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冬季缺氧综合征
提防冬季缺氧综合征
缺氧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具体方法如下:
定时开窗通风
一个80平方米的房间换气开窗30分钟就可以了。开窗时间以9:00-11:00或2:00-4:00为佳。
增加室内湿度
一般来说,冬季最适宜的室内湿度为30%-60%,可在房间里放个空气加湿器。
保持合适温度
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般认为室温控制在16℃-24℃为宜。
保持环境卫生
居住的环境要经常清扫,防止室内空气中的细菌超标,尤其写字楼、儿童房间和有宠物的家庭。家里的地毯、沙发、被褥要常晒、常更换。
纠正不良睡姿
冬天,很多人有蒙头睡觉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蒙头睡觉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增加户外活动
冬天,天气好的时候也应该多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户外的新鲜空气,这对于防治缺氧综合征也是很有必要的。
冬季宝宝当心患上捂热综合征
什么是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症,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宝宝患了捂热综合症一般表现为:体温出现过高热,接着大汗淋漓,有脱水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甚至导致昏迷、呼吸衰竭等。相较于成人,婴幼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未发育完全,无力挣脱过热和缺氧等不利环境,因此家长需格外留意,避免造成婴幼儿睡觉时呼吸不畅,避免酿成惨剧。
预防捂热综合征注意穿衣和盖被
捂热综合征实际上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一到了冬天,除了暖气、空调、电热毯等取暖工具齐上阵外,一些家长尤其是长辈还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棉被,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闷热综合征。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家长要预防宝宝患上预防捂热综合征,就要注意合理去取暖。
首先是合理穿衣。一岁以内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要穿得宽松些,让小孩子的手脚好活动,被子、衣服不能勒着他们。不建议给孩子穿打底裤这一类太过紧身的衣物。一岁以上的婴儿和儿童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这是因为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孩子感冒、发烧时应该适当减少衣物,不要把孩子捂得太严实,注意孩子的体温,让孩子多喝水。
其次是合理盖被。不要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风疹和荨麻疹的区别
风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很强,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疹在冬季最为多见。大风降温之后,就开始感觉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来发展为全身皮疹,瘙痒难忍。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一般也多见于秋冬季等大风的天气。风带来的过敏原极易引起发病,同时,常见的一些食物也会引起发病。发病时,在皮肤表面会突起很多像被蚊虫叮咬的大包,由少到多,成片出现,一般一小时内会自动消退。
看来,这两种疾病的发生虽然那没有跟大风有直接关系,不过也是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它们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风疹,它对于胎儿和孩子地影响尤为重大。荨麻疹,虽然在发病时一般只是皮肤上起包,不过也有可能在内脏中引起反应,比如腹痛、腹泻等。严重的急性秋季荨麻疹还可以发生在喉头,造成喉头水肿,影响呼吸道的畅通,容易造成呼吸障碍,缺氧综合症等一系列缺氧常见的症状,会严重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慢性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冷刺激、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均可收起急性心肌梗死,而其冬季发生率是全年的50%。此时,养生防病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尤其不要让脚受凉,以免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发生心肌梗死;饮食调理宜清淡、多样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脂肪、高糖食物,还要戒烟戒酒;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但不可过猛过量,以散步、打太极拳为好;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勿过喜过悲,过度紧张。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称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痹症”。此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表现为关节肿、痛、热。严重者关节变形,强直,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此类患者多怕冷,冬季气候寒冷可加重病情,使关节疼痛加重,特别是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直严重。
此类患者在冬季首先要加强营养,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和纤维素的不足可以导致疾病后期全身性骨质疏松,所以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钙。二是注意保暖,防止寒凉的刺激。在室外运动注意保暖的同时,加强对关节的保护。平时天气过冷时尽量减少外出。可在家中做热敷、热水浴等。
气管炎
气管炎患者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中医理论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就是指身体受凉,饮冷就是指喝凉的东西,两者过之则伤肺。气管炎患者多因肺气不宣、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所以冬季的寒冷容易造成气管炎的高发。
慢性气管炎患者冬季防复发的关键就是保暖。减少外出,戴口罩防止冷空气刺激,室内通风换气,以防感冒而诱发气管炎;适当室外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以增强体质;饮食上禁食寒凉之品,禁食橘,因为橘子生热生痰,食后可加重咳嗽。可多饮冰糖梨水润肺止咳。百合粥中的百合也有利于体弱多咳之人。
低体温综合征
低体温综合征是一种机体受寒冷刺激后,以体温降至35℃以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人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中医认为,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许多动植物都冬眠了,而人体的阳气就尤为重要,这主要指的是肾阳。低体温综合征所表现的正是肾阳虚的症状。所以预防的方法主要有: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作居室,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加强营养,多吃含热量高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还可选择一些补肾壮阳的中成药或中草药,如桂附地黄丸等。
慢性肾病
相关研究表明,多数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在冬季高发。中医早已从养生的角度论述了冬季与五脏中的肾相关,因此要注意冬季养肾。
中医认为各种慢性肾病都与肾虚有关,当然根据具体病情不同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但临床上往往二者兼而有之,不可截然分开。由于冬天寒冷刺激可诱发或加重肾病,所以,防寒保暖是减轻或预防肾病复发的关键。慢性肾病患者冬季的饮食也以温热、助阳、低盐、优质蛋白食品为好,如羊肉、牛肉、狗肉及新鲜蔬菜等。还要注意慎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橘子、土豆、木耳、莲子、枣等。应忌食动物内脏、海鲜等。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婴儿捂热综合症主要是因为父母唯恐婴儿因为天气的问题,而着凉,经常性将婴儿盖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紧等等原因引起的。殊不知因为爱得太过火,反而会使婴儿因此很得病。那么到底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是什么呢?
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
疾病简介
捂热综合症,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发病原因
多因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婴儿闷热综合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
临床表现
婴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暖时又无力挣扎摆脱不利环境,其结果常导致婴儿身体高热、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此时室内若通风不良或空气污浊,还将会造成婴儿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脸色发灰、口唇及指甲发青等呼吸衰竭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机体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很快休克乃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会遗留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呆傻、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疾病预防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婴儿闷热综合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有些父母唯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实,包得紧实,盖得严实,甚至再用上电热毯、热水袋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认为这样既可防寒保暖,夜间照顾起来又方便。殊不知,爱的过分则为害。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闷热综合征。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切忌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看完了上面关于婴儿捂热综合症的预防措施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有些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不需要太过注重保暖,特别是1岁以下的新生儿,他们的排汗系统功能较弱,包裹太严实,反而会使婴儿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等,因此父母们要注意了。
中老年人需警惕冬季缺氧症
“冬季缺氧症”可有如下临床症状: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疲惫无力和嗜睡等;二、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咽痒咳嗽等;三、循环系统症状:心悸不适,心跳加快或心跳减慢等;阳、外周循环不良症状:口唇发绀,四肢不温,脸色苍白,易生冻疮等;五、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不适和大便秘结等。此外,有的人可因缺氧而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次数增多且不易痊愈等症状;原有心、肺疾病者可因“冬季缺氧症”而使原心、肺疾病症状加重;如因生火(如煤火、炭火或柴火等)取暖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者,则可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昏迷不醒和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怎样预防“冬季缺氧症”
定时打开窗门通风换气:有环境保护研究资料显示,家居或办公室内每换气一次,可去除居室或办公室内50%~60%的混浊和有害气体;可使机体血氧浓度升高65%或以上;可使机体二氧化碳排出80%以上;并可大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通风换气的具体做法为:每天早、午、晚各打开窗门一次,每次15~30分钟即可;如换气时室内外无明显空气流动,则可适当借助于抽风机、电风扇或空调机来通风换气。
使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北方高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大,不大适宜每天几次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则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如有条件的家庭或单位可安装室内空气净化器,每天定时开启,以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室内二氧化碳,提高室内氧气浓度;如果空调有“通风”或“换气”功能,则可通过使用此二种功能来通风换气。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盖太厚会导致婴儿窒息
蒙被综合征最容易发生在一岁以内的婴儿身上,多发于冬季,中国每年都会遇到十多例。婴儿蒙被综合征又称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几乎所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死亡都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常见于秋季、冬季和早春时分。
在寒冷的季节,父母因为怕孩子受冻,给孩子穿了过厚的衣物或者盖了过于厚重的被子,结果造成婴儿体温过高、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天气转冷给睡觉时孩子适当保暖是很重要,但是婴儿盖被子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
春秋季节,室内温度10℃~15℃时,爸爸妈妈要护好宝宝的手脚,盖被子时不要让宝宝的小手小脚露出来,把头伸出来就好了。如果温度高了一些,到18℃~25℃时,可以允许宝宝将手放在外头,但其他地方要注意盖好被子。春夏、夏秋之交遇见闷热的天气时,护好宝宝的胸口、腹部就好。春秋季节被子最好在1~1.5千克。
心悸有什么症状 晕厥或抽搐
多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