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缓解中风
教你如何缓解中风
1、防治原发疾病
高血压病越久,血管硬化越明显,极易发生中风。患者平时应经常检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冠心病常因心律失常而造成心脏泵血能力减退,使脑血流缓慢而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
糖尿病会使动脉壁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二者均可诱发中风。因此,有效地控制防治原发疾病,是预防中风发生的重要关键。
2、调畅情志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等原发疾病病情的加剧。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年青人交谈来分散注意力。不要看紧张、恐怖的影视。遇事不可发怒,注意劳逸结合。
早晨空腹上街买菜及锻炼时应先吃些点心,以防止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应多加衣服保暖。
教你12招缓解
1、纠正驾驶姿势
开车时,对于背部压力最大的是坐姿,驾车健康坐姿是应随时注意脊柱保持和缓的S形曲线。长途驾驶容易导致腰痛。你可以将座椅前移,使开车时身体不必前倾去够方向盘;在腰部放一个支撑物;每小时下车活动一下身体。
驾车时的正确的坐姿应该把座位前提,坐垫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尽量靠近胸前,同时膝关节屈曲,并使之超过髋关节的高度,这样的姿势,即使出车时间长一些,也不容易引起腰痛,也可在下背部垫上2~3寸厚的小靠枕。驾车时增加腰枕、颈后枕也是一个缓解驾车腰酸背痛的好方法。
2、回家热敷腰阳关
长途驾车旅行者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这是由于驾车者长时间相对固定于一个位置驾驶,或者坐椅背部倾斜的角度不合适等。采用中医推拿等方法可缓解此类不适,比如按摩腰阳关穴。
顾名思义,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在背部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向平,是治疗腰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自驾游归来腰部不适者可趴在床上,用热毛巾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保持这个部位的热度20~30分钟。亦可让亲友帮助在腰阳关穴位处按摩,每次按揉3~10分钟,有助于改善腰部疼痛的症状。
3、注意腰部保暖
寒冷潮湿季节、冷暖交替季节一定注意保暖,风寒湿邪容易侵袭腰部诱发疾病。友情提醒:夏季车内配有空调,凉气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司机来说属于“风寒”之邪,容易诱发腰痛,因此,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
行车时切莫贪图一时的凉快而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适当开窗通风或控制车内外温度在5摄氏度以内更有利于健康。如果已经有腰痛症状,可以进行腰部热敷理疗,同时开车时可以佩戴腰围,对腰椎支撑保护,又有局部保暖功效。
4、切记不要频繁急刹车
在新手上路开车过程中,免不了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惯性及前冲力会使司机身体向前急冲,此时颈腰椎也会随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弹回原位,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摇摆伤”,此时稳定腰椎的稳定结构发挥了限制腰椎间相对移动作用。
如果反复频繁的急刹车,稳定结构也终究会疲劳损伤,致使腰肌劳损、筋膜炎,甚至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
所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不要着急,更不要开快车,一切以安全、健康为前提,平稳、匀速的行驶,既能提高行车安全,又能有效减少腰部的负荷。
5、堵车等灯时间做做操
堵车让人心急如焚。张鸣生建议,不妨在堵车时放点舒缓的音乐,坐正身体,挺胸收腹,抓紧时间做做保健操。
6、睡前捏跟腱
先跪在床上,然后用自己两手的拇指还有食指中节部位在脚后跟上方跟腱部位进行拿捏,捏的时候可以稍微用力些,常常这样捏能缓解腰疼症状。
7、侧卧睡眠减轻腰部负担
侧卧是最常见的睡眠姿势,两膝盖之间夹一个小枕头可以帮助后背保持好姿势。如果必须仰卧,可以试着在膝盖下垫个小枕头。一定不要趴着睡,这样会加重背痛。
8、平时多抖腿缓解腰痛
先站好,用健侧腿维持重量,患侧腿则放松下来,将手掌放在大腿后面按住,然后将腿部肌肉左右地抖动,大约抖动1到2分钟。每天都可以这样抖动多几遍,能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
9、腰痛不妨揉揉肚子
当腰椎感觉不适时,可以予以按摩:两手叉腰,拇指按着腰眼穴按摩片刻,可以改善腰部血液循环。
或将身体贴到墙根,脚跟、头部、肩部顶到墙上,保持成一线,脚跟微微踮起,两胳膊略微往后弯曲,贴到腰部,挺胸收腹,让身体呈一条直线,也可以起到缓解腰部疲劳的作用。
10、开车超过两小时要休息
鉴于一般私家车相对狭小的内部空间,以及行车时身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建议最多连续行驶不要超过两小时,每隔一小时休息10分钟,下车散步、活动腰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腰背部肌肉,有效减少腰痛的发生率。
11、多食两素
两素是指维生素和纤维素。维生素C、D和B族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要适当喝些牛奶,多食米糠、麸皮、胡萝卜等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
专家研究发现,60—90岁的杂食人群中,常年素食的人只有18%的患有骨质疏松,其他有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是腰腿痛发病的病理基础。
12、健康座椅需关注
买车一定要注意座椅是否良好,是否能使背部获得良好的支撑。开车时,座位与方向盘的高度不协调将会引起腰背痛。
这时要保持座椅向前移在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上,使膝盖能高过臀部,同时右脚不能完全伸展才是正确位置。开长途车时,要适当变换座椅的形态,方便下车活动一下筋骨。
教你缓解孕妇腿肿
穿孕妇专用的弹性长筒袜。这种弹性长筒袜专为孕妇设计。穿着后可以给腿部适当加压,使静脉失去异常扩张的空间,从而缓解水肿现象。穿着弹性袜不是一早一夕就可以缓解水肿现象的,需要长期坚持。最好每天早晨下床前就穿上,直到晚上睡觉时才脱下。
孕妇经常穿着弹性袜后,可减轻一般较轻的不适症状,如:抽筋、水肿、疼痛、淤血性皮炎等,都可随着静脉逆流的消除和静脉回流的改善而逐渐消除。
水肿运动减轻水肿。研究发现,站在深达腋窝的水中45分钟,可有效减轻水肿现象。对孕妇而言,静站在水中45分钟有些辛苦,而且可能在水中会感到冷。可在水中做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
其法是:在深达腋窝的水中缓慢行走5分钟,作为暖身,随后手部扶住游泳圈,加快速度行走10分钟,然后用双脚夹着圆筒漂浮10分钟,最后5分钟慢慢停下来。在水中行走时,孕妇一定要注意防止滑倒。
中医教你如何缓解脖子痛
1.大号热水袋
用大号热水袋灌半袋开水(刚开的水要稍放一会儿,温度大概80℃~90℃),裹上两层毛巾,枕着睡觉,以感到温热不烫为宜。夏天水温可以保持到天亮,冬天水凉了需换水一次,谨防烫伤。大约枕到一个小时,局部会出汗,不用关注,继续睡觉。一般患者连枕三晚,症状会明显好转,颈部轻松舒缓,甚至治愈。其原理是: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优点:温热度持续时间长,充分利用睡眠时间,纠正局部气血循环。
2.按摩天宗穴
取穴: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
经常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生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这是我们医院国家名老中医王宏坤老师治疗项背颈肩疼痛的绝活,具体做法由痛按到不痛,一般一次点按10~15分钟。
3.辣椒泡酒
材料:辣椒2两、高度白酒半斤。方法:将辣椒浸泡入白酒中,浸泡一周左右后,取适量酒液涂抹患处。原理:辣椒味辛性温,酒性发散,外涂温通经络,发散邪气。
4.活络定痛汤
药物:当归30g、丹参30g、羌活30g、海桐皮30g、防己30g、续断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姜黄30g、牛膝30g、赤芍30g、杜仲30g、细辛10g、洋金花10g
方法:
1.熏洗——上述药物加水煎汤滚沸30分钟后,加醋熏洗患处。
2.热敷——醋泡上述药物,直至药材将醋吸尽,将药材装入布袋内,上锅蒸30分钟后热敷患处。
熏洗法适用于关节、肌肉损伤面积较小处。热敷法适用于关节、肌肉损伤面积较大处。原理:药材活血化淤、祛风湿而止痛,加醋软坚散结,伸筋活络。这个方疗效甚好,所有软组织急慢性损伤都不错,特别是骨伤手术后局部水肿一般三个月才消除,用此方后一周见效。对于静脉曲张疗效也不错,用该方两剂,加水5000ml煎煮,滚沸后小火煎30分钟,后加入陈醋1000ml,煮开,热时熏蒸,待温度温热时浸泡,一天两次,微出汗为宜,有条件者配合中药内服效果更好。
中医教你缓解腰背酸痛
按摩肩井穴
该按摩手法很灵活,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即将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放在对侧,前后对应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动作,每提捏一次后稍做休息,再次提捏。也可以自颈至肩、由内而外做提捏动作,还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动作要轻柔缓和,切忌用暴力,反复操作10次即可通畅局部气血,缓解肩背部的肌肉痉挛。
舒缓后颈部疼痛
将2-3条毛巾扭成辫子状,两手各拉住一端,然后拉伸扭结好的毛巾,并把它们放在脖子后面,慢慢的上下揉擦你的脖子,有助释放紧张情绪。
舒缓上背部疼痛
靠墙站立,在左肩胛骨和脊椎之间放置一个网球,身体向后压住球,使它在同一区域内,上下来回移动,要小心别让球压到你的脊椎。然后将球放到右肩胛骨和脊椎之间,重复该动作。
中医教你这样缓解口干
1、食疗
吃对食物有助缓解口干,若是搭配一些中药材烹饪成汤品饮用,缓解口干的效果会更好的。建议喝几款汤:
A、喝些莲子汤,备好30克没有去莲心的莲子,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然后用纱布将15克栀子包起来同样也放入锅中,最后让锅里加入冰糖和清水,开火煎煮至莲子熟烂关火起锅食用。
B、桂圆洋参汤,准备好一些桂圆肉和西洋参,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再加入清水熬煮一段时间。等到水沸后几分钟就可以起锅倒入碗中食用了,想要用这一款汤缓解口干的话,建议在夜晚入睡前的一段时间内服用比较好,对于因为心阴不足的造成的口干,能够起到很不错的缓解效果哟。
2、按摩
想要缓解口干,可以通过按摩的身体的穴位达到目的的,当然前提是要找对穴位,而按摩的力度也要适中,不然起不到好的效果或者说还可能损伤肌肉。
若是你有口干问题的话,可以选择按摩阴谷穴,这个穴位在哪呢?其实很好找,你可以保持正做屈膝的姿势,然后小腿和大腿相接的凹窝处就是了。当你找对了穴位,按摩那个地方会有酸痛感反馈出来,中医称之为“得气”,坚持按摩两分钟左右,你就能够感到口水增多了,从而帮你缓解口干。
中医教你按摩缓解亚健康
现今很多人都会患上亚健康,亚健康一般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专家认为,如若出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足三里:
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常用保健手 法是穴位点按、艾灸。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 感穿透肌肤入穴。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属“自讨苦吃”类,但效果优于点穴法和针 灸。
涌泉穴: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 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 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命门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补命门人的药物叉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命门穴的锻炼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其二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者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会阴穴:
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种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
会阴穴的保健方 法有三。其一是点穴法:睡前年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其二是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 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其二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 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百会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体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百会穴的保健方 法有四。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其二是意守法: 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其四是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 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神阙穴: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 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 法有三。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 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其二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 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中医教你如何缓解脖子痛
这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古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不能让后脑勺对着风口。现在的人在上班的时候,如果空调正好在脑后的话,也一定要想办法把方向调一下,或者在背后肩颈部位搭一条围巾。还有,平时洗完头,一定要吹干再睡觉,否则湿气进入头部,也是很难消除的。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暖颈小方法:
1.大号热水袋
用大号热水袋灌半袋开水(刚开的水要稍放一会儿,温度大概80℃~90℃),裹上两层毛巾,枕着睡觉,以感到温热不烫为宜。夏天水温可以保持到天亮,冬天水凉了需换水一次,谨防烫伤。大约枕到一个小时,局部会出汗,不用关注,继续睡觉。一般患者连枕三晚,症状会明显好转,颈部轻松舒缓,甚至治愈。其原理是: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优点:温热度持续时间长,充分利用睡眠时间,纠正局部气血循环。
2.按摩天宗穴
取穴: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
经常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生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这是我们医院国家名老中医王宏坤老师治疗项背颈肩疼痛的绝活,具体做法由痛按到不痛,一般一次点按10~15分钟。
3.辣椒泡酒
材料:辣椒2两、高度白酒半斤。方法:将辣椒浸泡入白酒中,浸泡一周左右后,取适量酒液涂抹患处。原理:辣椒味辛性温,酒性发散,外涂温通经络,发散邪气。
4.活络定痛汤
药物:当归30g、丹参30g、羌活30g、海桐皮30g、防己30g、续断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姜黄30g、牛膝30g、赤芍30g、杜仲30g、细辛10g、洋金花10g
方法:
1.熏洗——上述药物加水煎汤滚沸30分钟后,加醋熏洗患处。
2.热敷——醋泡上述药物,直至药材将醋吸尽,将药材装入布袋内,上锅蒸30分钟后热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