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肌少症增跌倒风险长期卧床死亡风险高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肌少症增跌倒风险长期卧床死亡风险高

肌少症是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及强度逐渐的流失,身体机能越来越差,严重甚至增加跌倒、失能的风险,进而长期卧床、营养不良,进入健康恶性循环,可能提升死亡的机率。

长期卧床对孕妇产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可能导致血栓栓塞长期卧床使孕妇全身血液循环变得缓慢,血液容易在微循环中凝固,形成的凝血块堵住血管,比较常见的是下肢、盆腔的深静脉血管。最严重的情况如果血管里的“凝血块”脱落,游走到掌管生命的重要大血管,诸如肺动脉堵塞,造成肺栓塞,甚至可以导致孕产妇死亡。国外学者统计长期卧床血栓栓塞相对风险高19倍。

2影响消化功能孕期肠蠕动能力本来就下降,随着子宫的增大,孕妇就会感觉胃部不适,饱胀感,恶心呕吐等情况。长期卧床会加重这些不适症状,孕妈妈常见的便秘现象就更严重了。

3影响心肺功能长期卧床下肢液体会向头位转移,血液循环重新分配,改变肺功能及气体交换,改变心功能及心脏大小,影响心肺功能。有些孕妇长期卧床后,偶尔下床活动就会有胸闷气喘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4可能造成骨质流失长期卧床减少肌肉负担,改变肌肉代谢,肌肉逐渐萎缩,也会造成骨质流失而缺钙,有报道长期卧床骨质流失相对风险高3倍。

5造成精神压力孕妇往往会担心母胎健康和安全,加上孕期长期休息脱离单位同事,又无法外出,无聊困惑、情绪低落甚至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

更年期肥胖有什么危害

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尿失禁、痴呆、某些癌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结肠癌)、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影响体能、外表及社交活动;

增加抑郁症的可能性,且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等。

更年期减肥需谨慎

相关研究表明,过度减肥会使中老年女性髋骨骨折的危险性显着增加。

一方面,更年期雌激素大量减少,促使骨质大量丢失;另一方面,如果跌倒时缺少脂肪的缓冲作用,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般认为,更年期女性维持理想体重即可。主要是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不可以过度节食减肥。可以在减肥前向医生咨询,以得到准确科学的建议。

糖尿病或增加孕妇死胎风险

研究发现原有糖尿病孕妇中,胎儿和婴儿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先前患有糖尿病与死胎风险增加有关,然而,很少有研究排除先天异常对死胎的影响。为了探讨原有糖尿病孕妇中胎儿和婴儿死亡风险,而且量化血糖控制对其的影响,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Peter W. G. Tennant教授及其团队使用一项原有糖尿病妇女的长期、基于人群调查的数据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原有糖尿病与胎儿和婴儿死亡风险大幅增加有关,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可通过控制血糖来缓解。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1月的《Diabetologia》杂志上。

该研究中,从北方妊娠期糖尿病调查中确定1996-2008年期间英格兰北部原有糖尿病女性患者的所有正常发育的独生子女后代,通过与北方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的人口数据相比较,评估胎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s)。用logistic回归调查原有糖尿病女性患者中胎儿和婴儿死亡的预测因子。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受试者中,胎儿死亡发生率比没有糖尿病女性受试者高4倍以上,而且,婴儿死亡发生率大约增加2倍。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之间的胎儿死亡和婴儿死亡发生率没有差异。没有证据表明胎儿和婴儿死亡的RR随着时间而变化。围孕期HbA1c浓度增加超过49mmol/mol(6.6%)、孕前视网膜病变、以及孕前叶酸缺乏都与胎儿和婴儿死亡发生率增加独立相关。

该研究发现,在后代正常发育过程中,原有糖尿病与胎儿和婴儿死亡风险大幅增加有关,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可通过控制血糖来缓解。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孕妇妊娠合并症之一,影响着0.5%-2%的孕妇,而且,由于肥胖的流行和产妇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升高。这对妊娠有相当大的影响,原有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与一些妊娠合并症有关,包括巨大儿、先天畸形和剖宫产分娩风险增加。长期观察发现原有糖尿病也与死胎风险增加有关。

骨质疏松性骨折用什么药好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由于骨吸收增强,卧床和制动又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因此宜选用抑制骨吸收药物。降钙素能够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增强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对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有明显作用。早期应用降钙素既可以止痛,又能改善或防止急性骨丢失,可作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特别是椎体急性骨折时)的首选治疗药物。常规剂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未见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钙剂,钙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

3.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够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的风险,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4.双膦酸盐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骨折后患者死亡率。但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以影响骨痂改建的质量,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制剂目前尚有争论。

5.SERMs在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但有研究表明SERMs可增加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骨折后卧床病人慎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自我预防措施有:戒烟限酒,适度控制体重,坚持日常适度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加日照,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预防性正确用药。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参加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多的人记忆力更好,平时与家人朋友联系密切的人,年老后出现记忆力减退的几率更低。

社会孤立的女性比社交活跃女性死亡风险高出约75%。而社会孤立的男性比活跃男性死亡风险高出约62%。

人老了身上肌肉退化快

13%~20%老人有“少肌征”

很多人不知道,在医学上,有一种疾病与身上没肉、经常乏力关系密切,即“老年性肌肉衰减征”,也叫“少肌征”。它指的是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最常见表现就是四肢及全身肌肉减少,消瘦,疲乏无力,走路蹒跚,容易腿软等。

人体老化的显著表现之一是肌肉量减少。研究发现,从三四十岁开始人体的肌肉量走下坡路,只是正处青壮年的身体有很强的代偿功能,不会出现症状。到了50岁,骨骼肌含量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60岁以上慢性肌肉衰减达30%,80岁以上为50%左右。通常肌肉减少30%时,其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运动不足、患有某些疾病等会加速肌肉量的衰减,让“少肌征”成为很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国外有研究发现,在60~70岁年龄段中,少肌征的发病率占15%,70~80岁占20%~30%,80岁以上高达40%~50%。由于测量方法不同,我国数据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在上海做的一项研究表明,13%~20%的老人受“少肌征”困扰。

与“少肌征”有关的饮食、运动因素,正是我们可以改变的。门诊中,经常有已经很瘦的老人跟我说,平时不敢吃肉,担心变胖,影响血糖血压等。实际上,瘦肉中富含的蛋白质是肌肉形成的最关键营养素之一。国外有调查发现,约1/3的60岁以上老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达不到推荐量(每千克体重1克以上);根据我们最近的一项调查,45%的老年人膳食蛋白质低于每千克体重1克,蛋白质摄入低下的老年人肌肉质量和握力明显减少。

增加骨折、早亡风险

肌肉对人体极为重要,它就像汽车的“引擎”,是力量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动作。比如脸上出现笑容,能走能跳,能附身翘首。一旦患上“少肌征”,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平衡功能差,更易骨折。“少肌征”患者的肌肉力量受损,关节也更容易出现损害,影响走路、拎东西等。更严重的是,腿脚乏力、走路不稳容易导致老人跌倒,并由此引发骨折。骨折后长期卧床,更会进一步加剧骨骼肌肉的流失,渐渐令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产生肺功能减退、焦虑抑郁等多种问题。

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人体80%的葡萄糖是被肌肉利用掉的,体内肌肉量不足,葡萄糖代谢受影响,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有研究发现,肌肉衰弱还会累及心脏,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帮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与“少肌征”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加大疾病风险;另一方面,患有三高、肿瘤等疾病的人也会成为“少肌征”的高危人群。

死亡风险增加。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一项关于亚洲人体质指数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报告,对110万亚洲人群长达9.2年的队列研究表明,体重过低,即BMI(体重/身高的平方)≤15者,死亡率会增加2.8倍。体重过低或过高都可增加死亡率,亚洲人体质指数在22.6~27.5死亡风险最低。

肌肉萎缩还会导致老人出现皮肤干燥、皱褶增多、更易苍老等问题。

​70岁以上老人无需减肥

现在减肥的话题很时髦,有些老年人担心超重会增加慢性病。日前,《美国老年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太多理由要减肥,只要不是久坐的生活方式,稍胖还可以长寿。

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健康与老年化中心的老年医学教授富立克博士等,对70岁以上的超重老年人随访10年后证实,他们比正常体重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低13%。

去年夏天,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对1.1万名以上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结果表明,超重成年人死亡风险比体重正常成年人低17%;即使调整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后,体重过轻者的死亡风险也最高;平时久坐的女性死亡风险高于经常运动的妇女两倍,而平时久坐的男性死亡风险仅高28%。

富立克博士在美国老年学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除非因超重导致糖尿病或骨关节炎发生或恶化,没有太多理由要求70多岁的老年人减肥,老年人受惠于额外的体重。”

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 多社交

社交孤立的女性比社交活跃女性死亡风险高出约75%,而社交孤立的男性比社交活跃男性死亡风险高出约62%。孤立自己,无异于自杀!

70岁以上老人不要减肥

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健康与老化中心的老年医学教授富立克博士等,对70岁以上的超重老年人随访10年结果证实,他们比正常体重老年人的死亡危险低13%。

去年夏天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对11000名以上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结果表明,超重成年人死亡风险比体重正常成年人低17%;即使调整疾病的影响因素以后,体重过轻者的死亡风险也最高;平时久坐的女性死亡风险高于经常运动的妇女两倍,而平时久坐的男性死亡风险仅高28%。

富立克博士在美国老年学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除非因超重导致糖尿病或骨关节炎发生或恶化,没有太多理由要求70多岁的老年人减肥,老年人受惠于额外的体重。”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姚斯卡瓦医学博士表示:“多达24项观察研究表明,80岁以上的人有一些额外脂肪是有益的。我宁愿健康的老年病人体重比正常多4.5至9斤,而不是少4.5至9斤。”

相关推荐

喝啤酒并不是一无是处

适量喝啤酒的好处 1.保护血管 适量喝啤酒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其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都有所减低。适度喝啤酒也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预防缺血性脑中风。 2.降低糖尿病风险 研究显示,糖尿病人中度饮酒也能减少最大的杀手——冠心病发作的风险。研究还表明,饮酒会加胰岛素敏感性或消炎作用。 3.维护心脏健康 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包括啤酒,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在那些生活方式健康的男性中,适度饮酒者比禁酒者的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了40%-60%。 4.使骨骼强壮 研究表明,啤酒在预防骨质流失与重建男

喝啤酒有哪些好处

1维护心脏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包括啤酒,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心脏病是头号杀手,在生活方式中健康的男性中,适度饮酒者比禁酒者的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了40%-60%。 2保护血管:高血压影响约65万美国人。但2007年,研究人员发现,适量喝啤酒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其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都有所减低。适度喝啤酒也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预防缺血性脑中风。 3降低糖尿病风险:研究显示,糖尿病人中度饮酒也能减少最大的杀手---冠心病发作的风险。研究还表明。这可能是因为,饮酒会加胰岛素敏感性或消

睡眠不足的8大危害

1、头痛 虽然目前医学还无法解释,为什么夜晚睡眠不足,次日会感到头痛。但是,从多数临床统计数据发现,睡眠不足甚至熬夜的人,次日出现头痛的概率很高。 2、容易生病 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如果你经常感冒发烧,可以想想是否有长期睡眠不足的困扰。 3、心血管病 如果儿童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内分泌激素分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同时,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与癫痫。 4、糖尿病 因为睡眠不足,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功能,进而加重2型糖尿病风险糖尿病发病与睡眠不足也有一定关联度。 5、体重加 睡眠不

高血脂有哪些并发症

1、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

糖尿病的预防与影响

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首先先糖尿病是由于营养过于丰盛引起的,由于年轻人饮食习惯的不规律所以患糖尿病的概率越来越大,所以预防糖尿病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还有平时应该少吃盐和油炸类的食物,这样的饮食是最不卫生的,如果有时间尽量不要吃快餐,因为快餐含油量太大而且不利于消化所以不利于生活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还有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要太大,应该尽量让自己放轻松,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强自己的体质就可以更好地对抗疾病。 糖

糖尿病饮食禁忌 老人易有肌少症糖尿病患罹率高

随着年纪长,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尤其熟龄糖友容易忽视肌少症问题,加上错误的饮食禁忌,导致肌肉持续流失、体能下降,造成肌少症恶化,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风猝死的四大原因

中风猝死的四大原因?猝死是突然死亡在发病之后6个小时内死亡为猝死。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而心脏病的猝死有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一个人之所以猝死,说明他的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仅仅是生活中遇到大喜大悲之事,或遭遇恶劣天气,没有严重的病理基础也不足以危及生命。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

高血脂可以引起哪些并发症

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

被忽视的5个延寿习惯

1、拥有强壮大腿 下半身的力量意味着更高的平衡能力、灵活性和忍耐力。当人慢慢衰老时,强壮的下肢能减少跌倒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研究表明,髋部骨折使老人的死亡风险加倍。锻炼大腿可采取下面的办法:背靠墙站立,脚向前迈出,身体沿墙面缓缓下滑,最终保持坐立的姿势,每天重复5次。 2、热爱时尚运动 近期一项针对30万高尔夫球运动者的调查发现,痴迷高尔夫球运动的人,早亡几率减少40%,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其它人长5年。此外,保龄球、游泳等时尚运动都能在开阔心胸的同时,锻炼体格。 3、减少坐的时间 久坐不动易肥胖,患心脑血管疾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来6种疾病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什么疾病 1、心血管疾病 2010年发表在《睡眠》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回顾了2005年参与国家健康采访研究中30397名受试者的数据。他们发现,那些每晚睡觉时间少于7个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加了。尤其是那些年龄在60岁以下、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的女性,她们患心脏病的风险加了两倍。 2、糖尿病 根据2011年一项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上的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如果晚上睡不好,他们的空腹血糖水平要高出9%,空腹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