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急救常识有哪些
心梗急救常识有哪些
1. 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2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的可吸氧。
3 立即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
4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设法拨打急救电话。暂时无法联系到救护车时,应用平板车或担架送患者,切忌让患者自己乘出租车或步行去医院,以免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或在去医院途中发生心脏骤停。
5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突然出现面色青紫、抽搐,大叫一声,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表现,说明心跳骤停已发生,家属应立即在患者心前区重捶1~2下,然后做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坚持到救护人员到来,为患者的生还争取机会。
心肌梗塞虽然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死亡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就能够拯救更多人。大家可以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掌握这种技能,然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样的话,就能让很多人脱离危险。
摔伤急救常识有哪些?
-固定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目的:减少伤病患者的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动患者。
固定要点和注意事项:固定材料多用夹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树枝、书籍杂志、硬纸板等。四肢固定须注意松紧适度,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或将受伤的上肢缚于胸廓上、将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以防肢体旋转和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固定好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搬运 根据患者伤情进行
目的: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搬运护送的原则及方法:担架是运送患者最常用的工具,也可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还可自制绳索担架、衣物担架等。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搬出脱离受伤现场以及现场救护后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摔伤的程度不一样,摔伤的部位不一样,处理的方法也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主要要了解到摔伤后的处理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急救,也能避免因为不清楚急救常识,造成伤者伤口的恶化。所以大家可以详细的了解一下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和常识。
火灾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发生吸入性损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1.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实质的损伤;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损伤和广泛的全身中毒反应。
迅速使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给予导管吸氧,判断是否有窒息剂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中毒的可能性,及时送医疗中心进一步处理,途中要严密观察,防止因窒息而死亡。
2.发生电烧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电烧伤时,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立即进行急救,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在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
3.烧伤伴合并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火灾现场造成的损伤,往往还伴有其他损伤,如煤气、油料爆炸,可伴有爆震伤;房屋倒塌,车祸时可伴有挤压伤;另外,还可造成颅脑损伤、骨折、内脏损伤、大出血等。 在急救中,对危急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迅速给予处理,如活动性出血,应给予压迫或包扎止血。开放性损伤争取灭菌包扎或保护,合并颅脑、脊柱损伤者,应在注意制动下小心搬动。合并骨折者,给予简单固定等。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大火是非常无情的,发生火灾时,消防官兵是第一个到达火灾现场并且开始救火的,他们是最可敬的人,在大火面前,他们从容面对,从不退群,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学习一些火灾急救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很不必要的损失。
儿童急救常识有哪些
一、溺水现场急救:
溺水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应争分夺秒。1、迅速将溺水者拖离溺水现场;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通;3、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7、尽快转送医院。
二、触电现场急救: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然后采取下一步措施。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4、包扎电烧伤伤口。5、速送医院。
教你几招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感动。我早就有这个想法,出一套系统的、适合老百姓看的急救教材,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大家的生命安全就都多了一份保障。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约有1/10的人口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心脏病猝死病人超过百万,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车祸、地震等意外伤害因现场救护不及时而致死者达数十万之众。如果抢救及时,他们大多是有生还希望的!
医学证明,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在最初4分钟内得到及时的复苏,才会达到最高救治成功率,如果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能保住生命,也很可能给患者留下各种严重后遗症。所以,医学界就把这个时间称为救命的“黄金四分钟”。
因此,为了“和时间赛跑”,发达国家已经从小学就开始普及急救常识,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在身边发生猝死和突发事件时,都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充当临时救护员。可以说,急救常识的普及程度也已经成为评定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次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推动下,武警总医院、北京时代中联文化公司联合编写、录制了此《急救常识》,此教材由专业急救人员编写、录制,结合临床和生活实际,花费了大量心血,内容很充实,质量很高,又非常实用,建议大家都来学一学。我相信,随着此教材的推广,必会加快我国民众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
中暑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中暑急救常识大全 预防中暑的方法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上面介绍的这些就是中暑的急救常识了。在平常的时候如果身体上有了中暑的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上面的这些方法来进行急救。中暑的情况不是很难治和控制的。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控制的话,那么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冬季急救常识有哪些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伴恶心甚至呕吐,常是血压突然升高,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先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开搏通)1至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至30分钟后复查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孟庆智解释: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常见急救常识有哪些
烫伤
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
发烧
1、用稍凉的毛巾(约25℃)在额头、脸上擦拭。
2、将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泡澡,可使皮肤的血管扩张,体热散出。每次泡澡约十至十五分钟,约四至六小时一次。
3、肛温38℃以上者可使用冷水枕,以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
4、用温水加上 70% 的酒精,以一比一的比例稀释,稀释后的水温约为 37℃ 至 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牙痛
1、用盐水或酒漱口几遍,可减轻或止住牙痛。
2、用水磨擦或用手指按摩压迫和谷穴(手背虎口附近),可减轻痛苦。
3、牙若是遇热而痛,多为积脓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颊部,疼痛也可缓解。
扭伤
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
火车急救常识有哪些
虽然事故的发生只是意外,但如果在紧急事件突发时,掌握急救和逃生技巧,也许能挽救更多生命。
一般,火车事故以出轨、相撞居多。在硬座车厢内,头上的行李架和行李往往是“高危品”。而且,硬座车厢容纳的人更多,更易发生混乱。硬卧车厢中,上铺相对危险。上海120急救培训工作负责人、资深导师李明华告诉记者,火车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有以下几种:自身碰撞或惯性作用导致头颈部、胸腹部和四肢损伤;内脏相互碰撞挤压后的损伤;钝器或锐器刺伤;下坠后,如遇河流,可能导致淹溺;可能发生火灾。
火车发生事故前,通常没有什么迹象,不过乘客会察觉紧急刹车。这时,首先要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若座位远离门窗,就留在原位,保持不动;若接近门窗,应尽快离开,寻找最近的牢固物体。车停稳后,要先观察周围环境,然后自救。动车或高铁的车窗采用双层钢化玻璃,就算翻车也不易破裂。假如车厢两端的出口堵塞了,可以用安全锤、高跟鞋或皮带扣等尖锐物品,敲击玻璃的四个角,或四条边的中间部位,出现裂缝后用脚踹开。如果路轨通着电流,要等工作人员宣告已经截断电源才能下车。
如果火车出现了事故之后,首先也有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如果头脑太混乱了,对紧急的处理很容易不到位,甚至也会出现错误的急救方法,因为头脑中应该掌握一些正确的急救常识,在遇到火车事故的时候能够处惊不乱,沉着应对,能够学会一些逃生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