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八个必做的救命检查
老年人八个必做的救命检查
1、身体质量指数检查多项研究发现,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检测肥胖的便捷指标。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专家建议至少每3年查一次,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明显时,应及时检查。
2、心脏病检查心脏病是全球男女头号致死病因。30岁之后,应该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高血压容易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衰竭危险。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应注意心脏病检查。专家建议至少5年查一次。同时,还要关注血脂。研究发现,55%的心脏病发作患者LDL(坏胆固醇)水平正常。因此,即使血脂正常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3、糖尿病检查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糖尿病会导致心脏、眼睛、足部、肾脏、神经及其他器官病变。专家建议,一年查一次血糖,发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研究发现,每天锻炼30分钟,体重减轻5%,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将糖尿病风险降低58%。
4、牙科检查牙周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因为导致蛀牙和牙周疾病的口腔内部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破坏血管壁内层,或者在体内引发炎症,从而导致心脏病。专家建议,每两年全面查一次口腔。
5、肠镜检查在50及50岁以上人群中,肠癌发病率最高。多项研究表明,肠镜检查应从50岁开始,之后每10年筛查一次。
6、艾滋病检查艾滋病致死率相对较高,高危人群更应经常接受相关检查。血检或口腔擦拭检查可检测HIV感染情况。专家建议,普通人5年查一次。一般情况下,男性最好每年查一次。
7、前列腺癌筛查数字直肠检查或者前列腺抗原(PSA)检查可测出前列腺癌风险。专家建议,男性50岁之后更应关注前列腺癌危险。
8、睾丸癌检查发生睾丸肿大、内有肿块及睾丸疼痛,应当心睾丸癌。最好上医院做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男性30岁之后,每月自检睾丸一次。
什么情况应该看急诊
急诊大门有些时候是人们生命跑道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急诊资源被很多并不需要急救的人挤占,比如慢性病患者开药,或挂不上门诊号来急诊看病等。为了引导公众学习急救知识,防范危险因素,我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如何正确看急诊。
看急诊有三点注意
看急诊首先要明确概念,并不是所有人在发病时都适合看急诊,急、危、重症病人是急诊科主要的收治对象。“急”是指急迫,比如突然急性发烧、高热,急性腹痛、胸痛等;“危”是指危险,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导致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以及较重外伤;“重”是指加重,比如有些慢性病患者由于服药不规律、天气变化等导致病情加重。但如果病情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则建议到门诊进行仔细检查,因为急诊的很多检查并不完整。去急诊就诊时,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到急诊分诊台,由护士进行分诊。急诊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眼科、胸外科、泌尿科等,到底该看哪一个?所以,一定要先到分诊台,把患者的具体症状告诉护士,护士会根据情况进行分诊,给出挂号建议。
2.耐心等待。急诊要先抢救急、危、重的病人,病情较轻的病人需要稍做等待,可能等10分钟,也可能更长,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份耐心。
3.有效沟通。首先,要告诉医生最重要的症状是什么,不要隐瞒病史;其次,听医生的要求和问题;再次,会提问,问清医生究竟得了什么病,需要吃哪些药,需要注意什么。
掌握知识,争取急救时间
冠心病。胸痛是冠心病最重要的症状,伴有很严重的窒息感、胸闷、憋气。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救治,最重要的就是休息。出现胸痛时,应让患者立刻坐下,量一下血压,如果血压不低,应立刻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如果血压偏低,要慎重服用硝酸甘油。
冠心病最紧急的情况是心肌梗死,有时会导致心跳突然停止。此时,黄金治疗抢救时间只有120分钟,所以一定要学会急救技能。对于心跳骤停的情况,非专业人士在检查患者已无意识后,若只有一人,可高声呼救,并立刻拨打120。经过培训已经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人员,可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气道梗塞。很多人都有过吃东西被呛到的经历,异常难受,这就是气道梗塞。此时,施救者要让患者弯下腰,并在后边为其拍打后背,把东西咳出来;也可以给病人一个腹部冲击力,帮他把东西尽快咳出来。如果独处情况下发生气道梗塞,可以趴在椅背上,靠椅背的力量来冲击,把东西咳出去。
急救病人谨记“八戒”
戒惊慌。比如遇到有人触电,首先一定要关掉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戒随意搬动病人。有的病人是颈椎损伤,随意搬动会造成二次损伤、颈椎错位、内部神经受损,导致原本还能恢复的病人可能就瘫痪了。
戒因小失大。当遇到紧急情况,应先关注其最主要的受伤部位,如头部、颈部,而不是那些没出现问题的地方。
戒舍近求远。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严重外伤等,一定要选择最近的、医疗水平较好的医院,这对生命抢救及预后都很重要,切不可自作聪明,舍近求远。
戒乱用药。突发疾病时,切不可乱用药,比如病人的血压都低了,就不能再吃硝酸甘油了。
戒滥用饮品。有的患者认为突发不舒服,喝点饮料、热水缓缓就好了。其实,像心绞痛患者很容易呕吐,喝太多水,容易呛咳、呕吐。
戒自作主张。比如,患者手指受伤了,建议不要马上为其涂药、包扎,可能适得其反,应留给医生进行判断如何处理。
戒一律平卧。很多心衰、哮喘病人发病时躺不下,坐着会舒服些,这类患者建议不要让其平躺。
另外,很多老人会突发疾病,建议随身携带一张“急救卡”,将姓名、年龄、嗜好、疾病史、用药情况等写在上面。一旦亲人不在身边,老人发生意外时,送医后这些信息都将成为医生详细了解患者最好的资料,这对保住老人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有条件的话,可以做成小牌挂在老人的手机或钥匙链上。
老人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都是抽烟惹的祸
在临床当中人为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总结发现这些患者当中有的存在精神紧张的病史,有48%的患者患有心血管病,36%的患者有高血压,有些患者有偏头痛、雷诺氏病或痛风等原发病,生活当中的很多不良习惯都可导致发病几率升高。
老人常抽烟可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
黄斑区位于眼睛视网膜中央,它的作用是让眼睛可以看清细微的事物,但是当到了老年后黄斑部的功能就会逐渐退化,相应的视线就会逐渐模糊、昏暗,比如不能阅读、不能够驾驶车辆及辨认他人的脸。也就是说年龄增长是老年黄斑变性的一个基础性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忽视抽烟这个危险因素。研究人员曾经花费5年时间追踪研究1958名在78岁做过视网膜检测的老人,其中有4%是抽烟者,通过研究的结果发现,抽烟的老人患老年黄斑变性的几率比不抽烟的大11%,而年过八旬的抽烟的老人患老年黄斑变性的几率是不抽烟的5.5倍。对此专家提醒,抢救视力不嫌迟,可以从戒烟开始。
出现了眼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早进行检查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导致眼睛受到牵连,称为眼病的诱发因素,在临床当中有些患者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检查时已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都应该定期检查眼底,以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老年人养生 晚年生活要健康8道防线不能松
防线一:65岁开始防跌倒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五分之一的男性和五分之二的女性曾今摔倒过。
因此,从65岁开始必须严防跌倒。首先,老人应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如多喝牛奶、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并养成晒太阳的好习惯。其次,活动要慢。
不论是从床上起身,还是外出走路都不能着急,以防意外。再次,清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障碍。比如,浴室要防滑,厕所最好装上扶手,屋内过道不要堆积杂物,灯光应足够明亮,尽量不要使用过高的储物柜等。
最后一点是要确定合适的运动方式,因为运动能够改善体质,相关研究也表明经常运动的老人的跌倒风险会降低25%。
防线二:每天1个荷包蛋
鸡蛋是小型营养库,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含量都较高。有不少老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可能危害健康。其实,只要保证吃鸡蛋的数量控制在每天一个,并不会因此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不仅如此,鸡蛋中所含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建议老人每天吃一个鸡蛋,煮为首选,如煮白鸡蛋、煮荷包蛋等。
这种烹饪方式最易于营养物质的存留,且有助于更好地被体吸收。煎鸡蛋不作推荐,不仅含油量高,还易生成致癌物。
防线三:一周三顿清蒸鱼
有相关的医学研究明确的表明,每星期吃适量的鱼类食物,会使患病风险降低很多。
建议多吃海鱼,海鱼含锌量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含有的维生素A和D、钙、锰、碘、硒等微量元素也比肉类丰富,更利于老人的营养平衡。
每周可以吃3次鱼,但具体摄入量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不同而各异,可自行掌握;吃鱼以清蒸为好,比如清蒸鲈鱼、清蒸黄花鱼等;虽然三文鱼等深海鱼营养价值高,但不建议老人生吃。
防线四:中午必须打个盹
有些人觉得老了自然“觉少”,所以不太重视补觉。事实上,老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夜间容易失眠,更需要通过午睡为身体“充电”。
老人午睡应注意3点:一是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午睡,时间不能太长,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就会进入深睡眠状态,影响夜间休息。二是午餐不宜过饱。三是必须躺平,并注意保暖,不要靠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
防线五:60岁后半年体检一次
进入60岁大关后,老人身体机能开始明显走下坡路,因此建议将体检频率增加到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态。现在正规体检机构都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老人定制的体检套餐,可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总体而言,除了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血糖血脂、眼底、骨密度等常规项目外,老人还应重视防癌筛查,心脏、脑部及胃肠检查等。
另外要提醒的是,拿到体检结果后应及时请医生解读,遵医嘱进行调整;体检结果要保存好,以便和下次结果做对照,也可在需要治疗时给医生做参考。
防线六:流感疫苗年年不落
感冒不算大病,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忽视不得。老人多体质较弱,慢病缠身,一旦感冒极易引发炎症,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威胁生命。感冒大致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
防范普通感冒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C,规律饮食并合理运动增加抵抗力。预防流感则应重视每年按时注射流感疫苗。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且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
此外,雾霾天最好少出门,一旦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呼吸道。
防线七:急救盒、急救卡不离身
老人最怕出现意外,特别是在没有亲人跟随的户外场所。这就要求他们随身携带急救盒,盒面贴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住址、子女的联系电话等。
盒中则应装好常用急救药物,冠心病患者需要随身带适量的硝酸甘油;哮喘病人应随身带哮喘喷剂;糖尿病人可带少量口服降糖药、饼干和糖果;癫痫病人可适当带一些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急救卡则应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急救盒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
比如,高血压患者易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急救卡上可以标注“不可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哮喘急性发作会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急救卡可标明“需搀扶坐起,并喷吸入剂”;糖尿病老人易发生低血糖,突然昏倒,急救卡可以写明“需要一些糖水或一块糖”等。
防线八:每年旅游一回
老人不能“宅”,只有更多地融入社会,才能远离子女在外的孤独寂寞感。无论与老友聊天、散步,还是结伴出游,都有健脑健心的效果,易于延年益寿。比如,早上出门做个晨练,上午到超市买点东西,下午找老友聊天叙旧,晚饭之后散步消食。
还可以给自己定个旅游计划,每年出次远门,或国内或国外,见识好山好水,陶冶心情。
防治老人突发脑溢血要做些什么
手指甲上面出现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
身体的一侧会出现麻木和无力感,生活不便。
可能会出现嘴歪的现象。
会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会出现经常性眩晕,导致无法站立或者正常行走。
如何防治脑溢血?
脑溢血频发,是如今的中老年致命杀手。儿女们要多关注老人健康,不仅给老人物质,更要给老人精神上的温暖,多花些时间陪陪老人,每年带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对老人身体变化引起重视,及时检查,早日治疗,加大预防及疾病救治力度。针对老人身体相关情况,及时进行检前咨询,为老人安排合适的体检项目。
做完胃镜后猝死
猝死常有发生,经常就在无意间就猝死,例如跑步的时候或是玩游戏时,都曾有过报道。那么做完胃镜之后却猝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导致猝死的原因都有哪些?
55岁的刘阿姨在医院做了个胃镜检查,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却突然猝死在外科诊室,究竟是医生过失导致,还是其他疾病诱发死亡?
面对家属的质疑,昨日斗门遵医五院医务科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应,怀疑患者心脏性猝死,并称一切等待尸检结果认定责任,院方会积极配合调查不会推卸责任。目前,当地卫计部门介入协调,已由第三方对死者进行了尸检,30天后结果将会揭晓。
做完胃镜后猝死
韦女士的婆婆今年55岁,生前有甲亢病史,家人看刘婆婆近来日渐消瘦,便想到陪老人家去医院找外科医生做检查,但没想到,这一次却成了生死之别。
据儿媳妇韦女士称,8月11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家公和老公父子俩带着老人家来到斗门区遵医五院看外科,在做空腹抽血检查后,家人提出婆婆还有点胃炎,医生便给婆婆开了胃镜检查单。
“做胃镜之前,检查的医生给我家婆喝了一点液体,但是没有做心电图之类的监控。家婆做完胃镜出来就有点不太清醒,还吐了一两口东西,然后走到诊室找医生开药的时候就昏倒了。”韦女士说,家婆当天上午11时多被送进抢救室,12时多心电图监控显示已经没有心跳,抢救一直进行到下午2时左右,最终宣告抢救无效。推荐阅读:学生军训时死亡 调查认定意外猝死
医院通报治疗过程
在一份医院提供的门诊初诊病历上,患者刘阿姨和家属于8月11日上午9:37就诊外科,后要求进行胃镜检查,医生查看患者后开具了甲功5项和胃镜检查。该院昨日下午还向记者通报了患者治疗过程:11:16,患者携检查报告步行返回普外科门诊;11:25,患者到达普外科门诊,接诊医师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过程中(即11:35),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普外科门诊医生立即与家属将患者平放于诊床,触及颈动脉无搏动,即一边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边呼唤诊室外医护人员参与抢救;11:40,急诊科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参与抢救;11:55转急诊科予以抢救,抢救过程中医生多次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14:15,医院告知患者家属宣布临床死亡。
家属质疑医院过失
刘阿姨猝死,家属将矛头指向医院。“我家婆平时身体还可以的,在家同时带好几个小孩。”韦女士称,死者当天主要是去医院检查甲亢情况,顺带做的胃镜检查。在此过程中,医生并未告知病人和家属做胃镜有哪些禁忌,也没有做其他辅助检查。而在阿姨晕倒后,家属指责医生抢救不力,竟叫家属参与施救,导致阿姨抢救失效,认为医院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赔偿,现在也在等尸检结果。”韦女士称,前日已经同意由第三方对死者进行了尸检,现死者遗体还存放在斗门区殡仪馆,正考虑妥善安葬。
针对家属的质疑,昨日下午,记者向斗门遵医五院求证,该院医务科有关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并坚称会积极配合调查,不推卸责任,而要明确责任,一切等待尸检结果。记者也从斗门区卫计局了解到,事发后,遵医五院已将刘女士死亡的相关情况报备该局,卫计局全程参与协调,希望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妥善解决问题。
医院回应:心脏性猝死可能性大
1、有无做胃镜检查的必要?
医院:患者自诉20年前在外院确诊为甲亢,并在2年前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一直没有科学系统用药诊断治疗,胃镜检查并非医院提出,而是家属现场要求。
2、是否适合做胃镜检查?
医院:在做胃镜之前,常规要做心电监护,医院是在做心电监护的前提下,发现患者并没有胃镜禁忌症。所有检查做好之后,给患者喝了达克罗宁浆,这并非麻醉药物,而是起润滑辅助作用。而在做胃镜之前,家属也否认了患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无传染病史以及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老年人肺炎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总数可轻度升高或正常、少数患者(病毒感染)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多超过正常,重者有中毒颗粒和明显核左移现象。
(2)病原体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取痰、胸水或血做病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可能提供病原体诊断和正确治疗的依据。但阳性率仅占半数左右。
(3)病原体的其他方法检查:如免疫扩散法、荧光免疫标记法、单克隆抗体法、酶联法、DNA探针检测、气象色谱等新技术。在有条件时可选择相应项目作辅助检查对病原体确定有帮助。
(4)血生化检测:它有助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及血浆蛋白、血糖、电解质等情况,为确定基础病和重要器官功能提供依据。
2.老年人肺炎的物理检查
(1)常规心电图、有条件者结合病情做心电图及血压的24小时监测或多功能仪监护等对老年人心血管状态和肺炎对其影响有重要帮助。
(2)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是诊断老年人肺炎重要和简便的手段。危重不能站立者可床边摄片,能站立者应做正规胸部正、侧位片,对了解病灶部位,范围提供可靠依据。
(3)肺部CT或核磁共振(MR1):对肺炎可疑并有肿瘤或阻塞性肺炎、肺癌术后及放疗后的肺炎应做肺CT或MRI,对确定有否肿瘤或已转移等情况极为有益。对疑难者必要时还可做PET。
3.其他
如纤维支气管镜,对阻塞性肺炎或咯血经两周治疗仍未止者尽可能作此项检查以助明确病因。据病情和必要性亦可做相应的其他捡查,如胸穿抽胸水检查、胸腔镜、肿瘤因子等检查。
老年人肺炎的鉴别诊断
老年人肺炎应与肺梗死、肺癌、心力衰竭、肺结核等鉴别。若肺炎并休克时应与其他原因所致体克鉴别。若并有消化道出血者应与溃疡病、胃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鉴别。
猝死的诊断鉴别
(1)心脏病
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文献显示,我国因冠心病猝死平均发生率为28.7/10万,占冠心病总死亡率的45.1%。这些死亡者生前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常堵塞严重,平常重视不够或受医疗条件限制,不少人几乎没做过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而未被确诊,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在某些诱因下发生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容易导致猝死。此外,其他心脏病,如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恶性心律不齐等,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2)肺栓塞
由于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结合死者尸检表明,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老年猝死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老年人大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相当一部分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有的因病卧床时间长,活动少,也容易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肺动脉较大分支的堵塞,即可出现致命性的后果,抢救成功率也低。
(3)脑血管疾病
主要是脑出血。脑出血病患者绝大多数有血管病的基础,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常见病因。在情绪激动、烟酒等不良刺激下,常可引起血压急剧升高以致血管破裂。出血量较少急送医院救治,可保全生命。但许多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形成脑疝,压迫生命中枢,很快将死亡。所以,当患者一旦出现头痛、恶心等先兆时,一定要加以重视。
老年人养生 需要注意的有这些
中午午睡补气血
中午最好有一个午休相对于年轻人的体力旺盛来说,老年人气血相对不足,在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以及规律睡眠的同时,还得需要一个午睡来缓解自身的疲劳,用午睡的休息使身体各个部分器官能够有一个足够的休息,来应对下午的事情,而且老年人在夜间普遍都会存在失眠的情况,午睡的进行更好的缓解了因睡眠不足而带来的身心疲惫。温馨小提示:不要饭后午睡,同时中餐不要食用过饱,另外午睡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不要长期的呆在室内
长期呆在室内,特别是一些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是对老年人十分不利,因为密闭的空气氧气供应不足,老年人的体质有比较差,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之中出现缺氧,头晕的情况,而且密闭的室内之中,与外界通风不会,细菌的密度消散不明显,久而久之,会使得室内细菌密度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不行,很容易得一些疾病,如果你在室内进行一些养生运动,反而起不到任何消化,还不利于身体健康。温馨小提示:如果是行动不便的人,最好让室内开窗通风,还有最后让家人搀扶在家门口晒一下太阳。
用鱼肉代替油脂食物
类似于辛辣油脂类食物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发的风险,而同样作为肉类的鱼肉来说,代替这些油脂类食物,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而且也能避免因为只吃素不吃肉而造成增加结石患发的几率,还有鱼里面还有许多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平衡老人的膳食营养。温馨小提示:最好就吃鱼肉的鲜嫩部分,像鱼卵这类的东西就不用吃了胆固醇含量高,鱼肉最好不吃炒鱼,煮的比较好。
定期体检
每年定期的医院体检老年人由于身体状态减弱,即便平时再注意养生行为,但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出现一些身体状况,即便是预防也不可能做到所以疾病都给预防了,所以定期去医院体检就十分必要了,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疾病之所以没救了,就是因为发现的晚,如果发现的早,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当然老人去医院体检,除了常规检查之外,一些特殊的地方还是得专门检查一下,因为这些地方老年人患病的几率高,例如,心脑疾病,以及一些癌症检查。温馨小提示:这些坚持其实最好是去三甲医院检查,如果没有也得是稍微正规一些的医院,因为小医院的可信度以及仪器的先进程度都是相对落后的。、
娱乐身心
娱乐活动放松心情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相信大家观察周围的老人都会感同身受,一个愉悦的心情,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也能防止一些老人因极其焦虑的情况下,导致心血管疾病突发危机生命,而且愉悦的心情还能促进睡眠,改善食欲,很有用的哦,其实做一下广场舞很有利于老年人放松心情,之所以,被骂,我认为不怪老师,其实这就是一种土地规划的不合理罢了。温馨小提示:在旅游,广场舞放松心情的时候,得注意自己的体力状况,如果感觉不适,需要立即休息。
准备急救药物
准备患病急救药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平时活动之中可能会出现晕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在打120找救护车等医生到了就来不及了,因为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准备一些急救的药物,比如该老人心肌梗塞什么的疾病,就预备些这些药的急救药物,当然一些跌打损伤的药物,器材也得准备一些,以被不时之需。温馨小提示:老人发病时候用急救药物应急,并迅速打电话给医院,这样可能增加生命存活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