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溶解症怎么治疗
肌肉溶解症怎么治疗
横纹肌溶解症又称为肌球蛋白尿症,是指尿中出现大量的肌肉蛋白、肌球蛋白。肌球蛋白本身会对肾小管的表皮细胞造成直接性的伤害,也会造成肾脏本身的血管收缩。
8月12日,湖南益阳的龙先生因为食用朋友送的大头虾后出现肌肉剧痛、腰部无法直立、呕吐不止等症状,尿液呈黑色,被紧急送往湘雅二院急诊科,经检查后得知,诊断为“横纹肌肉溶解”;
8月2日,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了急诊科收治了2批共5名因食用龙虾中毒的病人,患者吃的也是大头虾,这些病人出现全身酸疼、肌肉无力的症状,诊断后得出的结果表明也是横纹肌溶解症 ;
7月27日晚到7月28日凌晨,南京一对夫妻在连续食用两天龙虾之后,第三天均出现了全身酸痛、无法直立的症状,被送往南京鼓楼医院救治,得到的诊断结果同样是“横纹肌肉溶解”。
吃小龙虾造成肌肉溶解 并非人人都能吃
又到龙虾上市时,不少市民也因小龙虾吃出毛病。近日,一大学男生吃龙虾严重过敏,不仅全身上下,而且也造成了肌肉溶解等症状。专家昨提醒,龙虾并非人人皆宜。
近日,大学生小孟(化名)和同学大撮了一顿龙虾,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全身长满风团,又疼又痒,还伴随有腹部绞痛和腹泻,浑身瘫软的小孟被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科就诊。
该科主任晏洪波说,小孟过敏严重,不仅皮肤,连肠道粘膜也长满了风团,而且也造成了肌肉溶解等症状。“一般的抗过敏药已对他没用,只有通过静脉输液注射抗过敏针剂”。经过及时治疗,小孟腹泻有所缓解。
记者走访市内各大医院急诊科、皮肤科、消化科发现,随着龙虾的上市,“龙虾病”又随之而来,因为吃龙虾过敏,引发荨麻疹、腹泻、痛风的病人开始小幅度增加,大概比上月增加一成左右。甚至还有孕妇因为吃龙虾腹泻,肠道蠕动加快刺激了子宫收缩,住院保胎的病例。
据了解,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肝炎、高血脂、肾脏病、胃肠炎、痛风病人不宜多食龙虾,糖尿病、甲亢、便秘、咽喉炎、口腔溃疡的患者也要特别谨慎。
正在健身可以喝酒吗 健身喝酒有什么坏处
假设正常的肌肉合成量约为10,当正常情况下每天耗损的肌肉为10,合成与消耗的肌肉量总体持平。
但当人过量饮酒时,每天合成的肌肉会减少到5,每天损耗的肌肉增加到15,亏损的肌肉量增加到10,所以过量的酒精会导致肌肉量减少。对于健身而言,“瘦体重”之一的肌肉萎缩,是对健身有害无益的。
许多新闻到曾报道过运动健身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单位时间内过量健身的确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但因为喝酒估量的酒精中毒症状,会导致低血钾、低血钠等代谢异常,这些代谢异常会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运输,导致肌细胞损伤。最严重的影响肌肉的情况是引起横纹肌溶解。
高钾血症原因有哪些
1、摄入过多
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化钾)或输入过多的库存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钾释放于血浆中)。用静脉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时,若缓慢滴注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因为钾可从肾脏排出,除非:①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②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2.排泄减少
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和阿米洛利。其他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非甾类抗炎药,长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复方新诺明(bactrim),喷他脒(pentamidine)及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药和环孢素。肾功能不全少尿和无尿的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羟化酶缺乏、选择性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综合征。
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
见于: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溶血,其中有些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加重了高钾血症。②药物,用盐酸精氨酸或赖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和代谢性碱中毒时常发生明显高钾血症,可能是精氨酸与细胞内钾交换,使钾移至细胞外;在麻醉过程中用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也有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作用。③癌症病人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时,可引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而引起高钾血症。④家族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此病属常染色体遗传病;继发性高钾性麻痹(肾衰病人服用螺内酯是其常见病因)。⑤酸中毒,包括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⑥高渗状态,重度失水、休克等均可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
小龙虾为什么不能吃 “洗虾粉”是什么
2010年,南京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20余位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质疑为清洗小龙虾时所用“洗虾粉”所致。
“洗虾粉”的主要成分为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对人体危害很大。草酸在100℃时可完全分解,但分解过程中可和多种化学元素形成有毒物质,威胁人体健康。不少人由此认为,洗虾粉中的“草酸”是导致肌溶解的主要原因。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其实草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比如菠菜中就含有不少。虽说草酸本身具有腐蚀性,只有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才会因刺激人体消化系统导致呕吐恶心等症状。但目前肌溶解的病人没有类似症状,所以说明草酸并不是导致肌溶解的元凶。
深蹲大腿酸痛还继续做吗 深蹲大腿酸痛是正常吗
是正常的。
深蹲大腿酸痛是正常且积极的现象,因为深蹲属于无氧训练,在锻炼后肌肉纤维破损属增肌过程,(肌肉由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纤维数量是固定的,肌肉增强过程就是肌肉纤维被破坏,然后通过修复从而增大增强的过程。)因此深蹲大腿酸痛说明锻炼到位,但无氧训练必然产生乳酸,容易出现乳酸堆积的现象,不过身体会将这些乳酸快速从肌肉处排走并分解,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但若是锻炼过度造成肌肉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等肌肉受累的情况,就属于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若不及时诊治,肌红蛋白蓄积在肾脏引起肾小管阻塞,就会造成急性肾损伤。约有30%的患者可能进入急性肾衰竭阶段,情况严重的今后终身需要透析治疗。
所以运动一定要从小运动量、低运动强度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另外,运动过程中补充足量水分,防止脱水,也能缓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一旦出现明显的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尿液颜色异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龙虾用洗虾粉导致肌肉溶解
昨天,各大网站刊登了一则关于小龙虾的新闻报道——南京有4位病人吃了小龙虾后肌肉酸痛,出现酱油一样的尿,送入医院诊治,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
当地医生给他们抽血化验,发现4人的肌红蛋白都在4000微克/升,正常人的数值不会超过50微克/升,说明他们的肌肉已经开始溶解。医生认为,从病史来看,病人生这个病极大可能是因为小龙虾。
根据各地媒体报道,从今年7月以来,江苏和湖南陆续出现了十几例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疑似和吃小龙虾有关。
杭州有没有因吃了小龙虾得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
杭州今年出现过横纹肌溶解症病人
病因与小龙虾搭不上边
横纹肌溶解症会引起急性肾病,每年都会收到七八个这样的病人,病人不多,算是个罕见的肾病。
横纹肌是骨头旁边一圈、和运动有关的肌肉,“横纹肌溶解症”是指肌肉溶解了,原因有很多,比如挤压、外伤、剧烈运动。肌肉由肌肉细胞组成,溶解后细胞壁破掉了,细胞里的肌红蛋白跑到血液中去,这种蛋白个头很大,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时候,容易堵住肾脏排泄的出口,肾脏来不及排出废物,引起肾衰竭。
今年收到过两三例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仔细问过病史,和小龙虾搭不上边。有病人喝酒喝到没有意识倒头昏睡,压迫一侧肌肉,醒来肌肉压坏有了这个病;有病人平时不运动,猛地锻练几天后有了这个病;还有人对降血脂药特别敏感,吃了几粒就得这个病。
都说收到过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但是不是和小龙虾有关,说不好。
可能是小龙虾体内含有或加工环节中使用了某种酸性物质,而这种酸性物质会溶解肌肉的细胞膜,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肾衰竭甚至心脏停跳,如果治得早,帮助肌红蛋白排出体外,病人能恢复得比较好,肾脏也会没事。
台州有没有“洗虾粉”泡小龙虾?尚未发现
近日,南京等地多人疑食用小龙虾导致肌肉溶解症,情况严重的还因肾功能受损,出现了“酱油尿”,经专家初步调查推测,或因“洗虾粉”致病。新闻刊登后,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担心:“我们台州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东西?”“现在龙虾还能吃吗?”昨日,市区相关医院和一些龙虾店,未发现有类似病例,也未在龙虾店发现“洗虾粉”。
一个大铁网捞子,一口大木桶接着自来水管子。由于生意非常好,开发区康平路上某龙虾店每天要清洗好几百斤的小龙虾。“这么多龙虾一个个清洗肯定来不及的,我们主要是用铁网捞子。”清洗时用水龙头冲,同时用铁捞子过,这样能清除大部分的泥沙,清洗完毕后,小龙虾会放入油锅里炸,“这样相当于高温消毒了一遍,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而另一家龙虾店的员工告诉记者,“用洗虾粉,浸泡几分钟就能把龙虾洗干净,肯定有问题,我们都知道它有毒,现在谁还敢用啊。”他坦言,“洗虾粉的事情弄得整个行业都胆战心惊,知道它的危害后,我们都不敢用。”
市中心医院肾病科的相关医生,目前尚未接触到因食用龙虾导致肌肉溶解、肾功能损害的病例。但医生提醒,食用小龙虾,最好去头。活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在加工龙虾时,两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最好是把鳃剪掉。
此外,龙虾是否用洗虾粉洗过,是无法品尝出来的。可以通过观察来鉴别。用洗虾粉洗过的小龙虾,往往看上去非常干净,色泽也很光鲜。但是被腐蚀过后的小龙虾虾钳很容易脱落,如果餐桌上的小龙虾虾钳普遍比较少的话,使用洗虾粉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关注小龙虾的问题
南京的医生通过病人的病史推断,这些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和食用小龙虾有关。而病人描述,他们吃的龙虾都是特别大,看上去特别干净。医生为此问了当地卖龙虾的小贩,小贩说龙虾是用“洗虾粉”洗过的。
关于“洗虾粉”,去年5月,上海和南京等地曾集中查处过。用这个东西浸泡小龙虾,用不了10分钟,小龙虾身上和肚子上的脏东西就会自动脱落,用自来水冲一下就行。
南京发现的“洗虾粉”主要成分为草酸;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场上发现的“洗虾粉”主要成分有两种:柠檬酸和焦亚硝酸钠。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有很强的腐蚀性。焦亚硝酸钠也是漂白剂,过量使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严重时毒害肝、肾脏,引起急性中毒。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但不能超量使用。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做过实验,把20多只鲜活的红壳小龙虾浸泡到兑有“洗虾粉”的水盆中,10分钟后,把龙虾从水中捞起,并在自来水下冲洗后,20多只龙虾死了1/2,超过一半的虾脚掉落,有几只虾的脚全都掉光。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的负责人说,他们对小龙虾的问题高度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检测证明,浙江市场上的小龙虾卫生状况有问题。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大家到夜市大排档吃小龙虾,要特别注意小龙虾是不是鲜活的下锅,千万不要吃半死不活或死掉的小龙虾,也不要吃小龙虾的头部。
三大疑点
随着南京各大医院收治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怎么吃,吃多少,都可能会发病”,这让很多研究流行病学的专家感到很不解,从目前的病历资料看,没有太多明确的指向性,也难以寻找规律。专家指出,对这种新发现的群体性发病原因的探究,不能凭经验,也不能太早下定论,而是要进行实验室论证,科学地探寻发病原因。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报疾控的病例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三大疑点。
疑点一
在家烧煮的发病比外食的多
从上报到疾控部门的病例上来看,在家中烧煮吃龙虾的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人数还比在饭店就餐的要多。南京最先收治此类病患的医院,曾经从7月20日到7月28日收治的11位吃龙虾引起肌溶解的病人,都是从农贸市场买来龙虾自己加工的。他们无一例外表示,龙虾看上去新鲜干净,买了之后也洗刷的很干净,腮什么的都剪了。该院上周又收治了一家人,其中小女儿已经住进肾科病区,这一家还是自己从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买来龙虾。一些家庭会在路边的流动摊贩手中购买,再想找都找不到人了。
当然,也有一些市民在餐馆里吃龙虾后发病的,其中8月中旬江苏一家医院就连续收治一批病患,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段,在南京某家龙虾馆吃的龙虾。事件被媒体披露的当天,卫生监督所带队对涉及到的饭店进行了检查。据介绍,这家饭店在南京开了多年,从各项卫生证明来看,都符合规范,出现这样的“中毒事件”也是第一次。而龙虾的来源则是惠民桥一家门面房。
一位专家表示,小龙虾必须要蒸煮时间达到30-40分钟,但很多家庭不会煮这么长时间,不排除一些饭店的龙虾反复蒸煮过。但是一般市口好的店面每天龙虾销量很大,还为了保持口感,也不会煮太长时间。
疑点二
和过敏体质有关
“这家龙虾馆每天这么多人吃龙虾,为什么就这几个发病?”疾控部门一名专家质疑说,从南京人每天吃龙虾的数量看,目前20-30个人发病比例依旧还算是比较小的,属于散发,他怀疑还是和人的体质有关。从这些例病患的分析来看,有的人轻,挂挂水就好了;有的人发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所以有专家怀疑说,是不是还是和过敏体质有关。一些过敏体质的特殊人群在药物刺激后会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而过敏体质又跟遗传有关,所以如果父母有一方是过敏体质,小孩很大的可能性也是过敏体质。
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容易引起异种蛋白反应。从中医的角度讲,龙虾是“发物”,对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是个过敏原,不少市民由于贪吃小龙虾,身上布满小红斑,奇痒难耐,严重时还伴有痛风发作。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小龙虾一定要慎食。
疑点三
吃得多的人未必发病重
在医院收治的一些病例中,龙虾吃得多的人发病重,但是此后出现的一些病例并没有继续“佐证”这一规律。比如前天收治病人的爸爸吃的最多,却病人没有患病,而她和妈妈每人吃了不到10只却造成了肾脏损伤。上周收治的一个女孩,号称平时是“龙虾杀手”,但是这次只吃了八九只龙虾,就住进了医院。
甚至有专家怀疑说,有一些饲料添加剂也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抑或是烧煮的过程添加的作料中,是否含有什么诱发疾病的成分,这一切都有待于检验。
盐蒸橙子为什么是苦的 盐蒸橙子蒸多久合适
盐蒸橙子以15-20分钟为宜。
盐蒸橙子主要是将食盐与橙子果肉溶于一体,加热充分发挥食盐、橙子的抑菌、止咳作用,时间太短,食盐没有完全溶解,橙子中的止咳成分也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时间过久,就会使橙子变苦,影响橙子的食用口感。
脑补“运动过量,小心肌肉溶解”
横纹肌,又称骨骼肌,分布于四肢、颈、肩、胸、腰、背、咽喉部、眼球外及面部等处,骨骼肌收缩活动时可使眼睛睁开并转动,维持面部各种表情、咀嚼吞咽及说话发音和肢体一切动作等。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横纹肌溶解综合症通常发生在肌肉严重受损后,由于骨骼肌破溃,骨骼肌内的酶释放到血液中,阻塞肾小管,造成急性肾脏损伤甚至肾衰竭。
1、运动量过大,超出了自身身体的承受范围,导致骨骼肌破裂、溶解,导致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
2、过量食用海鲜、药物也可能发病,主要指一些降血脂以及抗生素药物;
3、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其引起的抽搐,会使人体肌肉被动地剧烈运动,也可能引起横纹肌断裂;
4、如果突然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小便呈酱油色,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1、中年以上,有高血脂、吃了他汀类药物又加大运动量;
2、节食减肥、不吃饭,肌肉力量较弱;
3、夏季气温高,运动耗氧量大、易出汗,肌肉更容易损伤。
1、如果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心脏跳动快等症状,应该慢慢停止运动;
2、如果出现容易激动或抑郁,睡眠质量下降,嗜睡并伴有体重下降、食欲降低、频繁生病,代表运动过度了
3、在大运动量是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通过尿液可以把横纹肌溶解后产生的代谢废物排走
1、重视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含量
2、先力量,后有氧,减轻力量训练后乳酸堆积的不适感
3、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
4、额头、腋下、胸口、后背出汗的运动强度足以
5、每次运动把握在1个小时左右
6、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
7、新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8、减脂越慢,越不容易反弹,太快了皮肤会松弛,肌肉会流失
吃小龙虾导致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横纹肌溶解症: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最大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就物理因素而言,任何使骨骼肌超负荷运动的过程,都有可能致病。就化学因素而言,除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外,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
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关联不明
2010年7月下旬起,江苏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矛头均指向人们爱吃的小龙虾,食用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尚无明确定论。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主要成分为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粉”,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使用的相关药剂,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因素。但江西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家周秋白教授说,现在仍未能发现二者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性。
预防“横纹肌溶解症” 应循序渐进的运动
医生告诉小忠说:当人体长时间不运动而突然剧烈运动时,肌肉会发生溶解现象。溶解的肌肉会产生大量的肌酸激酶,并释放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引起肾脏肾小管堵塞,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小忠这才恍然大悟,想起好久没运动的他,在聚餐的那天下午,和同学打了一下午的篮球,这才是导致他得“横纹肌溶解症”的根源。
医生同时提醒大家,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然后按自身身体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在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前,应调整好身体状态,并事先进行有规划的适应性训练。
如果运动后肌肉出现严重酸痛的情况,建议暂停锻炼,同时要补充大量水分,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如果休息数天仍不见好转,就要马上到医院做检查,避免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吃小龙虾的危害有哪些 4大危害让你不敢乱吃小龙虾
(一)横纹肌溶解症
小龙虾里有肺吸虫,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一般来讲,小龙虾和蟹这类动物都携带肺吸虫,而且用烤、炒或者腌的方法不能保证将肺吸虫的幼虫杀死。所以,吃小龙虾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行。进入夏季,街边烧烤、大排档、啤酒广场越来越火,在吃烧烤中肉类的品质要注意辨别是否真假。
(二)小龙虾烹饪时间过短易致中毒
专家因此提醒市民,吃小龙虾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如果烧煮时间短,细菌未被完全杀灭,极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的小龙虾基本都从外地购进,在夏季高温气候下再经过长途运输,死亡的小龙虾不在少数,个别饭店甚至将死龙虾用油炸过后出售。由于小龙虾体内含大量组氨酸,一旦小龙虾死亡,组氨酸会转化为有毒物质。虽然少量食用不会马上引起中毒,但日积月累会因为毒素积累引发疾病。此外,小龙虾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在烹饪时若未煮熟煮透,或采用烤、炒、腌、醉等形式烹饪,人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虫病。专家还提醒,如果在食用小龙虾时,发现小龙虾的尾巴不蜷曲、肉质松散,有可能就是死龙虾,切勿食用。另外,一次食用小龙虾的数量也不宜过多。
(三)小龙虾的“罪过”缘于后加工
专家认为,小龙虾之所以出现了饮食安全隐患,跟后期加工、运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南京出现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肌肉溶解症”,该病临床并不多见,因为食物本身引起的更是罕见,这有可能跟清洗、烹饪环节的化学物质有关。现在,卫生部门怀疑是洗虾粉引起的,但洗虾粉的主要成分为柠檬酸和亚硫酸,而这两种成分是不会引起“肌肉溶解症”的,如果是洗虾粉的问题,那么这种洗虾粉也一定是添加了某些有害化学成分。吃小龙虾,过去的病例多是过敏或腹泻,所以过敏体质的人要少吃或不吃小龙虾。吃小龙虾引起腹泻,可能是吃到死的或烹饪环节造成的。
(四)吃龙虾会引来哪些麻烦?
皮肤过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出现异种蛋白反应,就可能造成全身过敏,出现红色的风疹团。
急性肠胃炎:吃不干净或未煮透的龙虾很容易得急性肠胃炎。
龙虾的颈、头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切忌生吃,严重的可导致肺吸虫病。
痛风:吃龙虾时不要喝啤酒,因为龙虾蛋白质高,嘌呤的含量也非常高,如果吃龙虾同时大量喝啤酒就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小龙虾的美味,使许多人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一次一次地与它亲密接触。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把小龙虾炒熟就可以杀死它身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小龙虾是甲壳类水生物,是肺吸虫的携带者,如果生吃或吃半生不熟的小龙虾,人就有可能得上肺吸虫病,轻者咳嗽、胸痛、咯血,严重的还会侵入到人的肝胆、肌肉、眼睛甚至脑部,发生癫痫或偏瘫。
高钾血症是怎么回事
1.摄入过多 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化钾)或输入过多的库存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钾释放于血浆中)。用静脉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时,若缓慢滴注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因为钾可从肾脏排出,除非:①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②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2.排泄减少 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和阿米洛利。其他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非甾类抗炎药,长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复方新诺明(bactrim),喷他脒(pentamidine)及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药和环孢素。肾功能不全少尿和无尿的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羟化酶缺乏、选择性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综合征。
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 见于: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溶血,其中有些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加重了高钾血症。②药物,用盐酸精氨酸或赖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和代谢性碱中毒时常发生明显高钾血症,可能是精氨酸与细胞内钾交换,使钾移至细胞外;在麻醉过程中用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也有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作用。③癌症病人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时,可引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而引起高钾血症。④家族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此病属常染色体遗传病;继发性高钾性麻痹(肾衰病人服用螺内酯是其常见病因)。⑤酸中毒,包括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⑥高渗状态,重度失水、休克等均可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
吃海鲜后肌肉酸痛要警惕横纹肌溶解症
吃过大量海鲜之后,便全身酸痛,高烧不退,小便量少。出现酱油色小便,小腿疼痛难忍,无法触碰。这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通常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发病后普遍有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肌肉“注水感”及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深蹲得横纹肌溶解症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长沙一女白领在参加公司的拓展训练的时候,一口气做了700个深蹲,当时腰腿酸痛不已,三天之后大腿疼得无法走路,小便也呈“浓茶色”,送医院抢救,检查显示,她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心肌酶指标均超标,其中肌酸激酶更是超出正常值1000多倍,已经导致她肾脏衰竭。
长沙女子的病例并不是个别,据医生说近年来因为过度运动导致发病的比例越来越高。不久前也有媒体报道说男子半小时做700个俯卧撑,也得了横纹肌溶解症。
血淋淋的悲剧给我们大家提了一个醒,运动有利于健康,但是过度运动对健康会弊大于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才是科学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吧!
科普:关于横纹肌溶解症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横纹的,人体的横纹肌大多是骨骼旁边负责运动的肌肉。
横纹肌溶解症潮湿闷热环境下过度运动最容易发生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等物质进入到血液里,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血和尿中的肌红蛋白阳性,伴肌痛、肌紧张和肌肉注水感。横纹肌溶解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发生率为20%~33%,而且RM在急性肾衰的发病原因中大约占10%~15%,也就是说大约有10~15%的急性肾衰竭是由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引起的。过量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尤其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也称作亦称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除了运动,各种会让肌肉发生严重损伤的行为都可能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例如肌肉压砸拉撕伤之后、或运动过度、高压电电击、全身性痉挛、酗酒或服用过量安眠药、导致长期维持某一睡姿、某些降血脂药物、或大量蜂螫、毒蛇咬伤等出现局部或全身的肌肉酸痛而产生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
为什么横纹肌溶解症会引起肾衰竭:发生肌肉溶解后,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会流到血液里去,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由于个头大不能顺利排出就会堵住肾小管,从而引起肾损伤。而且,被破坏的肌肉细胞还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多大的运动量是最适合的?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素质。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一般正常健康成年人的建议运动频率是3-5天/周。每周运动超过5天并且强度较大时,对身体健康的改善并不会再增加,反而发生肌肉和骨骼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每天的运动量推荐是30-60分钟,如果是想减肥,时间可以延长,每天60-90分钟。最少每天累计不要少于20分钟,单次运动少于10分钟基本上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运动时间可以根据运动强度来调整,如果你选择的是比较大强度的运动,运动的时间可以稍微减少。
如果你是运动新手,平时几乎不运动。那么刚开始进行运动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用至少4周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到建议的标准值。每周增加5-10分钟。例如第一周可以先每次运动20分钟,第二周延长到25分钟,第三周30分钟……
有一些人平时没有时间运动,采取周末1-2天大强度长时间运动的方式,这种不规律运动会增加肌肉和骨骼损伤风险以及心血管意外风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值得推荐的。
除了常规的有氧运动,每周建议针对不同大肌肉进行2-3次肌肉阻力训练,例如胸肌、腹肌、背部、下肢等,同一个肌肉群锻炼的间隔不少于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