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
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
1、笑口常开带来好身体
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笑一笑,十年少”就是乐观开朗的情绪,可以延缓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给生命之树注入青春的活力;“愁一愁,白了头”就是消极悲观的情绪,对老年人来讲好比是一帖催老剂,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性格对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
2、保持积极心态,提高自我健康评价
对老人的幸福来说,其健康的自我评价,比实际的健康状况更具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评价包括有两个标准,即实际健康水平的高低和老人对疾病不适感的态度。自我健康评价高的老年入,其晚年幸福高于自我评价低者,而自我健康评价低的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病感增强,整日忧心忡忡,十分不利于老人的心身健康。
3、丰富自己的生活
老年朋友们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一个人找不到事情做而心情不好。比如说可以学着画画、下棋或者是和其他的同龄人跳跳舞、唱唱歌等等。生活丰富了,精神才会更为充实,抑郁心理就能得到科学的缓解。
4、生命在于运动,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国内的调查表明有1/3的老人不愿意退休,健康的退休老人中,有50%希望继续工作。老人深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友谊、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动力。老人希望通过新的社会角色身份,发展自我实现,以补偿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的缩小。老年人参加社会工作,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他们力图摆脱衰老的限制,回归社会,在继续学习、工作和与人交界中摆脱空虚感和孤独感,以求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愉快。同时,社会对老年人成就的肯定,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都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老人养生 需注意的四大威胁
丧偶提高死亡率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的痛苦成了不少人必须直面的残酷事实。据资料统计,老人因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要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多接触外界,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另外,学会自我调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有一定的失落感。这时如果不能够调整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人可以多陪老人们参加文体活动,借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一些如垂钓、种花、养鸟等集体活动。
抑郁成为“另类杀手”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心理障碍之一,抑郁情绪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而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心理有关。所以若发现老人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就诊,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老年抑郁症要怎样预防
老年人要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是不能过分的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老年人退休后往往觉得孤独寂寞,平常缺乏兴趣爱好的老人遇上不如意之事,更容易胡思乱想。现在社区中有不少相同境遇的老年人,如果多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大朋友圈子,而且不少老年人可以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既丰富了生活内容,又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开导,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预防抑郁症的出现。
家庭中的成员应该尽其所能为老年人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尊老重老,让老年人感觉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年人也应该与青年人多一些沟通,多了解现在年轻人都在想什么,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围。
老年人空闲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容易产生空虚寂寞的心理。想要调整心态,预防各种不良的状态,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调节。多出去走一走,参加一些老奶人活动是很有很出的。
如何调整心态
一戒卑
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
二戒傲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三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白领如何调整心态
每种职业都有职业病 要防范病情形成或加重
据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对职业病有着明确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而言,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才构成职业病。其中以尘废、中毒等症状为多。
刘松怀表示,虽然国家对职业病有专门的界定,例如接触有毒或者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疾病,但其实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由于心理压力大,身体器官如脖子、腰等产生一些病症,这些也应该属于职业病的范畴。
刘松怀认为,像白领们常面临的睡不着觉、脖子不舒服、腰酸背痛等诸多症状,其实都是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坐办公室的人大多低着头或者对着电脑屏幕,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脊柱系统等可能逐步地都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症状无疑与工作时的惯用姿势相关,但有的症状与工作时的状态相关。“当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时,人不仅是脖子或者脊椎处于紧张状态,是整个人都处于紧张焦虑中,当这种姿势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人就会觉得脑子累、身体也疲乏”。
他建议,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个人,要注意保护颈椎、腰椎,比如进入工作状态之前可根据条件适当做热身运动,或者在紧张状态结束之后对肌肉做一定的缓解压力的动作,如按摩等。“每一个职业都可能会有它的职业病,这个职业本身可能对身体某一个部位带来一些影响,因此要提早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提早做一些预防,这对我们身心健康是有很大的好处”。
3招让空巢老人过好每天
自找乐趣
人,一般可以承受生活的重担、生活的灾难,却不易承受生活的“闲”。闲着无事做,会使人产生失落感、抑郁感,诱发心理上的种种弊端。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喜爱,自找乐趣。可以垂钓找乐,也可以弈棋取乐,书画、琴艺更是老年人常找乐趣的“好伙伴”。此外,还可以从养鱼种花、野外散步、练太极拳等去寻找乐趣,求得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幸福长寿。
广交朋友
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良药。常言道:“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与年轻人交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重新活跃起来,心理年龄减少,做到人老心不老,恢复青春和活力。与同龄人长期交往,坐谈聊天,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老年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愉悦之情。
调整心态
老人最重要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现代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大都到外地求学、就业。在农村,即便子女众多,也纷纷外出打工,客观上造成了老人“空巢”。老年人要正视这一社会现实,敞开心扉去接纳它、适应它。“心”是自己的,只有实现了自我安慰,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活得开朗、潇洒、豁达。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快乐就会时刻与你相伴同行
膀胱癌患者怎样调整心态
膀胱癌患者怎么保健
膀胱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是膀胱癌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有些病人患病后,经不起精神和体力上的打击,从此一厥不振,而另外一些人则精神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支撑自己渡过难关。膀胱癌和所有癌症一样,需要有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期,且在治疗过程中,有局部易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笔者曾医治一膀胱癌患者,虽及时发现作了局部手术。然在三年内局部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复发病灶,由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予手术、电灼、局部灌注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最终获临床痊愈。
患者首先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具备同癌症作斗争的毅力。这就好比是参加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信心和毅力,当你克服一切困难,调动一切力量,坚持跑完全程,胜利便属于你。
痴呆老人如何调整心态
1、自我宽慰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
同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气躁跟自己过不去。
2、寻找精神寄托
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因此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
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
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3、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应该正视心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苗头,应及时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温馨提示:家属一定要提示痴呆老人远离可能的危险,去除危险因素。
生活中如何调整心态
不要总强调负面结果:当遇到某些问题时,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上次僦是因为这些问题出的事”、“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你心理就会越紧张,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已经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已有充足的把握”、“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
不要总想着失败: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标签,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成功一定会属于自信的人。
要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最后一次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
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这样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要调整好心情再工作:当星期一早上你还未从“周未综合症”中彻底解脱出来时,先不必急于工作,可以先与同事们交流一下,或是先翻阅一下上周的工作日志,当你给自己的心情“预热”之后,再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