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时刻牢记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时刻牢记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阿司匹林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应提醒患者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或血红蛋白降低应即停药。
另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
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 ASA 的剂量,每日 50~100 mg(大多推荐每日75 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有人根据夜里 2 时到上午 10 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2、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药合用。
阿司匹林还会与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华法林等血液稀释药物以及氯吡格雷(波立维)或噻氯匹定(抵克立得)等抗血小板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3、老年人胃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膜损伤。
4、为预防 ASA 所致的胃肠出血并发症,可同时服用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采取预防性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合用。
5、选用合适的 ASA 剂型。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ASA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ASA,这样可减低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6、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目前一致认为,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载体抗炎药(NSAID)或阿司匹林(ASA)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属服用ASA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禁用。
7、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期间如患者有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或停药。
8、做过支架的患者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冠心病做过支架的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了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研究证实,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
正确的做法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单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乳腺癌患者服阿司匹林可防复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米歇尔·霍姆斯及其团队自1976年起持续30年随访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4164名女护士。调查期间,341名护士死于乳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均降低50%。
霍姆斯及其团队发现,乳腺癌患者如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2至5天,体内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分别降低60%和71%。相比之下,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6至7天的乳腺癌患者癌细胞扩散风险降低43%,死于乳腺癌风险降低64%。
研究人员说,尚不确定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以何种方式对肿瘤施以影响,但影响方式可能是减少炎症。
他们举例说,先前其他研究项目所获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罹患结肠癌风险。“相比癌症化学疗法药物,阿司匹林副作用较小。它还可能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研究人员说。它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和非激素依赖性肿瘤均可施以影响。
但霍姆斯团队强调,鉴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应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期间服用阿司匹林。另外,阿司匹林可引发胃出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餐前还是餐后服
肠溶阿司匹林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顺利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在餐中或餐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空腹服用,但是前提条件是选用肠包衣好的肠溶阿司匹林片。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其实,每种药物都是具有副作用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小的。我们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尤其是对于一些药物的禁忌,更是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可大意。
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梗死的发生,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出现肠胃不舒服,影响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发挥。
确实,对于本身具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溃疡病等),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谨慎并要咨询医师。普通阿司匹林或者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肠溶片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所以,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减少肠胃不良反应的第一关。服药时间也会决定副作用的大小。如果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饭前服用,药物会迅速进入肠道。而剂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反应的大小,每天100毫克是合适的剂量,剂量过高副作用增加,过低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
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溃疡病、严重肝病等,为了减少副作用,需慎用阿司匹林。另外,由于布洛芬等药物能减弱阿司匹林的作用,尽量避免二者合用,或者在服用布洛芬前先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或者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合并下述任一危险因素或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我们应该尽量的去避免,尽管现在医学很发达,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幸免。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我们也应该先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免引起更多的痛苦,或者是加重其他的病情。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是指一些一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了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种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但至今很难界定哪个患者的确存在“抵抗”。
不少学者认为,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抵抗”,不如称之为“无效”。不可因为这一不能明确界定的现象导致需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对使用阿司匹林产生怀疑和用药的延迟。
德国一位药理学专家说过,一个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如果因为担心“阿司匹林抵抗”而拒绝服用阿司匹林,那才是最明确的“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尽快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可使患者死亡风险减少23%;如果能与早期溶栓药合用,可使死亡率下降40%~50%。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毫克。
65岁以下的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了预防脑卒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300毫克。
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上述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且可导致较多的出血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
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帮女性预防中风,为男人保护心脏。
阿司匹林能大大减低男性心脏病和中风发生卒的双重效果,但对45岁—65岁的中年女性而言,阿司匹林能帮助女性预防中风,却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只有那些超过65岁的女性,阿司匹林才有明显的双重预防效果。服用后发生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可分别降低30%和34%。
绝经期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女性,无需服用阿司匹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服用阿司匹林5大误区
很多人是通过“自诊”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涉及 6.8 万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超过 1/10 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1、服用阿司匹林,你是否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评估?
如果未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不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或卒中风险取决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种因素。如果医生对患者心脏病和卒中风险评估不准,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当。当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随意停用,也需经过专业评估。
2、服用阿司匹林病史,你隐瞒了吗?
当你因其它疾病就诊时,你应该向医生说明。因为它与其它药物有相互作用,更常见的是如果这段时间要接受其它手术,你应该知道手术的额外风险。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平诊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检查或拔牙前至少 5 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急诊手术,则需再次评估手术必要时。
3、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领域的作用很大,包括退热、解痛、抗癌,因此有时其作用会被夸大。但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并非万能药物。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免于心脑血管病了。也有人将它当作降脂药物使用,误认为他汀类。
4、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真有这么神奇吗?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真有这么神奇吗?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 20~30%。
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 300 mg,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5、与其它药物合用,要慎重。
与其它药同用时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①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 B1 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②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③ 与降糖药 D860 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④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
⑤ 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
⑥ 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心肌梗死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病,死亡率相当高,我们在平时预防的时候就需要口服药物,但是药物也不是随便用的,也是有用药禁忌的,所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心肌梗死用药的注意事项。
1.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风险。
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1/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更多,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在每 1000例患者中,可挽救25人的生命,并可预防10~15例复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咨询医师,只要没有禁忌症,应尽早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2.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者,服用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阿司匹林并不适合所有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但是对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自1988年以来,先后有6项临床研究专门探讨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男性医师研究”和“女性健康研究”。该6项研究结果均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疾病风险越高的人,获得的益处越多。
建议:并非人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但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高风险人群(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龄、吸烟、肥胖、冠心病家族史人群、心房颤动等) 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总的原则是,50岁以下合并2项危险因素,或50岁以上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都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剂型。
目前,阿司匹林主要有3种剂型:普通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泡腾片。这三种剂型适用的人群和治疗的疾病是不同的。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会刺激胃黏膜,只能短期服用,主要用于解热镇痛。肠溶片是在普通阿司匹林外包了一层抗酸的保护层,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不溶解,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可以显着降低其胃肠道副作用,是长期服用的最佳剂型。当然,肠溶片的质量也很重要。质差的即使符合国家肠溶质量标准,但在胃内仍然会有少量溶解,从而导致副作用增加。
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该选用肠溶剂型。但有一点例外,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为了使药物尽快起效,首剂应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片,如果是肠溶片剂,则需嚼碎服用。
4.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的剂量是100毫克/天。
许多人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应该使用小剂量。但是“小剂量”到底是什么范围?是否越低越好呢?200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全世界 287个试验结果,认为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效果最好,每天低于75毫克是否有效目前尚不能确定,而剂量高于325毫克/天由于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低。资料显示:我国有一半患者在使用每天小于75毫克的无效剂量。即使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门诊(2006年),仍有超过20%的患者在使用每天20或25毫克的过低无效剂量。因此,加大学习和宣传力度非常重要。
建议: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小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325毫克,而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100(75~150)毫克。每天150~250毫克主要在急性期使用。
看了以上的内容,你对此病用药该注意什么知道了吗/?我们一定要合理用药,如果不按原则来,不但对我们的身体没好处,甚至还会产生严重后果。
服用阿司匹林减少肠癌和胃癌死亡
阿司匹林获益增加
科学家们研究了200多个考察阿司匹林风险收益的试验结果,发现该药物将因肠癌、胃癌和食道癌导致的死亡降低了30-40%。还有一些微弱、不确定的证据表明该药也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但研究表明服药时间必须至少超过5年才能看到这些获益。
领导该研究的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Jack Cuzick教授主张所有年龄超过50岁的健康人都应该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超过10年。研究人员预测,1000个服药超过10年的人,再过10年以后,因癌症少死亡16人,因心脏病少死亡1人,因出血多死亡2人。
Cuzick教授本人已经服用阿司匹林4年了,他说:“除非有不可避免的严重副作用,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似乎是我们能够为降低癌症发生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仅排在戒烟和降低肥胖之后,但服药比后两者容易得多。”
个体风险
科学家发现即使停药,阿司匹林的获益仍然持续,但是服用多久以后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不清楚。当年龄增高,出血的风险提升,服用10年是一个风险的分界点。其他剂量的阿司匹林是否也能提供更多保护目前还不清楚。
阿司匹林最被人知晓的副作用包括胃和脑部出血,此项研究预测如果英国年龄在50到64岁的人都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挽救122000例生命,因副作用死亡人数大概是18000人,收益显著高于风险。
专家警告那些有高出血风险,包括那些因血液病服用血液稀释药的人、经常抽烟和饮酒的人,他们通常更容易有副作用。专家建议所有考虑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咨询医生,讨论个体风险。
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安全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可以防止有心脏病和中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病,但对于从未有过心脏问题的人却并不是如此。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数据就表明曾经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帮助其预防复发,”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临床科学副主任罗伯特.太普博士在该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低剂量片剂含80毫克(毫克)阿司匹林,常规强度片剂则为325毫克。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表明,然而从主要研究数据的分析来看,对于从未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健康问题的人来说并没有起到这样的预防作用。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还会使他们有脑或胃出血风险增加的副作用。
此外,对于没有心脏病或中风却有家族心脏病或中风史或有动脉疾病的人,同样也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是安全和有效的,太普说。
他指出大量的研究正在评估阿司匹林对先前没有心脏病史和中风的人是否有预防作用,并且美国疾病防控中心也在监测这些临床试验。
太普强调说任何想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人都需要与他们的医生讨论利弊。你的医生确定适合你的剂量和频率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医生建议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那么就要仔细观察药物的标签。有些药物会将阿司匹林与其他不能长期服用的止痛药成分相混合,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80岁老人尽量少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塞等。但由于阿司匹林易诱发出血,因此,8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尽量少服阿司匹林。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管常出现淀粉样变性,60岁老人中该病发生率为8%,而80岁老人则高达60%。出现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常失去正常结构,缺乏弹性,容易破裂出血。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危险是诱发出血,对易于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老年人而言,阿司匹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患有心房纤颤者应当服用阿司匹林,这可预防心脏内壁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形成并脱落,极易导致脑栓塞。如果没有房颤,原则上80岁以上老年人尽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冠心病人必须坚持吃的两种药
一、他汀类
他汀类是目前最主要的降胆固醇药物,胆固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所以,降胆固醇可以有效延缓斑块进展的速度。他汀还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斑块破裂,预防心梗。此外,他汀的抗炎作用也能从全身水平控制冠心病的进展。所以,他汀是冠心病治疗的核心药物。
他汀类药物在极个别患者中有引起肝功能损伤的可能性,如果发生可以采用肝毒性较小的他汀或同时服用护肝药物。
二、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问世已经超过100年,在冠心病治疗中,阿司匹林同样处于核心位置,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梗风险。此外,阿司匹林在抗炎、抗癌、预防衰老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使其逐渐成为一种全能的保健药品。
阿司匹林有导致胃黏膜出血的可能,因此患有胃病的患者应同时服用护胃药物。
尽管有副作用的风险,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的获益/风险比还是巨大的,坚持服药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我们不能完全治愈冠心病,仅能通过药物控制其进展。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坚持服用这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什么时候吃
第一周,睡前服 阿司匹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血液中的血小板“相亲相爱”,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血栓,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初用阿司匹林的病人,第一周在睡前服用,才能让它“尽心尽力”地为你服务。原因很简单,最常发生心脑血管急症的时段为早上6~10点和下午3~5点。如果病人在上午八九点钟服药,那么,3~4小时后,阿司匹林发挥它的最佳效果之时已是中午,错开了心脑血管急症的高发时段,不能给病人提供最好的保护。
另外,人在睡眠中,血液流动缓慢,血小板更容易“相亲相爱”,血液便可趁机“拥抱成团”,形成血栓。(下转2、7版中缝)(上接第7版)如果病人在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到第二天清晨阿司匹林的效果“最大化”,就能让血小板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夜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还有轻度降压的作用,白天服用则没有这个作用。所以,高血压病人可以考虑夜间吃阿司匹林。
一周后,饭后服 这样说来,是不是病人必须固定在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呢?并非如此。
服药一周后,阿司匹林对病人形成稳定的效果,只要坚持服用,它的作用就是“细水长流”的。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服用,至于在每天的哪一个时段服用,反而是次要的了。
但我们必须知道,尽管乙酰水杨酸比水杨酸“友好”,但仍对胃有一定的“攻击性”,需要食物来减弱它对胃的攻击。为了保护我们亲爱的胃,最好能在饭后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某天忘了服用阿司匹林,第二天再补吃,要不要紧呢?在病人病情稳定,或仅以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情况下,偶尔漏服一天不要紧,第二天照常服用即可。
假如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还忘记吃药,在想起来的时候,应该马上口服原剂量的2倍(如平常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此时应服用200毫克),次日才可恢复原剂量。精确肠溶片,饭前吃 普通的阿司匹林需要饭后服用,才能弱化它的攻击性。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食物在减弱阿司匹林攻击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抵消了一部分药效。这促使我们寻求一种更好的剂型——既能在饭前服用,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效,又能将对胃的伤害减到最低,这种剂型,就是阿司匹林的精确肠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