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用生地黄的日常注意事项

食用生地黄的日常注意事项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生地黄?

湿热体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生地黄?

痰湿体质,阳虚体质,瘀血体质

食用禁忌

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生地黄的副作用

生地黄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我们可以用生地黄来做出各种美味而且养生的药膳,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善用生地黄呢,我们可以用生地黄做成著名的四物汤,我们在食用生地黄的同时,要注意生地黄的副作用。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猪尾巴和什么煲汤最补 地黄猪尾汤

生地黄30g,猪尾150g,葱20g.姜l0g,盐6g。

1.将猪尾洗净,切成4cm的段;生地黄切片;姜、葱拍松备用;

2.将猪尾、生地黄、葱姜放人炖锅内,加水1000ml,放人盐;③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1小时即成。

3.每日1次,佐餐食用。

滋阴凉血,利尿通淋,适用尿路结石,发热、恶寒、尿频、尿急、尿血、尿痛等症。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以治疗热人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有升高血压、利尿和降血糖的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还可促进血液凝固而有止血作用。

生大黄禁忌及注意事项

食用生大黄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药用功效与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作用有:

1、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小暑养生吃什么 地黄乌鸡

原料:雌乌骨鸡1只(重约1000克),生地黄、饴糖各150克。

将乌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备用。生地黄洗净,切成条状,加饴糖拌匀,装入鸡腹内,将鸡仰置瓷盆中,隔水用文火蒸熟即成。分2日食用,吃肉喝汤。

提高记忆力功效:填精添髓,补脏益智。适宜于用脑过度、脑髓不足而见头转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神疲气短等症者食用。常食能收到填精补脑、益智健身的功效。

宜忌:感冒发热,或湿热内蕴而见食少、腹胀、便溏者,均不宜食用。

生地黄禁忌

生地黄是新鲜的块根,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新鲜的生地黄可以治疗急性发热、中暑等症状。生地黄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士是不宜食用的。生地黄对治疗热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将生地黄切碎后榨汁,将生地黄汁和大米煮成粥后,给发热、口干舌燥的人食用最好,但是服用生地黄粥时,不要吃葱白、韭菜、薤白和萝卜。或是将生地黄和枸杞、大米等煮粥,可以治疗阴虚火旺、头晕耳鸣的症状。

生地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比较高,将生地黄取汁和益母草汁在一起煎煮后服用,能治疗女性的月经量多的症状。因为生地黄有止血的作用,因此用来治疗女性月经量多问题比较好。生地黄寒性大,要注意用量,过量饮用,会引发痛经的。

生地食疗粥

粥方组成:干生地30克(或用生地黄汁50毫升),大米100克,生姜汁适量。

煮制方法:将生地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 ̄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地黄榨汁约50毫升,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纳入姜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适 应 症:适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骨蒸劳热,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手足心热,小便短赤等。

粥义解说:生地,又名生地黄、干地黄、大生地、怀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东北及内蒙等地,鲜用,大小分开,干燥,切片,生用或制用,而分别有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之称,统称地黄。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赋》里对生地的形容是——味甘。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依此看来,生地的作用是非常多的。

1、鲜地黄和生地黄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鲜地黄清热生津,可以止血和凉血,经常是用于热病伤阴,吐血、咽喉肿痛、舌绛烦渴、发斑发疹以及衄热等病症。相对于鲜地黄,生地黄是凉血清热,也可以生津,还可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问题。

2、生地性寒,功能为滋阴补肾。不只生津止渴和凉血清热,还对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热伤阴的人,都可以经常服用。如果想要治疗温热病,可以用生地做清营汤;如果是治疗温病的后期,由于余热还没消尽,应该把生地用来煮青蒿鳖甲汤;另外,针对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温热病严重热入营血的症状,可以服用生地制成的四生丸;一般要养阴生津来治疗内热消渴和便秘的,应该食用生地煮的曾液汤。

3、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使用生地,除了了解它所具备的功效和治疗病症,还应该注意到它和什么东西相克或者它不适用什么人群,量不求多,但求有用。

熟地黄主要品类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地黄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

甘、微苦、微温,归心、肝、肾经。功用:补血调经,滋阴补肾。熟地黄是生地黄用黄酒拌闷,晒蒸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别,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血补肾。

咽喉肿痛怎么办偏方 生地玄参连翘汤

用生地黄、玄参12克,连翘10克。所有药材用水煎,每日2次,每日1剂。适用于咽喉肿痛,口干咽燥。生地黄可凉血解毒,养阴生津。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作为小儿科用药效果极佳:生地黄洗净后捣汁,放于器具中隔水炖20分钟,可用于小儿清热去火,治疗小儿惊厥效果极佳。

2、食疗用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扎紧腹部开口处;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大料等调味品清炖。此食谱具有填精补髓、益肾滋阴之功效,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生地黄的几种做法

1、生地黄鸡

生地黄鸡的制作材料:

主料:乌骨鸡1000克

辅料:生地黄250克,麦芽糖150克

①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

②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

③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

④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等调品。

健康提示:本品具有填精补髓、益肾滋阴之功效,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食物相克:生地黄: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2、生地饴糖炖乌骨鸡

生地饴糖炖乌骨鸡的制作材料:

主料:乌骨鸡1000克

辅料:生地黄400克

调料:麦芽糖200克

①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内脏、脚硬皮、爪,洗净;

②将生地黄洗净切成细条;

③将饴糖和生地黄条相混合,置于鸡腹中,用棉线扎口;

④将鸡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⑤再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即可。

健康提示:本品具有滋阴补肾、壮骨益精之功效,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驼背弯腰、自发性骨折、腰腿酸痛、五心烦热、口咽燥等症。

食物相克:生地黄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

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

相关推荐

生地黄的地理分布与习性用途

生地黄是我们相对熟悉的一种中药材,一般都知道它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它不畏寒冷,又耐干旱。那么让我们跟着下文一起了解它的主要功效还有它的食疗价值吧。 【拉丁名】原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 Li-bosch.或Aralia elata(Miq.)Seem.[Dimor-phanthus elatus Miq.;Aralia mandshuricaMaxim.] 【别 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又名:苄(《尔雅》)、芑(《别录》

为什么常喝祛湿汤还是觉得湿热

湿热多是因内热损耗中气导致脾虚逐渐生湿邪引起的,所以湿热不仅仅需要祛湿,还需要降热。一般若是运用了容易生热的祛湿汤来调理反而不好。 建议用薏米100克熬水频饮,可祛湿热,不过药力有限。 建议在上午频薏米水,而下午用生地黄10克、女贞子5克泡水频饮来滋阴降热,可令您湿热得到解决。 并且平日可不要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熟地黄怎么制作

熟地黄是用生地黄蒸晒而成,其炮制方法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记载,有三蒸三晒,七蒸七晒,九蒸九晒等,大部分地区仅蒸制一次或三次,但通常我们认为九蒸九晒的熟地黄药效最佳。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先将生地黄刷洗干净,放入盆中。 2、倒入黄酒和砂仁粉拌匀,润透。 3、将润好的生地黄装入笼屉中,开始蒸第一次,约48小时。 4、将蒸好一次的地黄放入烘干机中将表皮烘干。 5、再次拌入黄酒及砂仁粉和蒸出的熟地汁。 6、再将地黄放入笼屉中继续蒸至24小时左右,继续烘干。 7、如此反复九次,直至熟地黄内外漆黑,味甜酸,无苦味即成

生地竹叶粥可辅助治疗重度宫颈糜烂

极配合临床治疗以外,患者可经常服用生地竹叶粥,以缓解此类症状。 做法:将30克生地、10克竹叶、5克川木通、5克生甘草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后取其汁液与粳米一同熬制,待粳米熟烂后即可服用。 生地:也叫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质润降泄之功效。李时珍曾这样评价生地:“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需要注意的是,2类人群慎用生地,即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者;胸膈有痰者。且服用生地时不宜与4种食物同食,即萝卜、葱白、韭白、薤白,防止食物相克。 竹叶:味甘辛、性寒,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

关于生地黄止血的传说

生地黄又叫做地黄、生地、地髓等。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宋代方书《信效方》中,记载有一则关于生地黄的生动故事。该书作者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一次外出验尸,当地保正赵温却没到验尸现场。他就问当地人:“为何赵保正不来?”回答说:“赵保正衄血数斗,昏沉沉的,眼看有生命危险了。”后来他见到赵保正,只见赵的鼻血就像屋檐水似的不断滴着。他马上按平日所记的几个止衄血的方子,配药给赵治疗,但血势很猛,

生地熟地汤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药治病的优势,只要辩证好了症,用中药治病还是很有效果的,只是速度可能会比西药要慢,但是,治病的最终效果还是比较彻底的,很多慢性病还是比较适合使用中药来治疗的。还有很多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所需,用单味中药煲汤,效果也是很好的,例如说生地熟地汤。 生地熟地汤对人体的好处是很多的。可以补血、凉血。还可以滋阴补肾。特别适合养生。而且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什么贵重药材,廉价易得,可以在生活中注意服用一些,下边介绍一下生熟地的功效。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红斑狼疮吃什么食物好

原料:新鲜西瓜1个,白糖适量。 做法:将西瓜去皮、去籽,榨汁,然后放入锅中至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煎煮至膏状,待冷后加入白糖粉拌匀即可食用。用沸水冲化饮用,每日3次,每次15克左右。 功效:清热利尿,益气养阴。适于热毒炽盛型红斑狼疮患者。 原料:生地黄、酸枣仁各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酸枣仁洗净,加水研碎,取汁待用。生地黄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左右,取汁待用。另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焖煮成粥,加入酸枣汁和生地黄汁,混匀稍煮即可。温热服食,每日1次。 功效:清热养阴。适于阴虚火旺型红斑

健脑提高记忆力的药膳

1、地黄乌鸡 原料:雌乌骨鸡1只(重约1000克),生地黄、饴糖各150克。 做法: 将乌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备用。生地黄洗净,切成条状,加饴糖拌匀,装入鸡腹内,将鸡仰置瓷盆中,隔水用文火蒸熟即成。分2日食用,吃肉喝汤。 宜忌:感冒发热,或湿热内蕴而见食少、腹胀、便溏者,均不宜食用。 2、黄精蒸鸡 原料:黄精、党参、山药各30克,母鸡1只(重约1000克),生姜、川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剁成1寸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葱、姜、

生地附方

1、生地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2、生地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圣惠方》) 3、生地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