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酸碱度代表什么
汗液酸碱度代表什么
首先100毫升汗液里究竟有什么? 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NaCl约为300毫克/100毫升。 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乳酸是疲劳物质之一,是身体在保持体温和肌体运动而产生热量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我们身体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糖分。血液按照需要把葡萄糖送至各个器官燃烧,产生热量。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丙酮酸,丙酮酸和氢结合后生成乳酸。如果身体的能量代谢能正常进行,不会产生堆积,将被血液带至肝脏,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热量,疲劳就消除了。”所以汗液呈碱性能说明肝脏排毒能力强,能尽量的把有毒的含氮废物合成为尿素,同时分解乳酸的能力强,分解脂肪酸的能力也强。
高的PH值,说明有较高的吸引H能力。低PH值时,说明有较少的吸引H的能力。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应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维持在7.3~7.4之间,即略呈碱性。
汗液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人体排毒,散热,还能通过酸碱的指数值来测算人体的健康程度,通常人体汗液是偏碱性的,偏碱性的汗液排毒能力较强,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出出汗是对身体有好处的,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
尿液PH值的临床意义
通过这一指标的测定可以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据临床经验得知,尿PH受食物摄取、机体进餐后碱潮状态、生理活动和药物的影响,当进食富含蛋白质食物等荤菜后尿液多成酸性;多吃水果蔬菜,尿液多成碱性。饭后受胃酸分泌的影响,尿多成酸性。
尿酸碱度(PH)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肾小管酸中毒。
尿酸碱度(PH)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低钾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上述原因之外,服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之后也会导致尿酸碱度降低。
什么是尿常规酸碱度
尿常规酸碱度是在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值。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以及肾脏的调节功能。
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液为弱酸性,也有可能是中性或弱碱性。当尿常规酸碱度过高或是过低,就表示异常了。
当尿常规PH值增高,会出现频繁呕吐、泌尿系统异常、碱中毒等病症。当尿常规PH值降低,多为糖尿病、通风、酸中毒以及慢性肾小球肾炎。
因此,作为尿常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尿常规酸碱度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需要了解的是,尿液酸碱度的测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是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什么会影响尿液酸碱度
正确地调整尿液的酸碱度常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有作者报告,调整尿液酸碱度可提高疗效60%~90%左右,反之,不适当的尿液酸碱度有利于细菌的增殖或影响抗菌药效能的发挥。根据对尿液酸化、碱化的不同可将抗菌药分为以下三类。
(1)酸化尿液的药物:酸性药物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增强疗效。乌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强。常用的酸化尿液药有维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铵(1.0g,每日3次),双氢磷酸钠(1~2g,每6小时1次)。
(2)碱化尿液的药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碱性尿液中才能发挥比较强的抗菌作用。如:磺胺类药、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及先锋霉素Ⅱ均在碱性尿液中作用强。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有:碳酸氢钠(1.0g,每日3次),碱性合剂-4%枸橼酸钠溶液(10mL ,每日3次),单氢磷酸钠(1~2g,每日4次)。
(3)其它:氯霉素的疗效与尿液酸碱度关系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对绿脓杆菌有效,而在碱性尿中对大肠杆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碱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浓度高,故适用于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却能更多地透过细胞膜,故适用于肾实质的急性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的疗效与合适的酸碱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熟知各类抗菌素的药性,结合病位(是在上尿路还是在下尿路),结合菌谱(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还是在碱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对尿路感染进行有的放矢地治疗,增加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蜂蜜加醋的功效与作用 调节体液酸碱度
蜂蜜醋是一种生理碱性食品,可以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尿常规PH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一、什么是尿常规PH值?
PH值即人体的酸碱度,人的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PH是“potential Hydrogen”的缩写,是表示人体中H的浓度。PH值是以0~14的数字来表示的。数字越小,代表酸性越强。7是中性的,大于7是碱性的,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大。
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二、尿常规PH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尿液PH值反应的是尿液的酸碱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尿检的正常PH值是5.0~8.0。平均为6.0,即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
肾炎、肾结核常见酸性尿,I型肾小管碱中毒可见碱性尿。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因尿内含尿酸盐较多而呈现强酸性,以后接近中性或者弱酸性,PH多为5~7。
酸性食物是否危害身体健康
一些关于多吃酸性食品就容易导致人体血液酸碱度失衡,并容易导致人体生病的说法实际上存在误区;而很多被传统观点认为是相克并会导致食用者食物中毒的说法也并不科学。
人体每天必须的营养素有40多种,谷物是最好的食物基础,也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障,饮食应该注重粗细搭配,现代人应多吃粗粮和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程度低的米面,饮食粗细搭配才更健康。
一、澄清,酸性食品并非“万恶之源”
谷物是酸性食品,而蔬菜则是碱性食品,那种说多吃酸性食品容易使人体血液酸碱度失衡,进而引发疾病的说法是错的。
“人的身体一定是呈弱碱性状态的,PH值一定是在7.4左右,如果PH值太高或太低都说明这个人已经生病了。所以,那种认为人体有偏酸或偏碱性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人体血液有自动维持酸碱度的功能,除此以外,人体的呼吸、肾脏功能都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因此,人体系统本身就可以对酸碱度做自我调节。即使是一些有明显偏食倾向的人,也不会因此影响到体质的酸碱度。所以,酸性食品并非就是“万恶之源”。
尿常规pH值的介绍
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平常饮食条件下,尿pH值为4.6~8.0,平均为6.0,即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肾炎、肾结核常见酸性尿,I型肾小管碱中毒可见碱性尿。
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因尿内含尿酸盐较多而呈现强酸性,以后接近中性或者弱酸性,PH多为5-7。
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钠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血液酸碱度的缓冲剂,它参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钠离子还是构成人体体液的重要成分,汗液、尿液、胆汁、胰汁中都含有钠离子。钠可以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和肌肉兴奋性,与能量的生产、利用、肌肉运动、能量代谢都有关系,糖的代谢和氧的利用也需要钠的参与。
酸碱平衡重要性
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酸碱平衡重要性,医学教育网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酸碱平衡重要性的信息,供您参考。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
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地进入血液,都可能影响到血液的酸碱度,尽管如此,血液酸碱度仍恒定在pH7.35-7.45之间。健康机体是如此,在疾病过程中,人体仍是极力要使血液pH恒定在这狭小的范围内。之所以能使血液酸碱度如此稳定,是因为人体有一整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首先依赖于血液内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以一定的比例的缓冲体系来完成,而这种比例的恒定,却又有赖于肺和肾等脏器的调节作用,把过剩的酸或碱给予消除,使体内酸碱度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机体这种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障碍,均可使血浆中HCO3-与H2CO3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如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疾患均有可能出现。
男方怎么检查精子质量 检测精液酸碱度
正常的精子PH值为7.2-7.8之间,这样有利于综合阴道的酸性环境,精子活动力才会更强,更利于女性受孕,如果精子偏酸性,就代表有炎症,精子活动能力和代谢率均会下降,会减少女性受孕机会。
什么会影响尿液酸碱度
(1)酸化尿液的药物:酸性药物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增强疗效。乌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强。常用的酸化尿液药有维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铵(1.0g,每日3次),双氢磷酸钠(1~2g,每6小时1次)。
(2)碱化尿液的药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碱性尿液中才能发挥比较强的抗菌作用。如:磺胺类药、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及先锋霉素Ⅱ均在碱性尿液中作用强。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有:碳酸氢钠(1.0g,每日3次),碱性合剂-4%枸橼酸钠溶液(10mL ,每日3次),单氢磷酸钠(1~2g,每日4次)。
人体真有酸碱性吗
在这个谣言传播衍生而出的无数版本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人体“酸碱值”测量的对象含糊其辞——前面说得太详尽,后面就容易露馅了。
咱们人体有许多种液体: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不胜枚举。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来统一衡量。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指数的数值,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
由此可见,流言中所说的“体液”肯定不是指强酸性的胃液,很可能就是指血液。按照国际常规,检测体液酸碱度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显然这些专业检测不是简单的家用仪器能完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定期上医院检测自己血液的pH值,防止出现酸碱失衡呢?
血液酸碱度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血液酸碱度值增高:提示失代偿性碱中毒。
(1)呼吸性碱中毒:由于换气过多所致,如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的中枢神经疾病等。
(2)代谢性碱中毒:常因服碱过多或丢酸过多所致,如长期大量呕吐。
2.血液酸碱度值降低:提示失代偿性酸中毒。
(1)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由于肺排出二氧化碳功能障碍,如呼吸肌麻痹、肺部疾病如肺水肿、阻塞性肺病、哮喘持续状态等。
(2)代谢性酸中毒: ① 体内产酸过多,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酸中毒;②肾脏排泄障碍,如尿毒症;③丢失碱过多,如慢性腹泻;④酸性药物服用过多。
3.血液酸碱度正常,可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或复合性酸碱失衡。要区别是呼吸性、代谢性,还是两者的复合作用,须结合其他有关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所以在上文的介绍中,相信很多人对于血液酸碱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一个血液酸碱度就可以看得出了一个患者是患有了怎样的疾病的,还是需要结合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才可以来决定的,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来说的话,如果是可以多加的去了解在医学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相关的信息之类的话,这样对于实现了血液酸碱度的平衡的问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尿常规PH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尿常规PH值正常范围是多少?尿液PH值是尿常规检查的一个必检项目,主要是检测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尿常规PH值可以帮助判断身体某些方面出了问题。那么,尿常规PH值正常范围是多少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什么是尿常规PH值?
PH值即人体的酸碱度,人的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PH是“potential Hydrogen”的缩写,是表示人体中H的浓度。PH值是以0~14的数字来表示的。数字越小,代表酸性越强。7是中性的,大于7是碱性的,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大。
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