的性健康教材本来就很少,而且还相当落后,纯粹的理论显得很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教材要跟上。”
事实上,艾滋病的宣传在高校中受到普遍欢迎。记者看到,在宣传板前,不仅挤满了学生,也有不少老师前来观看。:“高校的性健康宣传还是不够多,大多数的学生在‘性’字面前还只知道害羞,这样的误区应该通过多样的活动来消除。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大家的性健康意识。”
儿童性教育要教哪些
根据年龄不同,儿童性教育的内容也会有所侧重。
儿童性教育不单单只是读一本关于性教育的书籍,听一次关于性别的讲座或者看一次性教育的电影,而是一个由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共同重视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帮助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规定他(她)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对孩子展示裸体和生殖器不采取简单斥责或欺骗的态度,既要教之以丑耻感,又不民为怪和隐瞒。对男女儿童性器官的差别和“我是从哪里来的”提问父母可坦然相告,而不必讳如深。要让孩子与同龄的同性和异性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培养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建构健康的人格。
幼儿期性教育内容:认识自我性别
幼儿期性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我性别。男孩子应该穿男生的帅气衣服,性格方面则要侧重勇敢坚强的培养;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花边裙摆,并养成温柔大方的性格。那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男孩女养或女孩男育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此时应该同时开始灌输初步的性道德观念,如让男孩爱护尊重女性等。学会基本的性卫生知识,例如大小便以前要洗手,不可把小棍等物塞入小便的孔窍中等等。此时为便于关照幼儿,父母亲应该与孩子同床而卧,但必须分被而眠。这一阶段是从断奶起到六岁,即孩子夜间会自己起夜前止。如果孩子独立能力强,什么时候能自己起夜,就应该什么时候分床。
儿童期性教育内容:肯定其心理现象
六岁起到十岁的小学期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厌恶异性,不愿意和异性接触和同坐的情况,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家长可以多予以指导,而不必否定。这时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社会知识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有条件的家庭均应与孩子分房而居。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此时不应该粗暴干涉孩子的这一心理现象,而应该肯定。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则应该及时纠正,以防发生日后的性别角色倒错现象。此时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同时应该教会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鼓励孩子的独立倾向,要求孩子要男女有别,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性。教给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规则,要孩子自尊、自爱。
青春期期性教育内容: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相对于年幼孩子的性教育而言,青春期少年的性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因为此期孩子先后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阶段,外形和第二性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女孩子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孩子表现为初次出现遗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开始有了好奇和交往的要求。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性罪错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受。这一时间段是从10~20岁。
生理卫生常识是青少年性教育的首要内容,女孩子主要是月经期的卫生指导、而男孩子主要的是有关遗精的问题。除此之外,性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性心理教育主要包括:
社会性别角色的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性别,作为一个男孩要爱自己是男孩这个性别,作为一个女孩要接受自己是一个女孩的性别。何谓两性尊重
性保护:孩子中学的时候甚至小学就要教育如何进行保护、防止性伤害。
性与艺术:性不都是丑的,不能一谈性就是联到到艾滋病、性病、意外怀孕。性、爱、美三者实则是三位一体,应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性”。
两性交往:教会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
3岁后应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目前国内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分厕对孩子性别意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儿园也在尝试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系袁立壮老师指出,现在的孩子出现以上的现象,是因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袁老师介绍,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我们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都会追溯到幼儿阶段的经历。”袁老师认为,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传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