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防治抽搐
心肺复苏后的主要护理措施 防治抽搐
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过程的寒战反应。但无需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
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期应用。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单人操作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什么
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借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等目的。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知识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
世界卫生组织将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死亡,称为猝死。
心脏性猝死系指因心脏原因意外地突然性死亡。患者既往或”有或无心血管系统疾患史。通常以急性症状出现的1小时内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往往于发病后1—24小时之内死亡。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原因电跳骤停,包括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电一机械分离等情况。心脏射血停止数分钟以上就可引起永久性的脑缺氧和损饬而致死亡,因此,复苏宜尽早进行。
[临床表现]
无论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是哪种,其临床表现相似。患者多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及体征: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中止。
⑤昏迷。
⑥瞳孔散大。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和意识丧失。通常以此来判断和证实心跳停止。而心电图检查可呈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的现象。
[治疗]
—旦发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由于心跳骤停以心室颤动最为多见,在无证据否定时,可立即试图拳击复律,从20~25cm的高度,坚定地给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一或两次叩击。如不见效,则应立即试图电除颤。宜用力使电极板紧压胸壁,迅速电击复律,可能增加电除颤的功效。如果这些措施不成功,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井迅速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并重复电除颤。如一时无除颤gS可用,则宜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直至能够进行
电击除颤为佳。
如心跳骤停是因心搏停止所致,则立即经胸或经静脉电起搏。静脉或心内注射肾上腺素液5—lOml,有助于心脏对人工起搏的反应。电—机械分离很少见,给予肾上腺素液对恢复机械功能可能有帮助,宜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并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及静脉通道。 .
总之,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此外,宜尽量采用静脉内或气管内给药的方式。其次,才由心内途径给药。多次电除颤失败是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的指征,此时最广泛应用的是普鲁卡因酰胺澳苄胺。接着再次试图电击除颤。复苏期间不宜常规使用钙剂。
1.心肺复苏术
(1)打通气道:头向后仰,下颁抬高,使气道通畅。
(2)人工呼吸:术者捏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有人工呼吸机可用。
(3)胸外心脏按压:双手互相平行,保证主要的按压力量在胸骨上,压低胸肌3—5cm,速率每分种8次左右。
(4)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首次用200J,随可用300~360J。
(5)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情给予肾上腺素、碳酸氢钠、阿托晶、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
2.复苏后的处理
(1)防治脑水肿。可采用冬眠降温、脱水利尿、高压氧等项措施。
(2)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3)防治继发感染。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6)防治心功能不全。
脚抽筋的一般治疗方法
1.紧急处理
(1)患者送人急诊室后,要马上评估患者的生命状态,包括榆查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倘若呼吸或心跳停止,则马上进行心肺脑复苏;若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或神志、瞳孔不正常,应边抢救边向家属发病危通知。
(2)评估同时进行快速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分泌物较多的应取侧卧位,并放置口咽通气管以防舌咬伤,必要时可予气管插管。
2)吸氧:抽搐患者容易出现缺氧,要马上吸氧。
3)开放静脉通路:一般选择上肢静脉。
4)止惊治疗:静注10mg地西泮或肌注0.1g苯巴比妥钠。
2.初级处理
(1)一般处理:采取卧床静息,保持侧卧位,继续吸氧,禁食。
(2)进一步对症治疗:护脑、降温、止惊等。
(3)对因治疗。①癫痫: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治疗.如果是继发性癫痫应尽力去除癫痫的诱发因素,持续大发作时首选地西泮静推。②发热、惊厥:降温,使体温降到 38℃以下。③手足抽搐症:补钙及维生素D。④脑源性抽搐:相应地控制颅内引起抽搐的原因,包括施行外科手术治疗。⑤心源性抽搐: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⑥ 中毒性抽搐:给予解毒剂及快速排出毒素等治疗。
(4)并发症防治:长时间的抽搐易引起缺氧和脑水肿,故而应予吸氧.必要时高压氧舱治疗,对于脑水肿应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
(5)监护:要对抽搐患者进行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以及出入量的监测。加强拍背、吸痰等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6)待患者病情略稳定后(主要看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收住病房。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脱水
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以减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压,有助于大脑功能恢复。
在脱水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难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则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
防治急性肾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若注射呋塞米后仍然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瘨痫发作掐人中有用吗 癫痫发作要不要心肺复舒
大多数癫痫患者在发作几分钟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可以不要做心肺复苏;如果癫痫患者在发病后仍然没有呼吸等生命体征,则应该考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患者在醒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的情况下,不要马上喂药,避免再次抽搐呛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