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护理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护理
一个婴儿出生后,主要靠吃母乳或牛奶长大。可是有的婴儿在吃了奶以后,就会发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皮肤逐渐变黄,肝脾发生肿大,以后还会出现白内障、腹水、抽搐、全身水肿等危重症状,逐渐全身衰竭而死亡。这是因为他们患了一种半乳糖血症。患了这种疾病以后要及时治疗,并且做好护理工作,以便让疾病尽快痊愈。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护理:
1、早期诊断后应在饮食中摒除半乳糖:有人主张8岁后可不再限制饮食,但一般认为宜终身坚持。经过及时治疗后,白内障、肝肿大和肝硬化等均可逆转。重要的是,无症状纯合女性,食高乳食品后血中半乳糖可升高,此女性生育的婴儿可能患半乳糖血症,尤其对以前生过半乳糖血症婴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应限制半乳糖摄入。
2、限制乳类:立刻停用乳类,改用豆浆、米粉等并辅以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必需物质豆浆中虽含有能分解出半乳糖的蜜三糖(raffinose)和水苏糖(stachyose),但不能被人体肠道吸收故无碍于治疗通常在限制乳类3~4天后即可见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在1周后好转。在患儿开始摄食辅助食物以后,必须避免一切可能含有奶类的食品和某些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红柿等。
3、支持治疗:静脉输给葡萄糖、新鲜血浆,注意补充电解质。
4、抗生素:对合并败血症的患儿应采用适当的抗生素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
平滑肌肉瘤化疗方案
1、支持治疗:静脉输给葡萄糖、新鲜血浆,注意补充电解质。
2、对症治疗:A)对合并败血症的患儿应采用适当的抗生素,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B)白内障需眼科手术治疗。 C)其他对症治疗如治疗低血糖、纠正脱水、酸中毒、抗感染等。
3、基因疗法:现代将半乳糖血症患儿的皮肤纤维母细胞造就,加入载有自大肠杆菌切下来的半乳糖转移酶基因的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纤维母细胞,使这些细胞得到半乳糖转移酶基因,从而使细胞内半乳糖转移酶活性增高,并能维持8~10个细胞世代以上。虽有初步的结果,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
半乳糖血症的症状
(一) 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性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1型或典型的半乳糖血症)
典型的半乳糖血症患儿在围生期即发病,常在喂给乳类后数日即出现呕吐、拒食、体重不增和嗜睡等症状,继而呈现黄疸和肝大。若不能及时诊断而继续喂给乳类,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在2~5周内发生腹水、肝功能衰竭、出血等终末期症状。如用裂隙灯检查,在发病早期即可发现晶体白内障形成。约30%~50%患儿在病程第1周左右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使病情更加严重。未经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儿大多在新生儿期内夭折。少数患儿症状可较轻微,仅在进食乳类后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但如继续使用乳类食物则在幼婴期逐渐呈现生长迟缓、智能发育落后、肝硬化和白内障等征象。
(二)半乳糖激酶缺乏性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Ⅱ型)
本病患儿体内无半乳糖-1-磷酸累积,因此无肝、脑损害;但大量半乳糖在晶体内被醛糖还原酶转化为半乳糖醇后即会导致白内障。另外患儿发病比较早,容易出现智力障碍,尿半乳糖明显增加。
(三)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缺乏性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Ⅲ型)
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严重的黄疸、肝脏明显增大,以及严重的智力、生长发育障碍。根据酶缺乏累及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亚型:大多数患儿为红、白细胞内表异构酶缺乏和半乳糖-1-磷酸含量增高,但成纤维细胞和肝脏中酶活力正常,故患儿不呈现任何症状,生长发育亦正常;另有少数患儿酶缺陷累及多种组织器官,临床表现酷似转移酶缺乏性半乳糖血症,但红细胞内转移酶活性正常而半乳糖-1-磷酸增高可资鉴别。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已知患有半乳糖血症或无症状杂合子的孕妇,在妊娠期内造成损害应禁用乳制品。只要食物中不含半乳糖或乳糖,患儿就不会发生半乳糖血症。故半乳糖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限制含有半乳糖和乳糖的食物。半乳糖和乳糖主要存在于乳类食物中。
早期诊断后应在饮食中摒除一切含半乳糖或乳糖成分的食物。婴儿期可用豆浆代替牛奶,并适当补充钙及其他矿物质、维生素。有些人主张在8 岁以后可不再限制饮食,一般则认为宜终身坚持。
近来指出可通过增加酶活性和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产生的治疗策略。半乳糖血症经及时治疗后,白内障、肝硬化等均可逆转。
半乳糖血症多出现在婴儿身上,而婴儿在患得此病之后,多会出现拒食、哭泣等症状,作为父母的我们,当发现自己的宝宝总是哭闹,而且还不吃奶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警惕,积极去医院做一下相关的检查,是比较好的。
什么人不能母乳喂养 新生儿方面的原因
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使乳糖不能消化吸收,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长期腹泻则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低下及反复感染。这时婴儿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代之。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先天性酶缺乏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为先天性半乳糖一磷酸尿苷转化酶缺陷,在代谢过程中不能使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其代谢产物半乳糖-1-磷酸半乳糖醇在血中蓄积,可造成婴儿神经系统、肝、肾和晶体的损害,所以,给新生儿喂奶时会出现拒乳、严重呕吐、肝脏肿大等表现。应当及时请儿科医师诊治。孩子有白内障时,要高度怀疑本病。一旦怀疑有半乳糖血症,要停止喂奶类食品,而改用大豆制品。
是由于肝内缺乏苯丙酸羟化酶使苯丙氨不能正常代谢为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氨酸及苯丙酮。它在血、脑脊液蓄积会损害婴儿中枢神经,并抑制黑色素酪氨酸酶。这类患儿智能落后,毛发和皮肤色素减退,头发发黄,尿及汗液有霉臭或鼠尿味。当确定小儿患这种病时应摄取低苯丙氨酸的饮食。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奶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最好不吃母乳,而应摄入无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或低苯丙氨酸的水解蛋白质,再辅以奶糕及米粉,蔬菜等,并应经常检测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为分支酮酸脱羟酶缺陷,导致踽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障碍,使血尿中大量分支氨基酸及相应的酮酸蓄积,造成婴儿脑损伤。婴儿小便中会有很特殊的气味,婴儿还会出现喂养困难、反应差等表现。预防智力障碍的方法是调整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停止母乳喂养,给予治疗食品。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适合母乳喂养
总结不适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以下几大类情况应该引起重视,不应盲目推进母乳喂养。
第一大麻烦问题:患有特殊缺陷病的新生儿
新生儿无法成功消化、吸收或者代谢母乳营养成分的原因很多,遗传性代谢疾病是重要的原因。在这些疾病当中,有些情况完全不能用母乳喂养,而有些情况则不能完全用母乳喂养。
(1)氨基酸代谢异常:资料显示,苯丙酮尿症(PKU)、酪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尤其是B12无效型)和糖尿病等是目前发现的重要的儿童早期氨基酸代谢病,都是由于生化缺陷导致的典型疾病。这些状况通常都不能喂养母乳以及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而需要调配专门的配方奶粉才能有效改善预后。
(2)糖类代谢异常:这个状况主要包含乳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两种常见疾病,前者由于不能消化吸收乳汁中的乳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如果从食物中除去乳糖可使症状消失。而后者,先天缺失半乳糖的代谢酶,而导致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的衍生物而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危害,称为半乳糖血症,表现出生长停顿,智力呆滞等症状。患有半乳糖血症的婴儿如果喂以去乳糖膳食,也可正常长大成人。
Citrin缺陷病患儿,也由于肝脏的Citrin蛋白功能缺陷而继发乳糖代谢功能的严重不足,若以母乳喂养则会出现黄疸、肝功异常和白内障等类似半乳糖血症的临床表现。患有此病的婴儿无法向正常孩子那样享受到母乳的精华,而服用去乳糖的奶粉可改善病情。
(3)脂肪吸收不良症。由于胆道闭锁、Alagille(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综合征、Citrin缺陷病等各种遗传因素导致胆汁淤积症的患儿,由于肠道内帮助脂肪吸收的胆汁酸不足,会出现脂肪不耐受的状况。此类患儿坚持母乳喂养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油腻等消化不良的情况,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此类疾病原因复杂多样,有许多状况还是近年的研究发现。
第二大麻烦问题:母亲患有某些疾病
母亲在孕时及产后检查中如有感染巨细胞病毒(CMV)、艾滋病毒(HIV)、传染性结核病的感染性疾病时,都需要考虑因母乳喂养传染病毒给宝宝的问题,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
第三大麻烦问题: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kg的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体重低于1.5k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体内营养储备明显不足,而其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新生儿,所以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供给。此类婴儿也不适合纯母乳喂养,往往需要专门的低出生儿奶粉人工喂养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不但体格生长落后,而且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以及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疾病。
上述问题造成的部分新生儿无法享受母乳的情况确实可惜。但这部分新生儿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有先天条件接受母乳哺育的宝宝,还是希望妈妈和准妈妈们坚定信心、保持毅力,让他们有福享受来自人间最美好的食物。
单基因遗传病有哪些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粗皮病。
白化病遗传方式为AR,群体发病率为1-2/2万,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为白色,视网膜无色素,畏光,防治原则为无特殊治疗,避免强光照射,防皮肤癌。
苯丙酮尿症遗传方式为AR,群体发病率为1/16000,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头发黄稀,尿和汗有特殊臭味,走路不稳,肌张力高,防治原则为及早给予低苯胺酸饮食,患儿可正常发育,5岁后疗效差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遗传方式为XD,群体发病率为5-20%,主要临床表现为服用磺胺类、呋喃类及蚕豆而发生溶血,防治原则为避免接触能发生溶血的药物和食物。
半乳糖血症遗传方式为AR,群体发病率为1/4-1/6,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肝硬化,白内障,智力差,防治原则为早期限进半乳糖食物。
遗传性粗皮病遗传方式为AR,群体发病率为1/16000,主要临床表现为粗皮病样红色鳞状疹,小脑共济失调,氨基酸尿,防治原则为岁年龄的增长症状可有改善。
乳糖不耐受跟半乳糖血症有什么区别
乳糖不耐受是指当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是指一种先天基因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导致该病症的缺陷基因主要是编码1–磷酸半乳糖–尿嘧啶核苷酸转移酶该酶的缺陷使半乳糖及其氧化还原产物在体内积累出现肝肿大、白内障等严重症状这是不同的两种疾病病因不同可以说乳糖不耐受是后天形成占主因而半乳糖血症是先天形成的。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1.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有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酶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症。患有这种疾病的宝宝一旦进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就会会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积,从而引起其神经系统统疾病,导致智力受损。同时,有的宝宝还伴有白内障,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临床,急性半乳糖血症,宝宝会出现拒乳、呕吐、恶心、腹泻、体重不增加、肝大、黄疸、腹胀、低血糖、蛋白尿等症状;轻型的多无急性症状,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发音障碍、白内障、智力障碍及肝硬化等。
只要发现宝宝患有这样的疾病,那就必须要停止母乳喂养,同时还应该注意购买不含乳糖的产品哦!事实上,市面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不含乳糖的产品,不过也有一些不是很好的产品。所以妈妈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2.有枫糖尿病
枫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疾病,分为经典型、间歇型、中间型、硫胺素反应型和E3缺乏型,其中以经典型最多见,占75%,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如肌张力增加 惊厥、嗜睡和昏迷,同时有代谢性酸中毒健康搜索。多数患儿还伴有惊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应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
这样的宝宝也不适合母乳及普通奶粉喂养,要用低分支氨基酸的特制奶粉喂养。
半乳糖血症如何进行饮食保健
患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的临床症状为初生婴儿会出现呕吐、腹泻、黄疸等症状,接着出现脱水、体重不增。血、尿中半乳糖浓度增高,尤其是尿液半乳糖检查尿糖阳性,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糖阴性则可诊断为半乳糖血症。由于婴儿过于娇嫩,所以治疗方法以饮食保健为主。
半乳糖血症的饮食保健方法具体如下:
患半乳糖血症的患者适宜吃一些低糖性、清淡、高热量的食物,比如鹿肉、芝麻、南瓜子仁、熟栗子等食物,这些食物含糖量比较少,不会让半乳糖过多的积蓄,减少患者发病的可能。患半乳糖血的患者不宜吃含有乳糖、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使半乳糖很快的堆积,比如啤酒、麦芽糖、赤砂糖、白砂糖等。推荐患者吃一些豆浆粥、豆浆南瓜汤、猪骨萝卜汤、紫菜萝卜汤、萝卜粥等食物,这些都对半乳糖血症的治愈有好处。
空腹低血糖的病因
空腹低血糖的病因有:
1.葡萄糖利用过度;
(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肥胖型糖尿病人的新生儿(母亲有高胰岛素血症);药物(如过量应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心得安、双异丙苄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2)肿瘤:如巨大间质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肿瘤及淋巴肉瘤等。
2.葡萄糖生成不足:
(1)内分泌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减等。
(2)肝糖原累积病。
(3)严重肝病及肝淤血。
(4)晚期肾病。
(5)半乳糖血症(因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核苷转化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6)其他:长期酗酒(抑制糖原异生);脓毒血症;饥饿;恶液质;剧烈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