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
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
小儿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1.穿琥宁:该药连续使用超过1周或药物过量,将可能出现血小板下降.临床特别是儿科应用时需注意. 2.利巴韦林,新博林(三氮唑核苷):该药有较强的致畸作用,但无致癌作用.体内消除慢,停药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消除.孕妇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大剂量应用(包括滴鼻)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者需注意. 3.阿昔洛韦:静滴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 4.更昔洛韦:靶目标是疱疹病毒类的病毒,主要是巨细胞病毒,是儿童人巨细胞毒严重感染的一线用药.但口服吸收差,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抑制作用,故需每3~5天要查一次外周血象. 5.膦甲酸钠: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但有30%的药物沉积于骨,牙和软骨中,有肾毒性,可产生肾功能不全,所以临床上限于极严重的病例使用. 6.西多福韦: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半衰期长是其优势,但常见粒细胞减少和不可逆的剂量依赖性肾毒性. 7.阿糖胞苷,阿糖腺苷:有致畸,致癌可疑. 8.奥司他韦:副反应有恶心,呕吐,但少见. 9.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用量过大可致中枢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动脉硬化者慎用.癫痫,精神病患者,孕妇,哺乳妇女忌用.可有胃肠不适,失眠或兴奋,共济失调,眩晕. 10.鱼腥草:中药制剂,肌注时局部可引起疼痛,个别有引起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皮炎或药疹,过敏性紫癜. 1 1.双黄连:是金银花,黄芩,连翘等的提取物配制而成,副作用小,尤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这些药物对于病毒性感染只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病人必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及适当加强营养等措施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病毒性感冒的症状都有哪些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天~7天。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病毒性感冒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主要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较难控制,危害很大。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个别出现,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患病。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流感的治疗
目前尚没有特殊疗法治疗小儿流感,在患病期间,注意为宝宝做好退烧、消炎的护理,遵医嘱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等。
1、卧床休息、退烧:病儿应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他人和继发细菌感染。强调一般护理,合宜的喂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高热、烦躁不安、头痛等应给对症处理,可用物理降温或服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等退热剂。有细菌并发症时应及早给抗菌药物。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2、抗病毒药物治疗: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有效已较肯定,应及早用药,发病24小时内用药较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剂量同预防量,密切观察副反应。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物:甲基金刚烷胺、螺旋金刚烷胺、效力较金刚烷胺更强,病毒灵对流感会起作用。如能在发病24小时内服用,小儿每次3~4mg/kg,每日3次,48小时内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显效率可达60%。另外还有异丙肌苷、三氮唑核苷、硒代胱氨酸等,国内近有报告应用葡萄糖酸锌含片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
3、中草药治疗:实验室筛选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或灭活作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紫草、桉叶、贯众、鹅不食草、茵陈蒿、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数十种,可酌情选用。
4、要定时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坚持让宝宝锻炼身体,摄取营养要均衡,坚持劳逸结合,让身体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这才是抵抗病毒侵害的最佳妙方。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三、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
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四、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五、可以选择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冬季宝宝感冒咳嗽的预防要点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并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蓝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蓝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提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
小儿尤其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宝宝病毒性发烧怎么办呢
小儿发烧的病因是相当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多见,如感冒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对于发热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1、从医学角度上看,病毒期为7天
如果单单从医学的角度上看,不管是宝宝还是成人,一般病毒性感冒的病毒期是7天,也就是说,病毒性感冒发烧一般需要7天的时间会彻底恢复。
2、具体几天,需要根据宝宝体质和所用药物效果
一般病毒性感冒,多会反复发烧几天,这种反复发烧,小孩子一般会持续3-5天左右(成人大概是3-3天),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规律,具体几天能好,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时间也不会相同的。
注意:如果过了反复发烧的3-5天,宝宝的烧还不能退,那么就要引起重视,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了,而且这个时候,因为病情的变化,很可能产生了细菌,需要根据医生诊断结果,看是否使用抗生素。
为孕妇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
各项具体目标分别是: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覆盖率达到90%;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孕期、分娩期和产后的预防措施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
及其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90%;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要达到90%。
同时方案还要求,所有承担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服务。服务包括为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免费咨询;为孕产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追踪和检测服务。对孕期未知感染状况的产妇,在产时提供快速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满足预防措施的需要。所有预防及干预措施要坚持自愿原则,提供服务的机构有责任为服务对象保密。
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选择对的药物,对于病情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减轻病痛地折磨,加速病情的治愈效果等。如果不幸受到病毒感染,该怎么治疗呢?到底抗病毒药物有哪些种类呢?
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非常多,下面介绍几种
病毒唑
【作用机理】为合成广谱抗病毒药,可能是抑制磷酸肌酐脱氢酶,使鸟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而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对流感病毒(A型、B型)、DNA和RNA病毒均有效,但对乙肝病毒作用不明显;对病毒性肺炎、甲型肝炎、疱疹、麻疹有防治作用,但临床评价不一。国内已证实对流行性出血热特别是早期疗效明显,有降低病死率、减轻肾损害、降低出血倾向、改善全身症状等作用。
【功能】临床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
【注意事项】①极少数病人口服或肌注本品后有口干、软便或稀便、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停药后可恢复正常。②妊娠初3月者禁用。
盐酸金刚乙胺
【作用机理】为一全身抗病毒药。
【功 能】临床用于预防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对其他型流感病毒作用甚小。
【注意事项】肝功能不全者对金刚类药过敏者禁用。
脱氧无环鸟苷地昔洛伟
【作用机理】作用机理与阿昔洛韦相同。本品为阿昔洛韦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好,与a一干扰素联用,在治疗过程中能抑制所有乙肝病毒标志物。其余见阿普洛韦。
乙肝治疗药物
①过多使用保肝药:这些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肝作用。
②无证据用药和滥用药:目前不主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的还用两种以上。此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用于儿童,干扰素不能用于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上见到不少患者在违规使用。
③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的乙肝患者打干扰素的同时,还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例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这种联合用药是非常不合理的。
④中西药联合:中药和西药如何搭配、怎样联合,非常有讲究,搭配不好药效会减弱,甚至有害。很多乙肝患者使用西药的同时又加服中药,这种组合未必对治疗有益。
⑤重复使用功效一样的同类药物:乙肝患者使用最多的是降酶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大多类似。例如,含有中药五味子的降酶药就有几十种,五酯胶囊、联苯双酯、降酶灵胶囊等。含有甘草酸成分的降酶药物也有几十种,例如甘利欣、美能、甘草酸苷等。这些药物最好只用一种,不宜联合使用。
病毒性感冒如何治疗
感冒主要症状: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2,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
感冒的家庭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
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
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儿童感冒怎么治疗
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三、小儿感冒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小儿感冒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