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透表
大豆黄卷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透表
大豆黄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大豆黄卷的营养价值 促进消化
大豆黄卷含有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豌豆黄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暑
豌豆在中医上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且豌豆黄中含有的赖氨酸、膳食纤维等物质,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使口腔感到清凉,同时具有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使体内热气通过尿液排出,从而达到一定解暑的功效。
谷雨茶的功效作用 清热去火
谷雨茶是谷雨节气的时候喝的一种茶,生长在温和的春季,口感香醇、浓郁,属于一种凉性的茶饮,适量饮用具有一定清热去火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人体体内的火气,对于体内燥热者来说,经常喝谷雨茶是比较好的。
大豆黄卷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利气
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芩等配合应用。《长沙药解》:大豆黄卷,专泄水湿,善达木郁,通腠理而逐湿痹,行经脉而破血檗,疗水郁腹胀之病,治筋挛膝痛之疾。
治疗湿疹最快偏方大全 中药内服治疗湿疹
组成:苦参9克,乌蛇20克(婴儿减量2,/3)。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清热,利湿,祛风。
主治:湿疹。
附记:急性湿疹者加黄柏9克,龙胆草、苍术各6克,五倍子15克;慢性湿疹者加当归9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赤芍各9克。
组成:苦参60克,黄柏、金银花各30克,蛇床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还可作熏洗煎剂。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阴囊湿疹。
组成:大黄2克,甘草、六曲、马齿苋各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
主治:婴儿湿疹。
附记:对肠胃薄弱的婴幼儿用制大黄易生大黄,加薏苡仁后服用。
组成:乌柏、白英、半边莲各15克,金银花6克,大枣7枚。大便溏薄者加葛根6克。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以汤代茶,1日内分3~4次服完。5~10剂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婴儿湿疹。
材料:生薏苡仁、生扁豆、山药各20克,芡实、枳壳、草薛、黄柏、白术、云苓、大豆黄卷各12克。
制法:常法煎取药汁即可。
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适用于慢性湿疹、慢性足癣渗出较多者。
注意: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晒千而成。
干蕨菜的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
蕨菜是一种性味甘、寒的食物,可以很好的去除体内热气,里面含有的蕨菜素对细菌、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所以干蕨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一些热性症状及细菌、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都具有缓解作用。
酒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
酒大黄清热除湿,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抽烟配黄豆 护肺效果好
老烟枪十个中有九个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吃一点黄豆制品,对肺部功能大有好处。
日本、澳洲研究人员近期发现,抽烟的人若吃下大量黄豆制品,可以减轻香烟对肺部的伤害,降低患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从而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黄豆制品中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有抗发炎效果,能减缓肺部发炎病症,但还是需要更多研究确认背后生物机制。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黄豆制品有豆腐、豆干、豆芽、豆浆等,老烟枪们可以适当多吃。
黄豆及豆制品可以作为药用。中医认为黄豆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神农本草经》说“生大豆,味甘平。除痈肿,……止痛”;《食物本草会纂》说“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毒”;豆腐、豆浆、豆芽等豆制品具有宽中益气,和脾胃,稍胀满的作用,《延寿书》说:“……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杖 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豆芽又称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说:“大豆黄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黄豆有“豆中之王”之称,被人们叫做“植物肉”、“绿色的乳牛”,营养价值最丰富。干黄豆中含高品质的蛋白质约40%,为其他粮食之冠。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一斤黄豆相当于二斤多瘦猪肉,或三斤鸡蛋,或十二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也在豆类中占首位,出油率达20%;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b、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一斤黄豆中含铁质55毫克,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缺铁性贫血十分有利;一斤黄豆中含磷2855毫克,对大脑神经十分有利。黄豆加工后的各种豆制品,不但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中豆腐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5%,为理想的补益食疗之品。黄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已成为风靡世界的健康食品。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 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 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 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