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后睡觉出汗正常吗 第五道:参芪术草汤
清宫后睡觉出汗正常吗 第五道:参芪术草汤
功效:主治自汗,阳气虚弱。症见汗出恶风,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食材:黄芪50g、人参10g、白术15g、甘草5g、五味子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又称为黄芪、绵芪,南方人常称该药为“北芪”,这是因为黄芪产于北方的缘故。其药材以根粗长、质绵、折断面粉性及黄白色、味甜者为优。北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它的补气作用较强,是常用的补益气血之佳品。北芪除了具有补气作用外,还有其它功用,因其广泛的用途而被誉为“一药多能”。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具有以下五大功效
2.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2.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2.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2.5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另外,中医认为补气有助生血,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症时加入补气的北芪、党参可以加强补血作用,如具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作用的归脾汤。北芪还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常与淮山、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治疗糖尿病(消渴病)。对癌症放化疗期间使用北芪可增强抗癌药的效果,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保护正常细胞,防止骨髓抑制。中医还有一条名方就是补阳还五汤,汤中重用北芪四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效果非常好。
清宫后睡觉出汗正常吗 第三道:浮小麦茶
功效:浮小麦即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浮小麦养心敛汗,专治自汗盗汗之证,古今均悉。
做法:将浮小麦文武火炒黄为度,候冷瓷罐封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取浮小麦7.5g水煎汤。代茶饮,常服。
三伏天睡觉出汗正常吗
如果是没开空调的话,三伏天睡觉出汗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室内空调比较低的话,通常是不会出汗的,出汗也是出冷汗,在一般认为,出冷汗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常常出现在本身身体就比较弱的人群身上,三伏天的时候温度高,可以利用这段高温天气来进行身体调养,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来滋补身体,起到调节身体的作用,可以改善三伏天出虚汗的情况。
治艾滋病的中医辩证疗法有哪些
第1、治疗气虚外感发热者:治疗艾滋病宜益气固表、清热解毒,方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人参、防风、茯苓、金银花、连翘、桔梗、川贝母、板蓝根、甘草)加味。
第2、治疗气虚阳明热盛者:治疗艾滋病宜益气生津、清热解毒,方用人参白虎汤(人参、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茯苓、川贝、桑白皮、黄芪、甘草)加减。
第3、治疗脾虚湿阻者:治疗艾滋病宜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怀山药.扁豆、葱苡仁、莲子肉、半夏、陈皮、砂仁、甘草)加减。
第4、治疗脾虚中气下陷者:治疗艾滋病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加减。
第5、治疗脾虚血亏者:治疗艾滋病宜益气健脾补血,方用八珍汤合归脾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生地、熟地、白芍、川芎、黄芪、远志、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加减。
第6、治疗阴虚外感发热者:治疗艾滋病宜养阴清热、宣肺解表,方用养阴清肺汤合威蕤汤(玉竹、白薇.桔梗、薄荷、淡豆鼓、生地、麦冬、川贝母、元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白芍、天竺黄、甘草)加减。
第7、治疗肺气阴阳两虚者:治疗艾滋病宜益气养阴、清肺润燥,方用生脉散合清燥救肺汤或补肺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杏仁、川贝、黄黄芪、桑白皮、白术、茯苓、粑叶、紫草、马蔸铃、甘草)加减。
清宫后睡觉出汗正常吗 第一道:当归羊肉汤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抗老防老的功效;羊肉富含铁元素,滋补效果好,冬季进补时将少量当归和羊肉一起炖汤,非常滋补暖身。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20克、姜6片、料酒1汤匙、香葱5根、盐1茶匙、开水1800毫升。
做法
1、将羊肉剔去筋膜,切成大块。
2、将香葱打结。
3、将当归洗干净后浸泡20分钟。
4、姜去皮切片备用。
5、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沸之后,放入羊肉焯烫3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清洗表面浮沫,焯烫的水倒掉不用。
6、砂锅中放入开水,加入羊肉、当归、葱、姜、料酒,再次煮沸撇去浮沫。
7、盖上盖子,小火煲3个小时。
清宫后睡觉出汗正常吗
正常现象。
女性做完清宫术后,会有一些术后的正常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症状,而清宫后睡觉出汗多半是因为术后患者血虚、体虚引起的。
出汗异常或是体虚气虚者吃山药
出汗也是新陈代谢的一种表现,但出汗过多或者不出汗都暗藏健康隐患。出汗异常就是“汗证”,通常是某些疾病的预警信号。在中医眼中,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下面就来看出汗异常所预警的疾病吧。
体虚会出汗异常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
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好文推荐:
心绞痛按至阳穴人体6穴位可救命
吃药补肾不如吃黑豆黑豆6大功效
4个看似健康的炒菜方式却暗藏杀机
小编推荐以下出汗异常时中药调养方法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小孩睡觉出汗正常吗
小孩睡觉出汗正常。
1、宝宝生性好动、精力旺盛,不管是襁褓中的宝宝还是满地乱跑的孩子,只要不是在睡眠状态,他们基本上是不会闲着的。
2、不会走的宝宝喜欢伸手蹬脚、翻来覆去,被抱在妈妈怀里时身体还会扭来扭去。
3、这样的运动量使机体产生很多的热量,一旦宝宝开始进入睡眠,体内各个系统就都静息下来,但积聚在体内的热量还未散发,此时就以出汗的形式将这些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
4、绝大多数的宝宝睡觉出汗属于这种情况,睡着后1~2小时满头大汗,但等这阵汗出完以后,接下去的睡眠过程基本上就不再出汗了。因此,若是宝宝睡得满头大汗,妈妈们不用过分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