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什么 热能供给

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什么 热能供给

慢性胆囊炎的热能供给视病人情况而定。若为肥胖者应限制热量,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普通人供给正常或稍微低于正常的热量,大约每日2000千卡左右。

请问治疗馒性胆嚢炎选择哪种方法好

患了慢性胆囊炎后,胆囊的功能大多已有很大的损害,患者会 经常感到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以及上腹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恶心、 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的患者会有急性胆囊炎的发作,少数患 者还会引起胆囊癌。而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可以根治慢性胆囊炎, 各种杀菌消炎的抗生素,对治疗慢性胆囊炎并无效果。因此,慢性 胆囊炎一经明确诊断,应以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为宜。作了胆囊切 除术后,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症状消失,也避免 了急性胆囊炎、胆囊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症状较轻、胆囊内没有结石、胆囊的浓缩和收缩功能只有轻 度减退的患者,可以采用利胆的药物来治疗,如口服去氧胆酸、胆 酸钠或消炎利胆片等。对这些患者的饮食,一般不需特别限制。有 的医生认为,在饮食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以促进胆囊的收缩, 反而对治疗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的帮助。当然饮食中的脂肪量不宜太 多,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胆囊炎该如何饮食呢

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畅通,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减缓和好转。

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I、黄豆等。注意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1~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慢性胆囊炎病人中合并胆囊结石者占95%,如同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胆囊结石致胆囊管梗阻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形成慢性胆囊炎。

中医病因:

1.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胆气滞,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引起胁痛。

中医病机: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胆郁滞,湿热内蕴。肝胆主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胁下疼痛。由气及血,气血不畅,瘀结胆囊,故右胁下压痛。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湿热久羁,耗伤肝阴,可见口干咽燥,心中烦热。总之,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而涉及肝与脾胃。

病理:

慢性胆囊炎的早期病理检查往往未显示有炎细胞浸润,轻度炎症反应的证据为圆形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沉着,早期慢性胆囊炎胆汁检查常常未发现有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粘液、沉积物、胆沙、砾沙或结石,后期肌层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增厚、僵硬、瘢痕化和萎缩,有时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所梗阻。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饮食保健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C。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胆囊炎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身体和饮食的一些因素:假如是一个人的免疫力很低,那么就会使得胆道受到了感染,这样就可能出现这种疾病。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一下的,是要进行很好的控制的,不可以使劲儿的吃和使劲儿的喝,尽可能的不吃或者是少吃一些脂肪高的里边有胆固醇的东西,而且还是要注意卫生的。

2、一些疾病和心理的因素:假如是一个人的情绪不对了,失调了,这样就可能使得胆汁不能进行很好的排,这样就可能引起此病,还有肠道里边的一些虫子,它们进入了肠道就有可能出现此病。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仅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

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胆囊炎饮食调理 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a.突发右上腹剧痛,呼吸活动时加剧,右肩背部可出现放射性疼痛。

b.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并出现恶心、呕吐。

c.急性发作常出现高热,寒战。

d.疼痛引起腹肌紧张,当腹肌紧张扩大至全腹,可提示出现胆囊穿孔。

e.少数出现黄疸,如黄疸加重,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a.持续性上腹或右上腹钝痛,疼痛可累及背部及右肩胛处。

b.经常出现反酸、腹胀、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多脂食物后加重。

c.病症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可出现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

患了慢性胆囊炎能治好吗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

治疗总则

1. 如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它严重疾病,可开住院证收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2. 如病人不同意手术或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嘱病人平时低脂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镁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药治疗。

3、如病人有急性发作,按急性胆囊炎处理(详见急性胆囊炎)。

具体治疗方法

1. 采用内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2. 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常服用利胆药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如何做好慢性胆囊炎的饮食保健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护理原则: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 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C。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胆囊炎患者的饮食保健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C。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胆囊炎吃啥药

胆囊炎的饮食疗法

(1)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C。

(7)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胆囊炎分型食疗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中,女性高于男性。胆囊炎多伴有胆结石,这是由于胆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胆胀”等病范畴,中医食疗治疗急性胆囊炎,将其分为两种证型。

肝胆气滞型常见于发病初期,多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多因饮酒过量或吃油炸食品太多而造成,表现有上腹绞痛剧烈、口苦、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等。饮食应忌食油腻,禁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疗可选玉米须粥。玉米须鲜品30克,粳米50克。将玉米须洗净,用刚烧沸的水冲泡,加盖闷 10分钟,然后过滤取汁,再用开水冲泡1次,两次汁液合并.。粳米加水适量,煮熟后,将玉米须汁兑入粥内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放温食用。有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气滞型胆囊炎。

肝胆湿热型此型胆囊炎患者平时过食辛辣、油腻食物,饮酒过量,生活无规律,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下降,湿热内生,影响到肝胆,发为肝胆湿热型胆囊炎。饮食应禁酒,忌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清淡的冬瓜、苦瓜、萝卜、绿叶菜、玉米、燕麦、小米等食物。食疗可选炒苦瓜。苦瓜 150克(切片),生姜末10克,用植物油炒熟,调入食盐适量即可食用。苦瓜养血滋肝、健脾补肾、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胆囊炎。

相关推荐

结石性胆囊炎饮食注意

(1) 减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不吃肥肉、油炸和含脂肪多的食品,并注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此外,有些胆囊炎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关,因此要少吃含 胆固醇 多的食品如蛋黄、鱼子及动物的脑、肝、肾等。烹制食品时,应以炖、烩、蒸、煮为主。 (2) 少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避免因肠蠕动而增加疼痛,可用少渣食品或半流质饮食。 (3) 忌用酒类和刺激性食物或浓烈调味品。菜肴味道宜清淡,饮食不宜过冷。 胆囊炎应该吃什么 (1)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糖类的食物,以保证热量的需要,有促进肝糖原的形成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慢性胆囊炎患者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消化性溃疡 症状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胆囊炎容易混淆,且此类疾病常与慢性胆囊炎并存,除仔细询问病史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2.慢性胃炎 各种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有相似之处,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后行药物治疗如症状好转,则可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3.食管裂孔疝 本病常见的症状是上腹或两季肋部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多在饱餐后0.5~1h发生,饭后平卧加重,站立或半卧位时减轻,可有嗳气反胃,而慢性胆囊炎腹痛多在右季肋部,饭后加重而与体位无关,因食管

胆囊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不 少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这是因为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使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 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少见寒战,黄疽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慢 性胆囊炎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及胃灼热感等,与溃疡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 呈急性发作,但若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

胆囊炎的病因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 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此外

胆囊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肝胆B超、胆囊镜、静脉胆道造影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引流 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其他辅助检查 (1)急性胆囊炎 ①超声检查 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内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②放射线检查 腹平片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胆囊区结石;胆囊阴影扩大;胆囊壁

慢性胆囊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

什么是胆囊炎

和成人胆囊炎一样,小儿胆囊炎也有急性和慢性的,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 胆结石堵塞胆总管引起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症状: 1.疼痛。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多发生在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 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胆囊炎饮食治疗原则

一、饮食治疗目的 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量进行控制,辅以高碳水化物。供给足够营养,维持机体热能需要,消除促进胆石形成和引起疼痛的因素,减少诱因,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饮食治疗措施 (一)急性期 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由静脉补充营养。但可多饮水,在饮料中注意补充钠和钾盐,可有利于治疗疾病。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软食。 (二)慢性期 1.热能:供

胆囊炎该怎样诊断

由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常易误诊,以下疾病常被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故应注意鉴别。 1.消化性溃疡 症状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胆囊炎容易混淆,且此类疾病常与慢性胆囊炎并存。除仔细询问病史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2.慢性胃炎 各种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有相似之处,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后行药物治疗如症状好转,则可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3.食管裂孔疝 本病常见的症状是上腹或两季肋部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多在饱餐后0.5~1h发生,饭后平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