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怎么找 膈俞穴位解剖
膈俞怎么找 膈俞穴位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竖脊肌;第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
拔罐降压 拔罐降血压方法四
特效穴位及经络:心俞、隔俞、肾俞、大椎、命门、神道、肝俞、曲泽至内关穴、膀胱经、督脉。
操作方法:1.先在膀胀经膈俞至肾俞,督脉大椎至命门,曲泽至内关行走罐法。隔日1次。2在心俞、膈俞、肾俞、大椎、神道、肝俞穴行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功效:清心宁神,疏肝泄热。
膈俞的位置 膈俞保健按摩手法
体位:被按摩者俯卧,两手握拳置于锁骨下,按摩者站其头部前方。
操作:按摩者以两手拇指分置被按摩者脊柱两侧大杼平高处,向下经肺俞,心俞,膈俞穴止,反复推动3-5分钟。
作用:宣热疏风,调理脾胃,使心胸舒畅,上腹部及背部轻松,可防治腹痛,腹胀,嗳气,吐酸,呃逆,食欲缺乏,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烦躁不安等症。
注意:推动时两拇指用力应均匀缓慢,以皮肤微红为度;推法后,在沿经穴位处,可配合指揉法;推动背部皮肤不应使之有褶皱,以免挤伤局部。
妊娠期间反复呕吐怎么办
点穴疗法缓解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分补法和泻法。补法:内关穴,继以背部循压法,再点膈俞穴,可抑制胃气上逆。肾俞穴,能安胎补气。足三里穴,引胃气下降。泻法:太冲穴,有止呕作用。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穴位:内关、膈俞、肾俞、足三里、太冲。
如有头痛者,加前额推运法。
点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点穴。
治疗效果:轻者,呕吐数天,不治自愈。重者,点穴4~5次,即可治愈。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刮痧可以治疗月经不调 辨证加减刮痧法调理月经
主要症状:经期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或腰酸腿软,头晕耳鸣。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气海,关元,最后刮下肢足三里,三阴交。
主要症状: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渴喜冷饮,大便燥结,面赤口干,或量少,色红质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
刮拭穴位:大椎,膈俞,关元,血海,三阴交,行间。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大椎,膈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下肢血海,三阴交,行间。
主要症状: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
刮拭穴位:肝俞,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肾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下肢血海,三阴交。
主要症状: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
刮拭穴位:膈俞,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膈俞,脾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下肢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主要症状:经期错后,量少,或小腹隐痛,喜热喜按,或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疼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
刮拭穴位:肾俞,命门,关元,归来,血海。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肾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归来,最后刮下肢血海。
主要症状:经行无定期,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
刮拭穴位:肝俞,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肾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下肢血海,三阴交。
主要症状:经行无定期,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原理:关元是调理冲任的要穴,膈俞,血海,三阴交理血调经,大椎,行间清泻血热;肝俞,肾俞补益肝肾。
膈俞的简单找法
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按摩什么穴位补肾 膈俞穴:促血液流通,增性欲
功效:按摩膈俞穴,可以起到促使血液流通,同时,按摩膈俞穴与按摩天柱穴一样可起到提高性欲的功效。按摩膈俞穴有助于女性身体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位置:膈俞穴如何取穴?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呃逆的刮痧疗法
一、胃火上逆
(一)症状
以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天突、膈俞、内关、天枢、合谷、足三里、内庭、公孙。
(2)定位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天枢:在腹部,脐中旁开2寸。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问陷中。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天枢,前臂内关、合谷,最后刮下肢公孙、足三里、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线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合谷穴,各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公孙、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气机郁滞
(一)症状
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加重,胸胁满闷,嗳气纳减,肠鸣矢气。
(二)治法
(1)选穴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侠溪、期门、太冲。
(2)定位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问,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背部膈俞,再刮胁部期门,接着刮前臂内关,最后从下肢足三里刮至侠溪、太冲。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c次,出痧。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侠溪、太冲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三、脾胃阳虚
(一)症状
以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面色咣白,食少乏力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气海。(见图2-11-2、图2-11-3、图2-12-1)
(2)定位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天突,再从背部膈俞刮至胃俞,重点是膈俞、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经脾俞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刮30次,出痧。然后刮腹部,从中脘至气海穴,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
膈俞的意思是什么
膈俞穴,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
1. “膈俞穴”。“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穴”。
2. “血会穴”。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膈俞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
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为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