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怎样跟孩子解释死亡
家长要怎样跟孩子解释死亡
不要骗他
有不少家长会担心,跟孩子说得太明白,会让他感到害怕,于是常常对孩子说,“他去了天堂”,对此中山三院心理科医生王相兰说,向孩子解释时,没有必要把人死后要去的地方说得太美好,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人生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最好不要说,他要离开一段时间这样误导孩子的话。
如果孩子因为亲人的离去而害怕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或父母身上,我们需要向他讲明白,亲人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所以突然离开了,而这样的事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在他身上。在电影《阳光小美女》(littlemisssunshine)中,就有这样的一件事。一家人出门旅行,外公在旅馆中突然去世了,小女孩大概只有六七岁,她的妈妈在医院里抱住她,对她说,“外公去世了,我们以后都不会再见到他,但你知道吗,他很爱你。”这样的解释,也能很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问
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问关于死亡的问题的,特别是关于自己的死亡,比如,我会不会死?在9岁以下的孩子中很少见。因此,要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就要先弄清楚,他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最好辨别的情况是家中有亲人或宠物死去,孩子发现曾经熟悉的人离开了,自然开始对死亡有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在3岁以下,解释不必过多,告诉他以后都不会再看到那位亲人或小动物在身边,等他大一些,再向他说明更详细的情况。
而3岁以上的孩子,则要明确地告诉他,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我们可以郑重地向死去的亲人或小动物告别,还可以向孩子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死去。
另外一些让孩子感觉到死亡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看的电影、书籍中,有关于死亡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死亡的看法不够全面,懵懵懂懂的知道有死亡这回事,但没有切身的体会。这时候不妨向他详细地说明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每个年龄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而如果遇到疾病、意外,人可能会死去,到老年时,每个人都会自然的死亡。
注意平时的用词
除了回答孩子的问题,家长平时的情绪和言语,也会影响孩子对死亡的看法。有一位妈妈在经历离婚的那段时间里,心情非常差,抱着女儿哭时不经意地说,"这么辛苦,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话,特别是在离异、夫妻闹矛盾,或心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容易随口就说出来。但年龄小的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极容易内疚,以为是自己做了错事,才让身边的人觉得痛苦或死去。
当然,遭遇不顺利的事,心情不好是难免的,王医生建议,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对死亡的悲观,更不要随便说死。这些烦心的事可以找朋友或家里人说,而对着孩子,就要尽量克制。
在一些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的书籍中,比如学前儿童心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都能找到如何教导孩子生命教育的内容。家长不妨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多了解那个年龄段对死亡的心态,参考书中的做法。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方法/步骤
1
家长要明确的目标激励他
孩子在顶嘴时候,家长要用温和的语气,用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孩子。比如说孩子就是不吃饭,那妈妈应该蹲下来跟宝宝说:“宝宝长大后不是想做超人吗?超人都是吃很多饭的,宝宝不吃饭就做不了超人了哦。”
步骤阅读
2
给孩子树立威信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从小开始就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对应孩子顶嘴不要用没办法的语气,比如说“爸爸妈妈是改不过来了,希望你……”。虽然这是实话,但这样也就是放纵孩子顶嘴。家长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力量,那么家长也就放弃了管教孩子的权利。
3
千万不要逼孩子
避免孩子顶嘴,一定要用先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要它这样做。与其训斥、逼着孩子睡觉,还不如说跟孩子说:“明天妈妈带你去测身高哦,睡觉睡晚了不会长高的,宝宝最乖了,快点睡!”当在测身高时,夸奖他长高了,这是好好睡觉和吃饭的结果。以后孩子一定会乐意听你的话。
4
先检查自己的习惯
有时候孩子顶嘴是在模仿身边的人。因此家长要好好的检查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语言习惯。是否家长之间经常吵架,或者是妈妈会跟奶奶吵架。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小孩子会潜移默化。
5
让孩子看到任性的后果
孩子动嘴要让孩子受点小教训,比如孩子不吃饭,那就不吃吧,等到饿了,看他会怎么样。又比如孩子不肯穿衣服,那么由着他的性子先,让他感觉寒冷时再给他加衣服。并告诉孩子:“你看吧,不听妈妈的话吧。”
6
给孩子一个准备时间
若想要孩子进行莫活动,家长应该要提前跟孩子说,等下要干嘛干嘛的,叫孩子要提前准备。比如说:“再过十分钟我们就要睡觉了哦。”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不会扫孩子的兴,可以避免孩子的一些顶嘴行为。
注意事项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过这个时期。家长怎样处理才是重点。学习能力专家建议广大家长应该先要自我反省,看是否是自身的习惯影响了孩子,然后再采取措施。
看电视会有孤独症吗
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0.5-1小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让孩子看。家长自己要尽可能少看电视。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玩游戏,转移他对电视的注意。孩子看电视时,家长应该陪着,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某些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电视内容,培养孩子的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宝宝喜欢撞头怎么回事 撞头可能为了减轻疼痛
如果感到疼痛(比如出牙或耳部感染等带来的疼痛),你的宝宝也可能会撞头。撞头似乎能让宝宝感觉好些,这或许是因为这样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嘴巴或耳朵的不适上转移开。
应对方法:家长要查明,孩子除了撞头,是否还有其他不适,如发烧、揉耳朵、咬东西等,帮孩子解决身体不适,就不会撞头了。
孩子性格古怪都是自己闯的祸
1.父母都应该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性格自然的形成。
2.父母不要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干涉父母。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性格好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地位和自己是平等的,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并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爸妈从小要聆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有说话,表决的权利。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谁都不要想着去支配谁,控制谁,任何一方都需要尊重对方的。
3.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超过孩子年龄能力的事情,也不要总是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孩子发育成熟的早一些,在同龄人前面多学了一些东西,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是值得夸奖的,但不能因此就贬低一些普通,晚熟的孩子存在的价值。家长如果想要孩子性格好,就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在充分的了解了孩子的实力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帮助,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一直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效果的良好状态。让他成为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
4.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好性格,首先自己也要有好性格,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也要反思自己,教育自己。
5.家长要孩子完整的做好一件事,有头有尾,这样会让人觉得很可靠值得信任,最终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6.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首先,孩子得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第二,孩子不能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如果那些弱势群体结合起来,或者有比自己强大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对象,最终会导致自取其辱。第三,孩子再弱小,再不被重视,也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承认。
7.家长要让孩子多为别人考虑,孩子一生下来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这种优良的品质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
8.家长要让孩子坚持不懈,不服输,也要孩子学会变通,不固执,孩子需要思想坚定,百折不屈同时也要灵活百变,孩子还小,在性格的塑造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学会做一个好听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意愿附加给他。平常要教会孩子自己分析事情的能力,知道自己哪些要坚持,哪些又要放弃。
4点做起来让孩子爱上运动
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运动极为重要。但是,很多孩子懒散,喜静不爱动,抗拒运动。那么,该如何让孩子热爱运动呢?
一、哪些运动适合孩子进行
1.有氧运动
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骑单车、跳舞、瑜伽、滑冰、跑步、游泳等等,可以提高孩子的心血管功能。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安排运动时间。
2.生活中的锻炼
适合孩子进行做的运动,不一定是要那种很正规的体育锻炼项目,孩子通过跑跳、翻跟斗等玩乐动作,也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
3.力量训练
想要通过运动使孩子的力量得到提升,身体变得更加强壮,那么,可以让孩子多打球,或者借用一些健身器材来进行锻炼,这可以使孩子的体格变得更加健壮。
二、怎么让孩子热爱运动
1.家长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热爱运动,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也要热爱运动。如果家长不热爱运动的,孩子也没什么积极性去热爱运动的,所以,通过家长的影响作用来提高孩子对运动的热情,这种方法很有用。
2.边玩边运动
运动不一定是很乏味,可以用玩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运动,在游戏中也可以运动。总之,让孩子边玩边运动,这种方法有效又有趣。
3.督促孩子坚持运动
想要让孩子运动,可能并不难,但是要孩子坚持运动,这需要有一定的毅力,以及孩子的兴趣。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运动,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运动的时间安排表,这样可以很好地管制孩子的运动时间。
4.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
要孩子热爱运动,还要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而且要根据孩子的身体体质来衡量这项运动是否适合孩子去做,这才能使孩子持之以恒地坚持运动。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家庭“新闻发言人”制度
每个家庭都要选一个“新闻发言人”,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必须保持意见一致,不能让孩子因为家长的意见不同而钻了空子。
●复述日记法
让孩子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还不会写字,家长可以使用让孩子复述,自己来代写的方式。孩子复述的时候,家长要认真记录。每次记完以后,让孩子签上自己的名字,让孩子觉得写日记是一件很光荣、很正式的事情。这样家长既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记日记的好习惯。
●推迟教育法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必当场严厉地拒绝,可以采取往上推脱和延迟时间的做法,让孩子渐渐打消念头。如孩子嚷着要喝可乐,家长不要用“不能喝可乐”这样的话来直接拒绝孩子,可以先说“哦,渴了,咱们喝水行不行啊”,这样表明家长已经理解了孩子“口渴”的现实情况,然后进一步提出喝水的建议。当孩子还是嚷着要喝可乐时,家长可以说“可乐对身体不好,要不咱们和爸爸商量一下,看喝可乐行不行”。商量过后,再对孩子说“爸爸也不同意喝可乐,要不咱再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以此类推,让孩子知道喝可乐影响身体健康,全家人都会反对,他就会渐渐打消喝可乐的念头。
1、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奶奶在后面一边追着小孙子一边喊:“孩子,别跑别跑。”结果孩子反倒越跑越快。其实,这并非孩子故意不听话,而是因为三四岁的孩子根本听不懂限制词,他们只能听懂动词,也许他们耳朵里听进去的只有一个字“跑”,所以就“听话”地拼命跑了起来。
2、孩子问妈妈:“认真是什么意思?”
妈妈说:“认真就是要用心做事。”
孩子很疑惑:“为什么不能用肝做事?”
妈妈在给孩子解释事物时,千万别用成人思维,你要学会用最简单直接的语句去解释。
3、大人和孩子的对话是两个世界的人在对话,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永远不可能完全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教育孩子要抓住黄金时期
一、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二、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于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五、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用兴趣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献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九、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十、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何预防婴儿期肥胖
要防止婴儿期肥胖家长要养成科学合理的喂养习惯。如4个月前的婴 儿,可按需喂乳,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喂,而是要区分孩子是什么原因哭闹;6个 月以后的孩子要合理添加辅食,逐渐让孩子学会吃蔬菜水果泥、碾碎的蛋黄、 水蒸蛋等食物,由少到多、由软到硬,保持营养均衡又控制体重。幼儿时期不 要给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碳酸类甜饮料,要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等。家长要 做到“不求虚胖,但求实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