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狂犬病的诊断预防

狂犬病的诊断预防

饮食保健

一、狂犬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2、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

二、狂犬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辛辣、辛热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辛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刺激食物,可加重病情。

(2)忌食咸寒及甜腻食品:咸寒食物如咸菜、咸带龟等可引起咳嗽,不利于病人安静,使症状加重;甜腻食物,如点心、蛋糕、养麦等亦可使脾胃不运,并加重咳嗽,不利于病人安静,均使症状加重,均应忌食。

(3)忌酒、咖啡:二者均可刺激神经兴奋,可诱发病人狂躁发作,会加重病情。

(4)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

预防护理

当前,狂犬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接近100%,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预防工作,迅速控制狂犬病的蔓延和流行。广泛开展防治狂犬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1.做好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目前,在我国要完全禁止养犬是不现实的。欧美国家的实践说明,加强管理胜过单纯禁止。饲养者应进行登记,做好犬只的预防接种。发现野犬、狂犬,要立即捕杀。对疑似狂犬者,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如不死亡,则非狂犬;如出现症状或死亡,应取脑组织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深埋或焚毁,切勿剥皮。

如何进行判断狂犬病的诊断。暂时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日常的生活当中,要经历大家尽量的不要接触一些流浪的狗,这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有一定危害的,流浪狗的身上承载着一定的细菌,还是尽量的不要接触为好。

狗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

狂犬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1至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至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及气流恐怖症,即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噪音和感觉剌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躁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

发病后90%以上会致死

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90%以上病人都会死亡,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你知道狂犬病疫苗是什么药物吗

狂犬病疫苗是什么药物?狂犬病疫苗是干什么用的?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时间?狂犬病疫苗与注射时间的关系?

狂犬病疫苗的相关问题:

狂犬病病毒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用于对狂犬病毒有高危接触者(例如兽医)的接触前免疫接种,也可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用于接触后的预防。

狂犬病疫苗是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狂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恐水症,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初期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喉部有发紧感,进入兴奋期可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最后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注射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咬伤后,注射越早,免疫效果越好,获得保护的机会越大。

十日观察法可靠吗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办法之一,即被有疾病状况的或与健康猫犬行为异常的猫犬咬伤后,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一般在30天注射5针)。同时观察咬人的猫犬,如果10天内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则被咬伤的人就可以终止狂犬病疫苗注射,同时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这种方法可以百分之百排除人被传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十日观察法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实用,因为我国被狗咬的现象,以农村为主,而农村的狗基本都没有注射过狂犬疫苗,加上环境复杂,可能感染病情较为严重,而通过十日观察看狗狗是否死亡再抉择是否要打针,可能为时已晚,自己也狂犬病发作了,打针也就无效了,被咬伤的患者可能因此而丧命。

因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就明确指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并且鉴于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国家,加上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伤者在确保被给予恰当的伤口处理后,还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一旦被猫、狗咬伤或者抓伤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处置。

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接种有必要

据了解,由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并不成为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没被狗咬可不可以接种狂犬病疫苗?据介绍,即使没被狗咬,部分与宠物近距离接触的重点人群也有必要接种狂犬病疫苗,这种在被动物致伤前就已先期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行为则叫“暴露前免疫”。

三种人群是狂犬病暴露前接种的目标人群:必须接种的对象,狂犬病诊所、研究和生产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接种对象,护士、医务工作者、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和兽医;考虑接种人群,儿童,5-15岁的儿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差,被咬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并且儿童狂犬病发病的速度快于成年人。

据报道,6月27日晚,大连市一位6岁女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差被藏獒咬断气管,于当晚9时离世。根据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狂犬病暴露前进行免疫接种的人群在半年内若被猫狗咬伤,再注射疫苗只需注射两剂即可。

狂犬病如何预防措施

1、控制和消灭传染原,狂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进行免疫、捕杀狂犬、野犬,是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在狂犬病流行区内应在最短时间人至少对805以上的犬进行免疫,患狂犬病的猫也是传染源之一,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猫进行免疫。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2、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4千克以上的5毫升。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注射两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3、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血清,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咬伤者于0、3、7、14、30天各注射一支(2ml),严重咬伤者(指头、面、颈或多处被咬伤),在全程五针后的第10天和第20天时再各注射一支,疫苗注射于臀部肌肉。

4、对咬伤的人,应迅速以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碘酒处理,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强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5、立法、管理与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会基础。养犬许可与登记制度(包括农村)。控制与消灭流浪犬或野狗。严格免疫注射措施。在省级动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常年开展动物狂犬病诊断、流调与监测。政府的行政与经济支持。技术培训:培训狂犬病防治技术人员(省、市、县和乡)。社区与农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流浪犬、猫管理:扑杀或送往专门动物收养中心。犬、猫生育控制。

诊断狗狂犬六个标准 十日观察法绝对是骗局

目前并无统计人数,但此方法并不靠谱,已被辟谣推翻。

十日观察法是指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将动物系留观察十天,如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证明咬人的动物虽仍有可能是狂犬病病毒携带者,但此动物一定不具备狂犬病病毒传染性,因为狂犬病只在发病及发病前2-3天具有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则并不具备传染性,同时也说明被咬的人可百分百排除被传播狂犬病的可能。

10日观察法要考虑众多因素,如:暴露地区的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伤口类型、暴露严重程度、伤人动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免疫接种状况、伤人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可能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可获及性等,而我国患病狗主要集中在免疫率低的农村,狗发疯咬人后一般就跑的无影无踪了,多数情况下不好实施10日观察,再加上农村医疗水平较低,人整体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可能人会先于狗发病,而狂犬病致死率100%,切不可以此作为赌注而不及时就医预防打针。

被狗咬后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目前预防狂犬病最权威的做法,尤其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最好先注射疫苗再观察,不要拖延,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狗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晚了。

如何控制和消灭狂犬病

要控制和消灭人的狂犬病,首先必须从传染源着手。

对传染源:

狂犬病流行区:凡狂犬病流行以犬为直接传染源地区,应以消灭犬狂犬病为主要目标。

登记管理家犬,并对其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或口服狂犬病疫苗,发给免疫证;

城市禁止私养犬只;

捕杀所有野犬及无免疫证的家犬;

对疯动物与被其咬伤的家畜应立即捕杀,对可疑患狂犬病的家犬应立即捕杀。

在控制狂犬病后,应立即着手控制野生动物狂犬病。

对人的预防注射:

对有被咬伤危险与有机会接触狂犬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作感染前的免疫预防注射。一般用狂犬病疫苗基础免疫三针(0、7、28天注射)一年后加强一针,以后每三年加强一针。如怀疑皮肤伤口或粘膜接触了狂犬病毒污染物时,除对局部进行处理外,还应加强注射2-3针(隔日注射)。

被动物咬伤后,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及早、彻底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疫苗三步并重的原则。

总之,要消灭狂犬病必须作好管理狗,给狗注射疫苗,打狗,和对人的预防处理四个环节的工作。

恐水症应该如何预防

被狗及其他动物如猫、鼠等咬伤后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得狂犬病的机会就会增大。所以,凡被上述动物咬伤后都必须尽快进行以下处理。

1、清创伤口。清创伤口是被狂犬或正常犬及其他动物咬伤后一道首要措施。伤者要及时用20%肥皂水或0.1%的新洁而灭溶液把伤口反复冲洗干净,然后用2%的碘酒或75%的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但切勿包扎。

2、注射狂犬病血清。伤口处理完后,如被犬咬伤过重或高度可疑狂犬咬伤时,应立即到当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血清,因为狂犬病的发病潜伏期最短只有10天左右,而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大约需10~14天,体内产生的免疫力才能达到保护水平。为使患者及时获得被动免疫,在咬伤后48小时内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3、注射狂犬病疫苗。在注射狂犬病血清最少3小时后再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狂犬疫苗全程共5针,即被犬咬伤后就诊时注射第1针,以后自第1针算起,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各注射1针,全程注射完毕后,要在就诊的防疫部门进行免疫抗体测定,如抗体测定为阳性,说明患者体内己产生了针对狂犬病的免疫抗体,免疫接种是成功的。反之,说明患者体内尚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这样还应补种1~3针狂犬疫苗,以确保达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

什么是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是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狂犬疫苗分两种,一种是咬后预防,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犬、猫、狼等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一种是无咬伤预防,一般用于有可能被咬伤或接触病毒机会的人使用。

狂犬疫苗是一种为了预防狂犬病发生的疫苗。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一种狂犬病毒引起。狂犬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

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经过与受到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触传播至人。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绝大部份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几乎总会致命。狂犬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

什么是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是一种为了预防狂犬病发生的疫苗。我国现在制造的狂犬疫苗系用狂犬病毒固定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毒液,经浓缩、纯化、精制并加氢氧化铝佐剂,经全面检定合格后即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毒抗体,这些抗体可防止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

狂犬疫苗分两种,一种是咬后预防,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犬、猫、狼等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一种是无咬伤预防,一般用于有可能被咬伤或接 触病毒机会的人使用。

狂犬病能检查出来吗

患者可出现狂躁表现,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其中恐水症状尤为突出。今天就狂犬病的防治和微生物学检查做以下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被可疑动物咬伤后,一定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咬伤较严重者,应该用注射器伸入伤口的深部进行灌注清洗,然后用碘酒涂擦伤口,进行消毒,或者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数小时后,才能进行必要的伤口缝合,联合使用干扰素或抗生素,可增强保护效果。

狂犬病症状典型,主要有狂躁,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通常根据动物咬伤史和典型症状即可做出诊断,但在人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对动物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狂犬病。

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一定要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因为很多情况下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并且对狂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比较高,对您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般来讲狂犬病是可以查出来的,在一些专业的医院通过验血都未能查出,但是狂犬病的危害性是非常的大,为了避免症状的产生一到家被动物咬伤时尽快处理,否则很容易造成狂犬病毒的蔓延,那样就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相关推荐

养猫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狂犬病

狂犬病不是只有狗狗抓咬伤才可能得,猫猫也是狂犬病毒携带者,狂犬病毒在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中都是较多见的,所以被猫猫抓咬伤后也可能被传染狂犬病。 一旦被猫猫抓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然后第一时间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自家猫猫一定要定期到宠物医院打预防针来减少猫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还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猫猫情绪不稳定的行为,以避免猫猫受到惊吓等导致攻击人的事情发生。

狂犬病发病率

很多报道都表明,狂犬病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的上升。这关于犬类狂犬病毒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犬类进行定期性的清洁,避免引起身体上病菌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8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BMC传染病》的一文《中国狂犬病趋势(1990-2001年)以及广东省暴露后治疗》,指出“1996年报道的狂犬病例只有159例,但到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到3279例,增加了20多倍。”作为一种毒害人类神经非常强悍的病毒,狂犬病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是 100%。此消息一出,中国不少舆论和媒体开始报道狂犬病

狂犬疫苗应该如何打

狂犬病疫苗的作用:防止被动物咬伤的人感染狂犬病,或为长期接触动物的人提供预防保护。 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时间:伤后越早注射疫苗,预防效果越好。在没发病之前注射疫苗都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从完成全程注射的最后一针算起,如半年内再次被咬伤,无需再次注射。超过半年需要加强或者重新全程注射疫苗。 狂犬病疫苗的注射地点: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卫生防疫中心负责疫苗的接种,可以查询距离自己比较近的防疫中心或医院接种,第一针比较紧急的情况可以急诊接种。如果在疫苗的接种期出差或去异地,只要带好接种病例,在我国各

什么是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疫苗,人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最早制造狂犬疫苗的是法国的巴斯德,1882年它成功地应用连续传代减弱病毒毒力的方法,用适应毒种来制造疫苗。中国现在制造的狂犬疫苗系用狂犬病毒固定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毒液,经浓缩、纯化、精制并加氢氧化铝佐剂,经全面检定合格后即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狂犬病传播途径

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0.03%,被农畜咬伤占 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 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

狂犬疫苗必须按时间打吗 狂犬疫苗必须在一个地方打吗

可到外地继续接种疫苗。 由于患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而原则上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但若无法实现上一规定的,患者可到外地医院狂犬病疫苗门诊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无需担心效用问题,因为据临床观察混用不同品牌的狂犬疫苗接种不会影响其预防作用。

狂犬病发病率

很多报道都表明,狂犬病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的上升。这关于犬类狂犬病毒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犬类进行定期性的清洁,避免引起身体上病菌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8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BMC传染病》的一文《中国狂犬病趋势(1990-2001年)以及广东省暴露后治疗》,指出“1996年报道的狂犬病例只有159例,但到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到3279例,增加了20多倍。”作为一种毒害人类神经非常强悍的病毒,狂犬病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此消息一出,中国不少舆论和媒体开始报道狂犬病

哺乳期和孕期妇女能打狂犬疫苗吗

其实哺乳期和孕期打不打狂犬疫苗是非常矛盾的事情,不打狂犬疫苗的话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而影响身体,如果打狂犬疫苗的话又怕伤害到宝宝的发育。 对于哺乳期妇女和妊娠期妇女到底能不能打狂犬疫苗,打了疫苗之后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这个问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所主管医师张雪春认为,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无任何禁忌症,目前还没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证据,鉴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的疾病,因此妊娠期进行狂犬病预防不是禁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使用于婴幼儿也无问题。 而卫生部在关

狂犬病的误区

哺乳动物均有传播“狂犬病”可能性 在欧美国家,蝙蝠是狂犬病主要传播者之一,我国主要还是犬及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进行的统计,全球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超过5.5万人,其中95%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世卫组织官网资料称,一旦出现狂犬病体征和症状,无论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已经无法医治,“该病总是导致死亡”。 虽然病名中有个“犬”字,但狂犬病的传播者却是“所有哺乳动物”。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兽医师顾问凯蒂博士说过,不同的哺乳动物在感染狂犬病毒之后有不同的表现。通常猫狗会表现出狂躁、攻击性变强等特征,而马、牛、羊等动

狂犬病的科学预防手段

(1)控制传染源:对野犬野猫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控制。对饲养的猫狗、警犬及实验用猫狗等温血动物,应进行登记,并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狗(猫),只有狂犬病发作才带毒。已经发作狂犬症的温血动物咬人,才有可能通过唾液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身上,此时需要尽快打狂犬病预苗预防。发现已染病的温血动物,应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对咬人的可疑的狗或猫需要隔离观察10天,在此期间如果动物不发病死亡,被咬伤的人可以不要或中止免疫预防。动物一般在出现神经症状前唾液开始排毒,至死亡只有短短数日。自然感染狂犬病的狗、猫在潜伏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