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哪些治疗骨折方法
中医有哪些治疗骨折方法
1 治疗骨折常用的主要代表性方剂
作用于骨,促使骨痂形成快、骨代谢旺盛、骨质加快生长的主要代表方剂有:七厘散、接骨丹、续骨活血汤、和营续骨汤、飞龙夺命丹、紫金丹、续骨丸、壮筋补骨丸等[1]。这些促进骨生长的方剂中的中药组成,按其对骨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直接作用于骨,加快骨痂生长,加强骨代谢,促进骨质生长的中药,主要有自然铜,它是历代骨伤科医生治疗骨折时首选的要药,其次有骨碎补、苏木、穿山甲、虎骨、淫羊藿等。另一类是间接作用骨的中药,有作用于受伤局部的软组织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如当归、甘草、菟丝子、鹿茸、苁蓉等能滋补肝肾、补气补血,尤其是这些方剂中的温肾壮阳的中药,对骨的发育与生长、新陈代谢、骨折的修复与再塑有很强的调理作用,这是几千年中医实践总结出来的“肾主骨”理论[2],至今仍指导中医的临床与科研及教学;而水蛭、红花、川芎、莪术、桃仁、大黄等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损伤处局部环境的作用。
2 骨折治疗时的立法和组方
2.1 对症治疗与组方《五十二病方》和《治百病方》均等为对症的立法和组方,如金创止痛方:石膏2分、姜2分、甘草1分、桂1分;又如金创内漏不出血方:大黄、芒硝、虻头等攻逐瘀血。
2.2审因论治法与组方东汉张仲景在《五十二病方》中提出的对症治法与组方的基础上,又依据《神农本草》总结药物的功效,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用王不留行、川椒、厚朴行气导滞散结,桑白、黄芩、接骨木、芍药清热化瘀,止血定痛。还用大黄、桃仁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发展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既发展了对症用药组方(止血止痛),又建立了审因论治(活血化瘀)的组方原则。盛行于宋朝的鸡鸣散,就是张氏治一切筋骨损及马坠的方药衍变而来的[3]。
2.3三期分治法与组方目前中医骨伤科界中,多采用三期分治法和选方的原则(初期大出血的病例除外)[4],即骨折的初期(伤后2周)用“攻”法;中期(伤后3-8周)用“和”法;后期(骨折8周以后)用“补”法。
3骨折方剂(药方)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有接骨续筋、活血化瘀、理气消肿、止血止痛等作用的治疗骨折方剂,开展了一些实验和临床的研究。在骨科临床工作中,我们用时光达自行研制的新中成药仙灵骨葆治疗骨折100例,收到满意疗效。时光达用仙灵骨葆进行动物实验,发现该药对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有很好的预防或推迟骨质退行性变化作用。赵翠萍[5]用平乐接骨丹治疗股骨干骨折的66例,用阻抗血流图仪发现,用药组的病人其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天津医院对七厘散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用七厘散组和对照组各13例骨折病例,发现用七厘散愈合加快,疗程短,合并症少;同时用家兔10只进行实验,人工手术骨折后分成七厘散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七厘散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短,未见合并症[6]。尚有实验证明七厘散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诱发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因而促进了成骨作用,还发现七厘散中的自然铜中的顺磁物质可导入骨折端,能提高局部含氧量,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活动和胶原的形成,使骨折愈合加速而又坚固。天津医院用家兔30只,分为两组,每组15只,用药组骨折后外敷六合膏并每日内服紫金丹(为成人用量的1/22),对照组骨折后不用药,结果发现六合膏外敷及紫金丹内服组骨折愈合快,疗程短,未见合并症。
中医有治疗打嗝偏方
1、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2、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3、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4、用指甲或火柴头、牙签按压耳轮脚刺激1~3分钟。
5、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6、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7、以软质纸搓成细捻,送入鼻腔轻轻捻转,打个喷嚏,即可止嗝。
中医有哪些常见的治疗骨癌的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提供的是中医治疗骨癌的一种特殊方法,这项治疗骨癌的中医技术是“中国特色”,那么它的疗效和具体治疗方法是如何的呢?
骨癌的出现,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医治疗骨癌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骨癌的原因不详,症状复杂多变,且正气日渐衰退,邪气日益增长。因此骨癌中医疗法主张治疗时必须掌握机体内在功能失调之所在,及当时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局部和整体兼顾。对于骨癌早期患者,其体质一般尚好,治疗以攻邪为主;中期脏腑受损,宜攻补兼施;晚期则以卫护正气、减轻痛苦为主。对于局部肿瘤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述的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或软坚散结等法治之。
中医治疗骨癌的一种特殊方法,中医“扶正化瘤整体疗法”是我国骨癌治疗的特色疗法,中医认为瘤主要由于气、血、痰、湿郁结积聚所致,其中又以气、血郁结为主要原因,其次为痰、湿积聚,四者之间互相作用,相兼为病。中医认为骨癌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因人而宜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骨癌常用的药物有车前草、萆懈、瞿麦、藿香、佩兰、生薏仁、苍术、白术、半夏、苦参、木通、泽泻、猪苓、猫眼草等。对于邪毒蕴热者,如为实热则用清热解毒法治之,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半边莲、鱼腥草、凤尾草、败酱草、公英等;如虚热伤津则用养阴生津法治之,常用药物有西洋参、麦冬、沙参、石解,花粉、至竹、天冬等。
骨癌中医疗法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修复骨质方。骨癌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患者有克服它的信心,骨癌还是可以被客服的。中医骨癌的治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临床上也取得了疗效,它必将将骨癌患者带出疾病的深渊。
中医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
1.药慰法
①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l小杯,水煎后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②解除固定后可用生姜50克,带根葱5根或花椒3克。煎水熏洗患处;也可用海桐皮清洗患处,有温经通脉之效。
2.针灸法
①体针:取肩偶、肩贞、肩内陵、曲池、臂膳、手三里,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可加用艾灸法。有温经通络,松解粘连的作用。②耳针:取脑、神门,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或埋针后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隔l-2小时自行按压1分钟,以维持针感。有活血止痛之效。
肱骨骨折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对①裂纹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③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图2)。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将上臂逐渐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按压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形已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应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
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
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
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
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
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图3)。术后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肱骨骨折的中医治疗
药物法
①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②中成药选用七厘散、夺命丹、正骨紫金丹。③有止痛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川、草乌、威灵仙、五加皮、制南星。
外治法
①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红花5克,全当归9克,桂枝3克,草乌9克,独活9克,研成粉末,将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②骨折早期外敷断骨丹,中后期外敷接骨丹。可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药慰法
①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
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l小杯,水煎后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②解除固定后可用生姜50克,带根葱5根或花椒3克。煎水熏洗患处;也可用海桐皮清洗患处,有温经通脉之效。
针灸法
①体针:取肩偶、肩贞、肩内陵、曲池、臂膳、手三里,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可加用艾灸法。有温经通络,松解粘连的作用。②耳针:取脑、神门,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或埋针后用胶布固定,嘱患者每隔l-2小时自行按压1分钟,以维持针感。有活血止痛之效。
子宫脱垂中医有治疗偏方
生活中有很多妇女由于意外而造成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见于产后女性、劳动妇女,它是一种因子宫位置向下移动到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出现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口的一种症状,产后经常仰卧、下蹲或者过早的起床劳动、从事重力活,就容易引起子宫脱出。生育过的女性患上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比较大,1度、2度的子宫脱垂可以通过中医、饮食来治疗,下面我们来看看2个治疗子宫脱垂的偏方。
子宫脱垂可以分为三度
第1度:子宫位置下移,但是移动位置不大,子宫颈外口距离阴道口短于4厘米;
第2度:可以看到子宫颈或者部分的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第3度:整个子宫体或者整个子宫颈都脱出阴道口外。
1度、2度子宫脱垂通过中药、饮食、针灸来调理,一般都会有效果,可以自行回纳,但是如果是3度子宫脱垂,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治疗子宫脱垂的偏方
一、食疗偏方
材料:小公鸡1只,生姜3片,北芪30克,红枣3颗,升麻10克
做法:将公鸡宰杀,去掉内脏清洗干净,将其他药材放到鸡肚子里,然后放入炖盅,加2碗清水,用文火炖上2小时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喝汤吃肉,每周食用2次,连续服用8次后观察效果。
二、坐浴偏方
材料:五指毛桃60克,益母草30克,枳壳50克,升麻10克
方法:材料加水煎汤,煎好后倒入盆里,待温度差不多的时候坐浴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治疗子宫脱垂的偏方,为预防子宫脱垂,产妇要避免过早下床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已经换上子宫脱垂的女性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长期的站立、下蹲,要注意增加营养,锻炼身体。
骨折的生活小偏方
方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中医治疗骨折好吗 中医如何治疗骨折
方2、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3、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方4、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处 治未病
中医有“治未病”的说法,就是说要防病于未然,艾灸除了可以扶阳固脱外,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三伏天也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式之一,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还有治疗冬季常见疾病和一些慢性病以及防治未病的功效,适宜一些体质较为虚弱或者有对症的人群进行艾灸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