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咽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咽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注意事项:忌辛辣之品及烟酒刺激。注意口腔卫生。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分型

黄褐斑的辨证分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就是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肝郁血瘀)型,脾虚血少型,肝肾不足型,那么我在临床当中也发现还有一种类型就是上焦心肺热盛型。

肝郁脾虚型我们中医有个理论,肝病会传脾,因为肝木可以克脾土,按照五行来说木是克土的,所以肝郁久了以后,它也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所以这个类型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黄褐斑的病史一般都很长的,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它不会是单独见哪一脏腑的功能紊乱,它相关的脏腑的功能紊乱都是有的,所以这一个肝郁克脾土,就是我们讲的肝郁脾虚型的。

肝郁血瘀型的,肝郁导致气滞,气滞就导致了血瘀,这一个型也是临床上多见的,而且是多见于那种病程比较长久一些的,他除了脸上有黄褐斑以外,他的舌质是比较暗淡的,甚至有瘀斑,就好象那个地方伤了,底下有血瘀块一样的,出现这种淤斑,月经他常常是推后,乳房也会胀痛,月经量比较偏少一些,或者是颜色比较暗,血块比较多,甚至有些人会有行经的时候痛经这样一些状况。还有一些比如说脾虚的人,那他最初的表现就是可能吃饭不太好,大便不太好,或者月经量少,这样一些表现。

肝肾不足型的,肝肾的阴血不足,那他也可以表现在脸上长斑,但是他可能最早表现的不是脸上长斑,而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这种表现,比如说失眠比如说月经量慢慢在减少,或者月经颜色不正常,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状。

上焦心肺热盛型的,我在治疗过程当中也发现一些肺热比较重的,上焦热盛的,就是心肺热重的这样一些类型,这样一些类型的病人多半见于既长黄褐斑又长青春痘的,又长痤疮的这样一些病人。

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经风热:黑睛猝起灰白色星点散翳,抱轮微红,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

方用:银花30g,连翘10g,牛蒡子10g,桔梗10g,当归10g,防风10g,羌活10g,荆芥10g,薄荷(后下)10g,川芎10g,生甘草10g。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较显著,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可兼见头痛,口苦,便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公英15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木通10g,生石膏30g,川军16g。湿热蕴伏:黑睛生翳,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羞明,流泪,兼见食欲不振,头重,胸闷,口黏,荧光染色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

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邪热内结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胸痛,无汗,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俯,清泻热结。

组方:瓜蒌30克,生石膏45克,大黄5克,知母15克,苍术10克,杏仁10克,赤芍15克,前胡10克,柴胡10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2、痰热雍肺

症状:壮热不退,恶寒,午后更甚,咳嗽急促,痰稠量少,胸胁窜痛,咳嗽尤甚,口干苦,不饮食,小便黄涩,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白较厚,舌根腻,脉细数。

治法:清肺豁痰,平肝降火。

组方:龙胆草、泽泻、半夏、生地、白花蛇、草栀子、木通、舌草、黄苓(无药量记载)。

用法:水煎服。

3、肺胃郁热

症状:身热有汗不解,咳嗽痰内见红,舌苔薄腻而黄,脉濡滑数。

治法:清宣肺胃而化痰热。

组方:金银花9克,清水豆卷12克,嫩前胡4.5克,水炙桑叶9克,连翘壳9克,光杏仁9克,象贝粉4.5克,黑山栀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4、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痰盛,发烧,气喘鼻煽,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组方:杏仁9克,麻黄3克,生石膏12克,银花6克,连翘9克,鲜芦根30克,桔梗6克,芥穗12克,甘草6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一:月经白带改变

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则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倘若石瘕,药力不足以克伐,当以西医手术之法,先祛实邪,再行补益,当为上举。

对本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1.气滞

主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壳1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20g,香附15g。带下过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2.血瘀

主证: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破瘀,消症散结。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15g,五灵脂20g;带下过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月经过少或闭经者加牛膝20g,泽兰 15g,包块明显,推之不移可加逐瘀破坚药加水蛭、蟅虫等。

3. 痰湿

主证: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偏寒则带下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脘满闷,小便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带下色黄质粘腻,有臭味,甚则如脓,胸闷烦躁,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

治法:理气、化痰、消症。

方药:二陈汤加味。制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术25g,木香10g,苍术10g,甘草10g。脾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带下色黄去香附,苍术,加败酱草15g,红藤15g。

中成药:

1.桂技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或经闭腹胀痛,白带多等证。对子宫肌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6g蜜丸,1次1丸,1日1~2次,口服。温水送服。

2.大黄zhe虫丸: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消痞兼清热的功效。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经团不行之症瘕,口服3克蜜丸,每次1~2丸,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气滞为主,痛无定处,包块推之可移,运用体针疗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取穴:中极、三阴交、内庭、关元。毫针直刺,用泻法,捻转提插,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疗原则:

一、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子宫肌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粘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崩漏等,与一般月经病无异。因此,长期流血不止者可先行止血,再根据年龄差异,区别对待。应用止血药(未婚可用复方已酸孕酮 2ml,苯甲酸雌二醇 2ml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可参照崩漏的治疗方法及中药疗法进行。血止后,可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气滞者行气活血,血瘀者活血化瘀,痰湿者除湿化痰。对于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辨证施治尤为重要。

二、久病患者宜攻补兼施

久病气血虚,应适当补气血,以恢复机体元气,一方面起到扶正驱邪作用,另方面为迫不得已进行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可在克伐药物中,配伍补益气血的药物,也可以单纯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2)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二:腹部包块(1)下腹部包块:肌瘤长至拳头大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到肿块,质硬、不平,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2)压迫感:肌瘤增大会压迫膀胱,导致尿急、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3)有疼痛感:肌瘤较大压迫神经引起下腹痛或者腰痛。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三:贫血(1)继发性贫血:由于子宫肌瘤引起月经过多,可导致大量出血。严重时可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心慌气短、面色晦暗,脱发、免疫力下降、体质虚弱等。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就是以上几种,发现后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您发现有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请立即去医院就诊治疗。

身体湿热严重怎么调理 湿热吃什么好得快

湿热者适宜吃以下食物:

湿热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建议多摄入偏凉性食物:植物类有莲藕、冬瓜、苦瓜、黄瓜、萝卜等;动物类有老鸭、鲫鱼、螃蟹等;水果类有西瓜、雪莲果、雪梨、猕猴桃等。

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湿热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具体用药需在中医辨证施治下,根据不同证型用药,切忌擅自用药。

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突然口眼歪斜,面紧拘急,僵滞不舒,或瞬目流泪,畏风无汗,多有受凉吹风经过,舌淡红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地无力,或咽喉疼痛,或见耳鸣,舌红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口眼歪斜,兼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口眼歪斜,耳部起痕瘆,耳内剧痛,兼见胁助胀痛,口苦纳呆,厌油腻,大便不爽,舌红,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兼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走窜不定,舌暗,苔薄白,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院腹胀满,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红答黄腻,脉濡数。

口角歪斜3月之上,闭眼无力及漏白,患侧面肌虚胀无力,兼见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口眼歪斜,双目干涩,耳鸣,或见面肌抽动,兼见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肌抽动,兼见面色黧黑,舌质暗,可见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湿。

初起,以实证多见,如风寒或风热外袭、痰热腑实、肝胆湿热、肝阳上尤、肝郁气滞等。后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多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又“久病多瘀”,故后期也常见瘀血阻络的证型。

面瘫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普遍的一种症状,面瘫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脚气

湿脚气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

通治法: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湿脚气的辨证分治

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相关推荐

中医对感冒的辨证分型

一、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苔薄白,脉浮。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宜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二、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三、感寒湿滞:外

神经性皮炎中医辨证

神经性皮炎,中医叫做牛皮癣,中医认为本病初期都由于风湿热毒阻滞肌肤或者局部的的机械刺激所导致,久病以后则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燥生风,皮肤失去濡养而成。 另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可以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养,也可以导致。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三个证型。 第一个证型肝郁化火证,多采用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的中药调理,常用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第二个证型风湿热晕症, 一般多采取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中药调理,常用的方剂消风散加减。 第三个证型血虚风燥证,一般多采用养血润燥,祛风

经期能吃红枣吗

经期能吃红枣吗?女性经期慎吃红枣,需中医辨证分型,使用正确才有佳效。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进补红枣,进补时机也有讲究,否则反而对身体不利。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如果月经量多、气血虚、体虚乏力、头昏等症状,可以在经期刚刚过后,适当进食一些红枣,以达到补气养血的作用。食用量依个人情况而定,症状严重者,可连续食用两三天,症状较轻者使用一两天。但如果经期出现血热、血色偏黑、便秘、口干舌燥、经期不通畅等表现,则不宜吃红枣,否则易加重症状。

白带异常怎么办

中医辨证分型治白带异常 对于白带病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性等,确定治疗方法,对病情多作整体考虑,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原则上是分型辨证施治。 1、肾虚型 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2、脾虚型 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

静脉炎中医辨证食疗

1、气血两虚型患者(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用。 2、血瘀阻络型静脉炎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肤苍白,持续胀痛,无溃疡),可进食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忌生冷。 3、热毒伤络型静脉炎患者(反复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趾端可发生坏疽及溃疡),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经期能吃红枣吗

女性经期慎吃红枣,需中医辨证分型,使用正确才有佳效。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进补红枣,进补时机也有讲究,否则反而对身体不利。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如果月经量多、气血虚、体虚乏力、头昏等症状,可以在经期刚刚过后,适当进食一些红枣,以达到补气养血的作用。食用量依个人情况而定,症状严重者,可连续食用两三天,症状较轻者使用一两天。但如果经期出现血热、血色偏黑、便秘、口干舌燥、经期不通畅等表现,则不宜吃红枣,否则易加重症状。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

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水肿、出血、化脓等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病变。 本病多因胆管梗阻,胰液外溢或感染,胆汁逆流入胰管所致。嗜酒,暴食等常是引起发病的原因。 常有肝气郁滞证,见脘腹阵痛,或走窜胁肋,胸胁胀闷,不欲食,每随情绪波动而发生,苔薄黄,脉弦细;脾胃实热证,腹满拒按,身热,口干舌燥,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脾胃湿热证,见右上腹部疼痛拒按,身热,黄疸,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胁痛,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蛔虫上扰证,见腹痛钻心,痛时汗出,肢冷,甚则昏迷,舌质淡红,脉细弱。取足阳明经穴,用泻法或平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怎么样

骨关节炎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1、宣传防病知识、保护关节:首先要让患者对该病有所认识,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负重,避免关节机械性损伤。严重时应制动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减轻体重,使用把手、手杖以减轻受累关节负荷。与职业有关者,应调换工作。进行有关肌肉群的锻炼,可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2、物理疗法: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并能防止神经根相邻的组织形成

经期能吃红枣吗

经期能吃红枣吗?女性经期慎吃红枣,需中医辨证分型,使用正确才有佳效。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进补红枣,进补时机也有讲究,否则反而对身体不利。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如果月经量多、气血虚、体虚乏力、头昏等症状,可以在经期刚刚过后,适当进食一些红枣,以达到补气养血的作用。食用量依个人情况而定,症状严重者,可连续食用两三天,症状较轻者使用一两天。但如果经期出现血热、血色偏黑、便秘、口干舌燥、经期不通畅等表现,则不宜吃红枣,否则易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