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蚕豆病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主要是因为缺乏一种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致。蚕豆病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于男性。
蚕豆病的症状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据了解,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鲜嫩蚕豆上市时节就是“蚕豆病”增多的时候,7成患者是3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大多食蚕豆后1~2天发病,如果儿童食用蚕豆后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
随后: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三岁以下男孩需警惕蚕豆病
眼下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不过鲜嫩可口的蚕豆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专家指出,有些蚕豆病患者要忌吃蚕豆,否则可能致命。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俊怡指出,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导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这种病是遗传性疾病,且发病人群与人的性别有关。一般来说,男性会表现出症状,而女性则可不发病,但会将其传给子代中的儿子,故蚕豆病患者大都是男性,3岁以下患者占70%。
由于蚕豆病多在食用蚕豆后才被发现,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留意儿童的症状。蚕豆病患者大多食蚕豆1至2天后发病,突然发热、头晕、烦躁、恶心,尿呈酱油样或葡萄酒色,一般发作2~6天后能自行恢复,但重者若不及时抢救,会因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如果家中有人曾患有蚕豆病,家长一定要注意预防,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去蚕豆地;禁止食用的药品是珍珠末、金银花、牛黄、保婴丹等;禁止使用的日用品是樟脑,跌打酒有牛黄、紫药水、红花油等。
蚕豆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蚕豆病在摄食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后短期内发病。每年 3~5 月是蚕豆成熟季节,因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发病者较多。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能治好吗
蚕豆病属于遗传性缺陷疾病,一般很难治愈。多发于5岁以下的男孩。蚕豆病重在预防,主要是不接触蚕豆或制品,一般不会发病。特别是生蚕豆切忌儿童接触。
蚕豆病是什么
蚕豆病,看到这三个字,相信大部分的人是头脑一片空白。因为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蚕豆病,对吧。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蚕豆病,以及蚕豆病的症状有哪些,同时还会告诉大家蚕豆病的成因是什么。想要知道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蚕豆病是什么
蚕豆病是一种很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是发生在长江以南地方。蚕豆病主要是因为缺乏遗传性红细胞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食用蚕豆之后都导致的一种疾病,所以被称为蚕豆病。而蚕豆病大多数是病发在蚕豆成熟的季节,其他季节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疾病。
患者通常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呕吐、迅速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出现休克、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其发病与否,病情轻重与吃蚕豆的数量无关,有时吃1~2粒也难幸免,有时吸入或接触蚕豆花粉即可发病,甚至有时乳母吃蚕豆也可通过乳汁而致病。本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致死;但如果及时得到救治,能摆脱危险而康复。在低发地区,本病易被忽视而漏。目前为止没有特效根治的药物,发病后主要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这就要求蚕豆病患者平时要避免接触诱发的因素。
蚕豆病的症状
1、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2、蚕豆病的出现一般是与溶血性贫血一同出现的,同时会出现呕吐、腹泻以及腹痛、肝功能出现异常。病情严重的时候可导致患者昏迷、惊厥,急救不及时会到导致死亡。
3、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
蚕豆病的成因
蚕豆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那么蚕豆病的主要成因有哪些呢?全面了解这种疾病,能更好的防范于未然,减轻蚕豆病对身体的伤害。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据专家所说,只要不吃蚕豆类的食物或者少吃蚕豆类的时候是可以避免患上蚕豆病的。但是遗传性血红细胞缺乏者以及消化不良、尿毒症患者都是不宜吃蚕豆的。
预防蚕豆病的注意事项
1、远离种植蚕豆的地方,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2、蚕豆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家属中有人得过此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3、在G-6-PD缺陷的高发地区,进行群体G-6-PD缺乏普查
4、凡过去得过蚕豆病的或已知有G-6-PD缺乏者应避免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
蚕豆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蚕豆病给很多患者的生活带去了很多的影响,不论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给外注意。了解蚕豆病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蚕豆病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
1、新鲜蚕豆及蚕豆制品
新鲜蚕豆比煮熟的蚕豆的氧化性更强。煮熟后的蚕豆偶尔误吃一两颗也许不会发生严重的溶血。但是新鲜的蚕豆几乎是百分百的发生溶血,所以除了避免吃蚕豆以外还要尽量避免到蚕豆收获的季节到蚕豆种植地。因为蚕豆的花粉完全可以令患者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
2、薄荷
薄荷是一种常用调料品。在很多食品、日用品当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些口香糖、雪糕、一些蛋糕也含有薄荷。日用品的牙膏、漱口水、还有一些药品都含有薄荷的成份。
3、维生素C
食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少不会产生危险。这里指的是大量的维生素C(一般指药品)。因为维生素C会加速氧化。就是说如果患者吃了一些氧化性不是很强的食物,但是他摄入了大量的维生素C,这样会加大产生溶血的可能性
4、维生素
这是一个药品。并不是食品。为何这里要说一下是因为。有的家长会误会吃了可以补营养,其实是一个大错误。已经证实了蚕豆病患者食用此类药品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反应,反应包括溶血!大量的维生素K3还会损害大脑、肝脏等。甚至会导致新生婴儿死亡的后果。
5、花生和一些豆类
虽然这里列出来但并不是危险的东西,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列出来的东西不要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列出来是为了避免与多种氧化性较强的东西同时摄入,会增加危险。但是黄豆是可以吃的,豆浆是可以长期喝的。
蚕豆病的治疗
(1)输血
本病为急性溶血,且贫血严重,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反复输血。但对血液来源应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快速筛选检查,以避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供血,使患者发生第二次溶血。
(2)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应争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药。
(3)纠正酸中毒
蚕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严重者单纯输血无效,应积极纠正。这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措施。
(4)补液
应多饮水或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有效血循环,促进肾脏排酸及排血红蛋白尿功能。但应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对症处理
蚕豆病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热、缺氧和心率加快可出现心力衰竭等,故应积极处理并发症。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结语:通过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蚕豆病也是有所知道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问三不知看,对吧。因此,大家在今后要多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如果发现自己是遗传性血红细胞缺乏者,那就不要吃蚕豆最好,以免让自己患上蚕豆病。
宝宝几岁能吃蚕豆
一、宝宝可以吃蚕豆吗
一般来说大一点的宝宝是可以吃蚕豆的,但是不要生吃,对蚕豆过敏者不要吃。必须煮软,最好打成糊状。
患有“蚕豆病”(蚕豆含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的有极少数人因体内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状,俗称“蚕豆病”)的儿童绝对不可以进食蚕豆。
二、宝宝多大可以吃蚕豆
8岁以内别吃蚕豆
现在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儿童医院近几天收治了11名“蚕豆病”患儿,共同原因都是吃了蚕豆。医师介绍,“蚕豆病”多见于8岁左右的儿童。
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蚕豆病,我国发病呈南高北低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长江以南各省。
一旦小儿食用蚕豆后,出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精神欠佳,这就是“蚕豆病”的信号,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救治。
如果家有蚕豆病史者的,孩子不但要禁食蚕豆,还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樟脑丸、龙胆紫(紫药水),以及磺胺类药物。因为这些东西都含有氧化剂。
吃蚕豆的禁忌人群 有蚕豆病家族史的人群
若是蚕豆病患者但一直没有诱发就很难发现病情。蚕豆病是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很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因此有蚕豆病家族史的人群慎吃蚕豆。
ABO溶血和蚕豆病是一样的吗
1由于ABO溶血病的发病症状较轻,所以产妇如果是在待产期检查后发现有这个病变一般可以不选择提前引产。其次胎儿出生后,没有特别的发病症状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但是如果婴儿患有黄疸或者较严重的贫血,就可能需要做换血输血治疗等。
2那么什么是蚕豆病呢?蚕豆病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某种物质而导致的疾病,该疾病的表现主要为患者食用蚕豆后会突发急性血管内的溶血,患者突发疾病时,务必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这种疾病是不能被人们所忽视的。
3蚕豆病发病后早期会有怕冷、发热、头晕、全身无力、肚痛的症状,接着患者会出现黄疸、贫血等严重的症状,此时患者有类似酱油的尿液,并且体温继续升高,这样的症状甚至可以持续三天,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
蚕豆上市了,可蚕豆病是怎么回事?
每年春天,蚕豆成熟了,可是,就是有一部分人,看着好好的挺健康,一吃蚕豆就摊上大事儿了——怎么回事?他们真的就是传说中的“蚕豆病”发作吗?蚕豆怎么惹他们了?
其实,蚕豆病是有一个专业学名的,叫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简称G6PD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红细胞酶病。正常情况下,G6PD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人的红细胞中,抵御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其他蛋白质免受氧化损害。而蚕豆病患者由于缺乏G6PD这种用来生成抗氧化剂的酶,红细胞不能维持还原状态,由此引发红细胞氧化性损伤,导致溶血。
新鲜蚕豆中含有大量氧化性的香豌豆嘧啶、异尿咪和伴蚕豆嘧啶核苷。患者在食用新鲜蚕豆数小时至1~2天内突然溶血发作,表现为贫血、黄疸、酱油色尿,严重的会发生畏寒发热、腹腰背痛、急速贫血,甚至神志不清、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危及生命。如果是哺乳期婴儿,母亲食用蚕豆后哺乳,也可能造成宝宝溶血。当然,这是典型表现,也有不典型的,比如,并不是所有G6PD缺陷者食用蚕豆都会发生溶血,也不是每年食用蚕豆都会溶血发作,发作程度跟食用量也不一定成比例。G6PD活性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诊断是不是蚕豆病。一旦发作,当然要禁食蚕豆及衍生制品,没有特殊对因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者需要输血。所以应该以预防为主
由于是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中大部分是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男性占绝大多数。也有少数病人甚至食用菠萝、红酒、蓝莓、托尼水(tonic water)也会引发溶血发作。
吃蚕豆注意哪些事项
1、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的患者还会出现脾大症状。
2、泌尿系症状:小便呈酱油色、浓茶色或血色,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皮肤出现的症状:面色苍白或苍黄,伴有黄疸。
4、全身症状:畏寒、发热、严重时可出现神志不清,甚至休克。
什么人不能吃蚕豆?
蚕豆含有致过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状。一般的会在几天内恢复正常,但也约有十分之一的病例会在急性期死亡,这就是俗称的“蚕豆病”。
“蚕豆病”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一旦发生这种病时,应赶快就医,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过这种病的人,不宜进食蚕豆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蚕豆花粉。
另外,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其实是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男孩多见,只要进食蚕豆或含蚕豆制品(如粉丝)均可致病,母亲食用蚕豆后哺乳可使婴儿发病。
通常在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1天-2天内发病,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甚至休克死亡。
蚕豆病并不多见,有担忧的家长,可以为宝宝做个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筛查。
专家提醒:9岁以下儿童第一次吃蚕豆时一定要谨慎,儿童吃蚕豆后一旦出现低热、腹痛、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须立即送正规医院就医。孩子吃蚕豆后出现以下症状,千万要警惕:
3岁以下儿童最好别吃蚕豆
年仅4岁的小男孩凯凯,因为抢救及时,凯凯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而他得的正是“蚕豆病”。
医生提醒,蚕豆病可以预防,特别是大人患有蚕豆病的,一定要注意它的遗传性,应避免吃引起溶血的药物、蚕豆等。
4岁男孩
尿尿变成酱油色
凯凯一家都是江山人,5月6日,4岁的凯凯突然生病了。“下午接孩子时,老师说儿子可能病了,有几次呕吐。后来一看,孩子脸色黄黄的,拉的尿尿竟然是酱油色的。”凯凯的母亲回忆说。
顾不上吃晚饭,凯凯被送到了江山市医院,抽血检查,血色素只有4.6克,属于重度贫血。“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已达到危险的程度,有生命危险。”
父母准备急送孩子去杭州。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赶上最后一班动车,凯凯一家到杭州近夜里12点。“一系列检查发现,凯凯为严重溶血性贫血,就是血液里面的红细胞都被破坏了,导致了贫血。”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晓明回忆说。
之前家里给孩子吃过什么东西?有没有去过什么地方?正当医生询问时,凯凯家人的一个描述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凯凯在5月5日早晚,两次吃了蚕豆。
病因很快查到,凯凯得了“蚕豆病”。经过两次输血及其他治疗,凯凯目前已转危为安,血色素恢复到10克以上。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蚕豆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二天内死亡。
蚕豆病 3岁以下的男孩多发
每年四五月份是蚕豆收获的季节,但有少数人,在吃了蚕豆后可以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甚至休克死亡,这种病叫“蚕豆病”,俗称“蚕豆黄”。
医生解释说,“蚕豆病”是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3岁以下的小孩很容易得病,占了70%,其中又以小男孩多发。
目前的医学发现,G6PD缺乏属遗传性,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很多病人就是因为吃了新鲜蚕豆发病的,这种病发病越早溶血越重,症状有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全身衰竭,血压下降,严重点可能会致死。”
医生建议,最好不要给3岁以下的小孩吃蚕豆。如果小儿食用后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精神欠佳,就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救治。
除蚕豆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此病,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以及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樟脑丸等,要注意。
有蚕豆病的成人也会发生溶血,只是成人的血量比小孩多,相对的溶血量就小,因此临床上症状轻。本人或家庭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避免接触蚕豆花粉,哺乳期的母亲也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目前,国家规定,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均需作溶血性遗传病常规检查,就是为了防止蚕豆病。一旦蚕豆病确诊,应避免吃引起溶血的药物、蚕豆等。
原来是蚕豆病惹的祸
什么会得蚕豆病
现在天气慢慢热了,蚕豆渐渐成了菜场里的时鲜货,有些剥了壳的蚕豆,卖到十多块一斤。
豆豆今年4岁,前天,他被妈妈抱进金华市人民医院时,已经发烧2天小脸蜡黄,一点精神也没有。“孩子发烧一直不退,最近尿的颜色也变得很深,像浓茶一样。”经医生确诊为“蚕豆病”。
蚕豆病和普通过敏性质不一样,属于基因缺陷,由父母传给孩子,其中3岁以下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70%,男性占到了患者人数的90%。
这些人,血液里的红细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种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酶类,这种酶就像是给细胞穿上盔甲,可以抵御各种“氧化性”物质入侵。
缺少这种酶的人,碰上带有“氧化性”物质,红细胞就会被破坏,特别是新鲜蚕豆,算得上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对于缺少这种酶的孩子,蚕豆就成了致命的毒药。
吃了蚕豆,身体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经过尿液被排出体外,导致重度贫血,尿出酱油尿,精神不济,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病人 1年能碰上10多个
这样的小病人,1年能碰上10多个,大多出现在蚕豆丰产的初夏。得了蚕豆病的人,不仅不能吃和蚕豆相关的食物,甚至连接触蚕豆花粉,喝吃过蚕豆母亲的母乳都会发病。
“这类孩子类似于珍珠末、川莲、牛黄、保婴丹之类的药物也不能吃,还需要注意远离樟脑、薄荷膏、平安膏、跌打酒、牛黄等物品。”如果有需要用药时,珍珠粉、金银花、牛黄等等也需要忌讳,家长必须和医生做出说明
由于这种病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有“蚕豆病”,建议给宝宝,特别是男宝宝做一个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检验。
哪怕家里没有这种遗传病,家长在第一次给宝宝吃蚕豆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反应,如果在吃完蚕豆后出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尿色变深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结语:以上是蚕豆病形成的原因与禁忌,在此提醒,蚕豆虽营养丰富,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蚕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