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肝炎的症状有两大类

急性肝炎的症状有两大类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占急性乙肝的90%以上。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无黄疸型肝炎发病多数都比较缓慢,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有部分病人甚至不能回忆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有些病人甚至没有症状,而在偶然查血或普查时才被发现。多数病人都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大便不爽、大便次数增多、肝区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恶心、呕吐。但无黄疸型肝炎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症状的轻重也很不相同,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如有的病人可因疲乏、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等而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有的病人则可因腹胀、不想吃东西、腹泻、消瘦等而被诊断为消化不良;有些病人则可因长期低烧、疲乏而被子诊断为“低热待查”,或被疑为结核病、风湿热等;有些女性病人可有月经不调、浮肿而长期在妇科就诊;有些男性病人也可表现为性机能减退而被子诊断为阳萎。

早期肝炎症状的表现

根据造成肝炎的原因分类,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还有由于喝酒等因素引起的非病毒性肝炎等。根据临床上起病的快慢,肝炎症状又可以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肝炎危害非常大,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

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这只是“肝炎”家庭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而上文中所说的肝炎则是指广义上的肝炎,并不仅仅限于病毒性肝炎。有时人体营养不良、劳累,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造成肝功能的一过性受损。

早期肝炎症状是怎样的呢?肝炎在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使人们忽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了解肝炎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肝炎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减少传播给家人及其他人的机会。那么早期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

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

肝炎已经已经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肝炎种类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的肝炎。知道肝炎症状类型,对预防、诊断、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早期肝炎症状表现的简单介绍,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肝炎的危害极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方方面面,如饮食要科学卫生、远离烟酒、多食用有利肝脏的食物、及时接种甲肝、乙肝疫苗等。

肝炎感染后早期症状

急性肝炎感染后早期症状:患者近期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不适及尿黄等症状,休息后不见好转。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3、急性重症型肝炎

又称暴发型肝炎。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10天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黄疸及肝脏缩小。病程不超过3周。暴发型肝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故出现下列症状进,应考虑重型的诊断。

许多慢性肝炎病人全然无任何症状。

1、轻度慢性肝炎症状较轻,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不适,可伴腹胀、恶心、腹泻等;肝脏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无肿大。

2、中、重度慢性肝炎症状较重,多有中度黄疸,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隐痛;常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皮下出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伴腹水。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可伴有肝外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胸膜炎、皮肤病变、肾小球肾炎、闭经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现更多见。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1)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亦可有发热。少数患者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似感冒。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可有皮疹、关节痛等血清病样表现。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血清ALT升高,本期持续5~7d。②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和皮肤瘙痒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③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大多持续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远较急性黄疸型肝炎常见,占急性肝炎病例的90%以上。症状较轻,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及肝区疼痛等。少数患者有短暂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体征大多有肝肿大,有轻触痛和叩痛,脾肿大少见。肝功能呈轻、中度异常,由于症状较轻且无特异性,仅有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一般不易被诊断。病程约3个月。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日期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①轻度: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者;②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⑧重度:有明显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而排出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anine transaminasa一ALT)和/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ombin activitrPTA)为60%~40%,胆碱酯酶<2500U/L,4项检查中有l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重度肝炎。B型超声检查结果可供慢性肝炎诊断的参考。

(3)重型肝炎

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肝炎中的0.2%~0.5%,病死率高。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甲型、丙型少见。重型肝炎发生的病因及诱因复杂。

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常有过度疲劳、精神刺激、营养不良、妊娠等诱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性脑病在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黄疸急剧加深,酶疸分离,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PTA小于40%,血氨升高,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本型病死率高。

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理上称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日至24周以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Jl度以上干性脑病)者,属于此型。患者肝炎症状急剧增重,黄疸迅速加深≥17lμmol几(10mg/dl),出现出血、腹水表现,肝性脑病多于疾病后期发生。本型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多死于消化道出血,腹腔、肺部等多处感染,肝功能衰竭。存活者近l/3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其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应低于40%。

急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1、食欲减退:肝炎患者早期常出现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2、 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肝细胞破坏、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乏力。

3、 发热;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可能由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毒血症(毒血症【译】:又称“多发脓肿”,属于病情较重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之一。)所引起。

4、尿黄、巩膜或皮肤黄染:黄疸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尿色加深。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

5、出现肝区隐痛:肝炎患者早期常出现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慢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如果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则既往一般有肝炎史,目前也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劳动力减退。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

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而对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一般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

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 以上就是慢性肝炎的表现症状的介绍,需要提醒的是,慢性肝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检查就诊,病情很可能加重恶化成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而为保证治疗效果,最好到专业的肝病专科医院。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如今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肝炎有什么症状

在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所以身体健康已经出现的很多亚健康情况,甚至的疾病的到来,肝炎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一种疾病,而肝炎也有很多的症状表现的不适特别的明显,那么肝炎有哪些症状呢?治疗肝炎的食疗方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急性肝炎

大家知道,肝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症状,那就是身体发黄,包括眼睛发黄、指甲发黄、皮肤发黄、尿发黄等,一般将其称为黄疸。

其实,也有身体不发生黄疸的肝炎,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而有发黄症状的肝炎则被称为黄疸型肝炎。

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那么,主要症状包括近期内突发乏力、厌食、恶心、厌油腻、腹胀右上腹肝脏区不适,有压痛舌苔厚腻(或为黄苔,或为白苔)。

如果是急性有黄疸型肝炎,症状会非常明显,除了上述所有症状之外,还会全身发黄。

无论是有黄疸还是无黄疸,急性肝炎患者都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精神困倦、想睡觉,但似乎怎么睡也睡不够。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实际上也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是指曾经被确诊为肝炎或被怀疑患有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的患者。临床上无症状,有的则是经常、反复地出现疲倦乏力、肝区疼痛、胃口不佳、腹胀等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常可发现肝肿大,按压会有疼痛。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以前曾患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而不时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肝区痛等,还能反复出现程度较轻的黄疸另外,患者后期进入肝硬变时常出现性功能减退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可发现肝脏肿大,并有中等程度的硬化手掌上常常出现红色蜘蛛状的血管网,或是手掌呈现异常的红色面容晦滞。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上文已将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症状,较为详细地介绍给读者,然而,要想诊断是否患上了肝炎以及究竟患上了何种肝炎,仅凭以上症状是难以确切地判断出来的。由上述症状仅可提示患者有可能患上了急性肝炎或是慢性肝炎,但要想知道患者所患的肝炎是甲型、乙型还是其他,乃至于是慢性肝炎中的迁延性还是活动性,则必须通过进一步的仪器检查、肝功能测定和血液化验,如此方可确诊所患肝炎的本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慢性肝炎症状

一、慢性活动性肝炎:

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劳动力减退。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二、慢性迁延型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

肝炎临床表现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共六种类型病毒

1.急性肝炎

大家知道,肝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症状,那就是身体发黄,包括眼睛发黄、指甲发黄、皮肤发黄、尿发黄等,一般将其称为黄疸。

其实,也有身体不发生黄疸的肝炎,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而有发黄症状的肝炎则被称为黄疸型肝炎。

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那么,主要症状包括近期内突发乏力、厌食、恶心、厌油腻、腹胀右上腹肝脏区不适,有压痛舌苔厚腻(或为黄苔,或为白苔)。

如果是急性有黄疸型肝炎,症状会非常明显,除了上述所有症状之外,还会全身发黄。

无论是有黄疸还是无黄疸,急性肝炎患者都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精神困倦、想睡觉,但似乎怎么睡也睡不够。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实际上也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是指曾经被确诊为肝炎或被怀疑患有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的患者。临床上无症状,有的则是经常、反复地出现疲倦乏力、肝区疼痛、胃口不佳、腹胀等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常可发现肝肿大,按压会有疼痛。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以前曾患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而不时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肝区痛等,还能反复出现程度较轻的黄疸另外,患者后期进入肝硬变时常出现性功能减退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可发现肝脏肿大,并有中等程度的硬化手掌上常常出现红色蜘蛛状的血管网,或是手掌呈现异常的红色面容晦滞。

性肝炎。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丙肝的症状有:

1,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 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 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丙肝肝硬化:感染HCV 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 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有哪些呢?急性黄疸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等等。要是发现了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怎么办?要不要接受治疗呢?下面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网友咨询:最近我怀疑自己得了急性黄疸肝炎,跟在网上查到的急性黄疸肝炎症状很相似,我很害怕,为求个安心,我想问问肝病专家,急性黄疸肝炎症状到底有哪些呢?

针对这一网友的请求,专家指出:急性黄疸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那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有哪些呢?专家还介绍: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其病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其每个时期的症状都有所不同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有哪些

第一时期:急性黄疸前期症状是为时数日至半月,先有全身乏力不适,其中小儿伴低热;约1/3起病急,有轻、中度发热,亦可高热伴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腹胀,少数有肝区疼痛,腹泻或便秘等。

推荐阅读 无黄疸型肝炎与黄疸型肝炎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时期:急性黄疸期是巩膜和皮肤出现黄染,约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肝肿大有充实感、压痛及叩击痛。约l0%的患者有脾肿大。黄疸期病程约2~6周。

第三时期:急性恢复期是二周至四个月,以上症状在二周左右开始逐渐消失(儿童病程短)恢复快,。成人中约有5%长期有肝区痛,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的肝炎后综合症出现。乙型肝炎等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等原因可演变成慢性肝炎。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得了急性黄疸肝炎怎么办?得了急性黄疸肝炎最关键的还是治疗,只有清除了体内的乙肝病毒,才算的上是治愈成功。目前推出的先进疗法--克氏高效转阴疗法给急性黄疸肝炎患者带来了转机。克氏高效转阴疗法采用最新的基因分割导向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离病毒基因。同时,基因炮弹体外培育时间周期短,见效迅速,因此,克氏高效转阴疗法与传统疗法相比,治疗效果提高6倍以上。具有传统治疗无法比拟的领先优势,一般在治疗5-10天就会明显好转。

相关推荐

病毒性肝炎症状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发热及黄疽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一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分期

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引起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甲型、戊型肝炎不转为慢性,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约10%转为慢性,丙型肝炎超过50%,丁型肝炎超过70%转为慢性。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来说,其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1、黄疸前期甲型、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可畏寒、发热,约80%患者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一般不超过3天。乙、丙、丁型肝炎起

肝炎的治疗方法哪些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害的药物,这是肝炎的治疗方法。推荐阅读: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2、药物治疗: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起病缓慢,约1/3患者起病较急.发冷,发热,乏力,食欲明显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常伴中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经1周左右开始尿呈茶色,逐渐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重时伴皮肤瘙痒.肝区疼痛.检查见肝,脾肿大.黄疸期持续2~6周,少数可长达3个月.黄疸型肝炎症状开始消退时,食欲逐步恢复,肝,脾肿大需经2~3个月才恢复正常,些肝功能等均正常,但肝区痛,上腹不适等持续存在称为肝炎后

淤胆型肝炎哪些临床症状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血管性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却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淤胆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分类,那么,它的临床症状哪些呢?一、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 二、肝肿大、皮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1)黄疸前期 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2)黄疸期 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

中毒性肝炎什么症状

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的结果。那么,中毒性肝炎的症状哪些?如何治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增高,严重者出现急性肝坏死。慢性中毒性肝炎,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表现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继发于细菌性感染的肝脏中毒性病变。重症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及暴发性流脑等都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病以年龄较小的婴儿

甲型病毒性肝炎症状哪些

一、急性黄疸型1、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脾肿大。本期可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

黄疸的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3、消化道症状,常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黄

肝胆病的早期症状

肝病的前期症状很多,包括急性肝炎起病急,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肝区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尿黄如浓茶水色,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骚痒,大便时呈灰白色,一般需2-4个月恢复。部分病人肝功能正常后仍口苦、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根据是否出现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稍重。 当然,肝病的前期症状不只这些,还需要我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