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朵痒最简单的方法 方法4:注射胰岛素

耳朵痒最简单的方法 方法4: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人耳朵痒,也多因为自身免疫低下,胰岛素减少有关,此时可就医检查,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注射胰岛素,配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低血糖,防治因糖尿病引发的耳部疾病。

糖尿病低糖饮食好吗

第一型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当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若不注射胰岛素,就会发低糖酸中毒,若照常注射胰岛素则可能发生低血糖;第二型糖尿病人本身仍会分泌胰岛素,但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胰岛素分泌相对会减少,同样可能增加酮酸中毒风险。因此并不建议这些族群进行低糖饮食。

4技巧帮助糖尿病患者成功注射胰岛素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方便,经医生指导后常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却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大有学问,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长效和口服胰岛素将问世

得了糖尿病,注定只能拿着注射器一日三次地打胰岛素?得了糖尿病需要治疗,不少糖尿病人就有了抱怨:药物可选的不多……日前,在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研发中心揭幕庆典上,诺和诺德宣布,注资1亿美元强化其在中国区域的科研中心,使其成为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旨在强化蛋白质技术、生物技术及药理学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

●未来方向一

长效胰岛素减少注射次数

“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已有的糖尿病治疗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唐迈之博士表示,如果病人口服糖尿病药物的话,他们体内自身胰岛素生成量会日趋下降,也就意味着药物能发挥的效果比较短期,将来要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

但目前来说,注射胰岛素很不方便,除了需要在进食前和进食后都要注射胰岛素,两顿饭之间也要。预混胰岛素为未来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它可以较好地减少病人注射胰岛素的次数,病人只需在饭前注射这种胰岛素即可。另外,诺和诺德还在研究一种长效的胰岛素注射剂:将两次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次,或把两种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种,以期为病人带来更大的方便。

●未来方向二

口服胰岛素更方便

此外,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人来说,怎么更方便地接受胰岛素治疗也提示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因此糖尿病专家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尽早注射胰岛素,因为这能使产生胰岛素的胰腺本身就较不容易被破坏掉。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症状通常不严重,不愿意尽早注射胰岛素,这就需要有更方便、与注射胰岛素效果一样好的口服胰岛素,让这些早期糖尿病人更愿意通过口服胰岛素尽早得到治疗。唐迈之称,他们正在做胰岛素的口服药片实验,争取8-10年后实现病人每天只需服一片药就可以实现胰岛素注射同样好的效果。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好吗 某些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

针对于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他们不注射胰岛素就很容易发生酮症中毒而危及生命;而口服降糖药失效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者,这类庁如果不注射胰岛素病情就会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因此在表情况下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降糖药物,由于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变性而被灭活,因此不能通过口服吸收,只能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方式应用。静脉注射胰岛素起效迅速,但会被机体快速代谢,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应用于急症情况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采用在家中自己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可采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两种注射器,这两种工具都具有操作简单、计量准确、针头尖细等优点,方便糖尿病患者独立操作,并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无论是专用注射器还是胰岛素笔的针头,均为一次性用品,这就意味着在注射一次后就应更换针头。针头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变钝、增加疼痛感,甚至可能引发皮肤感染。

在使用这些注射器时应注意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不要让针头接触到药物和皮肤意外的其他物品,防止意外接触到其他物品造成的污染,避免皮肤感染。由于用过的注射器内会残存少量剩余的胰岛素,因此一支注射器应始终用于一种胰岛素,用过的注射器应在室温下保存。

糖尿病的阶段治疗模式

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很好理解,就是不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事项。患者必须尽可能避免摄入可能导致血液中血糖升高的物质,例如糖、高脂肪食品、淀粉类食品和酒精类饮品;患者同时应该通过各种努力降低血糖,例如食用有助于降低体重的特殊食品,每天运动至少三十分钟。肌肉运动消耗糖分,有助于降低血糖。

2、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

第二个阶段是进行药物治疗,是通过必要的药物对病情进行治疗。

3、胰岛素的注射

第三阶段是注射胰岛素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效果,血糖值居高不下,就需要进入治疗的第三个阶段:注射胰岛素。由病人自己直接注射胰岛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但是这种恐惧感通常会很快消失。注射胰岛素所用的针头极为纤细,注射时几乎没有痛感。在过去几十年间,胰岛素注射疗法实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最初患者必须根据医生开具的胰岛素注射量调整自己的饮食;现在经过良好培训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

为什么打了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致低血糖的诱因:

1、胰岛素使用不当

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一般来讲,注射胰岛素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早上空腹血糖偏低,是晚餐前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影响到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所以,应该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使用量减少,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呕吐、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通常初始剂量比实际需要量小,以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后可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观察3~4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一天不超过8个单位。如果血糖偏低,尿糖阴性,应及时减少用量。

2、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

其次是注射方式不正确;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然而,调查显示,41%的糖尿病患者因在同一部位过于频繁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硬结。30.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时未捏皮, 如果使用的是8mm的针头,这可能造成肌肉注射的危险。还有近14.5%的患者选择在自己疼痛感较轻的部位注射,而不是按照药物起效的时间、特性来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3、注射后不调整饮食、运动

再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餐,并且要有一定的主食量,不进餐,就不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相对过多,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血糖降低,可诱发低血糖反应。

因此患者应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开始运动。较大活动量应在运动前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包括口服降糖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要过大,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

相关推荐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3、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能口服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但是由于胰岛素为多肽分子,如果直接口服会在胃肠道中受到胃酸及其他胃肠道消化液的降解而失活,最终能被人体吸收的量极少,不能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 注射仍是目前胰岛素应用的唯一给药途径。目前糖尿病患者仍不得不每天注射胰岛素治疗,每天至少注射3次胰岛素,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许多老年人由于不能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无法自我治疗,有些患者由于操作失误而没有注射入正确剂量的胰岛素。 为了使胰岛素可以口服应用,化学家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使胰岛素顺利通过胃部

如何降血糖

1、注射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是降血糖最有效果的办法,但是使用不合理会造成血糖含量在体内剧烈的波动,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来完成。有时为了让血糖迅速的降下来,会静脉注射胰岛素,但一定要观察使用时的变化,当血糖降到正常值时要改为点滴注射。 2、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可以有效减少脂肪的含量,可以通过多种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糖原,比如打羽毛球、慢跑、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如果血糖高的患者是做轮椅的无法站立,可以每天甩甩胳膊,每天最少坚持10分钟。但是如果小便中出现了酮体,就暂时不要运动。

注射胰岛素的几个副作用

跟所有的注射一样,针头进入人体会后,会刺伤人体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破裂后,就会有血液出来,堆积在皮肤层下,就会出现皮肤淤青的现象。 因为能注射的地方比较少,如果很长时间都在一个地方折射的话,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长出一个脂肪包,当脂肪包形成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药物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胰岛素的注射,很多人会出现腹部的肥肉逐渐增多的现象,所以,医生一般会配合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一些长期用药的肥胖患者,会因为在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胰岛素,而产生胰岛素耐药的情况。 因为针头注射时,会留下针眼,如果针

怀孕后可继续注射胰岛素

一些怀孕的准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健康康的出生,所以对自己注射的一些药但心会影响到自己肚子里宝宝的健康。这是人之常情,最近,有研究表明,怀孕后是可以继续的注射胰岛素的。一起去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河北省读者赵女士:我今年26岁,2年前查出患2型糖尿病,打胰岛素半年多,刚发现怀孕1个多月了,这一个月还在打胰岛素。请问胰岛素对胎儿有影响吗?这种情况还能继续打吗? 医院产科主任: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其副作用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所以不会对胎儿有任何不利影响。你这种情况,可以继续打,但对于糖尿病

糖尿病打胰岛素好不好 注射胰岛素副作用小

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最生理的疗法,是一种对肝、胃、肠影响最好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就是说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胰岛素的作用 注射胰岛素能避免口服药物副作用

注射胰岛素相比,任何口服降糖药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而胰岛素属于身体自然物质,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

自行注射胰岛素须防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因素多 1.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后需等候20~30分钟再进餐。患者此时如果做家务,一旦活动过量会导致低血糖。 2.有些患者测得血糖偏高,迅速增加胰岛素注射量、减少饮食量及加大运动量,造成下一餐前低血糖。 3.预混胰岛素(30R、50R)是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悬液体,注射前应充分混匀。混匀不充分会造成短效胰岛素注射比例增加而引起低血糖。 4.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有每毫升含40单位或100单位两种规格。误用每毫升40单位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取每毫升含100单位的笔芯胰岛素,可造成注射剂量加大,引起低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保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服用降糖药后一定要进食

糖尿病患者在感冒、急性胃肠炎等不能正常饮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或者只少量进食,这种情况十分危险,极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食,如果用药之前,食欲不佳,可减少降糖药物用量,或停用降糖药物,待饮食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