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症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老年性痴呆症日常要注意些什么
1、三餐定量定时
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造成营养不良。要给他们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
2、保证吃饱吃好
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困难者应指导其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呛。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
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
4、补充维生素
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
延缓痴呆进程有办法
近年来,改善老年性痴呆症认知功能的药物层出不穷,国内外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的使用可以使一部分患者的轻度痴呆症状(包括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得到改善,对中重度痴呆患者则能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或即将面市的药物主要是胆碱能药物,目的在于提高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以改善认知功能,因为已有研究提示胆碱能与学习记忆有关。医学教育网
常见的胆碱能药物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是第一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但由于该药的副作用(如肝脏毒性)发生率高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现已基本不用了。
多奈哌齐是第二代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药物,与他克林相比更为安全有效,现已在国内上市。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也属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国内外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日常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该药近期已在国内上市。
石杉碱甲是我国研究人员从植物千层塔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也是一种高选择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改善记忆能力和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目前国内正在开展研究,探讨其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近10年来已发现,精神药物对精神行为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比如,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对改善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有效;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可用于焦虑和夜间失眠的患者,但要警惕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及可能引起的共济失调和跌倒等。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甲硫达嗪等)一直被认为对部分病人的幻觉、妄想及焦虑、攻击行为等症状有效,但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及可能加重记忆力减退,甚至影响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意识状态,因此选用时应相当慎重。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兰扎平等)因对精神病性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副作用甚微,因而可能更适合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
总之,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这样才能早期药物干预,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定期复诊,让医生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并及早发现和治疗伴发的其它疾病,是进一步改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预后的有效途径。
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
一、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二、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三、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五、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老年痴呆分为几种 老年痴呆中比例最大的类型
其中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痴呆类型,大概占全部痴呆的70%80%。
在我国脑血管病(中风)很常见,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最高,居第二位的是老年性痴呆。细分起来,城乡之间也有一些差别,在农村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偏高,而城市中血管性痴呆发病率较高。
老人健忘迟钝可能是病
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记者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老年痴呆症已成为继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据了解,目前全国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已超过500万,发病率达3.7%,但这些患者的就诊率仅为22.8%,主要原因是病人往往自以为或被家属误认为是“老糊涂”了,把老年性痴呆症早期出现的健忘、迟钝等当作正常现象,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主要有:记忆力降低;语言障碍,说话空洞;情绪异常,常一人独坐悲伤;人格转变,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家人应及时陪同老人到医院就诊。
阿尔茨海默病能活多久
阿尔茨海默病又被称为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是有早、中、晚期。老年痴呆症患者主是死于老年痴呆症的并发症和内脏功能衰竭。
根据病因,老年痴呆症主要分4大类:
1.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氏病(AD),比例为50%-75%。
2.血管性痴呆:比例为5%-20%。
3.混合型痴呆:即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同时存在。
4.其他类型的痴呆:如脑外伤、中毒、B族维生素缺乏、脑积水、帕金森病、慢性病毒脑炎等引起的痴呆。
需要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检查一下,确诊具体类型、分期后对症治疗。不同类型、分期后治疗办法是有区别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能活多久这个问题,也许还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随着人们对早期痴呆识别能力及护理水平的提高,部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已可以达到10年以上。
老年性痴呆症与饮食的关系
老年性痴呆症与饮食有何联系
胆碱缺乏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大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补充卵磷脂可使乙酰胆碱增加。含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鱼籽、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
通过不断研究,科学家对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又有了新的认识。
如锌参与脑组织中不少酶类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在老年性痴呆者的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锌的含量均降低,含锌较多的食品有瘦肉、豆类、鱼类及小麦等。
硒具有抗氧化活性,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含硒较多的食品有羊肉、火鸡腿、鸡肝、青鱼、带鱼等。
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与钾、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功能和防治动脉硬化,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的发生。
所以说,老年性痴呆症与饮食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想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就要从老人一日三餐入手,多吃一些对老人有好处的健康食材。无论老人是否出现了老年痴呆,健康饮食都是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建议老人一定要合理搭配一日三餐,要吃出健康。
脑萎缩等于老年性痴呆吗
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做CT检查时发现有脑萎缩就断定自己得了老年性痴呆,其实不必自己吓自己脑萎缩与老年性痴呆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脑萎缩是老年人正常的老化,不是老年性痴呆。许多老年人对这两种病了解不够,因而会为此紧张、焦虑、抑郁,盲目求医,乱服药物。
脑神经细胞老化死亡后,脑的重量变轻、体积变小,CT检查显示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这就是脑萎缩。人到老年,体内各器官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人脑尤其明显。这种正常的老化也影响老年人的记忆力。多数老人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没有以前好,如记不起熟悉人的名字、遗忘性大等,但往往程度较轻,不影响老年人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性痴呆的脑萎缩程度比正常老年人严重得多,尤其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部一个叫“海马回”的部位更加明显。仅从脑萎缩的程度上,不能够区别正常老年人和老年性痴呆患者。脑萎缩严重的老人并没有痴呆症状,而脑萎缩较轻,甚至没有脑萎缩的老人却有明显的痴呆症状。因此,CT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的记忆减退是其主要症状,如前讲后忘、迷路、忘记物品放置的地方、不认识家人、不能简单计算等,严重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像刚出生的小孩;有时吵吵闹闹、打人骂人、撕衣毁物等精神症状。因此,有特殊的遗忘症状又有CT检查脑萎缩存在时,才能诊断为老年性痴呆。
如何检测出老年痴呆症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随之明显升高,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目前的中国,约有60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2%。而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更是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1、目前通用的老年性痴呆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验记忆时间或者进行昂贵的脑部扫描,患者患病的确凿证据却只能在患者去世后对大脑进行检查才能得到。而新型老年痴呆检查方式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人的反应时间进行简单的测试。
2、如果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痴呆,就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例如改变饮食结构,多做锻炼等。快速检测也有助于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一些患者在及时使用新药后,或许能避免发病。
3、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快速的老年性痴呆的检查方法,只要在40多岁时进行这个耗时仅30秒的检测,就能判断一个人以后是否会患上老年痴呆。
以上已经简单的对此作了介绍。其中大多数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多数是等到记忆出现问题后才会去医院进行就诊,这严重影响了老年痴呆患者身体健康,影响了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为了老年人能健健康康的安度晚年生活,建议子女多加注意,发现异常情况,应该早些让父母到医院接受老年痴呆的诊断
老年痴呆是怎么回事
(1)老年痴呆症的原因:遗传因素。据统计,老年性痴呆者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个家系中有数代人均发生老年性痴呆的报道,故有家属性阿尔茨海默病之称。其中一些病人可发现染色体缺陷,故老年性痴呆与遗传有关;此外,在老年性痴呆异常的神经纤维中可见到T(tau)蛋白。它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尚未明确。
(2)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微量元素。如铝、铁、锌、硒等,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对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又有了新的认识。据有关报道,环境中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关。在老年性痴呆者脑内含铝量(3.6士2.9微克/克干重)较正常(1.80士0.8微克/克干重)明显增高,但对铝是否为老年痴呆的原因,目前尚有分歧。
(3)老年痴呆症的原因:神经递质的改变。乙酰胆碱是与记忆有关的物质,中枢神经的胆碱能系统在合成乙酰胆碱时需要酶参与,胆碱乙酰转化酶是合成乙酰胆碱必需的酶。上述递质变化对老年性痴呆发生的意义尚待进一步阐明。
知道了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后,大家要及时的治疗老年痴呆症,选择科学的方法治疗是很重要的。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法是细胞渗透修复技术,移植干细胞技术已经成功的治好了许多老年痴呆症患者。
生活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食物
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机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有关。老年性痴呆症的病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别高。由于叶酸与维生素B12能降低体内高半胱氨酸含量,故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有助于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除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虾含有较多维生素B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尤其是臭豆腐含量更高。
1、食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均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功效。
2、吃鱼或适当补充鱼油
健康的老人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远远高于痴呆的老人。这种脂肪酸在鱼中含量丰富,还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因此,多吃鱼,尤其是高油脂的鱼,如鲑鱼、鳟鱼和鱿鱼等,可有效地预防痴呆症和心脏病。
二、增加卵磷脂摄入
乙酰胆碱的缺乏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人们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卵磷脂来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在人们的食谱中,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都是富含卵磷脂的天然食品,人体摄入后可为大脑提供有益的营养,提高智力,延缓脑力衰退。
老年痴呆症的原因
老年痴呆病或老年期痴呆是指在老年期发生的各种病因所致的痴呆症,目前国内外根据近代临床和病理研究,主要病因有三种: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rmer′s)。过去称为“早老性痴呆”。
2. 多发梗死性痴呆。过去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
3. 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包括脑肿瘤、脑外伤、感染、 中毒和代谢障碍引起的老年期痴呆疾病。
必须指出,过去临床上常用的“老年性痴呆”或“老年性精神病”,一般指发病于65岁以后的原因不明性痴呆精神病,现经研究证明,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变化相同,所不同的仅年龄差异而已。
别把抑郁症误认为是痴呆
1、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2、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3、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4、老年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而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不是这样,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不少病人还有 高血压 、动脉硬化或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小同程度的脑萎缩、脑梗死的表现。
5、用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的谈笑风生、谈吐自如;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