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克服手机依赖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如可以在工作、学习或生活的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情绪等。
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多读书、多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走。
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1、对手机有着过度的依赖,如果没有信号或者信号减弱便感到烦躁,总会不由自主的看手机,一时看不见手机就烦躁不安,手机还未用完就急着充电。
2、过多的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朋友明明相隔不远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等人时总频繁打电话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焦虑不安。
手机依赖症困扰年轻人
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据信息时报报道,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因手机而引起的心理不适症状,在年轻人中渐渐增多。心理专家把这一症状称为“手机依赖症”。专家称系统脱敏疗法可治疗该症,即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某心理咨询室梁医生说,“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专家建议,心理学上有种叫做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手机依赖症”。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依赖症你知多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都市人群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说起强迫症,或许觉得新鲜。但不可否认,它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
手机依赖症
症状表现:手机忘带心烦意乱、铃声不响左顾右盼、铃声一响条件反射、来电减少坐立不安等。
专家诊断: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应。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它只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问题的关键在于白领女性要多爱惜自己,为自己营造这个年龄应有的“绿色生活”,如郊游、健身、看书、听音乐等,以此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并适时给予自己“没有手机打扰的日子真好”的心理暗示。
网络依赖症
症状表现:没电脑不知道该如何写字、没电脑无法工作、不上网没法安心睡觉等。
专家诊断:电脑的普及以及宽带的家庭化都使网络依赖症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这一患者群体较大的缘故,还可以细分为:聊天依赖、网上冲浪依赖、网络游戏依赖等等。在欧美,心理医生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种由于网络依赖症导致的忧郁症等。这种网络依赖症潜伏期很长,有时候网迷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所以很难对自己的病症有所察觉。
要治愈网络依赖症,必须找心理专家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和家人多沟通和交流……
工作依赖症
症状表现:失眠多梦、疲劳抑郁、无法迫使自己停下手头工作等。
专家诊断:依赖工作的人,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充实,他需要靠别人对其工作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并且逐步会转变成衡量自我价值的惟一标准。归根到底,这是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和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患上工作依赖症的人往往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认才有存在的价值。避免陷入这种工作依赖症的办法,只有自己学会寻找工作之外的其他乐趣,工作可以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是个人生活的全部。
学习依赖症
症状表现:无聊、压抑、天天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闷闷不乐。
专家诊断:本来学习是让人高兴的事儿,但如果发展成丝毫体会不到乐趣,只产生了“非学习不可”的自我强迫想法,就是依赖症的表现,这样的人就算想改变每天乏味的生活,也不过口头说说,最后还是会逃避现实。产生学习依赖症,首先可以借助记日记方式,学会客观审视自己的生活。其次是学会自夸,哪怕芝麻大一件事,都可以借机表扬一下自己。最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订立明确的目标,这样就会有实现的冲动。充实感,成就感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情感依赖症
表现症状:过于喜欢或者寄托过多个人感情于某个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难以适应等。
专家诊断:一个人闷闷不乐,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依赖症往往乘虚而入,要是有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困扰自己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要想从情感依赖症中摆脱出来,可以向朋友寻求帮助。另一方面,要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此外,还需要培养自己忍受孤独的能力,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不过分依赖某个人或着某种东西,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是改善依赖症的关键一步……
食物依赖症
症状表现:用暴饮暴食排解忧郁
专家诊断:面对美食,人们的心情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放松。然而,如果将暴饮暴食作为减压的方法,每次都通过“吃”来解决烦恼,实际上是对烦恼的一种逃避。这样一来,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心理上还会对食物产生依赖,暴食症和厌食症也都是由此而来的。要学会转移注意力,认识一些新朋友,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培养一些新的爱好等,帮助自己建立更多排解烦恼,获得安全感的方法。
到底怎样做才能帮助自己摆脱依赖呢?
一、承认依赖症。如果你认识到依赖症,并承认自己有依赖的倾向,就可以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
二、不自责。患上依赖症的人,有时会对自己苛求,希望自己能在拒绝依赖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些,但这种过度的自我控制有时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寻求他人帮助。有的患者原先依赖症的情况确实有所好转,却又很快陷入了努力过程中产生的新依赖症中。
四、培养忍受孤独的能力。患上依赖症的人要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独处的时间能够帮助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是形成自己独立个性所必需要的。
五、转移注意力。认识一些新朋友,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培养一些新的爱好等。帮助自己建立更多排解烦恼,获得安全感的方法。
当今,依赖症还有很多种,有的人依赖逛街购物,有的人依赖兴趣学习班,还有的人甚至依赖搞卫生……为什么依赖?是因为我们还在留恋那些幸福的余味。所以,除去心头对逝去岁月的一点点失落和眷恋,开始新的生活吧,让自己快乐的方式不应只有一种!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者对手机有着过度的依赖,如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感到烦躁,总是不由自主地翻看手机,一时不见手机就烦躁难安,手机电池还未用完就急着充电等。此外,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如与朋友之间明明相隔不远,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等人时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手机依赖症是怎么引起的
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手机史”较长、性格有点孤僻、不太自信者。日常生活中,过多地通过手机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人际圈,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甚至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性就增强了。
有这四个症状你就得了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更容易“赖上”青年白领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学生这三大人群。目前关于“手机依赖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下:所谓“手机依赖症”就是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对使用手机有不可控制的渴望,不使用手机时,会感到痛苦,这些行为会影响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手机使用者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但是我们确实对手机有依赖行为了,如果你存在以下行为,如果不及时控制,就很有可能患上“手机依赖症”。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拿手机,而不会放到包包里。
2.手机不响,心里打鼓
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并会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别人手机铃声响起,常常会不自主的看自己的手机。
3.大事小情,手机来办
强烈关注手机信息,几乎所有的交流都用手机进行,有事没事都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
4.信号要满,电量得足
如果手机没有信号或是信号减弱,就会心情烦躁、不安;手机没电就会心慌意乱,会随身携带充电宝。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智能手机功能多,很多人睡觉之前喜欢玩下手机再睡,手机拿起便放不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上班萎靡不振,生物钟被打乱,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免疫力,导致疾病发生等。
长时间盯着手机会造成眼疲劳,长期低头完手机对于颈部,手臂肌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损害,会导致肌腱损伤,手指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把注意放在手机上,朋友聚会都在玩手机,手机成了感情的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疏远,而且手机常处在一个多任务的状态,人的注意力会被影响,思维被不断打断,消减了思维能力。
手机依赖症的15个表现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发现自己的手机不在身边,就会不自觉的焦虑起来,并且感觉没有它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该往哪里去,生活都没了色彩。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工作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还有很多的人基本上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通过相关的研究还发现,经常性把自己的手机放在离自己的身体很近的地方,是非常容易让您入睡困难的,这样就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拍照晒美食
吃饭之前,必须先拍照上网与好友共享美食图片。
11、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2、与亲朋聚会减少
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3、记不住电话号码
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4、走路也在玩手机
边玩手机边开车、工作或者走路等,容易忽视身边事物,导致意外,甚至会丧命。
15、弯腰驼背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 手机依赖症高发人群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就增强。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明明听到有铃声或是感觉到震动,掏出手机却发现既没短信又没电话;睡前总会举着手机玩上半天,刷刷微博,玩玩游戏;醒来第一件事是寻找手机;外出偶尔一次忘记带手机,即使并不需要,也难受得团团转,感觉少了些什么似的。
对手机如此依赖,会不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呢?
首先,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不良姿势使得人们出现了颈部和背部问题,低头时,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时的数倍,长时间处于朝下的状态,导致理应支撑头部的颈椎肌肉疲劳,变得僵硬,逐渐就成了“手机颈”。
其次,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甚至是人际关系。当你沉溺于手机网络社交的时候,多少会忽略现实中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对方感到没被尊重、被敷衍冷落,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另外,时间都花在玩弄手机上,肯定也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所以要控制好玩手机的时间。
还有研究表明,熬夜玩手机会造成脱发。
上海某医院对脱发男性进行的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这些男性有一个共同特征:长时间与电脑、手机打交道,其中,80%多的脱发患者平均每天和电脑、手机等接触的时间大于8小时。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为何而存在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间以及师生间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普遍,如果孩子不使用手机,他获取的信息和同伴交流恐怕也会相对变少,久而久之,恐怕孩子和同学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被边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手机端便捷完成。如果我们一味规避问题,同时我们也规避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最简单有效的失眠治疗的方法 睡前不要玩手机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睡觉之前玩手机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睡觉前玩手机,手机的辐射会造成人体大脑持续兴奋,让你越睡越晚,严重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手机依赖症让人变傻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睡觉前玩手机人多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易发于白领人群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某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手机依赖症四大危害
一、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