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6种原因让宝宝爱揪耳朵

6种原因让宝宝爱揪耳朵

1.长牙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随着乳牙的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的组织而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当宝宝平躺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便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如果这个时候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感。

2.对身体的好奇

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慢慢地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到好奇,比如,他发现了自己的小手,就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同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耳朵时,也会用自己的小手去拉自己的小耳朵,此时爸爸妈妈会注意到,宝宝在睡觉或清醒时,都会常常去弄自己的小耳朵,特别是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也会去揪自己的小耳,对于这种在健康状态下小宝宝揪耳朵的现象,家长可以不必太过于紧张,他们这并非是不舒服的表现。

3.耳朵进异物

幼儿天性好动,在玩耍的时候,有时会将一些小物件塞进耳朵,有时在户外玩耍时,偶也可有小虫子钻进耳朵的情况,细小异物入耳时,会让宝宝感到耳部不适,异物较大时,不仅会引起耳部疼痛,还可造成耳道感染,甚至还会影响听力。因此,如果是因异物入耳时,家长应及时将宝宝送医院耳鼻喉科处理,切勿自行乱掏,以免导致异物越掏越进里面。

4.耵聍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道有自洁功能,但有些宝宝可能因分泌物(耵聍)偏多而会自己抓耳朵。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建议父母去给小宝宝掏耳朵,以免损伤了宝宝稚嫩的皮肤。如果宝宝耳部分泌物过多,爸爸妈妈可以用软棉签清理耳道外部,或揉一揉耳廓帮助耵聍排出。假如发现宝宝分泌物很多,或者流出液体分泌物,或分泌物有臭味,则需带宝宝去看医生。

5.耳部感染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咽鼓管宽、短而平直,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端几乎与鼻底相平,当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就更容易沿此途径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了。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时,鼻黏膜、鼻咽黏膜发生肿胀、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狭窄或阻塞,炎症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从而也可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6.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也有个别患儿因抓伤后继发感染了才过来医院就诊。因此,爸爸妈妈在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有湿疹,而且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宝宝爱揪耳朵 原因1对身体的好奇,正常现象

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到好奇。 例如他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也会用手去拉自己的小耳朵。若宝宝在睡觉或清醒时弄自己的小耳朵,特别是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弄,这是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紧张。

宝宝爱揪耳朵 原因6耳部感染,多伴鼻塞、咽痛、夜间啼哭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儿童咽鼓管、鼻咽的特点,令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也容易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引发中耳炎。

小儿急性中耳炎不及时治可造成孩子耳膜穿孔、听力损害,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渐进性耳聋,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小时候的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成人后极可能会再次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反复感染、耳膜穿孔等。

提醒: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诉说“耳朵胀痛、嗡嗡作响”等,但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无法向家长明确地表达“耳朵疼”,往往更易被家长所忽视,这就需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留心观察了。宝宝一旦患有鼻塞、咽痛,或出现夜间啼哭、用手抓耳、用头蹭枕头和无原因的发热,或平时鼻塞流涕、夜间打鼾时,都要当心警惕中耳炎,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宝宝揪自己耳朵是为什么 长牙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随着乳牙的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的组织而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当宝宝平躺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便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如果这个时候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感。

宝宝老揪耳朵小心中耳炎

宝宝为什么会揪耳朵?

疼痛:当宝宝哭闹时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当宝宝3个月左右大时,就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这时宝宝有时会揪自己的耳朵玩耍,当宝宝高兴或紧张时,他也会揪耳朵来安慰自己。

宝宝老揪耳朵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宝宝精神好,很开心的玩,睡眠也好,胃口也好,那多不是耳朵疼痛引起的,家长就不需要担心;

如宝宝有哭闹或不适,还有吃自己的小手,玩具或咬奶头时那宝宝有可能在出牙;

如宝宝哭闹,但无发热,有可能就是耳垢过多引起的;

如宝宝有发热,哭闹,有时甚至看到耳朵流液体,那有可能是耳部感染;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因为疼痛而揪耳朵,在小的宝宝表现为哭闹,大的宝宝会述耳朵疼,或有发热,耳朵有液体流出时,就应该带宝宝看下医生。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医生会用耳镜检查宝宝的耳朵,一般不需要再做其它检查。

如何治疗?

如宝宝宝除了揪耳朵外没有任何不适,那也不需要治疗;

如发现耳垢较多医生会告诉家长清理耳垢的方法或直接给宝宝清理耳垢;

如发现是耳朵感染引起的,医生有时会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2、挠耳朵

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摇头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闹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5、耳朵积水

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6、听力不好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6:耳部感染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儿童咽鼓管、鼻咽的特点,令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也容易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引发中耳炎。

宝宝爱揪耳朵 原因5耳屎,不建议父母帮宝宝掏耳朵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道有自洁功能,但有些宝宝可能因分泌物(耵聍)偏多而会自己抓耳朵。

这种情况下不建议父母去给小宝宝掏耳朵,以免损伤了宝宝稚嫩的皮肤。家长可用软棉签清理耳道外部,或揉一揉耳廓帮助耵聍排出。假如宝宝耳朵分泌物很多,或流出液体分泌物,或分泌物有臭味,则需带宝宝去看医生。

宝宝揪耳朵原因

宝宝揪耳朵原因:

原因一:内耳发育不均衡导致

“内耳”负责掌握人体的平衡,两侧内耳发育不够一致,会使人感到耳朵不适,如同飞机刚降落时我们会感到耳内有东西存在一样。双内耳平衡上的轻度异常还可表现为晕车。一般这种情况会随着生长发育自行缓解,稍大的孩子可以多玩转椅或秋千,有助于内耳发育成熟。

一些小宝宝通常会抓伤外耳道,这多数也是由于内耳失衡导致,并非有严重的疾病,家长无需过分担心。

原因二: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如果宝宝使劲揪一侧耳朵或拍打一侧脸颊,并同时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那可能就是感冒所致,而不一定是耳朵内部一定存在感染。这是因为感冒时耳内压力增大会让宝宝感到疼痛。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请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通过耳镜来检查确认。

原因三:中耳炎所致

哺乳期的婴儿由于经常平躺着喝奶,如果哺喂太多、太急,发生呛奶,非常容易使奶液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此外,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也会引起中耳炎症。

在对宝宝揪耳朵原因认识后,缓解宝宝揪耳朵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原因进行,如果是中耳炎所致,治疗上也是要选择多种治疗方式,这样对使得宝宝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使得不会影响到宝宝听力。

宝宝总是抓耳朵怎么办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小儿至少会受到一次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而中耳炎就是其一。由于预防和治疗不当,很多宝宝会反反复复地患上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要是宝宝出现拉、揪、拽自己的耳朵,或者耸肩摩擦耳朵的现象,同时伴有爱哭闹、食欲降低、耳朵中流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耳部有难闻的气味的症状,那么宝宝可能耳朵感染发炎了,此时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董玉礼解释说,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健全,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一旦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幼儿耳疾家长要细观察,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哭闹不止,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挠耳朵: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宝宝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宝宝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发热降至正常,情况好转,就要注意了,可能急性中耳炎已经鼓膜穿孔了。

听力不好: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宝宝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

相关推荐

宝宝耳朵是患上中耳炎了吗

宝宝耳朵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引起宝宝耳朵的因素不止一个,因此家长们应懂得正确的辨别。 首先要检查宝宝是否耳朵有湿疹、痱子、过敏等现象。如果没有,就看看他除了抓耳朵,还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宝宝耳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宝宝在长牙,因为牙龈难受,但宝宝分不清是哪里难受,大致在一个部位,但耳朵在外面,所以就耳朵。还有一个可能是宝宝耳朵发炎,妈妈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液体从宝宝耳洞里流出,然后用手指轻压耳部周围特别是耳朵前部的耳洞处和耳背处,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表现,要尽快就医。 平时生活中,如果

宝宝发育期3种痛妈妈别忽略

1.肠绞痛 这种疼痛没有病因,多发生在出生2周以后或是6周宝宝身上。等到4个月之后大部分的宝宝就能痊愈了。 症状: 如果宝宝每周出现三次以上这种情况且持续三周,那么宝宝就患上了肠绞痛。当宝宝在患上肠绞痛之后,他会在傍晚或是半夜哭闹,每次持续1-3小时;不愿吃奶或是边哭边吃。睡觉不踏实,会突然尖叫、身体蜷缩,伴有胀气情况。 缓解方法: 家长可以给宝宝换奶粉;洗热水澡(水温不要太高);轻轻摇晃宝宝;给宝宝换个姿势;使用安抚奶嘴;热敷小肚子;换个环境等。 2.耳朵宝宝耳朵疼痛一般多数是因为耳朵受到感染引发中

保护好耳朵的注意事项

1.防药物中毒。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因此,小朋友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耳疼或不舒服应马上去医院检查。即使没毛病,每年也应去体检一两次。 2.防噪声。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 3.防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

宝宝自己耳朵是为什么 耳朵进异物

幼儿天性好动,在玩耍的时候,有时会将一些小物件塞进耳朵,有时在户外玩耍时,偶也可有小虫子钻进耳朵的情况,细小异物入耳时,会宝宝感到耳部不适,异物较大时,不仅会引起耳部疼痛,还可造成耳道感染,甚至还会影响听力。因此,如果是因异物入耳时,家长应及时将宝宝送医院耳鼻喉科处理,切勿自行乱掏,以免导致异物越掏越进里面。

宝宝老是扯耳朵 宝宝耳朵是什么原因

对外耳的拉、拽、戳或瘙痒,都有可能是游泳性耳炎(也被称为外耳道炎症)的一种迹象。游泳性耳炎,是外耳道里层的一种感染。在淋雨或盆浴的过程中,耳道出现液体堆积时,或者耳道受到棉签的刺激时,就会引起这种感染。保护性皮肤层被逐渐损坏,就会产生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游泳性耳炎的其他迹象还包括:发黄、潮湿、分泌臭味和红肿。 耳朵感染,或者叫中耳炎,也会你的婴儿拉扯自己的耳朵。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报道,耳朵感染在六个月到三岁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常常会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水、易发怒、耳痛、发烧、黄耳引流、睡眠

宝宝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症状,你就应该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 1、挠耳朵:孩子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不过,他会用行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2、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出现的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3、左右摇头:左

新生BB耳朵怪 重塑方法教给你

不用手术重塑宝宝耳朵 有些婴儿的耳朵在出生的时候可能受到了压缩,或者是折叠,但是,如果在孩子们出生后的48个小时内你就用耳朵伴侣来纠正孩子们的耳形的话,孩子们将会大受裨益。耳朵重塑工具通过纠正折叠的软骨能够帮助恢复宝宝耳朵的自然曲线。早期的对孩子们的耳朵进行纠正不仅仅能够纠正孩子们耳朵的形状,同时还能够防止孩子们的耳朵在以后出现变形的可能,这无疑很多的父母都松了一口气。 重塑婴儿耳朵的工具 大约有百分之五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都会有耳朵形状不佳的情况,另外,也有百分之二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耳朵的形状是好的,

哪些坏习惯不利于宝宝健康

宝宝有些小习惯,拽头发,晃脑袋,摸小鸡鸡。。。。。。看上去是不太雅观,但也挺可;虽然人很担心,但宝宝说“我就喜欢”。妈妈该怎么办? 这个小家伙,竟然又在摸自己的小鸡鸡!左摸右摸都快十分钟了,看来兴趣挺高的。我早就发现宝宝有这个习惯,一直没有阻止他,是觉得他这样也挺可的。可有时候也会想“孩子长大了不会也这样吧,孩子的这种习惯该不该帮他改正呢? 这个问题很多妈妈都会提到,专家解释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些小习惯,这些习惯会随着孩子生长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消失,但又代表了这个孩子的特性。想要了解孩子的这些习

保护自己耳朵的护理要点

1.防药物中毒 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小朋友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耳疼或不舒服应马上去医院检查。即使没毛病,每年也应去体检一两次。 2.防噪声 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 3.防进水 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

宝宝摇头原是中耳炎在作祟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而中耳炎就是其一。由于预防和治疗不当,很多宝宝会反反复复地患上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讲述] 雨萝妈:耳朵得注意 宝宝最近总是抓耳朵,还用小手指往耳朵里钻,看耳朵里面好像还算干燥,但是用强光照,最里面好像有点湿耳屎。宝宝晚上一直睡不安宁,总会醒,上个月发了一次高烧40℃。去医院看了果真是中耳炎,唉,都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涓涓妈:晃头、感冒是先兆 宝宝现在9个月大,最近2个月,宝宝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