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关节炎怎样检查

关节炎怎样检查

1、经常就会使用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 除了出现在这样的疾病之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还有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磷脂抗体 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症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者,除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为素等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检查

抗链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8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杭链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抗链O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一、自身抗体 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 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以常人中性粒细胞为底物按所见荧光的图型,分为C-ANCA(胞浆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为胞浆内的丝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体对血管炎的诊断极有帮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现在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症,P-ANCA则见于显微镜下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形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抗磷脂抗体 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症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者,除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二、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三、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为素等检查。

四、病理活组织检查

所见的病理改变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骨关节炎症状

原发性骨关节炎常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受累关节一般为负重关节和活动频繁的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常于晨间发生,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因关节磨擦而疼痛加重。

另一症状是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感觉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活动才感到自如。

气候变化常促使症状发生。数个关节可同时受累,但不象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全身性对称性多关节炎。检查受累关节可有轻度肿胀,活动关节时有磨擦声或喀喇声,病情发展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本病症状和X线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指标

疾病的检查指标很重要,这可以让你对一种疾病的判断有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患者可以随时跟进自己的病情,进行不同的治疗,这样对病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检查指标是怎么一回事。

类风湿患者应该注意哪些检查呢?

1类风湿因子:对于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天津市南开医院骨科李瓦里

2血常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3补体及免疫复合物:非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补体、C3及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但是在关节外表现较多者,可出现总补体,C3及C4水平下降。

4C 反应蛋白及血沉: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沉和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 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不降多提示病变的进展,病情加重则血沉加快,病情缓解时可恢复至正常,但约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沉并不增快。

5滑膜炎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

6X光片检查:早期X先可以看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为关节半脱位、畸形及强直。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你已经对文章所讲的检查指标了如指掌了,记住这些,对你的病情的帮助不同凡响,平常我们也应该寻找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是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才会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目前检查确诊类风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的常规检查。

2、自身抗体检查。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

3、类风湿因子检查。类风湿因子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要检查清楚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4、抗磷脂抗体检查。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中。

5、拍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6、CT检查。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

7、超声检查。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要提醒大家的是,检查确诊病情应该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切忌到小门诊就医,否则影响检查的效果。

得了关节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关节炎的检查之血常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2)关节炎的检查之C反应蛋白及血沉: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沉和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不降多提示病变的进展,病情加重则血沉加快,病情缓解时可恢复至正常,但约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沉并不增快。

(3)关节炎的检查之滑膜炎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1g/L,滑液中可测出类风湿因子、抗胶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4)关节炎的检查之X光片检查:早期X先可以看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为关节半脱位、畸形及强直。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之一。

骨关节炎症状

原发性骨关节炎常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受累关节一般为负重关节和活动频繁的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常于晨间发生,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因关节磨擦而疼痛加重。

另一症状是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感觉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活动才感到自如。气候变化常促使症状发生。数个关节可同时受累,但不象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全身性对称性多关节炎。检查受累关节可有轻度肿胀,活动关节时有磨擦声或喀喇声,病情发展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本病症状和X线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

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特别之处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目前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还未能够完全了解,在中医看来可能是因为脏腑阴阳内伤,外感六淫之邪,痰浊瘀血内生,营气卫血失调,这些就和我们平时生活习惯,居住环境都有关。 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有关节的疼痛,有四肢躯体的疼痛,也可能有内脏和神经的疼痛。在无规律性发热风湿出现的时候前患者会先出现无规律的发热现象,并不会出现寒战的现象,这时候注射抗生素治疗并没有效果。皮肤粘膜可以出现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还伴有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眼部的一些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关节炎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状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2)CT检查包括关节CT和胸部CT检查。 (3)MRI检查

膝关节检查

1检查包括检视、触诊和X光诊断。以下会集中讨论 2患者要先拉起裤子和除去鞋袜,以便能清楚见到膝关节。站立,双脚平衡,与肩齐宽。正常时膝盖应该向前。若膝盖向内旋转,表示大腿骨向内旋转,这种「斗鸡眼」膝盖并不正常。正面看很容易察觉到患者膝关节呈”O”型或”X”型。 3”O”型者是指当双脚合拢时,两膝分开。距离愈大则”O”型愈严重。相反当双膝合拢时,双脚分开,则膝部被称为”X”型。有”X”膝关节的人较多患有前膝痛。 膝关节痛的治疗方法 4从后观察,更易发现膝关节异常。正常时,腘窝应该向后,不会偏歪。若大腿内旋,

关节炎检查措施

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血沉大多正常、C反应蛋白不高、RF(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阴性。关节液黄色或草黄色、黏度正常、凝固试验正常、白细胞数低于2×106/L、葡萄糖含量很少低于血糖水平之半。 典型X线表现为受累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严重者关节面萎陷、变形或半脱位。 磁共振显像能显示早期软骨病变、半月板、韧带等关节结构的异常,有利于早期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检查

1、血细胞沉降率大多数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2、血红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则可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间。 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 典型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4、免疫球蛋白检查(IgM,IgG) 大约70%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IgM异常,IgG多为阳性。 5、关节液检查 在受损关节中抽出的关节液多混浊,但无细菌,关节液的黏滞度较正常为低,镜检下显示关节液内无结晶物。 6、X线检查 于X线平

脊柱关节炎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基因阳性率为90%~95%,但人群中HLA-B27阳性者仅有约10%患强直性脊柱炎,因此,尽管HLA-B27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但HLA-B27检测结果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也不能预见患者的预后,只能增加诊断的可能性。 活动期患者可见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血小板增多及轻度贫血。类风湿因子(RF)阴性和免疫球蛋白轻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X线表现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诊断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最早的变

全面了解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当今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也非常地残酷,要想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需要很大的努力。所以,现代人变得很忙碌,经常加班、上夜校、专业进修等等,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样劳累的情况下,身体的健康状况往往就很容易被忽视。一些突如其来的疾病未能早早预防与治疗,结果就变得愈发地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就是这样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多表现为关节的剧痛,特别是大关节,下肢的关节疼痛的患者占85%,其中膝和踝关节为多发部位。如果是急性的炎症,通过治疗后,一般2-4周消退,

关节炎如何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关节液常为清晰、微黄黏稠度高,白细胞计数常在1.0×109/L以内,主要为单核细胞。黏蛋白凝块坚实。 其他辅助检查 X线平片于早期并无明显异常,约数年后方逐渐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此表明关节软骨已开始变薄。开始时,关节间隙在不负重时正常,承重后出现狭窄。病变后期,关节间隙有显着狭窄,软骨下可有显微骨折征,而后出现骨质硬化,最后关节边缘变尖,有骨赘形成负重处软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关节病征象。CT及MRI检查可在早期发现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异常改变。 骨关节炎如何诊断 根据慢性病史临床表现和

关节炎检查

关节炎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在200~2000/mm3之间,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

膝关节检查

1、检查包括检视、触诊和X光诊断。以下会集中讨论 2、患者要先拉起裤子和除去鞋袜,以便能清楚见到膝关节。站立,双脚平衡,与肩齐宽。正常时膝盖应该向前。若膝盖向内旋转,表示大腿骨向内旋转,这种「斗鸡眼」膝盖并不正常。正面看很容易察觉到患者膝关节呈”O”型或”X”型。 3、“o”是指当双脚合拢时,两膝分开。距离愈大则”O”型愈严重。相反当双膝合拢时,双脚分开,则膝部被称为”X”型。有”X”膝关节的人较多患有前膝痛。 4、从后观察,更易发现膝关节异常。正常时,腘窝应该向后,不会偏歪。若大腿内旋,腘窝便会向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