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呕吐按摩图 胃热呕吐

小儿呕吐按摩图 胃热呕吐

临床表现:烦躁口渴,腹内热,恶心,食入即吐,吐物酸腐,大便臭秽或见秘结,唇赤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

治则:清胃,和中,降逆。

治法:清胃15分钟,平肝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

对症加减:腹痛加揉板门15分钟;便秘加清大肠10分钟。

小儿呕吐按摩图 夹惊呕吐

临床表现:跌仆受惊,或食时被惊,或先有痰热,食随气逆,每见痉挛喷射性呕吐。或痰热上涌,气血逆乱,蛔虫不安而上扰,有时吐蛔,皆属此类。必兼见恶心时作,呕吐黏涎,夜眠多惊,抽搐蠕动,易成惊风。

治则:平肝镇惊,清热降逆,化痰止咳。

治法:平肝10分钟,清胃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揉板门15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胃热吐按摩

主要症状: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红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按摩处方:清脾胃,清大肠,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退六腑。

按摩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自指根推向指尖。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推向大椎位置,推100-500次。

推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推向腕。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呕吐养护宜忌

1.饮食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2.呕吐时,为防止呕吐物进入器官,应令患儿侧卧。

3.呕吐频繁,引起脱水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呕吐按摩图解 第二步: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小儿呕吐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食疗方法

一、莲子糯米粥

配料:莲子50克,糯米150克。

制法:将莲子去皮,去心,入锅煮烂,捣成泥;糯米,去杂,淘洗干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入糯米煮至将熟,加入莲子泥,再煮沸,用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给小儿呕吐患者食用。

功能:健脾升清,滋阴和胃。本膳用糯米,和胃滋阴,每100克中含钒851微克;莲子,升清健脾,每100克含钒17821微克。此粥有利湿升清、健全脾胃之功,还能给人体补钒。

 二、芦根粟米粥

配料:芦根60克,粟米50克,生姜汁、蜂蜜各适量。

制法:将鲜芦根洗净,切碎,煎30分钟,取汁;粟米淘洗干净。将锅置火上,放入芦根汁,下粟米,用文火煮,使成粥并加入适量的生姜汁和蜂蜜,调匀给小儿呕吐患者服食。

功能: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本膳用芦根,有清热除烦、养胃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温热病初起,发热烦渴、胃热津伤的小儿呕吐、呃逆;粟米(小米)可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等。此粥有清热养阴、益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胃经受热,小儿呕吐严重,损及胃阴,时作干呕,口干的婴儿。

三、橘皮粥

制法:把晒干的橘子皮,研成碎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橘皮末、粳米,煮粥,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煮粥,待橘皮烂、米熟后,即可食用。小儿呕吐患者每日早、晚各饮1次。

功能:健脾和胃,顺气降逆。本膳用橘皮,有健脾理气的作用,与补脾胃的粳米煮成粥,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小儿伤食呕。小儿伤食呕吐也分为胃热呕吐和胃寒呕吐,所以家长在护理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呕吐类型,对症治疗。如果孩子呕吐的情况比较严重,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建议最好选择静脉注射药物,防治药物刺激肠胃加剧呕吐。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小儿呕吐药膳调理

1.选用干枇杷叶10g,粳米50g,鲜芦根30g,冰糖少许,将枇杷叶用布包起来,与鲜芦根一起煮出汤汁,将汤汁放到洗净的粳米中一起熬煮成粥,然后放适量冰糖,再煮片刻,待冰糖完全融化后,给小儿喂食,每日2次,连喝三天。

2.选用生芦根15g,粳米50g,加水煮芦根20分钟,将芦根水倒出来,加到洗净的粳米中一起煮成粥,分2次给小孩喂食,连喝3天。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孩胃热呕吐主证

食入即吐,呕吐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赤紫。

小儿呕吐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小孩呕吐的类型有哪些

小孩呕吐的类型有哪些?小儿呕出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孩呕吐的类型或许不了解,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孩呕吐的类型。

一、伤食性小儿呕吐

按中医辨证,由于消化不良、饮食因素所致的呕吐是伤食呕吐的症状,患儿会呕吐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恶心嗳气臭秽,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吐后腹胀可稍微减轻,小儿呕吐的患儿大便秘结或大便气味酸臭。

二、风寒性小儿呕吐

儿童受了寒凉往往突然出现小儿呕吐的症状,其呕吐物清冷不化,伴喷嚏、流涕、恶寒发热、头身痛。

三、暑湿小儿呕吐

如果小儿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发热汗出,头痛,心烦口渴,脘腹胀闷,多发生在夏季,就可能是暑湿呕吐的症状。

四、胃热性小儿呕吐

胃热呕吐的症状为小儿呕吐频繁,食入即吐,吐物酸臭,面赤身热,烦躁少寐,口渴喜冷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或泻下酸秽,小便短赤。

五、惊恐性小儿呕吐

这种小儿呕吐的症状是跌仆惊恐后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睡卧不安,或惊惕哭闹,舌脉无明显异常,这是小儿特有的呕吐症状。

相关推荐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小儿伤食吐推拿处方

主证: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孩胃热呕吐推拿方解

清脾经,胃经,配下推天柱骨,赤凤摇头,揉总筋,可清中集积热,和胃降逆以止呕;推六腑,重在清肠胃之积热;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意在理气宽中,除胀消满;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功于泄热通便,使腑气得以通降下行,诸穴合用,而无呕吐之虞。

小儿呕吐的原因 反射性呕吐

由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向心脏传到,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吐。呕吐前宝宝感到肚子不舒服、肚子痛、恶心,呕吐后症状立即减轻。

治疗呕吐偏方 慢性呕吐按摩

按揉中脘、天枢穴:自己用手掌或他人用拇指按揉中院穴(脐上4寸处)、天枢穴(肚脐横开2寸处),每穴各2分钟。 擦腹直肌:双手分别放在腹直肌上,自上而下反复擦动,约1分钟。 点揉脾俞、胃俞穴:他人用拇指指尖或肘尖点揉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胃俞穴,每穴约半分钟,不可用蛮力。

治疗呕吐的快速方法 急性呕吐按摩

掐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 擦任脉:用一手的手掌自鹏中穴(在两乳中间)擦至肚脐向下反复5—7。 推膀跳经:让别人用其一手手掌自肺俞穴(在第3脑稚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推至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自上向下左、右各5—7遍。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

婴儿呕吐的按摩方法

1、寒吐: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呕吐次数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关) (2)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萎软乏力等。 (3)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脐上约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 (4)掐右端正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孩胃热呕吐推拿处方

治法:清热和胃,理气导滞。 推拿处方:清脾经,胃经,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下天柱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揉总筋。

宝宝呕吐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拇指放在宝宝的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进行两旁分椎1~3分钟,效果哦非常好。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 (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推揉太阳穴50次。 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

呕吐艾灸哪里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