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掌握药液含咽部位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掌握药液含咽部位

饮服中药汤剂时,因迅速将药汤含至舌根部咽下,舌头是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之处,而舌尖部对味觉最为敏感,因此在饮服中药时,减少药汤与舌尖接触和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这样可以使苦味减少。喝药的时候也可以用吸管直接吸服汤药。

哪些调味品会使药效有影响

植物类食油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可增强降脂药物的效果。动物油主要是猪油、羊油、鸡油等,能增强体内脂肪贮存,且降低那些降血脂药物的功效。因而在吃降脂类药物时,忌吃动物油,应吃植物油,以利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人体起着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酸碱平衡的作用,吃盐过多可导致高血压。因此,食盐过多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疗效。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病人应尽量少吃盐,以利药效。

即酱油、豆瓣酱等,病人在服用优降宁等治疗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不要多吃酱油,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食醋是酸性物质,在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胰酶素等碱性药物时,食醋会使药物中和而失去药效。因此服用上述药物时必须忌食醋。

有些人吃中药汤怕苦加糖调味。其实,吃中药不能多加糖,因为糖会抑制有些退热药的药效。至于有些健胃中药就是靠药苦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达到其治疗效果的。这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

中药太苦喝不下怎么办 掌握中药温度

熬好的中药最好先晾一下再喝,因为人的舌头口感与汤药温度有关,汤药温度在37°C时,味感最苦,高于或低于37°C时,苦味就会减弱,因此,应待温度降至37°C以下时饮服为宜31°C-36°C最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汤剂的冷服热服颇有讲究,也不可只图减少苦味而不遵守医嘱服药。

中药怎么喝才不苦

①掌握服药时间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②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③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④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⑤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⑥添加调味品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喝完中药嘴巴苦怎么办

喝完中药感觉嘴巴苦的话,可以立刻喝几口温开水,这样既有助于肠胃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又能消除口腔中苦味成分的残留。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

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1、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因为中药加糖以后,将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改变药性。因此,不少中成药制作的冲剂并不都是甜味的。俗话说:“良药苦口”,意思就是某些药物虽然苦味很重,但也必须吃下而且不能加糖,以保持药性和药效。中医在诊病用药时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将疾病分寒、热、虚、实症,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白糖由于凉性,可以去“火”;红糖由于暖性,可以祛寒。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头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所以凉性药物可加白糖,热性药物可加红糖,不会影响药效,如果随便加糖则可能影响药效。有些药物虽然较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药理作用。

2、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2.1、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疾病在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1小时左右。

2.2、服用温度:一般情况下宜温服,就是煎好的中药液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服用。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脉的汤药应趁热服下;治疗热性病的清热解毒药和止吐类药,则应待药液冷却后服用。

喝中药怎么喝不苦 掌握位置

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孩子吃中药要掌握四原则

1.优先选用小儿专用药

临床上,供儿童使用的专用中药不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提倡家长优先选用小儿专用中药。这些小儿专用中药说明书中都列有相关中、西医适应证,以及与 小儿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如家长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选择相应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相对来说,疗效比较可靠,副作用也会减到最少。

说明:专供小儿服用的中药,大多在药名中有“小儿”、“娃娃”或“儿童”等字样,以与成人药相区别。例如,小儿消食片、小儿感冒冲剂、健儿清解液、小儿化痰丸、儿童清肺丸等。有些是在包装上画小儿肖像或直接注明小儿用药,可供家长选用时参考。

2.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剂量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供儿童专用的毕竟极少。因此,家长给孩子使用非小儿专用药的机会更多。此时,家长需要找懂得中药药性的儿科中医师咨询,在保证有效性 和安全性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的药物剂量。注意,所谓的儿童剂量是药品上市后医生参照成人用法,或按照临床经验专家估计的剂量。

说明:中药有一定的安全用药剂量范围,稍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开始进行上市后儿童用药的临床剂量再试验。

3.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

现在上市的中药,其药品说明书大多列出了药物的所有成分,基本没有毒副作用明显的中药成分。但是,有一些以前批准的中西药混合的药物,没有明确标出所有的药物成分。若同时使用含有相似成分的中药和西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儿童应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

说明: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在我国出口的某些中药中检测出重金属成分,如有些传统中药是朱砂等包衣,这一类中药在西方已被禁用。注意,虽然现在对复方中药配伍后或中药炮制后这些化学成分是否还有毒性存在争议,但儿童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4.选择相对安全的用药途径

目前,市场上的中药大多有口服、外用、注射(肌内和静脉)三种途径。其中,口服和外用相对于注射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口服中药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用药途径,相对副作用较少;外用中药,除了少量过敏体质的特殊患儿以外,副作用也比较少。

说明:中药注射制剂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起效较快,也没有中药口味较差的缺点,但肌内或静脉途径更容易致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和外用高,故儿童需要在有资质的医院监护下谨慎使用。

相关推荐

吃了中药反胃怎么办

一、中药怎么喝不苦一般中医在开中药时大多都会加入甘草作为调味。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仅凭甘草的甜味,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中药那种呛鼻和苦涩的味道。这个时候,家长往中药里加入一些蜂蜜,让中药的味道能顺口些,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假如往中药里添加的是白糖,那就另当别论了。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白糖性偏热,因此有些中药汤剂加了白糖,会改变药性而影响疗效。即使往中药加糖类调味,也要注意量,如果把一碗中药弄得甜味太浓,实在是没必要。很多人都会掐着鼻子,喝下一大碗

小孩喝中药太苦怎么办

3岁以下的婴儿好动,故应采用被动喂药法,可将患儿抱成半卧位,头部太高,颈部垫上小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粘膜和臼齿间慢慢挤滴;如果小儿不肯吞,则可用拇指和食指轻捏小儿两颊使之吞,切忌采用捏鼻子灌药的粗暴动作,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由于3-7岁的孩子大多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采用诱导,劝说的方法诱服中药,切忌威逼孩子喝药,以免孩子产生对抗情绪。 中药味酸苦,小孩拒服的话,可以在中药中加适量的蜂蜜或冰糖,或在服药后给孩子吃少量的糖,若方剂中有黄连

怎么正确处理新生儿呕吐

1、改善喂养方法:奶嘴孔大小适当,喂奶时,要使奶瓶有一定倾斜,使奶充满奶嘴,以防小儿吸入瓶内的空气。喂奶后,将婴儿抱起伏在自己肩上,轻拍小儿背部,使空气通过打饱嗝排出来;喂奶后将小儿上部垫高,右侧平卧,可防止呕吐。 2、禁食:对一些病因未清楚、怀疑外科疾病、消化道出血,可先行禁食,以免加重病情,同时给予补液,保证营养供给。 3、洗胃:对下综合征可先洗胃,用温生理盐水,一般洗2~3次即可,如洗胃后仍呕吐,应考虑其他疾病。 4、胃肠减压:对外科疾病、呕吐较频繁、腹胀者,可先行胃肠减压,缓解症状,同时做有关检

喉炎最佳治疗方法

1、喉炎的按摩及舌根运动法 每天早晨起床后,在左手掌心涂上几滴风油精,然后顺时针按摩部位20-30次,坚持每天早晨做这个按摩,2-3个月后病情可以好转,一年之后就可以获得痊愈。 喉炎会使得患者感到喉肿痛、干燥、有异物感,可以采取舌根运动法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闭上嘴巴,舌尖抵住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的津液分三次下,这样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可以见到效果。 2、药物治疗慢性炎 2.1、西瓜霜润喉片 是由西瓜霜、冰片、薄荷脑等中药加工提炼制成的中药片剂,西瓜霜具有清

子宫颈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 西药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勤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勤换内裤,用药后暂时禁止性交和洗盆浴。粘液多者可用3%~4%的苏打水擦洗,亦可用5%重铬酸钾,20%~40%硝酸银。 二、 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 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或为脓性,或带血丝。性交痛或性交后阴道出血。腰酸坠胀,腹胀下坠,或有小便频数疼痛、阴痒,口苦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食疗: ①扁豆花9克,椿白皮12克,均用纱布包好后,加水200亳升,煎取150毫升。 ②新蚕砂30克(布包),苡米30克,放瓦锅内加水适量煎服。 2、脾肾

小儿肠痉挛的症状

肠子没事,大家都相安无事。肠子闹起来,真的是要人命。遇到肠痉挛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减缓肠痉挛带来的痛苦,肠痉挛的治疗主要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物理治疗包括穴位注射、推背、针刺。 肠痉挛的治疗方法如下: 穴位注射:可取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毫克(1毫升),行单侧梁丘穴位注射。操作时,常规酒精消毒,针头刺入穴位内2/3后不需提插,回抽无血液再缓缓注入药液。 推背:令肠痉挛患者俯卧于床上,不用枕头,头偏向一侧,上肢贴身伸直。操作者立于床边,两腿拉开小弓字步,两手五指展

阴道炎有哪些护理方法

1、急性炎症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时摩擦。 2、协助医生取白带做分泌物检查,明确致病菌,进行病因治疗。 3、嘱患者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穿棉织品内衣)。 4、教会患者掌握药液配制、阴道灌洗和坐浴方法。协助患者坐浴。嘱患者在治疗期应将所用盆具、浴巾、内裤等及时用开水烫洗、煮沸或用药液浸泡消毒,以避免交叉或重复感染。 5、指导正确用药,介绍阴道塞药的具体方法及注意点。嘱治疗期避免性交。 6、防治感染:向患者讲解导致泌尿系感染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如发现有尿频、尿痛、尿急等征象,应及时通知医生。注意监测体

药物流产也要掌握分寸

药物流产次数底线 很多女性朋友把药物流产看成解决自己“麻烦”的救命稻草,认为那是没有痛苦、不需要休息的最佳办法,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快纠正你的认知吧,虽然,那小小药片没有太大分量,但是,它对你身体的伤害,依旧存在。孕期前2年,最多不宜超过3次。 药物流产次数警报 虽然药片很小,你服用它也不能超过3次。 药物流产适合人群 年龄18~40岁,孕39~49天之内近3个月月经周期正常未用甾体激素药物。 药物流产不适合人群 如果你有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心脏病、哮喘、青光眼、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疾

中医三大妙招治疗小儿感冒

妙招1:服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2、风热感冒: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妙招2:施行中医推拿 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

中药加糖

很多妈妈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孩子吵吵闹闹不愿意,也会在汤药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中药不能“甜蜜蜜”。 专家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凡是舌苔厚腻者,或腹胀中满、湿热内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加糖,反而会对疾病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中药也不适合加糖,糖属温性,会降低中药的疗效。 其实,想要中药不苦,有另外的方法。专家介绍,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