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食用方法
胡黄连食用方法
胡黄连汤
组成:胡黄连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襕,醋炙) 甘草(炙,锉) 白蒺藜(炒) 黄耆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5克 威灵仙(去土)30克
用法: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童便、酒共80毫升,乌梅1枚打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虚劳,寒热心悸,骨节酸疼。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胡黄连丸
组成:川黄连15克 胡黄连15克 朱砂3克(另研)
用法:上药前二味为细末,入朱砂末,共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挑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0.3克,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5——7丸,食后米饮下。
主治:小儿肥热疳。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胡黄连饮
组成:胡黄连、黄药子、人参、甘草(炙)、白术(炒)、秦艽、柴胡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嫩桃柳枝各7寸,乌梅少许,煎8分,澄清作2分,食后、卧时各1服。小便赤,验,便清止药,便成肌进食。大抵15岁儿宜此。
主治:疳热,泻无时,饮食进退,面黄髓黑,日渐瘦瘁。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胡黄连麝香丸
组成:胡黄连1两,白芜荑(去扇)1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辰砂(另研)1分,麝香(锉,研)1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至10丸,米饮下;3-5岁以上者,可服15-20丸,不拘时候。
主治:小儿疳气羸瘦,白虫。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胡黄连的营养价值 护肝利胆
胡黄连苦苷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胡黄连苦苷Ⅱ及其有关苷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胡黄连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一般没有不适反应。很苦,剂量稍大,部分病人会有恶心、腹痛、滑肠便稀等反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脾虚慢性腹泻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退热除蒸
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黄连的食用方法
黄连可内服,一般根据自身情况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汤服用,也可入丸、散剂,下面为几种黄连食用的方法和剂量。
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2.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3.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4.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6.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胡黄连附方
1、胡黄连治骨蒸潮热: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胡黄连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胡黄连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3、胡黄连治小儿疳热: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4、胡黄连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5、胡黄连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6、胡黄连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论》)
7、胡黄连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8、胡黄连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9、胡黄连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10、胡黄连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11、胡黄连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12、胡黄连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13、胡黄连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14、胡黄连能清大肠湿火蕴结,还可用治痔疮肿痛、痔漏成管,胡黄连常配刺猬皮、麝香为丸,如胡连追毒丸(《外科正宗》)。
15、胡黄连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16、胡黄连治湿热泻痢:胡黄连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胡黄连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同用。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妙方二
原料:1尺长黄鳝2条,粳米500克。
做法:粳米淘洗煮饭,黄鳝不杀,将鳝鱼体外粘质擦净,待饭将熟时,切断鳝鱼尾部约2厘米,立即将鳝鱼放入饭内,盖紧锅盖,焖好后,将鳝鱼与饭拌匀,加油盐调味。
用法:可做主食用。
功效:治疗黄疸,利湿退黄。连食数日可明显退黄,总胆红素偏高也会随之下降。
胡黄连的营养价值 兴奋作用
胡黄连根和根茎水提物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对游走抑制因子的产生则有兴奋作用。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3.除湿止泻
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除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为治疗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的良药。
胡黄连的营养价值 抑制细菌
胡黄连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食用方法
1.黄连汤:黄连10克,将其放入药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发热、痢疾、呕吐等症。
2.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9克,鸡子黄10克,先将前三味药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然后调入阿胶、鸡子黄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阴虚火旺、失眠心烦。
3.黄连解毒汤:黄连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将四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方具有清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实热火毒所致的各种病症。
4.黄连粥:黄连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5.黄连炒冬瓜:黄连10克,冬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6.黄连蒸猪肚:黄连10克,猪肚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猪肚熟透即可出锅。佐餐食用。7.黄连三子茶:黄连5克,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将几味放入保温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