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为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和TRUS引导的前列腺穿刺。

直肠指诊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无痛苦、简便的特点,直肠指诊时前列腺癌表现为前列腺被膜粗糙不规则,前列腺内硬结,两侧也不对称。但此法监测前列腺癌阳性预测值较低,且临床可触及的前列腺癌多为晚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与PSA水平有直接相关性,在前列腺癌缔查中血清PSA检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PSA为4~10 p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是25%-35%,PSA>10 u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为50%-80%。由于PSA的生物学活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有人建议在临床应用年龄调节的PSA正常值范围。一般认为40~49岁0~2.5vg/L;50~59岁0~3.5 vg/L;60~69岁0~4.5 vg/L;70~79岁0~6.5 vg/L。尽管PSA是一个组织特异性而非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PSA依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随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穿刺方法有手指引导经直肠、会阴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目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点前列腺癌系统活检较为常用。

目前美国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是每年对50~75岁无症状的男性进行直肠指检、PSA检查。高危人群如黑种人和有家族史者则提前5年开始接受筛查。该项筛查使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自1995年起呈下降趋势,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也下降。中国目前关于开始该项筛查的工作也在准备中。

有关前列腺癌的那些事情

1、前列腺癌并不总是危险的。30多年前医生就知道有前列腺癌细胞的男性通常是死于其他原因的,这种可能性随着男人年龄增大而增加。50岁的男性有前列腺癌细胞的比例为30%,岁80的男性有前列腺癌细胞的比例为50%。尽管比例很高,但真正死于前列腺癌的几率只有3%。

2、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大于好处。一般来说,癌症越早被发现就越容易治疗。然而由于许多癌症的危险度不高,因此可能没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反而产生了副作用。在过去的13年期间,有781人进行了前列腺癌筛选,而只有27人被治愈。换句话说,筛查可能对一些人有所帮助,但更会对健康和治疗有害。

3、立即治疗并不总是必要的。医生们现在发现立即治疗并不总是必要的,因为这种癌症对生存构成的威胁不大。应该问问问医生,“根据我的前列腺癌症类型,治疗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以及如果我选择不治疗会不会变得更糟?”

4、手术不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最佳选择。事实是,手术并不比任何其他治疗方法要好。手术有在癌细胞没完全扩散之前消除癌症隐患的理论优点,然而并那样证据可以证明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甚至会造成勃起困难。你应该问问医生,“手术之后会导致阳痿、小便失禁和肠道问题吗?”

核磁能确诊前列腺癌吗

男性在六十岁以后都要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尤其是有家族史的老年男性。在泌尿外科门诊检查时,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这种指标通过抽血化验就能完成,正常范围在0-4ng/ml。如果检查结果在4ng/ml以上,建议找专科大夫做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情况,同时可以做一个经直肠的彩超。这项检查是用超声探头经过直肠来看前列腺,稍微会有点不适,如果直肠超声提示前列腺外周带有低回声结节,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有前列腺癌发生,需要预约前列腺核磁进一步检查,直观的了解肿瘤发生部位、大小、浸润范围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器官。这些检查完成后必须通过穿刺活检来证实前列腺癌,病理诊断才是最终的确认诊断!

总之,如果怀疑前列腺癌,需要通过PSA进行初步筛查,然后通过直肠超声和前列腺核磁进行进一步检查,最后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确诊!

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受质疑

美国预防医学会最近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指出,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足以支持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对前列腺癌防治有效这一说法。

前列腺癌是男性主要肿瘤之一。上世纪90年代由于前列腺癌筛查的普及,前列腺癌的发现率达到了历史高峰。目前对无症状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为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测定。美国泌尿学会的推荐指南中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或估计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男性都应进行psa筛查。而美国癌症学会则建议此类人群要同时进行直肠指检和psa筛查。但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因人而异,低者只有18%,高者可达68%。当psa浓度正常时,直肠指检的阳性预测率只有4%~33%。

根据对2007年以前的文献分析,美国预防医学会认为,直肠指检和psa筛查并不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相反,假阳性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精神负担,前列腺活检还可并发血尿、血性精液和感染。而假阴性则可能延误治疗。专家甚至认为由于某些患者的前列腺癌进展很慢,甚至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或死亡,因此即使他们的筛查结果是真正的阳性,但治疗也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迄今为止完成的两项随机试验虽然证实直肠指检和psa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并未显示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因此学会建议在对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普查时务必告诉他们利弊。

慢性前列腺炎不会引起前列腺癌

问题1为何前列腺癌发现都是晚期?

为什么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了呢?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高新介绍,这主要跟疾病本身特点有关,前列腺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多发于老年男性,而这部分人更常见的疾病是前列腺增生,很多患者的癌变就被掩盖在其中了。因此,很多患者出现严重的下尿路梗阻、血尿、全身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来就诊时,才被查出是前列腺癌。

发现早晚,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重大影响。据了解,早期发现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做根治性治疗,一定程度上保证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但是一旦没有早期发现,患者就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只能通过药物、放疗、化疗等方式治疗,而这些疗法使得预后和远期生存大打折扣。

高新称,与某些肿瘤不同,前列腺癌是一种激素相关的癌症,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细胞的“养料”,有了雄激素,它就生长得很快。因此,前列腺癌还有非常独特的疗法,叫“去势治疗”,即通过调节体内的雄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早期前列腺癌预后极佳,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小于10%。

问题2前列腺炎会不会发展成癌?

高新介绍,临床上很多患者会问“我有前列腺炎,而且经常复发,很担心会发展成前列腺癌”。其实,这两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转化关系,完全不需要担心。

“在我国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十分常见,而且前列腺癌的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类似,也会有排尿困难的表现。”高新称,“由于前列腺增生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即使合并有早期前列腺癌的话,也容易被忽略。此外,前列腺癌在早期发展缓慢,一般没有任何症状,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因此不是去检查的话,几乎不会被发现。

问题3做什么检查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因此人口老龄化是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的一大因素。此外,西方的饮食结构引入,如摄入过量的脂肪、红肉,特别是烧烤过的肉,可能也是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是:前列腺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测相结合,两者在筛查中的作用都十分重要。两项检查中的任何一项有异常都需要进一步检查。前列腺癌中约有25%是由直肠指检异常而发现;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是由PSA异常而发现的。前列腺癌筛查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在每年一次的筛查过程中发现PSA水平进行性升高和直肠指检发现异常,都需要进一步检查。通过前列腺癌筛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生存率。一般整个普查过程只需要5分钟左右,没有什么痛苦。

高新强调,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癌筛查,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如父辈或兄弟中有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中经常接触致癌物的男性,如亚硝胺、铅、X射线、紫外线等;性生活长期不协调的男性;有严重前列腺增生等高危人群,应该更早开始定期检查和随访。

问题4日常饮食能预防前列腺癌

高新指出,生活中并没有非常特别的预防方法,一般来说,平时应注意控制脂肪及红肉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E、硒、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比如绿茶、柚子、西红柿、南瓜等。多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价值。

他强调以下几类食品日常不妨多吃。西红柿等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能保护前列腺组织。有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对预防前列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癌症有显著功效。需要提醒的是,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营养素,因此西红柿最好熟着吃;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升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大豆中还含有一种叫做三羟基异黄酮的抗氧化剂,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癌功能,所以,想要预防前列腺癌,最好多吃一些豆制品;西蓝花、白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助于防止前列腺癌细胞扩散,生吃或稍微煮一下吃最好。多吃核桃对身体的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它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来保护心脏,还能够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

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处理办法

孕妈妈们做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处理办法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

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如果确诊为唐氏宝宝后,最好手段是在孕妈妈生产前终止妊娠。

五项检查能够筛查出早期癌症1、抽血

适用:现在一般常规体检中都有肿瘤标记物检查,此外,前列腺的筛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检查频率:肿瘤标记物最好每年查一次;50岁以上的男性都该在体检时检查PSA,每年一次,如有异常,应复查两三次,排除炎症的可能。

2、B超

适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3、X线检查

适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肺癌筛查,即胸部螺旋CT检查和乳腺癌筛查。

检查频率: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50岁后可每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

4、内镜:

适用:肠癌、胃癌。

检查频率:40岁后,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可将胃癌扼杀在早期萌芽中。特别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每年做一次检查。

5、宫颈涂片检查

适用:宫颈癌。

检查频率:初次房事后的三年可每年做次宫颈涂片检查。30岁后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可以减少受检次数。

常见的癌症筛查的认识误区

1.肿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肿瘤不断“年轻化”,因此筛查绝不单是老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岁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

2.体检前不做好准备。

肿瘤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项目的结果。如果受检者因未做好准备而影响了检查结果,就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检查前一两天不宜性生活;做结肠镜前3天,最好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3.健康体检就是癌症筛查。

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4.只要是医生,就能做癌症筛查。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科肿瘤医生才了解肿瘤的各种性状。现在某些“筛查”有做得太滥之嫌,随便摸两下、随意做点检查,也被视作参加了“筛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肿瘤。更会让受检者放松警惕,反而误事。拿乳腺癌来说,很多地方都在采用的红外线检查,其实它对乳腺癌早诊就没有意义。

5.误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需要肿瘤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做出选择。

防癌抗癌要做对这5件事

癌症令人发指,防癌是对抗癌症的重要措施。而抗癌防癌必须从日常生活着手。美国“福克斯新闻网”3月9日报道,《男性健康》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经科学证实的“日常防癌10件事”。

1.每天出点汗。美国佛蒙特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常锻炼的男性参试者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降低68%和38%。经常锻炼的癌症病人病情改善也更明显。其原因是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控制炎症和激素水平,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抗击癌细胞。

2.避免油炸食物。美国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炸薯条、炸鸡、炸鱼或炸面包圈,会导致前列腺癌危险增加37%。其原因是,高温会导致食用油产生致癌化合物。

3.喝石榴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石榴汁可阻止肺癌细胞生长。另外,多项早期研究也发现,石榴汁可保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稳定,延缓前列腺癌发病进程。石榴汁中富含的多酚、异黄酮和鞣花酸是其抗癌作用的关键。专家建议,每天饮用16盎司(约450毫升)石榴汁。

4.接受癌症筛查。多项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皮肤癌和肺癌都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检测出来。50岁以上人群接受结肠癌筛查可以使该病死亡率降低60%。因此,及早筛查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5.多吃蓝莓。美国罗格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蓝莓富含化合物紫檀芪,可大幅度降低肠道癌前病变危险。肠道癌前病变继续发展则容易导致结肠癌。专家建议,每天吃1杯半蓝莓(约合168克)即可达到防癌功效。

怎样筛查癌细胞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主要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筛查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主要是对胰腺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的筛查

前列腺特异型抗原(T-PSA):主要用于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

游离前列腺特异型抗原(F-PSA):主要用于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

糖类抗原(CA19-9):主要用于筛查胰腺、胆道、肠道及甲状腺等器官肿瘤

糖类抗原(CA-50):主要用于胰腺、胃、肺等器官的肿瘤筛查

糖类抗原(CA24-2):主要用于胰腺癌精准筛查,与CEA同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及诊断

糖类抗原(CA72-4):主要用于胃癌、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细胞角蛋白(CYFRA21-1):主要用于非小细胞癌及N母细胞瘤等的肿瘤的早期筛查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肾脏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等肿瘤的筛查

鼻咽癌EB病毒抗体检测:用于检查鼻咽癌

前列腺癌是怎样形成的

前列腺癌的形成让患者的健康饱受考验,一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因为对疾病常识的不了解,加上一时的慌乱容易病急乱投医,这不但不会给疾病的正确治疗带来好的效果,反而会耽误疾病诊疗的时机,让前列腺癌形成有机可乘。

前列腺癌形成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需要开展普遍的前列腺筛查工作。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是:前列腺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检测相结合,两者在筛查中的作用 都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是由PSA异常而发现的,占了80%,而直肠指检发现有结节性异常的仅占20%。前列腺癌筛查的频率是每年一次。如果在每年 一次的筛查过程中发现PSA水平进行性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异常,都需要进一步检查。通过前列腺癌筛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前列腺 癌相关死亡率,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通常男性应在50岁时开始前列腺癌筛查;如果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则应在40岁时就开始前列腺癌筛查。

肿瘤的筛查要趁早

肺癌筛查:

首先要做一个气管镜,取病理。再做一个胸片检查,如果片中有病理改变,如有片状的阴影或者大片状的阴影,就要高度怀疑患有肺癌的可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胃癌筛查:

胃癌早期表现为食欲差、上腹部感觉不舒服,尤其夜间腹部有隐约作痛的感觉,有时吐酸水,出现反酸、嗳气、打嗝等,还会出现黑便,身体明显消瘦。

早期发现这些问题,首先要做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或做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都可以诊断胃癌。

胰腺癌筛查:

如果经常感到左上腹疼痛,或者系腰带的地方不舒服、难受,往往提示胰腺可能有问题了。胰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要查胰淀粉酶,再查胰腺免疫功能。另外,对肝功、肾功包括血脂等都要做综合性检查。通过十二指肠做胰导管造影,可以判断是癌症还是炎症。做腹部彩超、CT、核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胰腺癌。

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的早期表现为腹部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部不适向大腿内测或睾丸辐射性地疼痛;排尿不通畅、尿等待等。目前筛查前列腺癌的最佳手段是做B超,如果前列腺有腺瘤、囊肿和节结,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一年要做两次检查,做B超或CT。还可以做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必要时做前列腺穿刺送病理检验,可以确诊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如何筛查前列腺癌

①筛查主要应用于健康人群,早期发现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例如:60岁健康的老王今年单位体检,查PSA值就算筛查;而80岁老张出现了排尿困难、骨痛的症状,去医院就诊,查PSA值就不能算筛查。

②筛查运用的方法必须要简便;这样可以减少医疗成本;

③筛查的疾病发病率一般都较高,覆盖面比较广,例如骨肉瘤这样的疾病发病率本身就比较低,如果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筛查,就没有太大的必要;

④筛查出疾病后,我们必须能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例如胰腺癌这样恶性程度很高的疾病,我们即使筛查出来后,也没用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筛查的价值也显得不是很大了。

再看看前列腺癌,目前人群发病率已经比较高了,而且前列腺癌自然病程很长,总体发展较慢,当我们通过筛查可以发现前列腺癌早期患者,通过手术或放疗的手段可以达到治愈,而且目前前列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测血PSA、直肠指诊都是很方便的措施。这么看来,对健康人群进行前列腺癌还是非常合理的。

20世纪90年代,PSA开始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后,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开始呈稳步下降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PSA筛查使我们能发现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通过及时的治疗,将前列腺癌根治,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肾癌,以前医疗条件较落后时,病人往往是出现很严重的血尿、腹痛和腹部包块才去就诊,而那时往往已经是肾癌晚期,而现在人们都定期做腹部B超,如果有癌灶生长,往往都可以早期发现,及时做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长期存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角度,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目前,关于应用直肠指诊和PSA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并使其得到早期治疗能否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在学界仍然存在巨大的争议。根据SEER项目,0-90岁一生中男人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是3%而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17%,这主要是因为前列腺癌自然病程很长,发展较慢,大部分人的寿命都没有长到能让前列腺癌由早期发展到晚期致死的地步。据估计在老年男性中有30%-50%的患者由于筛查而过度诊断为前列腺癌;当接受筛查诊断为前列腺癌后,就会接受治疗,而治疗本身不太可能延长寿命,只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增加医疗负担。

所以,目前既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PSA和直肠指诊能挽救生命,但也没用足够的证据反对这样做。但考虑到普通老百姓对“癌”的恐惧,我们还是建议做前列腺癌的筛查,只是您需要了解上述提到的筛查的利与弊。

目前的筛查主要是:直肠指诊DRE联合PSA来进行。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考虑到DRE可能影响PSA值,应在抽血检查PSA后进行DRE。

手指伸进肛门,感受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做一次DRE相当于一次前列腺按摩,会使前列腺产生的PSA升高。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目前,国内专家经过讨论已经达成共识:

1.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常规进行PSA和直肠指诊的检查;(①所谓下尿路症状指:尿频、尿急、尿等待、间断性排尿、尿线变细、尿后滴沥、尿不尽等症状;②之所以限定50岁,主要是因为50岁以下男性很少罹患前列腺癌,所占比例不到所有患者的0.1%)

2.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随访;

3.对DRE异常、有临床征象(如骨痛、骨折等)或影像学异常(B超/核磁异常)等的男性应进行PSA检查。

PSA筛查多主张2年进行一次,也有专家建议:对于PSA小于等于2.0ng/ml的人群,可每2年检查一次,对于PSA大于等于2.0ng/ml的人群,可每年复查一次。目前前列腺癌随机筛查年龄的上限是74岁,但若预期寿命超过15年,仍然可进行筛查。

(关于PSA的详细内容,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浅谈PSA。)

下一个问题:当利用直肠指诊DRE和PSA筛查发现异常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措施,来最终诊断前列腺癌,你知道如何诊断前列腺癌吗?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前列腺癌疾病是一种男性恶性肿瘤疾病,由于自身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病率是逐年升高的,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那么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具体有多高呢?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

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

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78倍),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16倍)。由于PSA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1998-2002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0.3/10万,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

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1978年至1997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173.7%。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男性结扎增患前列腺癌风险

输精管结扎术并无与局限性前列腺癌有着显著的关联。

作者说,“其他分析表明,该结果并非由性激素水平,性传播感染,或癌症治疗差异驱动。”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安德利奥勒杰拉德医学博士认为,这项研究增加信息的讨论,超越了此前的研究显示。但这项研究对于之前相同的研究同样具有局限性。

扎嘎加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这些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明显有缺陷,并没有提及前列腺癌筛查的发病率在研究人群中。如果筛选不同的发病率之间的输精管结扎术队列组相比,这可以极大研究差异性。 这也会影响高风险和致命的前列腺癌的差异。”

凡德兰医师,安德利奥勒和扎嘎加医学博士均表示,关于输精管结扎手术和前列腺癌之间的联系在生物学上是合理的研究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关推荐

癌症几岁筛查最好

1.乳腺癌。报告建议:低风险的女性40岁时可以选择是否做乳房X光造影检查,但50岁后,医生应当鼓励她们每两年做一次,直到75岁;存在乳腺癌家族病史或其他风险的女性需要从更年轻时规律接受乳房X光造影检查。 专家认为:乳腺癌风险低,且不存在任何症状,年龄低于40岁的女性频繁做筛查会导致假阳性诊断增加或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增加医疗费用。 2.宫颈癌。年龄在21~29岁的女性,报告建议她们每3年接受一次宫颈刮片检查以筛查宫颈癌。年龄在30~65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每3年做一次宫颈刮片检查,也可以每5年做一次刮片和人

哪些防癌体检不能省

1、肺癌筛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所以,中老年人应警惕肺癌的发生。除常规体检外,对肺癌筛查极为有效的一个项目是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发现小病灶。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长期吸烟,尤其是大于50岁的男性;直系亲属有肺癌者;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复慢性损伤,如反复感染、肺结核等。 2、食管癌和胃癌筛查。 我国食管癌病例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因此对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如河南、

前列腺癌怎么检查发现

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一个筛查的方法。目前在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方法。另外还有一个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检查,对临床的分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全身核素骨髓像检查,能够发现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否有骨转移。

一个动作就能够看出前列腺癌

尴尬却简单有效的一个动作 用手指摸肛门,也就是肛门指检。肛检,是直肠、肛门内部检查最简便且首选的方法。许多肛管直肠疾患仅凭肛门指检即可早期发现,资料统计,直肠癌好发在直肠中下段,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检发现。 肛检过程很简单,一般没有异常情况的话,一分钟就能结束检查。检查者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伸出肛门检查直肠状态。 听起来不麻烦,可也确实有点尴尬。但放弃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有数据称直肠癌漏诊者中有80%是因漏检所致,医生一直呼吁,应把肛门指检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5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指

做了乳腺癌手术能不能泡温泉

乳腺癌术后能泡温泉。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哪些检查能发现癌症

B超 适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等,可判断乳腺、颈部肿物的位置、大小、鉴别其良恶性。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注意事项:做消化道超声前3天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等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天晚上吃清淡饮食;当天检查前需空腹,禁食禁水;做盆腔超声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1000毫升左右开水,检查前2—4小时别小便。 X线检查 适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

老年人八个必做的救命检查

1、身体质量指数检查多项研究发现,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检测肥胖的便捷指标。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专家建议至少每3年查一次,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明显时,应及时检查。 2、心脏病检查心脏病是全球男女头号致死病因。30岁之后,应该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高血压容易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衰竭危险。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应注意心脏病检查。专家建议至少5年查一次。同时,还要关注血脂。研究发现,55%的心脏病发作患者LDL(坏胆固醇)水平正常。因此

四步帮你诊断前列腺癌

首先是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最简单、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如果在直肠指检中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检查。 其次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不高于4ng/ml,当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状态时升高,如果PSA升高且排除明显是因为炎症或其他影响因素导致者,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再次是直肠超声检查,直肠超声检查检查会影响PSA结果,因此应在PSA检查之后进行,将超声探头像直肠指检一样

可以检查出前列腺癌的方法有什么

1.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最简单、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如果在直肠指检中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检查。 2.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筛查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不高于4ng/ml,当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状态时升高,如果PSA升高且排除明显是因为炎症或其他影响因素导致者,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3.直肠超声检查。直肠超声检查会影响PSA结果,因此应在PSA检查之后进行,将超声探头像直肠指检一样放入直肠,观察

具体了解前列腺癌的检查内容

第一步:直肠指检:用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即便是无症状者,也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第二步:血清PSA检查: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PSA低于4微克/毫升。患前列腺癌及其他前列腺疾病时则升高,这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如果PSA水平高于4微克/毫升,应该复查一次,复查时,不再作直肠指检。如果仍然升高,且排除炎症或其他因素影响者,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第三步: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将超声波的探头像直肠指检一样放入直肠。此项检查对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