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荆芥与荆芥炭和芥穗
生荆芥与荆芥炭和芥穗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这两个功效主要是生荆芥的功效,除了生荆芥外,还有用荆芥炭和芥穗这两种属于荆芥,但是又和生荆芥的作用稍有不同的药。
生荆芥,就是直接把荆芥割下来以后,把它切一段一段的晒干,直接入药,不加炮制,就有前面的这些功效,它功效比较多,大家可能难记一点。最后荆芥把它炒炭,就成了一个止血药。在过去的教材里面,就在这些功效后面就加一个止血,没有谈炒炭两个字,这个很多同学就容易忽略,其实荆芥炭和生荆芥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药材,所以把它这个药材突出出来有必要,炒炭以后也就是荆芥炭,这个时候的荆芥炭,它就是一个收敛性的止血药,这个时候药味就是一个苦涩味了。苦,炒焦了本身有一点苦味;收涩药,它有涩味。药性应该是平性了,真正是平性了。它的归经主要就在肝了,肝藏血,出血证是肝不藏血,就与肺没有关系,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出血证,当然配伍其他的相应的止血药。
芥穗,这个是穗状花专门收集起来。它的祛风发散的作用比全荆芥更强一些,所以有的医生专门喜欢用它的花穗,就叫芥穗。
另外,荆芥在古代本草,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它不叫荆芥,它叫假苏,真假的假,紫苏的苏,如果我们查古代的本草一直到《本草纲目》,它的正名都是假苏,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常识。
所以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要分清如何应用。
荆芥和荆芥穗的功效区别 荆芥对胃刺激吗
根据情况看。
在荆芥没有与胃相关的功效,但也没有与胃相关的禁忌,正常服用,一般是不会对胃造成刺激的,并且将荆芥作为蔬菜吃的话,荆芥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成分,对提升胃肠健康还有一定功效。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荆芥作为药物服用的话味苦,部分胃肠功能比较敏感的人群,服用的时候,是有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这个苦味而出现反酸、呕吐现象的,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胃肠粘膜受损,因此荆芥是否会对胃肠产生刺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看。
荆芥穗与荆芥的区别 荆芥穗可以做香料吗
不建议做。
虽然说荆芥穗的味辛,和很多香料的味道都非常相似,但由于是荆芥的花絮部分,上面会有很多细小的纤维及草籽,要是用来做香料的话,都脱落到食物中,反而会影响食物的食用口感,因此荆芥穗并不建议用来做香料。
但荆芥穗味辛,且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等作用,虽然不能用来做食物的香料,但是可以用来做香囊的,佩戴在身上能够起到一定防治疾病,驱蚊虫的功效。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风疹,头痛,疮疡初起的作用,荆芥穗用药禁忌是阴虚头痛忌服荆芥穗。
药名:荆芥穗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
来源: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
荆芥的功能主治 选方
【功能主治】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荆芥的功能主治 选方 禁忌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荆芥的功能主治 选方 禁忌
【选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荆芥的功能主治 选方 禁忌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宜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为风病、血病和产后的要药。
1、外感表证
风寒风热均可用:风寒的,配防风、生姜;风热的,配薄荷、柴胡等。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咽疼、眼结膜炎等风热症状(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荆防败毒散。
2、治疗咽炎、扁桃体炎
前人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可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3、出血
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产后血晕
产后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晕厥,可用荆芥穗。单味6g研末冲服,或随症配其它药煎服。
5、透疹止痒
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孕妇可以吃荆芥吗
荆芥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孕妇可以吃荆芥吗?
慎吃。
荆芥可以疏风解表,其性偏温。若是没有血压高,是可以食用的,但要少量食用,建议每次不超过50克。
产妇可以吃荆芥吗?
可以。
产妇可以吃荆芥,荆芥有治疗感冒 ,缓解头痛等功效。
荆芥可以代替荆芥穗吗
可以代替。
荆芥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而荆芥穗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是同一种植物,具有同样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荆芥是可以代替荆芥穗的。
但由于植物部位不同,药效会有所区别,并且用于治疗的话,都是联合用药的,不可由自身随意将药物进行替代,需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荆芥和荆芥穗的功效区别
没有区别。
荆芥指的是荆芥全草,荆芥穗指的是荆芥的花穗,所以荆芥和荆芥穗是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所指的部位不同罢了,在成分和功效作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都含有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右旋柠檬烯等化学成分,都是性味辛、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的药材,在临床上,都是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病症,所以荆芥和荆芥穗在功效上没有区别的。
荆芥穗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穗可以泡水喝吗
可以。
荆芥穗中的有效成可以通过泡水的方式析出,所以荆芥穗也可以用来泡水喝,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与水温有关,所以荆芥穗泡水时最好使用刚煮沸的水浸泡,所能达到效果会更好一些。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荆芥穗虽然可以泡水喝,但毕竟是一种药材,要是服用不当的话,是有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因此荆芥穗在泡水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
荆芥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
附方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5、治大便下血:
(1)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2)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
荆芥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荆芥穗的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什么是荆芥
荆芥概况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药材形状
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主治病症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炭和荆芥的区别 抗菌消炎
荆芥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碳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荆芥炭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痈肿、疮疥、瘰疬等病症都可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荆芥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药理作用
1. 抗菌和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此外,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煎剂及荆芥与防风混合煎剂均有明显抑制小鼠耳郭肿胀作用,混合煎剂比单煎效果好.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 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 2g/kg 灌胃,发现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的镇痛作用以d-薄荷酮为代表,用d-薄荷酮100mg/kg给小鼠灌胃,能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3. 止血作用
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即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有报告指出,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出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均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报告者认为,临床上使用荆芥炭治疗各种出血疾病时,应以散剂内服为佳.亦有报告指出,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抗纤溶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实现的.
4. 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 荆芥油能降低正常大鼠体温;亦有镇静作用,荆芥油(0.5ml/kg)给兔灌胃,可见其活动减少,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的潜伏期,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尚有祛痰作用.
荆芥水煎剂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荆芥在除了能增强抵抗力外,还可以治疗风疹,荨麻疹,这样的常见皮肤疾病,因为荆芥的主治功效,具有清毒散热之用,对感冒,头晕头痛和发烧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这一种药物可以止血消炎止痛,荆芥药用价值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