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食不当引起蛀牙
宝宝喂食不当引起蛀牙
儿童蛀牙有很多是奶瓶龋,特别是婴幼儿的龋坏更多的是因为喂奶不当引起的。这种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龋坏我们称之为奶瓶龋、喂养龋或低龄儿童龋。
这种龋坏的特点是发生龋坏的牙齿比较多,甚至有的宝宝会出现满口蛀牙。很多家长用奶瓶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了,嘴里还含着未咽下去的牛奶,而口内的牛奶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使得整个口腔呈现酸性环境。此时,就相当于将牙齿浸泡在酸中,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乳牙发生大范围的龋坏。很多家长说,孩子的牙齿长出来就是坏的,其实往往并非如此。通常牙齿长出来时是好的,但因为一直是泡在奶水里,龋坏的速度超过它萌出的速度,给人的感觉就是长出来的牙齿就是坏的。
除了不当的奶瓶喂养习惯外,婴幼儿含着母亲乳头入睡也是非常不好的,母亲的乳汁加上细菌的发酵产酸也特别容易腐蚀牙齿,造成乳牙大面积龋坏。
所以,无论是奶瓶还是母乳喂养,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嘴(乳头)睡觉,睡前一定要进行口腔清洁。
牙齿的维护从婴儿开始
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开始,就坚持刷牙
宝宝刚长出的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较软,一旦形成蛀牙,发展的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几个月就能形成触及至神经的虫牙:防止蛀牙,首先要尽量控制喂食砂糖等甜食,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基本要求与成年人是一样的。
牙齿呵护好,家长才放心
有些宝宝牙齿较为脆弱,即使已经控制了甜食的摄入,坚持刷牙,在宝宝长牙以后,也要看牙科医生。此外.蛀牙细菌(变异链球菌)有可能通过大人传染给宝宝+所以最好不要嘴对嘴喂给宝宝食物。
正确刷牙的方法
最开始时只做个刷牙的样子即可。将宝宝仰面放到膝盖上,用儿童牙刷轻轻刷几下牙齿就可以了。如果宝宝不喜欢并反抗的话。可以先试着用手指触碰嘴唇和牙齿,慢慢让宝宝适应牙刷放入嘴里的感觉。宝宝很多事情都喜欢模仿,大人若能经常示范给宝宝看,给宝宝刷牙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要像刷珍珠那样,小心翼翼,轻轻地刷。
宝宝长牙哭闹如何缓解 宝宝长牙哭闹还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害怕宝宝的哭闹而打乱了他的睡眠作息时间表。因为如果你改变了孩子的生活规律,想要再改回来就会变得很困难。
2、宝宝长牙期间,口腔的清洁状况直接影响乳牙的健康,所以清理口腔非常重要。千万别误以为吸吮母乳或牛奶这样的流质就无需清洁,宝宝每次进食后均要喂给他白开水以清洁口腔与牙龈黏膜,或用干净柔软的纱布轻擦宝宝牙龈。当宝宝前面的牙齿完全萌出后,可用婴儿牙刷为其刷牙。不要让宝宝一边含着奶嘴喝奶一边入睡,以免误吸到肺里或者引起蛀牙,而且长期含着奶嘴可令新萌出的乳牙长歪。
3、如果宝宝哭闹得很厉害,还伴有发烧或其他症状,则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小孩牙齿蛀牙怎么办呢
一是在饮食的方面。需要注意宝宝食品的糖分,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后,准妈妈都会在宝宝的饮食中添加一些果泥之类的食物,然而甜食影响牙齿的危害很大,还会影响到宝宝的食欲。所以一定要记得经常的保持宝宝口腔的干净,尤其是在宝宝睡觉之前一定不能让宝宝吃过多的零食还有糖果。
二是在刷牙的方面。在宝宝开始长牙齿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可以用宝宝专门用的牙刷给宝宝刷牙。正确的刷牙方式应该是上下方向刷。这样能防止蛀牙。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就会造成宝宝的牙釉质,牙龈等遭到破坏的。小宝宝的牙齿还很脆弱所以在给宝宝刷牙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
三是在牙龈的护理方面。针对一些出牙的宝宝但是有蛀牙的牙龈护理上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每次喂食宝宝后,准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棉签或者是小毛巾蘸湿后,轻轻的擦宝宝的牙龈内的残留食物,对日后宝宝的牙齿健康是有好处的。
五是生活习惯上。有些准妈妈有临睡前给宝宝含奶嘴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但是,宝宝经常使用奶嘴会造成日后宝宝的牙齿发育不好,因为宝宝吸奶嘴的时候会下颌向前伸,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让宝宝的下颌骨头的发育变的畸形。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蛀牙。
乳牙长不好当心宝宝大小脸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孩子牙疼的主要原因,是蛀牙引起的。孩子产生蛀牙,常常与家长对孩子的牙齿缺乏正确的保健观念有关。
宝宝牙齿长泡奶水中易长虫牙
婴幼儿期间就长虫牙的孩子不少,要降低低龄孩子的患龋率,必须从家长入手。在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的方式上,不少家长完全忽略了不当的喂养可能对孩子口腔卫生不利,让虫牙早早缠上小宝宝。
小宝宝不可能不喝奶,让他们完全断绝甜食也不可能,为此给小宝宝做喂养后的口腔清洁很重要。“但实际上,能坚持做到给婴幼儿每天口腔清洁的家长不多,小宝宝不肯配合,很多家长就放弃了。”曾素娟说,就算知道不坚持刷牙小孩容易长烂牙,但也有很多家长觉得乳牙烂掉也无所谓,反正乳牙都要被替换。
乳牙坏掉可能长成“大小脸”
乳牙龋坏真的无所谓吗?乳牙龋坏,初期可能无症状,渐渐可出现吃东西感到不适甚至疼痛,不敢用患侧牙咀嚼。儿童如果长期只用一侧咀嚼,会造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关节不适、牙结石堆积引起牙龈炎等。
龋齿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周形成根尖周脓肿,可能会波及到乳牙下方的恒牙胚,造成恒牙发育障碍;同时乳牙根尖周脓肿也是一个慢性病灶,其中的细菌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有可能引起心脏、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发病。
如果龋齿发生前牙,造成前牙的残冠、残根或缺失,可能造成口腔黏膜溃疡,还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发育。
3周岁宝宝蛀牙怎么办
预防虫牙要从婴幼儿做起,这是因为,3岁以下宝宝,即使是哺乳期,如果不注意喂养方法,也容易患上“奶瓶龋”。首先注意不要让宝宝养成嗜糖的习惯,饮食中不加入过多的糖。其次是喂奶时,奶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位置,更不要用奶瓶做为哄宝宝的工具,让宝宝抱着奶瓶、喝着奶睡觉。还要做到吃完奶后,喂些清水,以达到刷洗牙齿的目的。
1岁左右的宝宝,模仿力强了,就要让他模仿大人饭后漱口。睡觉前不仅洗手,洗脸,还要用小牙刷清理一下牙齿。当然处于乳牙期的宝宝,模仿力再强,要让他独立掌握和运用刷牙技术,保证刷牙质量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作为家长,还是要和宝宝一起共同完成刷牙的工作,要不厌其烦地讲刷牙的道理,如此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为宝宝永久性自觉刷牙打下基础。目前有专为儿童设计制作的牙膏,可以选用。
所以说孩子平时的生活奇怪我做大人的也要时刻注意,我们要注意孩子的蛀牙问题,要监督孩子刷牙的情况,不要等他长大以后满口蛀牙了再去解决,那么到那个时候已经没办在换牙了,只能镶嵌假牙了,这样对孩子也不会,假的哪有真的好对吧。
宝宝生病时该如何进行喂养
许多家长都知道,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最不想吃东西了!这样让家长们很苦恼,宝宝不吃饭,营养从哪里来呢?我们针对几种病历,来教家长们如何在宝宝生病时给他进行喂养。具体如以下:
假如宝宝发高烧,则应补充水分。父母可给宝宝喂一点小麦茶或含糖分少的果汁以补充水分。如果宝宝饿了的话,则可以喂点母乳或米粉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不能过多,应适量。
假如宝宝便秘,父母应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喂一些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例如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及蔬菜。
宝宝腹泻,一般来说是喂养不当引起的,这时应延长两次喂奶的时间间隔,让宝宝的胃肠得到休息。另外,腹泻时应停止添加辅食,等宝宝有所好转时再进行辅食的添加。
宝宝还小,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完全,这时就需要父母的精心照顾,如果因为添加辅食不当引起了不良反应,应停止辅食的喂养。如果继续喂养则会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引起消化吸收系统紊乱,加重宝宝的不适感。
饮食不当引起肾结石
肾结石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再细一点解释是:
草酸积存过多。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这些人们普遍爱吃的东西,正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医生通过研究发现:200克菠菜中,含草酸725.6毫克,如果一人一次将200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后8小时,检查尿中草酸排泄量为20~25毫克,相当于正常人24小时排出的草酸平均总量。
嘌呤代谢失常。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
脂肪摄取太多。各种动物的肉类,尤其是肥猪肉,都是脂肪多的食品。多吃了体内脂肪必然增高,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所以,医生们常讲,为了预防得结石病,热天要多喝点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时,也要多喝点水,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就减少了得结石的危险。
糖分增高。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专家们发现:不论正常人或结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后,过2小时去检查他们的尿,发现尿中的钙和草酸浓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进钙的吸收,更可能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的积存而形成尿结石。
乳牙龋齿的预防
1.停止夜间喂奶
蛀牙很多是因为夜间哺育的所引起的,所以如果只是为了让宝宝好睡,可以改喂宝宝喝水来取代,如果真要喝奶,喝完也要记得拍打嗝,避免奶水留在嘴里。
2.尝试使用吸管
当宝宝够大的时候,尝试使用吸管来喝奶,避免使用奶瓶或亲喂,这样可以避免宝宝的牙齿浸泡在奶水里头太久。
3.保持牙齿清洁
当宝宝开始长牙的时候,每天必须帮他清洁牙齿,可以使用沾湿的软布或是手指牙刷帮他清洁,等到宝宝18个月大的时候,再尝试使用牙刷刷牙。
4.服药时要小心
如果宝宝的不小心生病了,服用药物时要注意,甜的糖浆可能会导致宝宝蛀牙,所以吃完药之后要让宝宝喝一点水,清洁一下牙齿。
5.定期检查,发现牙病及时医治
妈妈们要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牙齿健康情况,发现蛀牙要及时就医,不能抱着“乳牙反正会换,没关系”这种想法。及时预防,早日治疗,才能保证宝宝将来拥有一口漂亮洁白的牙齿。
预防宝宝牙菌斑这些事情要注意
1.坚持母乳喂养
儿科牙医表示,宝宝吃母乳对牙齿的健康和下巴塑形有着很大的帮助。母乳喂养独特的吸吮动作有助于防止咬合不正。所以,不要贪图方便不喂母乳,吃母乳对妈妈好也对宝宝好!
2.不要给宝宝吃黏性强的食物
不要给宝宝吃黏性强的食物,比如高糖的垃圾食品,尤其是黏糊糊的棒棒糖、饴糖和硬糖等糖果,这些黏性强的食物特别容易留在牙缝里,然后与牙齿接触的时间足以让细菌破坏釉质。蛀牙就是从牙菌斑开始的,这是一种附在牙齿表面的黏性薄膜,为细菌提供温床。细菌、牙菌斑和食物中的糖一起反应,就会产生一种导致蛀牙的酸性物质。牙菌斑越多,蛀牙就越厉害。
我们刷牙的目的,就是刷去牙齿表面形成的牙菌斑。少吃糖就是为了防止牙菌斑不接触到糖发生变化。因此,为了让宝宝喜欢刷牙,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刷牙可以刷去牙齿上的糖虫哦。
3.不要让宝宝抱着奶瓶喝着果汁入睡
奶瓶对宝宝的牙齿很不好,特别是蘸了蜂蜜的橡皮奶嘴。如果宝宝吃着奶瓶入睡,奶水在嘴巴里,嘴里就会充满糖类物质,和牙菌斑和细菌反应,对牙釉质发生攻击,从而形成很严重的蛀牙,也就是奶瓶龋。
提醒妈妈,最好别让宝宝吃着奶瓶或者喝着果汁睡觉,如果实在需要,可以装稀释的果汁和奶水,然后第二天弄得更稀一点,直到全是水。宝宝吃奶瓶,第二天一定要刷牙。如果可以,在睡前吃完奶水,妈妈最好也可以给宝宝喝一点水,稀释下嘴巴里残留的奶水。
4.夜间哺乳要定期检查宝宝牙齿
虽然母乳喂养很好,但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出现哺乳蛀牙,特别是夜间整夜吃奶的宝宝。不过也有研究表明,没有整夜吃奶的宝宝也会出现蛀牙现象。所以,在宝宝长牙之后,如果宝宝夜间还经常吃奶,妈妈不妨定期带宝宝去检查牙齿,看看是否有蛀牙或者牙釉质受损。宝宝长牙后,应该睡前刷一次牙,醒来再刷一次牙,这样做是预防蛀牙最谨慎的方法。
宝宝牙齿护理小秘籍
1.即使宝宝的牙齿还没有长出来,也要开始认真清洁宝宝的口腔。在每次喂哺宝宝之后用温湿的毛巾或者纱布包裹着手指,然后轻轻地擦拭宝宝的口腔和牙龈处。
2.一旦宝宝的牙齿长出来以后,就要立刻进行牙齿的护理工作。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些牙齿不重要,因为它们最终会脱落替换成固齿。但实际上这些牙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为固齿预留出位置,同时还有助于宝宝咀嚼和说话。
3.当心牙齿蛀洞。宝宝牙齿出现蛀洞的开始征兆就是牙齿颜色出现变化和少量的凹陷洞。千万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地吮吸奶瓶。
4.每次喂哺宝宝之后都要给宝宝喝水。大部分的婴儿食物都可以在饭后通过喝水冲洗掉,但最好还是使用婴儿专用的手指软胶牙刷进行仔细的清洁,特别是在宝宝吃完黏性较大的甜食之后。
0~6岁宝宝牙齿发育周期
一个人一生会有几颗牙:
在宝宝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乳牙了。乳牙的生长顺序是由前向后,规律是每隔4个月长出4个牙,陆续长出门牙、犬齿及大臼齿共20颗。
2岁左右全部长齐。
到6岁的时候,乳牙才会逐渐脱落,同时将要伴随宝宝一生的恒齿就开始生长。
通常小朋友在13到14岁期间,会长出共28只恒齿:包括门牙、犬齿、小臼齿及大臼齿。
而智齿则大约在17到25岁的时候长出来。再以后,就没有新的牙长出来了。
有些药物伤害牙:
很多药物会对孕期当中宝宝的口腔和牙齿发育有害。比如利眠宁、安定、苯妥英钠、强的松、可的松都有可能引起唇裂或腭裂;四环素类药物除抑制妈妈肚子里的宝宝生长发育外,还可影响牙釉质矿化,日后就是再补充钙,也不可能恢复正常,不仅使牙齿变得不坚固,而且还会终生变成灰黄色,不只不健康,而且不美观,一生也对宝宝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蛀牙会传染:
不要以为蛀牙是小事,妈妈患蛀牙,宝宝也就会很轻易患上蛀牙。由于,蛀牙是细菌感染,妈咪给宝宝喂饭、喂水的时候,都有多多的机会感染他们。所以一定要尽对避免口对口喂食。
含糖的食品损坏牙齿:这个道理想来是不用唠叨了吧。
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尽管母乳也是甜的,但乳牙长时间浸泡在母乳里却不会被蛀坏。母乳还可抑制细菌在牙齿上繁殖,防止牙齿腐烂;母乳中还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钙质,这也是吃母乳的宝宝为什么不会过早烂牙的原因。
乳牙萌发:
乳牙萌发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宝宝在长牙前,因局部牙龈充血,会微肿或发红。当牙齿接近萌出,压迫牙床的神经感受器官,又会引起牙龈发痒,颜色变白。这时婴儿喜欢咬奶头或吮手指头以缓解牙床的不适应感。但这可不是好习惯,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宝宝多大可以喝果汁 宝宝喝果汁注意事项
在喂食小孩饮用果汁的容器挑选上,也提醒家长不应把果汁放在瓶子或吸管杯里,让婴幼儿拿在手中随时饮用,否则孩子牙齿将因与糖类过度接触,导致蛀牙。
爸妈可将果汁盛装于碗或杯内,以汤匙喂食,「将果汁放在奶瓶中喂食,无形中也会增加牙齿接触果汁的机会,易引发龋齿。」喝完后记得帮助宝宝清洁口腔,可多次喂食白开水,达到预防蛀牙效果。
新鲜水果(含果肉)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果汁,且喂食果泥或天然水果可达成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目的,爸妈可用汤匙刮取果肉,辗碎成泥或用擦板磨成水果泥,第1次只给1茶匙,慢慢增加1至2汤匙,直到孩子完全接受。
五大妙招让宝宝远离蛀牙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从宝宝出生开始,家长就应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并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宝宝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在乳牙萌出前,应每天用纱布蘸清水或淡盐水轻擦宝宝牙床;长出乳牙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清理宝宝的小牙,早晚各一次,也可以购买专门的指套刷,蘸清水或淡盐水为宝宝清理牙齿;宝宝2岁左右可开始使用幼儿专用的牙刷学习刷牙。此外,在宝宝用餐后,应及时漱口,以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如果宝宝还不会漱口,可让他喝几口白开水,也能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2.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
有的宝宝有睡前用餐、喝夜奶或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而宝宝睡着后,唾液会静止在口中,这更容易造成奶渍残留,引起蛀牙。因此,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睡前最好不要吃东西,如果有吃东西,应及时刷牙或漱口。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龋齿,宝宝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饼干、蛋糕、糖果等甜食,喝水应以白水最佳,少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乳味饮料等。
4.使用含氟牙膏或涂氟
宝宝3岁左右就可使用牙膏刷牙,对于较小的宝宝,为防止吞咽可使用不含氟的宝宝专用牙膏,当宝宝懂得将漱口水吐出时,则应开始使用含氟牙膏,因为氟能有效预防蛀牙。此外,对于检查发现易龋坏的牙齿,可进行涂氟处理。
5.定期做口腔检查
宝宝开始长牙后,应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并实施一些必要的防龋措施,如:涂氟、窝沟封闭等。
宝宝含着奶瓶入睡当心长蛀牙
很多家长都以为小宝宝不需要担心牙齿健康,实际上有些十几个月的宝宝也会出现蛀牙,这和宝宝的饮食结构,睡前喝牛奶或者含着奶瓶入睡等有关系。牙医指出,宝宝也需要注意口腔卫生,1岁之后就可以开始用牙刷、牙线护理牙齿了。
十几个月的宝宝为何也会有蛀牙?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还在吃奶的宝宝其实也需要做口腔护理,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只吃奶不会出现牙齿健康问题。
实际上,医生就发现十几个月大的宝宝也会出现蛀牙,尤其是喜欢含着奶瓶入睡,或者睡前喝牛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蛀牙。这种蛀牙被称为奶瓶性蛀牙,奶粉喂养不当,用奶瓶喝含糖的饮料都可导致奶瓶性蛀牙的发生。
医生建议家长,每次给孩子喂奶后,应刷牙,清洁口腔后再入睡。控制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不要让孩子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宝宝1周岁之后考虑戒掉奶瓶,改用水杯喝奶。
宝宝1岁就可以开始用牙刷了
喂奶后刷牙,清洁口腔?那么小的孩子也需要刷牙吗?医生指出,很多家长觉得没必要给小宝宝刷牙,其实宝宝1岁之后,就可以开始用牙刷、牙线护理牙齿了。
无论你是使用电动牙刷还是普通牙刷,都应保证每天2次,每次刷2分钟,最关键的是,要将所有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红白交界处清洁到位,才能达到效果。等孩子长到三四岁,父母可以教孩子自己刷牙,宝宝每次刷牙后,爸爸妈妈要再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