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肝经正确手法图 清肝经临床应用

清肝经正确手法图 清肝经临床应用

1.清肝经与掐人中,掐揉小天心,掐老龙合用,常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小儿清胃经正确手法图 小儿推拿胃经临床应用

1.清胃经,可用于胃经蕴热所致的厌食,呕吐,烦急,吐血等病症,常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关节合用。

2.补胃经,可调中助运,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摸腹,揉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病症。

小儿湿疹推拿手法附图 清肝经2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肝经;从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不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肝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清肺经正确手法图 清肺经的注意事项

肺经多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如果小儿有腹泻的症状, 则少推清肺经或是不退,以免加剧病情;推清肺经同退下六腑相结合,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板门操作正确手法

可用揉法或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揉按本穴,也可用推法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正称横纹推向板门。

操作次数:100-300次。每天坚持推揉2-3次。

吃什么中药对肝好 石决明

性味归经:性寒,味咸,归肝经。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要用于头痛,眩晕及视力障碍等症,为凉肝,镇肝之治要药。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由于肝肾阴虚而导致肝阳主亢出现头痛,偏头疼,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失眠,轰然而热等症。本品可养平肝阴,潜镇肝阳,常配伍生赭石,生地黄,白芍,黄芩,香附,夏枯草,菊花,天麻,钩藤,桑寄生,牛膝,泽泻,蒺藜等同用。

2、用于治疗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本品能清肝火而明目退翳,为治目疾之常用药;因肝经有热而导致目赤肿痛,羞明或目生障翳等,用本品可清肝热,明目,常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黄芩,生地黄,木贼草,决明子等同用;如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导致头胀,目痛,视力减退,或目生内障,青光眼,本品可养肝阴,清肝热而明目,常与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石斛,菟丝子,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菊花,夜明砂,知母等同用。

退六腑退烧手法图 退六腑的临床应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治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退六腑3遍,推三关1遍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3遍,退六腑1遍之比推之。

宝宝上火推拿手法图解 清肝经

定位:食指末节掌面。

推拿手法:拇指在患儿食指末节掌面,自掌侧向指尖直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清肝经能平肝,泻火,镇惊。主治惊吓,夜啼,惊风抽搐等。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操作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的拇指,使之微屈,然后用右手的拇指从小儿的拇指指尖推向指间关节横纹处,也可以在患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一般用300-500次,即为补脾经。

清肺经正确手法图 清肺经的推拿方向

拇指在患者的无名指掌面,用拇指指腹自指根向指尖(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直推100-300次,或推1-2分钟。

冰糖枸杞菊花茶的做法 功效

清肝、下火、润喉

补肾最好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可谓地黄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特点为甘淡性平、补而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而致的眩晕、视物模糊、枯涩眼痛等症,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相关推荐

清肺经正确手法 肺经的其他按摩法

按摩者自患者的无名指指尖向指根直推,称补肺经;反复直推,称推肺经。补肺经或推肺经能补肺益气,用于治疗咳喘,自汗,盗汗等。

上班族五脏养生法

1. 肝脏 肝俞 取穴法:正坐,俯卧,第九胸椎之下是筋缩穴,外开 1.5 寸处取之。 临床应用:肝俞主泻五脏之热及发炎,并舒通肝气。 胆俞 取穴法:正坐,俯卧,第十胸椎,外开 1.5 寸处取之。 临床应用:肝胆慢性病,消化不良,胸闷胸痛。 2. 心脏 心俞穴 取穴法:第五胸椎脊突下,向两边旁开 1.5 寸。 临床应用:健忘、心烦、易受惊吓者,可以常常按摩、摩擦此穴,畅通心之气血,也可用灸法或热治疗,补心之气。 手神门 临床应用:伸手,掌心向上,小指与无名指侧。 取穴法:神门穴是精气神的「神」之进入处,神门

白内障手术大约需要多少费用呢

1、晶体照像法:将晶体浑浊部位和状态留在照片上,成了晶体像,再与尺度像系列举行比较,确定病人晶体像的晶体浑浊水平。 2、计算机及像处置:有将照的片用计算机处置,也有计算机数字摄影技术,并对晶体像分析,这种办法比人工分析精确。 3、晶体分子结构分析:晶体照相和计算机像分析能够客观地丈量晶体在状态上的大体变化,但无法从分子结构角度测定晶体的代谢变化,现已用核磁共振和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作出晶体分子代谢分析。 4、中医的辩证办法是增长晶状体蛋白水解酶分泌,使白内障病人眼内的混浊物,即变性蛋白质,可以取

甲胎蛋白有哪些的检测方法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

丹参临床应用

①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 取丹参注射液10毫升(相当于生药20克),静脉注射,每天1次;另用肝功能恢复液(用狗肝制成)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牛西西(土大黄)或紫珠草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如属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迁延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11例,结果近期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5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肝功能恢复正常,而脾脏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3例,无效2例。症状

荆芥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

肝癌如何确诊

(一):化验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2:肿瘤标志物检查 (1)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确立。但临床中亦常常遇到这样的

局限性脂肪肝常见症状

肝掌肝肿大乏力黄疸恶心腹胀腹痛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

清肺经的作用 肺经的临床应用

1.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应用于感冒发热咳喘等外感实证。 2.补肺经不宜肺气,应用于气虚所引起的出汗脱肛,肺气虚损,咳嗽气喘等虚寒证。

黄芩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