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喂养造成儿童肥胖
奶瓶喂养造成儿童肥胖
美国研究者, 采用双标水法测量婴儿的能量消耗为1205 kJ /d, 生长需要的能量均值为607 kJ /d。英国学者, 采用双标水法测量儿童和婴儿总能量消耗, 测得9 月龄男女婴儿和14月龄男女幼儿的总能耗分别是3119 ±253 kJ /d、2989±255kJ /d、3716 ±281kJ /d、3192 ±221kJ /d, 较当前膳食能量的推荐摄入量约低20%。
过渡喂养在人工喂养儿中普遍存在。较多研究指出奶瓶喂养是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2002 年Lance t, 对32200名39~42月龄苏格兰儿童的肥胖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的研究显示, 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儿童肥胖(BM I≥95 百分位数) 和严重肥胖(BM I≥98 百分位数) 的发病率, 在校正了社会经济地位、出生体重和性别等一些混杂因素后, 母乳喂养比配方奶喂养的儿童肥胖发病率要低( P < 0105 ) , or =0172 , 在严重肥胖中发病率也低( P < 0105 ) , or = 0170。
就生理而言, 婴儿对乳头吸吮强度因饥饿程度而不同,乳母乳汁的分泌又因婴儿吸吮强度的刺激不同而不同, 其结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动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乳母也能对哺喂婴儿的频率和量作出更好的生理反应。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更多地依赖母亲按配方奶的说明对乳汁的量和浓度机械地控制, 喂奶时间基本固定, 奶瓶的剩余奶量显而易见, 母亲可能让已经吃饱的婴儿继续食入剩余的奶, 结果使婴儿摄入过多食物和能量, 使婴儿对饱腹感产生不正确的感知, 导致续后的儿童肥胖。
此外, 有些母亲或看护者担心婴儿饥饿或吃不饱, 冲调比说明书更浓的配方奶,超出婴儿肾溶质负荷, 使婴儿出现口渴而哭闹, 导致过度喂养。
喂配方奶粉的婴儿容易肥胖
我们国家的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肥胖问题尤为突出,儿童肥胖危害非常大。目前胖孩子的数量,在我们国家是趋于年年递增的趋势。那么如何预防儿童肥胖呢?母婴专家指出,喂配方奶粉的婴儿容易肥胖。
孩子肥胖会带来很多并发症,诸如合并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还有二型糖尿病,还有心理或者性功能的障碍。对肥胖儿童的诊断和预防以及治疗注重的是调整孩子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孩子有偏胖的情况下,希望家长能够通过阅读这方面的知识,及早到医院对孩子进行诊断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越早的干预,对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日前,杂志刊登了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称吃婴儿配方奶粉长大的孩子,5岁时更可能发生肥胖问题。
英国研究人员在剑桥、诺丁汉、莱斯特和格拉斯哥四家医院对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采用双盲研究,即研究人员和新生儿母亲都不清楚给孩子吃的是哪种牛奶。结果发现,与喂养普通瓶装牛奶的婴儿相比,吃婴儿配方奶粉的健康婴儿长到5--8岁的时候,其体内脂肪高出22%-38%。研究人员认为,其原因是,在孩子成长期的某个关键阶段,摄入了过多的热量而且体重增加迅速。
早期研究发现,20%的成年肥胖症的病因,其实是婴儿期营养过剩或体重增加过快造成的。医生曾经建议,给吃不上母乳的低体重婴儿喂婴儿配方奶粉。但是现在专家建议,如果不是早产儿,那么就没有必要迫不及待地给婴儿喂养配方奶粉“催肥”。
新研究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儿童营养研究中心的阿特尔·欣哈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出的一大问题是,如何最好地喂养出生体重过低的婴儿?这项研究无疑也给配方奶粉公司提出了改进婴儿奶粉的新挑战。
为什么会产生肥胖真正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儿童出生体重
国内为一些研究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出生体重儿以患中度肥胖为主。
2)儿童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发生关系现在暂不明确,但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期提倡母乳喂是非常必要的。而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过量喂养,供给高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小儿出生后,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按小儿需求,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避免多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4)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肥胖也与家长的观念有关,如在超重或肥胖儿童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体重正常。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过渡喂养或强迫进食,从而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且现在家庭多会对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运动机会,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父母的观念要改变,正确喂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能够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预防肥胖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研究表明:肥胖的家族型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都肥胖,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70%~80%,双亲之一肥胖,后代发生肥胖几率约为40~50%。如果双亲都正常,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为肥胖儿家长支招
当儿童食物及热量摄入过多又消耗过少时,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逐渐形成儿童肥胖症。很多家长看着自己肥胖的宝贝忧心忡忡,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缺乏科学营养知识,偏离了自然、均衡的膳食原则所致。进餐速度快、常吃零食、晚餐食、运动少、常以食物进行奖赏等,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常见因素。可见,预防肥胖应从纠正父母的认识抓起,从小加以重视。
大部分儿童肥胖为单纯性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目前公认的儿童肥胖症的有效预防方法是: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在治疗上强调控制体重,避免任何损害生长发育的方式,如禁食、饥饿或半饥饿疗法、快速减肥和使用减肥药物或减肥食品、使用手术治疗或所谓的物理疗法等。
正确的治疗方案为:坚持健康教育,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进行行为矫正,包括进行饮食调整,配合寒暑假进行集中训练。
导致婴儿期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婴儿期肥胖主要与家长喂养及饮食方式不科学有关。生后早期父母在 进食方面干涉较多的小儿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进食,导致食物摄入过 多,引起肥胖。另外进食的量、进食的种类和进食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儿童肥 胖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过多、进食过快、暴饮暴食 等;不吃早饭,而造成中餐或者晚餐进食过量;饮食内容上过于精细,油炸食 品、碳酸饮料、咸味小零食、糖果过多,而蔬菜、水果、牛奶、钙摄入量少均可导 致儿童肥胖风险增加。
用奶瓶喂养小心喝成小胖子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孩子24个月的时候仍然定期使用奶瓶,那当他们5.5岁时,30%更可能肥胖。
他们分析的数据来自美国各地的近7000名儿童。专家说,使用奶瓶喂养会让宝宝消耗过多的热量。
研究发现,22%的2岁孩子学习把瓶子作为他们的主要饮料容器,或者把一个充满热量的饮料放在床上。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5岁时超重,而2岁时不用奶瓶的孩子肥胖发生率仅为16.1%。
这项研究的作者,来自俄亥俄州和费城的大学,计算出24个月用奶瓶的儿童肥胖率高于不使用奶瓶儿童的1.33倍。
他们建议,当孩子1岁生日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停止使用奶瓶,因为过度喂养有危险。
“长期使用奶瓶可能会导致孩子消耗多余的热量,尤其是父母使用奶瓶安慰孩子而不是解决孩子饥饿或营养需求的时候。”该研究的论文上写道。
研究的合著者雷切尔,来自费城坦普尔大学肥胖研究和教育中心,解释说:“一个正常体重和身高的2岁小女孩,如果每天睡觉时在床上放8盎司的全脂牛奶,那她每天12%的热量将从这个瓶子里获得。
父母的慈善NCT(国家生育信托)建议,婴儿12个月前应立即停止使用奶瓶,改成杯子。
皇家助产士学院同意这个说法。他们的专业政策顾问Janet Fyle 说,家庭营养行为决定孩子两岁时是否依然使用奶瓶。“如果孩子继续用奶瓶,他们的妈妈可能用别的东西诱惑他们,像含糖饮料或牛奶面包干。那么孩子的饮食中就习惯甜食。”她说,“婴儿6个月大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使用杯子,1岁时完全不用奶瓶。”
儿童肥胖如何减肥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近25年来,全球肥胖和超重孩子增加了一倍,这与家长的过度喂养不无关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喂得胖,是自己能干的表现,非常有成就感。其实,爱心喂出胖孩子,却苦了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健康危害。
肥胖会对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当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造成损害,还会缩短预期寿命。儿童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儿童缺乏减肥动机,对少吃、多动的减肥方法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宝宝不会吸奶瓶只会咬怎么办 选好喂奶时机
1、饥饿时:在孩子饥饿时用奶瓶喂奶,喂养前至少2—3小时不给宝宝任何吃的,直到孩子感觉饥饿并有食欲。
2、昏昏欲睡时:对于比较敏感的宝宝,奶瓶喂养开始可以在睡前先进行母乳喂养,等宝宝有睡意时,改用奶瓶喂养。
3、愉悦时:喂奶前抱抱、摇摇、亲亲宝宝,使宝宝很愉悦。千万不要在哭闹或生病时用奶瓶喂养。
让宝宝爱上奶瓶喂养的高招
如何让宝宝爱上奶瓶,然后通过奶瓶进行喂养呢?对于由母乳喂养向奶瓶喂养的过渡时期,我们给双方都多一点适应时间吧!
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在面临产假结束的时候会试着让宝宝习惯奶瓶喂养,可是妈妈们没有想到,让母乳宝宝习惯奶瓶、接受奶瓶会如此困难。
首先,妈妈要判断宝宝不喜欢奶瓶的真假。挤出母乳在奶瓶里,在宝宝饥饿时喂给他,如果宝宝接受,可能宝宝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种接近母乳味道的奶粉。如果宝宝不接受新,可能是不喜欢奶瓶。
其次,让宝宝接受奶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逐步训练的。妈妈千万不要着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坚持的态度。有研究发现24小时是宝宝能坚持的最长时限,如果渡过这个阶段,部分宝宝能很快地自然放弃对母乳喂养的坚持。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不是让宝宝喜欢上奶瓶,而是让宝宝需要奶瓶。
奶瓶喂养小贴士:
1、训练宝宝吃奶瓶时,一定要选择在宝宝比较饿的时候。
2、吃奶瓶最好选在宝宝情绪愉悦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哭闹或生病的时候,那会使你的一切努力变为徒劳,弄不好反而会让宝宝对奶瓶产生反感。
3、选择一个有人在旁边帮忙的日子,这样自己不会太辛苦,宝宝也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4、宝宝与妈妈在长期的母乳喂养中,已经建立起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奶瓶喂养习惯培养的开始,最好让妈妈或熟悉的人来喂,宝宝容易接受。不过要注意喂养姿势的改变,提醒宝宝进食方式的改变。
5、对于区分母乳和奶嘴比较敏感的宝宝,奶瓶喂养开始可以在睡前用奶喂宝宝,等宝宝有朦朦胧胧的睡意时,改用奶瓶喂养。经过多次的尝试,宝宝就会吃奶瓶。
婴幼儿肥胖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 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 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宝贝快8岁了,本人(妈妈)身体肥胖,宝宝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宝贝有单纯性肥胖症,请问,是本人遗传给宝贝的吗?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措施?
A: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此外,过度营养,缺乏运动也是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原因。
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肥胖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小儿的父母往往显示肥胖症状,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
宝宝体重超标喂养遵循原则
一、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问:医生您好,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大约有1/3左右的肥胖症者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不过,后天饮食及运动也是决定宝宝是否肥胖的关键,妈妈们可不能忽略这一因素。
宝宝不吸奶瓶的问题如何解决
很多宝宝出生后不久,妈妈要上班不得不将奶水挤出用奶瓶喂养宝宝,或者其他原因需要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的时候,宝宝却拒绝吸奶瓶,不管奶瓶里是母奶还是配方奶,这时该怎么办呢?
★做好心理准备
1.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都不喜欢吃奶瓶。因为宝宝已经习惯吸乳头的感觉以及妈妈身上的味道,这都与吃奶瓶不一样,想让吃惯母乳的宝宝爱上奶瓶,需要宝宝付出哭闹,挨饿的代价。
2.让宝宝接受奶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训练。妈妈千万不要着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要长期坚持。
★选好喂奶时机
1.饥饿时:在孩子饥饿时用奶瓶喂奶,喂养前至少2—3小时不给宝宝任何吃的,直到孩子感觉饥饿并有食欲。
2.昏昏欲睡时:对于比较敏感的宝宝,奶瓶喂养开始可以在睡前先进行母乳喂养,等宝宝有睡意时,改用奶瓶喂养。
3.愉悦时:喂奶前抱抱、摇摇、亲亲宝宝,使宝宝很愉悦。千万不要在哭闹或生病时用奶瓶喂养。
婴幼儿体重超标原因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问: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问: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