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酒后脉搏跳动很快
喝完酒后脉搏跳动很快
一、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一般喝酒之后血液流速加快,会出现心跳过速,脉搏加快等现象,建议您适量饮酒,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二、这属于正常现象,知识你原来没发现,酒精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所以心跳会加快,只是有时候明显,有时候不明显而已。
#FormatImgID_0#
三、不排除可能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建议就诊医院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等相关检查,明确引起心跳加快的病因,对症治疗,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希望帮到您,祝您健康快乐。
四、饮酒后血流速度增快,脑部供血充盈,所以会感到血管搏动的感觉,随着酒精的代谢,症状会自然缓解。
五、心跳快在医学上又称心悸。心悸是心脏强有力的、很快的、不规则的搏动。强烈运动之后心脏有几分钟的心悸是正常的,不必顾虑。吸烟、饮咖啡或饮茶太多,心脏受咖啡因或尼古丁的刺激,精神紧张,都会发生心悸的现象。如果不是因为上面所述的原因或是运动、情绪的影响,心悸持续了好多天,若还有呼吸困难或其他现象,就要去看医生。
肾虚的脉象
沉脉
肾虚的脉象总体来说是沉脉,特别是尺部的脉沉。沉脉的脉象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细数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体细,脉搏快(一呼一吸超过5次),为沉细数脉。脉沉细数为肾阴虚的典型脉象。沉迟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慢(一呼一吸不到4次),为沉迟脉。脉沉迟为肾阳虚的典型脉象。
沉微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微弱无力,甚至似有似无,这种脉象叫沉微,重的叫脉微欲绝,是肾阳虚脱的脉象。
风热感冒症状
发烧是儿童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表现,而且伴有轻微的怕冷现象。另外会出现鼻塞、流浊涕、喉咙发红、喉咙痛痒、咽喉干燥、咳嗽声音重、黏稠黄痰、小便呈黄色、大便干结、舌苔黄厚或薄黄、舌质发红、脉搏跳动浮而快等。
对于风热感冒的症状,成年人与儿童是有些不同之处的。治疗风热感冒,最重要的是能及时的发现风热感冒的症状,这一点是必须谨记的。
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风热感冒咽喉疼痛,兼见扁桃体红肿;风寒感冒咽喉疼痛,扁桃体不红肿。
2、浓涕:鼻流黄浊浓涕的,大多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只流清稀如水样的鼻涕。
3、风热感冒舌尖舌边红赤,苔薄白微黄;风寒感冒舌尖舌边不会红赤,苔薄白不黄。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风热感冒大多是口干口渴、喜喝泠饮;风寒感冒口不干不渴、不喜饮水。
6、风热感冒脉来浮数,脉搏跳动每分钟90次以上;风寒感冒脉来浮紧或浮缓,脉搏跳动大多在每分钟90次以下。
7、恶寒发热:两者都有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的症状,两者的分别是:风热感冒是发热比较严重,恶寒轻微不太明显;相反的,风寒感冒是恶风或恶寒显著,发热轻微。
心脏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莫名的心慌
没有原因的心慌是心脏病的早期重要表现之一,多表现为胸闷、心慌,脉搏跳动过快或者没有规律。
脉搏快好还是慢好
一、量脉搏需在静止时
脉搏可谓是一个人身体状况的重要表现。张大东表示,一般来说,经常锻炼的人或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人,脉搏跳动相对较慢,一般每分钟60多次;而体质较弱的人脉搏跳动较快,每分钟跳动八九十次。张大东院长同时指出,从医学角度来说,每分钟脉搏的基本频率在60至100次都属于正常。
不过,脉搏的基本频率要求在人体静止时测量,可以通过手腕或颈部的脉搏进行测算,在脉搏上轻轻地按压10秒,然后将脉搏数乘以6,就能够得出每分钟的心跳数。因为,人在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可达每分钟100多次。发烧的时候心跳也会加快,人在情绪激动的状况下心跳同样会加快。
二、心跳并非越慢越好
一般来说,较慢的脉搏和心率就意味心脏无需太过卖力工作,便可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于是很多人追求慢脉搏。但张大东院长也指出,并非所有的脉搏跳动慢都代表着健康。
脉搏跳动缓慢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好事,但也有例外。张大东解释道,要从综合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除了脉搏跳动,还要观察面色,如果一个人脉搏跳动缓慢,而且精力充沛,就表示这个人很健康,相反,如果一个人脸色苍白,尽管脉搏确实缓慢,也预示身体不太好。
三、白领容易脉搏过快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量自己的脉搏时都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得好快,每分钟达到八九十次。
脉搏过快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脉动过快一般多见于白领人群,当人在焦虑、心悸、心慌、前一天失眠等情况时,心率和脉搏就会加快。这种情况一般只要加强锻炼,放松心情,自然就会缓解。
另一种是器质性脉动过快,如年轻人多见于发烧以后,建议去医院查查心肌酶谱。而年纪大的人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是心功能不好,看有无心衰。
怎么从脉搏看心脏健康
摸脉主要摸频率和节律。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一次心脏跳动转化的,通常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刘兴鹏说,摸脉主要是摸频率(快慢)和节律(整齐与否)。
正常人平静时脉搏的频率在每分钟50-90次之间,如休息时低于或超过太多都应引起警惕。而节律是指脉搏跳动得是否整齐,正常的心脏节律就像钟表的秒针一样,一下一下非常整齐。如自己的脉搏忽快忽慢,或摸着摸着忽然停止,过会儿才跳动,都是不健康的征兆。
摸脉可防20%中风风险。脉搏异常主要提示心律失常。刘兴鹏说,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是房颤,而至少20%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很多房颤并无明显征兆,病人可完全无症状,所以中风成了一部分房颤患者的首发症状。常摸脉可帮助早发现房颤,从而进行早期治疗,降低乃至消除中风风险。举例来说,对一名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在半年内治疗和已持续五六年后治疗,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另外,常摸脉也可提前发现心跳过缓或者早搏等心律失常。刘大夫建议,胸部不适时可摸下自己的脉搏跳动得是否正常。对中老年人,即使没有不适,最好也定时摸脉,每次最好超过一分钟,记录下脉搏。他提醒说,虽然很多老年人会通过电子血压计来知道脉搏次数,但那个常常是十几秒内的数据,不太准确,而且不能反映脉搏跳动是否整齐。
小儿脉搏正常值
小儿脉搏正常值
新生儿期:140次左
0-12个月:120-140次。
1-2岁:110-120次。
3-4岁:100-110次。
5-7岁:90-100次。
8-10岁:80-90次。
11-14岁:70-80次。
关于小儿脉搏的特别提示
1、通常来讲,脉搏跳动的快慢与年龄、性别有关。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身体活动后也会使脉搏加快。
2、一般体温每升高1℃,脉搏每分钟就会增快10-15次。所以,在没有体温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数脉搏粗略地判断体温升高了多少度。
3、脉搏跳动的次数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讲儿童比成人快,女性比男性快。
4、小儿在吃奶、发热、活动、哭闹或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由于新陈代谢增加而使脉搏数适当增加,休息和睡眠时脉搏会减慢10-20次。
5、以上的脉搏正常值并非绝对,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儿,可因平时活动量不同而身体素质不同,脉搏跳动的次数可能会不同,甚至相差较多,但身体都是健康的。
6.小儿在睡眠中时,脉搏受呼吸影响会出现轻微的节律不齐,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触摸脉搏的方法
一般触摸桡动脉: 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那儿有骨头结节隆起,就挨着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小儿脉搏正确测试法
1、选择最方便的部位
测量脉搏经常选择身体浅表的大动脉,最方便、最容易摸到的是手腕掌侧面大拇指侧的桡动脉,它接近于体表。其次,也可以摸靠近外耳道处的颞动脉或颈部两侧的颈动脉。
2、采取正确的手法
测量脉搏时,父母用手指轻轻托住小儿的腕关节,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小儿掌面腕部皮肤的横纹下偏拇指侧部位,这时即可感受到动脉搏动的冲击感。正常的脉搏跳动,节律整齐,力量均匀,手指有弹性感。
3、观察脉率、节律和强弱
测查脉搏时,要测查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同时注意脉搏跳动得是否有规律,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或跳动无力。高烧时,脉搏跳动得快而有力为正常,病情严重时脉搏跳动微弱,甚至有时摸不清。如果脉搏跳动快慢不匀、忽快忽慢、间隔时间过长,体内可能存在疾病。
引发脉搏异常的疾病
1、脉搏过快
见于发热、严重贫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炎、哮喘及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因心率过快而引起脉搏加快;另外,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脉搏加快。一般来讲,脉搏过快可以随着外界因素的消除、疾病的好转(如发热消退、贫血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2、脉搏减慢
可以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并脉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3、脉搏不规律
即脉搏快慢不一,多见于心脏疾病,如早搏及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小儿有一种脉搏不规律与呼吸有关,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或深呼吸、发热、惊厥时更明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幼儿迷走神经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而引起,不必服用药物。
怎样正确测试儿童脉搏
小儿脉搏正确测试法
1、选择最方便的部位
测量脉搏经常选择身体浅表的大动脉,最方便、最容易摸到的是手腕掌侧面大拇指侧的桡动脉,它接近于体表。其次,也可以摸靠近外耳道处的颞动脉或颈部两侧的颈动脉。
2、采取正确的手法
测量脉搏时,父母用手指轻轻托住小儿的腕关节,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小儿掌面腕部皮肤的横纹下偏拇指侧部位,这时即可感受到动脉搏动的冲击感。正常的脉搏跳动,节律整齐,力量均匀,手指有弹性感。
3、观察脉率、节律和强弱
测查脉搏时,要测查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同时注意脉搏跳动得是否有规律,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或跳动无力。高烧时,脉搏跳动得快而有力为正常,病情严重时脉搏跳动微弱,甚至有时摸不清。如果脉搏跳动快慢不匀、忽快忽慢、间隔时间过长,体内可能存在疾病。
贴心提醒:
一定要在小儿安静及体位舒适的情况下测查,最好趁小儿熟睡时。活动后要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查,以防影响脉率的准确性。
不宜用拇指测查,拇指本身也有能感觉到的动脉搏动,容易与桡动脉的脉搏混淆,造成假象。
由于小儿的血管细小,触摸时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摸到脉搏跳动为准。
发现脉率增快或减慢,或脉搏节律不整齐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发现小儿的脉搏不整齐时,要与心率做对照,以求得准确诊断。
于1岁以下身体圆胖的小儿,最好把手伸到他的胸部来测试心跳次数,容易摸到动脉搏动。
长时间脉搏跳动过快,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或有时脉搏跳动太慢,表明心脏跳动无力,容易造成全身血液供应不足,以上这两种现象都应及早就医。
一般体温增高都会使脉搏加快,但如果不增或加快很少,及早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伤寒病。
凡脉搏显着增快,且在睡眠时仍不减缓,可能是器质性心脏病,需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查。
引发脉搏异常的疾病
1、脉搏过快
见于发热、严重贫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炎、哮喘及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因心率过快而引起脉搏加快;另外,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脉搏加快。一般来讲,脉搏过快可以随着外界因素的消除、疾病的好转(如发热消退、贫血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2、脉搏减慢
可以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着的窦性心动过缓,并脉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3、脉搏不规律
即脉搏快慢不一,多见于心脏疾病,如早搏及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小儿有一种脉搏不规律与呼吸有关,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或深呼吸、发热、惊厥时更明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幼儿迷走神经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而引起,不必服用药物。
风热感冒症状
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风热感冒咽喉疼痛,兼见扁桃体红肿;风寒感冒咽喉疼痛,扁桃体不红肿。
2、浓涕:鼻流黄浊浓涕的,大多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只流清稀如水样的鼻涕。
3、风热感冒舌尖舌边红赤,苔薄白微黄;风寒感冒舌尖舌边不会红赤,苔薄白不黄。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风热感冒大多是口干口渴、喜喝泠饮;风寒感冒口不干不渴、不喜饮水。
6、风热感冒脉来浮数,脉搏跳动每分钟90次以上;风寒感冒脉来浮紧或浮缓,脉搏跳动大多在每分钟90次以下。
7、恶寒发热:两者都有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的症状,两者的分别是:风热感冒是发热比较严重,恶寒轻微不太明显;相反的,风寒感冒是恶风或恶寒显著,发热轻微。
怎样测心率
除了到医院利用仪器检测宝宝心率外,家长还可以在家给孩子进行心率测量。通过计算一分钟内孩子脉搏跳动的次数,来测定孩子的心率,并对比心率正常范围看看是否正常。测心率的方法如下:
1、找到脉搏跳动位置
怎样才能准确无误的找到孩子的脉搏所在位置呢?一般来说,脉搏一般可以在脖子上、手腕上或者是胸部找到,家长可以用温暖的手放置在这些部位上进行脉搏计数。
2、计算一分钟内的脉搏率
在给孩子测量脉搏的时候,可以采取以分计时的方法,也可以分成三十秒一次,记录两次的脉搏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知道孩子在平静的状态下的心率的话,需让孩子先休息至少十分钟,然后再进行测量。以避免孩子在运动后心率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列缺在哪个位置图片
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养成自己摸脉的好习惯
一、为什么自己摸脉很重要?
健康人在休息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在60~100次之间。而每一次心脏的跳动,都会转化为脉搏的一次搏动,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实际上就是每分钟后心脏跳动的次数,所以,通过给自己摸脉就会对自己心脏跳动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例如,休息时每分钟脉搏跳动高于100次,表明可能存在心动过速了,而低于50次则表明可能存在心动过缓,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因此,我们说,脉搏是心脏跳动情况的晴雨表,通过摸脉能够及时发现心脏跳动的异常,后者的学名叫做“心律失常”,是一大类非常常见的心脏疾病。
二、如何给自己摸脉?
摸脉的方法很简单。通常采用端坐位,把一侧的上臂手心向上平放到桌面上,然后把对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并排轻放到该侧手腕的拇指一侧,这时候往往稍加寻找就会清晰的触摸到自己的脉搏。如果开始不太熟悉触摸的方法,可以在触摸侧的手腕下面垫上一个小枕头,这时脉搏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如果反复触摸都摸不清自己的脉搏,这本身就提示需要到医院就诊了。
三、{C}摸脉时都需要记录那些信息?
摸脉时需要记录的首要的和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首先,每次摸脉的时间不能小于一分钟。其次是脉搏跳动的规整性,这一点往往需要在练习几次后就会感觉到。最后一点是脉搏的强弱,特别是左右两侧脉搏跳动的强度是否差别很大。对自己脉搏强弱的掌握可能需要稍微长一点时间的练习,但并非很难。
四、为什么摸脉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
摸脉所提供的信息主要用于早期检出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的判定。部分患者在发生心律失常时往往并没有主观症状,因此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通过自己给自己摸脉可以很早期的发现这些心律失常。下面给大家举三个例子:例一,临床上有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叫做房颤,可以导致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很多房颤患者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这种严重心律失常的,而其时可能已经过了该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了。实际上,房颤发作时有非常显著的脉搏跳动特点:其一是脉搏跳动次数增快,其二是脉搏跳动很不整齐,这两个特点都非常容易识别,因为房颤时的脉搏和正常规律的脉搏有非常大的差别,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都可以分辨出来。因此,如果养成摸脉的好习惯就能在很早期的发现这种心律失常,从而获得根治的机会。例二,有些老年朋友平时没什么不适,然而一活动就会感觉气短。这种情况当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负责心脏跳动的“司令部”——一个叫做窦房结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其突出表现是心脏跳动的次数无法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大家知道,我们在进行活动时,心脏跳动的次数会增加,越是剧烈的运动,心脏跳动的次数增加的越多。然而,在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活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或只轻微增加,例如休息时40多次,轻体力活动时50来次。这些心率变化的信息通过患者自己的摸脉可以非常简单迅速的得到。这些信息不仅能非常有助于医生诊断,而且通过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能给能预防日后晕厥等严重症状的出现。最后一个例子,很多朋友知道一种叫做心脏早搏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部分频发的心脏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扩大等严重后果。然而,很多心脏早搏患者完全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由于心脏早搏时脉搏跳动或者会出现“间歇”,即原本规律出现的一次脉搏波动没有出现;或者次数会减少,譬如原本每分钟80次的心跳,在摸脉时发现自己的脉搏只有40次/分钟,因此,通过摸脉可以及时发现心脏早搏的存在。
五、多长时间摸一次自己的脉合适?
其实,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某一个时刻摸过自己的脉搏,只是没养成习惯而已。由于心律失常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所以,对于>60岁的老年朋友,我们建议每天都能抽出两三分钟,摸一下自己的脉搏。在出现胸部不舒服的时候,更要及时去摸一下自己脉搏的跳动情况。对于<60的中年朋友,我们建议每周,譬如周末时,能够静下心来摸一下自己的脉搏情况。当然,在感知胸部不适或者心慌时也要及时去摸脉搏。对于青年朋友来说,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可以仅在自己感到心慌不适时再去摸自己的脉搏情况。
早晨空腹跑步有害处吗 晨跑注意事项
1、锻炼的性质、内容、持续的日期和每次锻炼所用的时间;
2、锻炼前、锻炼时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
3、食欲和睡眠状况;
4、有无继续参加锻炼的愿望;
5、脉搏跳动情况。
根据上述记录不难分析出运动量的大小并及时对锻炼进行必要的调整。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20次/分,跑步10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00次/分。如果脉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