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并非宫颈癌前兆
宫颈糜烂并非宫颈癌前兆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癌发生的前兆”,这种想法给很多的女性朋友带来的巨大的困扰。为此,我们咨询了权威的专家,让专家为大家解读“宫颈糜烂与宫颈癌”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直有将“宫颈糜烂”看做是宫颈癌前兆的说法,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医学上讲,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有高危型HPV感染不一定都发生宫颈癌,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自动清除,反过来说,宫颈癌患者却99%都有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糜烂无需特别治疗
按照目前的医学概念,“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它究竟是与宫颈病变有关,还是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
对于后者,医生会通过询问月经周期来判断,完全不需治疗;而如果是前者,则需要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是否有炎症、癌前病变等等,若发现问题,再做组织学诊断,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
同时,针对HPV的病毒学检查也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仅仅是炎症引起,那不用大惊小怪,因为就像鼻炎、咽炎一样,宫颈那里偶尔发生炎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对某些特别的不适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就好。
宫颈疾病的预防还是要定期做体检
有“糜烂”不等于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没有“糜烂”也不代表不能患宫颈癌。对于宫颈疾病的预防还是要定期做体检,多关爱宫颈,多关注健康,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慢性宫颈炎常见的四个疑问
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
不少女性朋友常会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中看到“宫颈糜烂”这个词,因而十分担心是不是得了慢性宫颈炎。答案应该是,宫颈糜烂并不完全等同于慢性宫颈炎。妇科医生所描述的轻中重度宫颈糜烂,仅代表肉眼所见的宫颈糜烂面积。
事实是,有的宫颈糜烂,其糜烂面仍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只是因柱状上皮菲薄,外观看起来呈红色,形似糜烂,但并非真性糜烂,这种情况更确切地说,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而并非宫颈炎。只有当出现宫颈上皮脱落、溃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可以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这时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可退回宫颈管,“宫颈糜烂”会不药而愈。
由此可见,宫颈糜烂并不代表宫颈炎症的深度,也不表示向宫颈癌发展的可能性的高低,只是医生对宫颈外观表现的一种描述,其深层原因可能包括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因此,当发现宫颈糜烂时,最好和医生充分沟通、咨询,不要自我乱下诊断。
慢性宫颈炎=私处卫生差?
有人认为,慢性宫颈炎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的结果。这种看法也并不完全正确。诚然,不注意私处卫生,没有养成定期清洗会阴部的习惯,生殖道确实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及滴虫等病原体,导致宫颈炎症发生,但这并不是宫颈糜烂的唯一原因,其他可能因素还包括:
①分娩或人工流产等手术操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损伤,为病原体入侵宫颈打开方便之门。
②不良性生活习惯。在性生活中,宫颈由于碰撞和受避孕套机械摩擦,难免轻微损伤,如果再经历经期性交、口交,或者性生活紊乱,更可能加重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入侵宫颈机会增大。
③还有小部分女性,对清洁阴道矫枉过正。她们习惯经常用洗液冲洗阴道,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外源性病原体更加容易入侵。
慢性宫颈炎难根治?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会认为慢性宫颈炎是很难根治的,其实不然。只要在发现后予以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由于口服用药起效较慢且效果有限,因此,现在治疗慢性宫颈炎,主要采用的是局部治疗。方法是,月经干净后一周内,以激光、冷冻、红外线或微波等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从而长出新的上皮,这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最常用方法;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复查直至宫颈创面完全痊愈即可。只要正规、严谨地配合治疗,一般3-4周,较严重者6—8周,宫颈炎完全可以获得根治。
慢性宫颈炎会癌变?
慢性宫颈炎本身是良性病变,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性生活紊乱、多次分娩或人流)和性传播疾病(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的影响下,小部分也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
由于宫颈炎、CIN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宫颈癌筛查。液基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联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筛查出98%以上的宫颈癌。一般来说,HPV阴性,同时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宫颈癌发病风险很低,每三年作一次筛查即可;HPV阳性但宫颈细胞学正常者,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筛查;若HPV和宫颈细胞学同时阳性,或HPV阴性但宫颈细胞学阳性者,应进行阴道镜检,并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诊。
五招自检预防宫颈糜烂
预防宫颈糜烂女性自检有五招
1、观察每月出血量。伴随月经而来的出血量如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都需要警惕。
2、观察白带。正常白带是少量的略显黏稠的白色分泌物,伴随行经周期,它的稀薄度与量会有些微变化,如明显增多等,则需重视。
3、及时排查疼痛源头。如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经常有疼痛感,或严重的痛经,都需注意,有可能是盆腔神经受肿瘤压迫,或各种症状引发不规律宫缩,严重的肿瘤压迫宫颈,妨碍血流,会引起严重痛经。
4、警惕压迫感引起的排尿、排便困难。如果子宫内发生如肌瘤方面的病变,有可能会压迫到你的膀胱、直肠及输尿管等部位,发生排尿、排便困难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5、自我摸触。空腹平躺,略弯双膝,放松腹部,摸触下腹部,由轻到重,如果有较大的肿块是可以发现的。
导致疾病的发病原因
1、宫颈糜烂是一个正常的宫颈生理变化现象,而非一种病理状态。通常当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移动,覆盖在宫颈表面,外观宫颈看似充血、发红,看似糜烂,称为宫颈糜烂。因此,许多未婚甚至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也会有宫颈糜烂。另外有人认为,宫颈糜烂发生与不洁的性生活有关,并对过性生活产生排斥现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宫颈糜烂并非细菌感染引致,如果不伴有阴道炎症,不主张应用阴道局部冲洗。因为过度的冲洗,有可能会破坏阴道本身的保护屏障,不但对宫颈糜烂无益,反而会造成阴道继发感染。
3对于许多的无症状的宫颈糜烂是不需要特殊治疗,宫颈糜烂本身也不会发展为宫颈癌。当宫颈糜烂出现症状,如分泌物增多、有接触性出血,则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激光、电烧、冷冻、微波等,效果相差不多。物理治疗是通过破坏宫颈表面的一层细胞,通过损伤修复,使柱状上皮细胞转化为鳞状上皮细胞,从而治疗宫颈糜烂,因此物理治疗不会导致宫颈口狭窄,更不会造成不孕。但不需要进行LEEP手术,LEEP手术属于过度治疗,并有增加未来妊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4、宫颈癌并非宫颈糜烂发展的结果,但由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分泌物白带增多、异味,性交后出血、外阴骚痒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极为相似,尤其是宫颈的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在肉眼检查上有时很难区分。因此在宫颈糜烂治疗之前,需要强调的是首先进要进行宫颈细胞学及病毒学(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查,除外宫颈癌(包括癌前病变)以后再考虑对有症状的宫颈糜烂进行治疗。
如果女性朋友不能很好的平衡体内激素,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被细菌感染的话,都是能够导致女性患上宫颈糜烂这种疾病的,所以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并且还要了解一些对这种疾病的自我检查方法,这样在患病时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治疗。
宫颈糜烂不会引发宫颈癌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妇科检查急需重视!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慢性宫颈炎认识的4个误区
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
有的宫颈糜烂,其糜烂面仍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只是因柱状上皮菲薄,外观看起来呈红色,形似糜烂,但并非真性糜烂,这种情况更确切地说,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而并非宫颈炎。只有当出现宫颈上皮脱落、溃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可以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这时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可退回宫颈管,“宫颈糜烂”会不药而愈。
由此可见,宫颈糜烂并不代表宫颈炎症的深度,也不表示向宫颈癌发展的可能性的高低,只是医生对宫颈外观表现的一种描述,其深层原因可能包括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因此,当发现宫颈糜烂时,最好和医生充分沟通、咨询,不要自我乱下诊断。
慢性宫颈炎=私处卫生差?
有人认为,慢性宫颈炎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的结果。这种看法也并不完全正确。诚然,不注意私处卫生,没有养成定期清洗会阴部的习惯,生殖道确实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及滴虫等病原体,导致宫颈炎症发生,但这并不是宫颈糜烂的唯一原因,其他可能因素还包括:
①分娩或人工流产等手术操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损伤,为病原体入侵宫颈打开方便之门。
②不良性生活习惯。在性生活中,宫颈由于碰撞和受避孕套机械摩擦,难免轻微损伤,如果再经历经期性交、口交,或者性生活紊乱,更可能加重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入侵宫颈机会增大。
③还有小部分女性,对清洁阴道矫枉过正。她们习惯经常用洗液冲洗阴道,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外源性病原体更加容易入侵。
慢性宫颈炎难根治?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会认为慢性宫颈炎是很难根治的,其实不然。只要在发现后予以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由于口服用药起效较慢且效果有限,因此,现在治疗慢性宫颈炎,主要采用的是局部治疗。方法是,月经干净后一周内,以激光、冷冻、红外线或微波等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从而长出新的上皮,这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最常用方法;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复查直至宫颈创面完全痊愈即可。只要正规、严谨地配合治疗,一般3-4周,较严重者6—8周,宫颈炎完全可以获得根治。
慢性宫颈炎会癌变?
慢性宫颈炎本身是良性病变,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性生活紊乱、多次分娩或人流)和性传播疾病(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的影响下,小部分也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
由于宫颈炎、CIN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宫颈癌筛查。液基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联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筛查出98%以上的宫颈癌。一般来说,HPV阴性,同时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宫颈癌发病风险很低,每三年作一次筛查即可;HPV阳性但宫颈细胞学正常者,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筛查;若HPV和宫颈细胞学同时阳性,或HPV阴性但宫颈细胞学阳性者,应进行阴道镜检,并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诊。
宫颈糜烂会不会导致癌变
你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宫颈糜烂并不是宫颈癌前期,与宫颈癌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是在临床上由于肉眼观察是早期宫颈癌与宫颈糜烂难以区分,因此在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市场会有误诊误治的现象。
宫颈糜烂会癌变吗 宫颈糜烂不会导致癌变
宫颈糜烂并不是宫颈癌前期,与宫颈癌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据世界权威教科书《当代妇产科学诊断与治疗》第9版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是在临床上由于肉眼观察是早期宫颈癌与宫颈糜烂难以区分,因此在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市场会有误诊误治的现象。
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病变吗
宫颈糜烂和宫颈癌都是两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病,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病变吗?为了弄清楚宫颈糜烂到底是不是宫颈癌前病变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解答。
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病变吗?
据有关妇科病专家了解到,宫颈糜烂是宫颈部位最常见的炎症,其表现主要为宫颈内组织的糜烂。但当前许多女性朋友对此病并不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
有些人认为,结了婚的女性都会有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以为就没多大事。治疗宫颈糜烂和不治疗宫颈糜烂都一样。
还有一种人也这样认为,宫颈糜烂是宫颈癌前的病变。提起宫颈癌就会让很多女性感到害怕和焦虑不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的情绪乃至日常生活。其实,这些思想都是不正确的。
究竟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了?其实大多数的宫颈糜烂并不会发展成宫颈癌。但是也不意味着宫颈糜烂就不需要治疗了,宫颈糜烂的发生于月经周期的变化、妊娠等内分泌的改变,分娩、人工流产等局部损伤和病菌感染等有关。
患上宫颈糜烂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继发盆腔感染,甚至会引起不孕。所以,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也同样不可以掉以轻心,应该及时的治疗宫颈糜烂。
小编温馨提示:女性朋友应该养成一个定期检查自己身体的的习惯。现在的医学水平比较发达,有些妇科病完全可以提前发现,早发现就能早治疗。而早期的宫颈癌和癌变都很容易查出来,这样就会给人的心理上提供很大的轻松感。
宫颈糜烂一定要治疗吗
医师解释,“宫颈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尽管教科书上早已将“宫颈糜烂”改成了“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称之为“糜烂”。女性性成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会取代原来鳞状上皮覆盖的部分。由于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丰富,颜色发红,宫颈糜烂也就因此得名。很多女婴甚至刚出生就有“宫颈糜烂”现象,这只是受到了母亲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增高的影响,离开母体以后,女婴的这种“糜烂”也会消退。
近两年,宫颈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女性惧怕宫颈糜烂的原因,是认为其会导致宫颈癌。邢燕副主任医师说,宫颈糜烂和宫颈癌其实是两个概念。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证实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有直接关系。
“宫颈糜烂”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是否有症状。有些“宫颈糜烂”的女性会产生较多阴道分泌物,白带多且黄,性生活容易出血、盆腔下坠感等不适症状,可根据情况进行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治疗,而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是不需要治疗的。
宫颈糜烂如果不治疗会变成宫颈癌么
宫颈糜烂是一个正常的宫颈生理变化现象,而非一种病理状态。通常当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移动,覆盖在宫颈表面,外观宫颈看似充血、发红,看似糜烂,称为宫颈糜烂。因此,许多未婚甚至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也会有宫颈糜烂。另外有人认为,宫颈糜烂发生与不洁的性生活有关,并对过性生活产生排斥现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宫颈糜烂并非细菌感染引致,如果不伴有阴道炎症,不主张应用阴道局部冲洗。因为过度的冲洗,有可能会破坏阴道本身的保护屏障,不但对宫颈糜烂无益,反而会造成阴道继发感染。
对于许多的无症状的宫颈糜烂是不需要特殊治疗,宫颈糜烂本身也不会发展为宫颈癌。当宫颈糜烂出现症状,如分泌物增多、有接触性出血,则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激光、电烧、冷冻、微波等,效果相差不多。物理治疗是通过破坏宫颈表面的一层细胞,通过损伤修复,使柱状上皮细胞转化为鳞状上皮细胞,从而治疗宫颈糜烂,因此物理治疗不会导致宫颈口狭窄,更不会造成不孕。但不需要进行LEEP手术,LEEP手术属于过度治疗,并有增加未来妊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但由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分泌物白带增多、异味,性交后出血、外阴骚痒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极为相似,尤其是宫颈的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在肉眼检查上有时很难区分。因此在宫颈糜烂治疗之前,需要强调的是首先进要进行宫颈细胞学及病毒学(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查,除外宫颈癌(包括癌前病变)以后再考虑对有症状的宫颈糜烂进行治疗。
孕期宫颈糜烂如何治疗
一、不是所有宫颈糜烂都需要治疗:孕期宫颈糜烂大部分都是假性糜烂,又称为生理性糜烂,这种宫颈糜烂并非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引起,而是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引起的宫颈口上皮细胞脱落,在阴道镜下显示的画面和病理性宫颈糜烂十分类似,在诊断中常引起争议,面对这种情况,医生通常采取宫颈刮片进行细胞活检,以鉴别糜烂类型。
二、孕期感染病理性宫颈糜烂不可不治:很多女性在孕前没有做好全面的孕前检查,怀孕后发现自己又患有阴道炎,又感染了宫颈糜烂,但又不舍得放弃孩子,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很多女性都经历过的,那么孕期罹患这些妇科疾病到底是治还是不治呢?专家提醒,怀孕期间如果发现自己患有任何妇科疾病都必须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因为许多妇科疾病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流产。
三、孕期妇科疾病怎么治疗最好:孕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除了阴道炎以外就是宫颈糜烂了,针对孕期宫颈糜烂患者,妇产科专家通常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孕后期会采用少量局部用药来补充治疗,严重的宫颈糜烂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宫颈糜烂是炎症吗
经常有很许多女性,之前并没有任何症状,在正常体检时被意外发现患有宫颈糜烂,但由此带来很大的精神恐惧和心理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糜烂”两个字吓坏了。
那么宫颈糜烂是怎么回事呢?宫颈糜烂并非真正的糜烂,与正常光滑的子宫颈相比,只是直观上感觉像糜烂而已。此种改变与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移位有关。女性的子宫颈分为内口和外口。内口上皮是一种纤细、会分泌粘液的红色柱状细胞,外口由鳞状上皮覆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宫颈内口的柱状上皮会移行至宫颈外口,形成了肉眼所见的宫颈糜烂。阴道镜下观察糜烂面,实际上是完整的柱状上皮,因柱状上皮为单层,其下的间质呈红色,故肉眼观察为红色糜烂样。宫颈糜烂本身并不是炎症,即不是病理学意义的上皮缺失和炎症反应,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不是病理改变。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即不合并炎症时,宫颈糜烂患者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当然,也有一些患者的症状比较重,除了白带异常,可能还存在腰酸、外阴和阴道瘙痒等症状。但这并非宫颈糜烂本身所致,而是因为合并的炎症感染。
关于宫颈糜烂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结婚后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分娩、人工流产或性生活过于频繁,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破坏,宫颈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引起宫颈炎症。但是临床发现,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存在宫颈糜烂,有时甚至是重度糜烂。由此可见,性生活并非是导致宫颈糜烂的罪魁祸首。同时,专家提醒未婚、无性生活的女性,如果有持续性白带增多,或伴有颜色、质地的改变,也应及时到妇科门诊就诊,以查明原因,及时治疗。认为宫颈糜烂是性生活导致的,一旦被诊断患上了宫颈糜烂,就对过性生活相当排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常常有人认为宫颈糜烂可以导致不孕,其实很多女性的宫颈糜烂只是宫颈上皮细胞类型的改变,并不伴有炎症感染,因此不会导致不孕。对于准备怀孕的女性,如果宫颈糜烂没有症状,建议先积极试孕,而不必对宫颈糜烂做过多的治疗。如果伴有白带过多、白带发黄、有异味等症状,可适当用药物进行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再怀孕。
单纯的宫颈糜烂,如没有HPV感染,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但是有宫颈糜烂的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应常规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有条件者,应行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排除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可能。
宫颈糜烂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用各种洗液来冲洗阴道,可能会破坏阴道自身的保护屏障,引起菌群失调,不但对治疗宫颈糜烂无益,而且可能造成阴道继发感染。因此,如果宫颈糜烂不伴有阴道炎症,不主张应用阴道局部冲洗。
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宫颈糜烂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不需进行治疗。(1)年龄<30岁,对于单纯、表浅糜烂多为生理性变化,不必特殊处理。(2)年龄>30岁,或颗粒型糜烂、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血性白带,应作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排除宫颈病变。(3)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合并有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症状,应进行治疗。在除外宫颈病变和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行物理治疗。(4)物理治疗方法较多,如微波、激光等,治疗原理相同,疗效相近。采用激光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对宫颈可能会造成轻微损伤,在分娩时可能会影响宫颈的扩张性。在打算怀孕之前最好先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如果宫颈糜烂不影响怀孕或无急性感染可以先怀孕,待生育后再进行激光治疗。因物理治疗只是破坏宫颈表面的一层细胞,通过损伤修复,使柱状上皮细胞转化为鳞状上皮细胞,一般不会导致宫颈口狭窄,更不会造成不孕。
宫颈糜烂到底是不是病
宫颈糜烂早已不是病
女性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女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眼观察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实际并非真性糜烂。
宫颈健康不能以肉眼观察判断
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异位的程度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也不用治疗。现在对于所谓的“宫颈糜烂”存在着过度治疗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一些误导外,也和女性医疗知识欠缺有关。有的女性错误地认为,宫颈光滑才是健康的。女性的宫颈与外界相通,是经窥阴器检查可以看到的,但宫颈是否有病不能依靠肉眼观察下诊断,“仅仅肉眼观察宫颈便下诊断是不准的,光滑的宫颈也可以得宫颈癌,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
如果怀疑自己的宫颈有问题,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正常女性1到2年就要做一次细胞病理学检查、病毒检查,有问题再进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糜烂”并非宫颈癌前兆
一直有将“宫颈糜烂”看做是宫颈癌前兆的说法,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医学上讲,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有高危型HPV感染不一定都发生宫颈癌,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自动清除,反过来说,宫颈癌患者却99%都有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糜烂无需特别治疗
按照目前的医学概念,“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它究竟是与宫颈病变有关,还是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
对于后者,医生会通过询问月经周期来判断,完全不需治疗;而如果是前者,则需要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是否有炎症、癌前病变等等,若发现问题,再做组织学诊断,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
同时,针对HPV的病毒学检查也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仅仅是炎症引起,那不用大惊小怪,因为就像鼻炎、咽炎一样,宫颈那里偶尔发生炎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对某些特别的不适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就好。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宫颈糜烂样改变者可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来进行诊断。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排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的可能性。
宫颈糜烂并非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宫颈糜烂”作为慢性子宫颈炎症的诊断术语是不恰当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