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的中医食疗方法
出汗多的中医食疗方法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茄子是发物吗
发物”一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常说的“忌口”,主要就是忌“发物”。尤其是春天,很多中医大夫都会嘱咐有些病人忌食发物。中医食疗学认为,不同的食物在性能(偏性)上有差异,尽管都有其可食性和营养功能,但在患病服用中药时期,如果不了解“发物“和不重视“忌口”,饮食不当,则可能引起病变,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和引起严重后果。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发物”应因人、因病、因时而异,不应一概而论,也就是说“发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茄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发物,对于肺结核病人一般都是发物,需要尽量避免吃茄子的
中医治疗多汗症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血液的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也会出现多汗,故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输液中也不能盐分太少,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如肉、蛋、奶等。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去青春痘的日常食疗保健
美丽的容颜,始于健康的身躯,中医美容主张“健美”,以健康为基础,通过运用自然的法则结合中草药改善体质,来达到外观美容的效果,这正是中医美容和其他美容法的分别。
中医美容的方式,分治疗美容和保健美容。前者是以中药内服和外治方式,促使内分泌正常化,改变皮肤效果,后者则是以正常的起居饮食、卫生习惯和运动等常年有规律地进行护理,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美容的效果。
中医美容一般通过把脉下药,从内部平衡脏腑阴阳调和和气血经络,增加外部器官活力,再配合针灸和推拿疗法来驻颜美容。
中医美容消费不高,又能让病人在家中自己进行的食物疗法也日趋受欢迎。许多中医食疗方,如生白萝卜汁、糯米干燕窝、当归炖母鸡、黑木耳红枣汤、罗汉果泡茶,以及芹菜番茄雪梨汁都有助于养颜爽肤。
壮阳的中医食疗
医学实验发现,有许多食物具有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的功效。
海鲜:海参、鲍鱼、淡菜、泥鳅都是有效的强精食物。鱼、虾、贝及海藻类含丰富的锌,锌是形成睾丸激素的重要物质,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分泌润滑液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 吃海鲜可提高性欲。
动物肾脏:猪、狗、羊、牛之肾脏均有养肾气、益精髓之功效,如羊肾甘温,可补肾气;猪肾咸平,助肾气、利膀胱;狗肾对增强性功能效果更佳;有些动物的睾丸可治阳痿、遗精、滑精等症。
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萎。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及锌,对壮阳都有很好食疗效果。
蜂蜜:有一种和人体垂体激素相仿的植物激素,具有活跃性腺的作用,且蜂蜜中的糖分对精液的形成十分有益。
鸡蛋: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同时也是性爱后恢复体力的最佳食物。
海带: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食疗专家介绍:在寒冷的冬天,海带还有防寒壮阳的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强人体的抗寒和壮阳作用。另外,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而海带正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所以冬天吃海带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果仁:德国医生发现,坚果中含有能影响男性激素分泌的特殊物质。能增加性功能的食物还有牡蛎、驴肉、蘑菇、桑葚等,因此科学地从饮食中摄取营养物质,就可以使男女的性功能达到很好的状态。
血尿的中医食疗
1.苋菜90克洗净、切碎,与大米90克同煮粥,每日1剂,经常服食,有明目、清肝、止血等功效,并治血尿和乳糜尿等。
2.将猪皮1000克去毛,洗净,切成小块后放入大锅中,再加水适量,以小火煨炖至烂透汁液稠粘时加黄酒250毫升、红糖250克,调匀停火,倒入碗盆内冷藏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75克。此方有养血滋阴之功,可治各种出血症状。
3.用麻油炸酥;将白砂糖500克加水适量,以小火熬至铲起即成丝状而且粘手时,停火倒入核桃仁,盘中调匀,然后将糖压平并切成小块,每日服用50克,连服7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补肾功效,并可治肾结石及血尿等。
中医治疗多汗
针刺治疗
取双手“合谷穴”,用1.5寸长的毫针,快速进针5—7分深度,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轻轻捻转提插毫针3—4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连用5—8次。同法,足汗多者,取双足“三阴交穴”针刺,进针深度约1寸许。
常用食疗验方
中医治疗多汗,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1、五味子,大枣,桃干,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
2、生黄芪,大枣,浮小麦,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
3、黑豆,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
5、五味子、五倍子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
苦夏最主要的表现
为什么很多人一到夏天胃口都挺差,都不爱吃饭?张雪亮认为:苦夏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纳呆。原因一个是休息不好,夏天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还影响食欲;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气阴两虚。当你感到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时,说明出现苦夏症状了。炎热的夏季,人们出汗多,中医认为汗是人的阴液,如果汗出得多,再不注意调养,不注意进补(补水的补水,补盐的补盐,这也叫进补),就会出现人体大量的汗液流失。人出汗多了,气也亏,阴也亏,人一旦胃阴亏,就会出现食欲不振。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刺蛄中医食疗
1、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2、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3、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4、壮阳壮腰: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含丰富的锌,锌是形成睾丸激素的重要物质,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分泌润滑液不可缺少的元素。
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
刺蛄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
刺蛄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5、活血祛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6、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有开胃健脾、消除寒气、催生乳汁之功效。
7、化痰:适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状。能稀释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使之易咳出,有利于止咳和祛痰。
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中医食疗是治疗手心出汗最好的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出汗多的中医食疗方法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壮阳的中医食疗
医学实验发现,有许多食物具有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的功效。
海鲜:海参、鲍鱼、淡菜、泥鳅都是有效的强精食物。鱼、虾、贝及海藻类含丰富的锌,锌是形成睾丸激素的重要物质,也是女性生殖器官分泌润滑液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吃海鲜可提高性欲。
动物肾脏:猪、狗、羊、牛之肾脏均有养肾气、益精髓之功效,如羊肾甘温,可补肾气;猪肾咸平,助肾气、利膀胱;狗肾对增强性功能效果更佳;有些动物的睾丸可治阳痿、遗精、滑精等症。
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萎。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及锌,对壮阳都有很好食疗效果。
蜂蜜:有一种和人体垂体激素相仿的植物激素,具有活跃性腺的作用,且蜂蜜中的糖分对精液的形成十分有益。
鸡蛋: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同时也是性爱后恢复体力的最佳食物。
海带: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食疗专家介绍:在寒冷的冬天,海带还有防寒壮阳的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强人体的抗寒和壮阳作用。另外,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而海带正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所以冬天吃海带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果仁:德国医生发现,坚果中含有能影响男性激素分泌的特殊物质。能增加性功能的食物还有牡蛎、驴肉、蘑菇、桑葚等,因此科学地从饮食中摄取营养物质,就可以使男女的性功能达到很好的状态。
中医八种食疗让白发迅速变黑
中医食疗方一:
组成:核桃12个,枸杞子、何首乌各60克,黑豆240克,熟地、山茱萸各50克。
用法:将枸杞、何首乌、熟地、山茱萸水煎取浓汁去渣,再入核桃、黑豆煮沸,至核桃肉烂取出黑豆,晾干。每食6~9克。每日2次。
功效:乌发润发。
中医食疗方二:
组成:枸杞子500克,玉竹500克,蜂蜜800克。
用法:将枸杞子和玉竹洗净切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渍12小时,再煎煮3小时,滤取药液,药渣加水再煎,反复3次,合并滤液,用小火煎熬至黏稠时对入蜂蜜,搅拌均匀。浓缩收膏,待冷装瓶。每次服用20克,早晚各服1次,白开水送服。凡痰湿内盛所致的胃部胀满、痰多苔腻者不宜服用。
中医食疗方三:
组成:大麦200~300克,核桃仁150克,黑芝麻150克。食糖适量。
用法:将大麦、核桃、黑芝麻分别炒至香熟,研为细末,再放在一起混合拌匀,加入食糖调好口味,贮瓶备用。每日早、晚空腹服用2~3匙。
功效:养血补肾,润发黑发。
中医食疗方四:
组成:何首乌50克,鸡蛋2个。
用法:将何首乌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至蛋熟,剥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日1次,佐餐食用。
功效:补肝肾,乌须发,抗早衰。
中医食疗方五:
组成:首乌浸膏10千克,白糖100千克。
用法:将二者混匀,制成冲剂,每次服用10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乌发润发。
中医食疗方六:
组成:桐叶、桐子多少不限。
用法:取深秋霜后的桐叶、桐子,捣碎,蒸熟,取出后用布包着绞榨出汁,贮存备用。使用时先将头发洗净,然后涂药汁于头发上,反复揉搓令匀,揩去余油,经过一夜,次日用水洗净。每3~4天用1次。
功效:白发转黑。
中医食疗方七:
组成:黑芝麻6克,茶叶3克。
用法:将黑芝麻炒黄,再与茶叶一同用沸水冲泡。每日1~2剂,代茶饮。
功效:滋肝补肾,养血润发。
组成:黑豆30克,山楂30克,大青叶30克。
用法:以上3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2次。
功效:补肝滋阴,活血乌发。
中医食疗方八:
组成:首乌浸膏10千克,白糖100千克。
用法:将二者混匀,制成冲剂,每次服用10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乌发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