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持续性腹胀要警惕肠梗阻
老年人持续性腹胀要警惕肠梗阻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原因,由于其容易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易休克,有死亡危险,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由于老年人肠道蠕动减缓,肠梗阻症状不明显,发生持续性腹胀时要及时就医。
今年68岁的成大伯一向身体健朗,可最近总觉得肚子胀,排便不爽快了,成大伯以为是便秘就自己吃了点通便药,可是大便通了几天又开始腹胀,而且腹部绞痛,这才不得不去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是肠梗阻,医生说幸亏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消化不良病史的老年人,经常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对此习以为常了。但是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无故出现腹胀,或伴有腹部的隐痛、排便不畅,持续数天都不能缓解者,要警惕肠梗阻的可能。医生介绍说,老年人的肠梗阻症状多不典型,以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最常见的症状,或有间歇性隐痛,或绞痛时断时续,大便量少,通而不畅,次数增多。由于老年人的敏感性较差,且常常忍耐轻微不适症状,容易忽视早期肠梗阻的征兆,出现便秘又往往自行购买通便药物服用,而贻误治疗时机。
如果不完全性肠梗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发展成完全性梗阻,就可能造成肠坏死,导致无可挽回的生命危险,一旦穿孔引起粪汁性腹膜炎,死亡率达100%。所以,老年人出现腹胀、排便不畅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的话可以采用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的方式,解决肠梗阻的问题,但如果一两天内未能缓解且症状加重就只能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了。每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导致老年人发生肠梗阻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肿瘤,肠道肿瘤增长到一定大小,会导致排便不畅,引起肠道梗阻。因此,沈主任建议老年人要定期体检,每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发现有肠息肉的患者,更需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变化,必要时及时手术摘除。肠镜检查是确诊肠道肿瘤的金标准,对于不便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选择大便隐血检查和肿瘤指标血液检查等。这同时也是间接预防肠道肿瘤引起梗阻的方法之一。老年人便秘摸摸肚子
肠梗阻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急症,医生提醒,患者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是腹胀、呕吐、腹痛,当腹痛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时,要提高警惕;
腹胀患者经常摸摸肚子,发现腹部由软到韧,由韧到硬者,可能是发生了肠梗阻; 出现腹胀或便秘等可疑症状时,摸摸肚子,如果摸到孤立的段,不随时间而变化位置的话,就可能是肠梗阻。
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儿女的成长做出了无上的贡献。老来孤单,儿女有义务多陪陪老人家,多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生持续性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酿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肠梗阻腹胀该如何治疗呢
肠梗阻常见症状以腹胀为为主,或有间歇性隐痛、绞痛等。大便量少,通而不畅,时断时续,次数增多。由腹胀腹痛是容易忽视早期肠梗阻的征兆,我们一定要警惕肠梗阻会引发腹胀。
如果不完全性肠梗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发展成完全性梗阻,就可能造成肠坏死,导致无可挽回的生命危险,一旦穿孔引起粪汁性腹膜炎,死亡率达100%。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及时措施,避免病情严重。
一、老年人便秘多做按摩: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是呕吐、腹胀、腹痛,当腹痛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时,要提高警惕;肠梗阻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急症,
患者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提高警惕。腹胀患者经常摸摸肚子,发现腹部由软到韧,由韧到硬者,可能是发生了肠梗阻。出现腹胀、便秘等可疑症状时,最好做腹部按摩,并且一定注意手法,如果摸到孤立的段,不随时间而变化位置的话,就可能是肠梗阻。
二、按时肠镜检查:导致老年人发生肠梗阻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肿瘤,肠道肿瘤增长到一定大小,会导致排便不畅,引起肠道梗阻。
因此,沈主任建议老年人要定期体检,每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发现有肠息肉的患者,更需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变化,必要时及时手术摘除。肠镜检查是确诊肠道肿瘤的金标准,对于不便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选择大便隐血检查和肿瘤指标血液检查等。这同时也是间接预防肠道肿瘤引起梗阻的方法之一。
患有肠梗阻腹胀的疾病,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身体的活力下降,也会引起便秘和恶心腹痛的问题,大便不能顺利的排出,就会感觉到腹部,胀痛,也会感觉食欲不振,多按压拇指,揉捏肚子,平时吃一些清茶败火的食物来调理肠胃。
肠梗阻的临床如何辨别
(一)是否有肠梗阻存在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 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均匀胀气。
但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管肌肉过度扩张,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
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和原发的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如果病人发病之初有阵发性腹绞痛,并自觉腹内有很响的肠鸣音,以后腹痛转为持续性胀痛、腹内响声随之消失,就可诊断为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
(三)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
两者鉴别的重要性在于,绞窄性肠梗阻预后严重,必须手术治疗,而单纯性肠梗阻则可先用非手术治疗。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①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②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④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⑤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
通常根据上述特点,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没有多大困难,但有时也有肠绞窄而临床表现不突出,以致未能及时手术,造成肠坏死、腹膜炎者,此种情况最常见于粘连索带引起的肠壁切压坏死,以及仅有肠壁部分绞窄的Richter氏嵌顿性疝,因此单纯性肠梗阻经短时间非手术治疗,腹痛仍不减轻者,应考虑施行剖腹探查术。
(四)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因为结肠梗阻可能为闭袢性,治疗上胃肠减压效果多不满意,需尽早手术,故鉴别甚为重要。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而频繁,水、电解质与酸硷平衡失调严重,腹胀不明显;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晚,一次呕吐量大,常有粪臭味,腹胀明显。结肠梗阻的特点是,腹痛常不显著,腹胀较早出现并位于腹周围,呕吐发生很迟,X线检查结肠内胀气明显,且在梗阻处突然中止,钡灌肠可见梗阻部位。
(五)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部分性梗阻者,病情发展较慢,有排便、排气;完全性梗阻,病情发展快而重,多无排便、排气。
(六)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难以确定,应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2岁以下幼儿,肠套迭常是梗阻原因;儿童有排虫史、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团块者,应考虑为蛔虫性肠梗阻;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后诱发的绞窄性肠梗阻,可能是小肠扭转;老年人的单纯性梗阻,以结肠癌或粪块堵塞多见。
此外,应详细检查疝的好发部位,看有无嵌顿性疝;曾有手术、外伤或腹腔感染史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所引起;有心脏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腹痛
腹痛在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表现不尽相同。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小肠梗阻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的原因是肠管加强蠕动试图将肠内容物推过梗阻部位,不断加剧的腹胀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小肠梗阻的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和中腹部,结肠梗阻的疼痛部位在下腹部。当腹痛的间歇不断缩短、程度不断加重,继而转为持续性腹痛时,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胀痛。
孕妇肠梗阻:都是吃肉惹的祸
引起孕妇肠梗阻的原因:
1、孕中晚期大量孕激素作用,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排便困难易形成肠梗阻。
2、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胃肠道,使肠管上移受压,易发生肠梗阻。
3、夜间大量进食肉类食物而缺乏粗纤维,加上夜间活动减少,休息中胃肠道排空延迟,大量食物堆积易发生肠道堵塞。
4、先天性降结肠延长,肠蠕动减慢时粪便干结,易发生机械性低位肠梗阻。
如何判定得孕妇肠梗阻呢?
腹痛,腹痛为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一般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肠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也可偏于梗阻部位一侧。原因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梗阻以上部位肠管蠕动增强,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和痉挛,引起阵发性剧烈绞痛。腹部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触诊有时可摸到肿块,梗阻部位有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叩诊腹部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部分绞窄性肠梗阻肠鸣音可消失。
呕吐和腹胀,早期呕吐多为肠膨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此后呕吐和腹胀随梗阻部位的不同而不同。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伴大量胃肠液、胰液和胆汁,腹胀多不明显。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晚且次数少,晚期可吐出带粪味的肠内容物,腹胀一般较重,可呈全腹弥漫性。排便、排气障碍,不完全性肠梗阻及高位肠梗阻早期可有排气和少量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则不再排气排便。
孕期肠梗阻注意事项:
1、妊娠期间,肠蠕动减慢、便秘、肠管受压迫,以及一次性大量进食是肠梗阻形成的辅助冈素。
2、孕妇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时,须警惕肠梗阻的可能。
3、多活动、多饮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是预防该病的重要举措。
肠梗阻的治疗
老年人便秘多做按摩: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是呕吐、腹胀、腹痛,当腹痛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时,要提高警惕;肠梗阻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急症,患者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提高警惕。腹胀患者经常摸摸肚子,发现腹部由软到韧,由韧到硬者,可能是发生了肠梗阻。出现腹胀、便秘等可疑症状时,最好做腹部按摩,并且一定注意手法,如果摸到孤立的段,不随时间而变化位置的话,就可能是肠梗阻。
按时肠镜检查:导致老年人发生肠梗阻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肿瘤,肠道肿瘤增长到一定大小,会导致排便不畅,引起肠道梗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体检,每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发现有肠息肉的患者,更需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变化,必要时及时手术摘除。肠镜检查是确诊肠道肿瘤的金标准,对于不便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选择大便隐血检查和肿瘤指标血液检查等。这同时也是间接预防肠道肿瘤引起梗阻的方法之一。
得了肠梗阻能活多久
据介绍,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原因,由于其容易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易休克,有死亡危险。有消化不良病史的老年人,经常会出现腹胀的情况,自己或者家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无故出现腹胀,或伴有腹部的隐痛、排便不畅,持续数天都不能缓解者,要警惕肠梗阻的可能。老年人的肠梗阻症状多不典型,以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最常见的症状,或有间歇性隐痛,或绞痛时断时续,大便量少,通而不畅,次数增多。由于老年人的敏感性较差,且常常忍耐轻微不适症状,容易忽视早期肠梗阻的征兆,出现便秘又往往自行购买通便药物服用,而贻误治疗时机。
医生说,如果不完全性肠梗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发展成完全性梗阻,就可能造成肠坏死,导致无可挽回的生命危险,一旦穿孔引起粪汁性腹膜炎,死亡率达百分之百。所以,老年人出现腹胀、排便不畅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的话可以采用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的方式,解决肠梗阻的问题,但如果一两天内未能缓解且症状加重就只能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了。
对此,专家提醒,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老来孤单,儿女有义务多陪陪老人家,多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生持续性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酿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肠梗阻有什么表现
几乎所有的肠梗阻都会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当出现以上的症状时,应该高度警惕肠梗阻,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宝宝吐奶腹胀原因
新生儿他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然后胃呈水平位,还有他的食道括约肌还有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如果是喂养不当,宝宝吃得太多了,胃肠负担重,然后有出现胃肠胀气,就容易出现吐奶还有腹胀的现象。
还有就是生病状态,如果是明显的吐奶、腹胀,宝宝又有哭闹不安,这时要警惕肠道感染,甚至是比较重的全身的感染。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是有吐奶还有腹胀,大便次数明显的减少,或者是没有大便,这时候要警惕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外科性的,像肠梗阻,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肠管发育的问题,或者是病理因素引起了他的吐奶腹胀,这时候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如果是生病要及时干预治疗,新生儿他的起病是比较隐秘的,很难发现,如果是有明显的不舒服了,没有及时干预治疗,他的病情会进展很快的,所以家长要引起重视。
治疗妊娠合并肠梗阻效果怎么样
对于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进步,治疗妊娠合并肠梗阻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手术治疗等等,虽然治疗妊娠合并肠梗阻的效果很好,但是也不可忽视妊娠合并肠梗阻的护理工作,如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人手术后回家要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生白薯、花生、豆类等,防止胃肠受刺激后梗阻复发。
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人手术后回家要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生白薯、花生、豆类等,防止胃肠受刺激后梗阻复发。注意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人的保暖,勿着凉感冒。无论何种肠梗阻,都不能给患儿喂水或吃东西,并注意观察腹疼情况,呕吐及排便排气情况。如病儿腹疼剧烈或腹胀渐加重,或有烦躁,脉快等现象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诊疗。
当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孕妇子宫表面积大,吸收毒素多,一旦发病,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病情发展可能更快更严重(国内有报道指出,当罹患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6.6%,胎儿死亡率达44.40%)。鉴于此,孕妇如若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时,应高度警惕肠梗阻,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目前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主要针对引起肠麻痹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肺炎合并肠麻痹时,主要治疗肺炎,同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等保守疗法,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真正需要手术者很少。
妊娠合并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是一些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肠道闭锁,必须及时手术,但有些疾病如肠套叠,绝大多数可经气灌肠得到治疗,又如粘连性肠梗阻,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中药,输液等保守治疗而缓解。
妊娠合并肠梗阻的生活注意
虽然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怀孕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增高,使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慢;以及怀孕后容易发生便秘,使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加上增大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具体到消化,本来受妊娠生理影响,胃肠蠕动就有所减慢,而她又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并堆积在肠管内,加上平时缺乏运动,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因而造成食物性肠梗阻。当妊娠合并肠梗阻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由于孕妇子宫表面积大,吸收毒素多,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可能更快更严重(国内有报道指出,当罹患该病时,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6.6%,胎儿死亡率达44.40/o)。鉴于此,孕妇如若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时,应高度警惕肠梗阻,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卧床多、活动少会增加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所以,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适当运动(如散步等)。多吃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吃动物性食物,尤其不要吃太多含高蛋白且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肉类食品可煮至熟烂后再吃。对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经常便秘者,平时更应多活动、多饮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此外,积极防治各种孕期并发症,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