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肘内翻怎么治疗

肘内翻怎么治疗

消除疼痛、改善功能和矫正畸形是治疗肘内翻的三个目标,其中前2项是主要的。由于职业要求或矫形愿望强烈而临床症状轻微的肘内翻者,则另当别论。一般认为,对肘内翻角小、肘部疼痛轻微、肘关节功能良好的病人,只给予工作、生活指导即可。对畸形严重、内翻角为30°左右且疼痛较重、肘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方考虑手术治疗。

应用肱骨髁上截骨术矫正肘内翻畸形,恢复外翻角常可获得消除疼痛和改善功能的目的。楔形截骨术是常用的方法,三角形骨瓣截骨术和“V”形截骨术技术较复杂,需准确设计和仔细操作。无论何种截骨术截骨部位均需固定,固定方法可选用外固定或内固定。对于继发肘关节骨关节炎或尺神经炎的肘内翻病人,除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外,对继发病变也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儿童肱骨骨折是怎么回事

肱骨骨折一般常因直接暴力所引起,如产伤骨折、穿衣时将患儿上肢粗暴地塞入衣袖造成骨折。间接暴力也能引起骨折,如儿童掰腕而扭断。常见骨折部位在肱骨中、下段。

其症状是患肢上臂肿胀、疼痛、畸形,出现骨摩擦伤和功能障碍,X线摄片或透视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新生儿产伤肱骨骨折比较简单,可在患儿腋下前胸间置一棉垫,肘关节屈曲成直角位,用绷带缚于胸部固定2~3周即可痊愈。

儿童肱骨骨折如有错位,需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或用管形悬垂石膏以纠正重叠畸形,一般固定4~6周。

儿童肱骨骨折是严重型损伤,容易发生骨折的畸形愈合,最常见的是肘内翻。正常人肘关节都有向外的角度,医学上叫“携带角”,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胳膊肘向外拐”。如果发生了肘内翻,外观看上去就变成了“胳膊肘向里拐”,会影响外观。另外,肘内翻会增加继发肘关节骨折的风险,有时还会影响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另外,肘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在骨折同时也容易合并受损。但是,即使对于严重移位的3型髁上骨折,只要治疗得当,术后能很好的配合功能锻炼,多数不会留下这些“后遗症”。

肘内翻的饮食保健及并发症

肘内翻畸形患者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为主,多吃水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1、肘部的功能障碍 ,如肘部的屈曲、伸展、提物受到影响等。

2、肌力下降,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

肱骨外上髁骨折病因

肱骨外上髁骨折:

病因

本病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部先着地,外力沿桡骨向上撞及肱骨外髁而引起骨折。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情况,可分为无移位骨折、轻度移位骨折和翻转移位骨折三种。

1.无移位骨折

暴力的作用较小,仅发生骨折,如裂缝骨折或移位很小的肱骨外髁骨折。

2.轻度移位骨折

骨折块向外移位,或有45°以内的旋转移位,骨折块仍位于肱骨小头和肱骨近段骨折面之间。

3.翻转移位骨折

翻转移位骨折又可分为后移翻转型和前移翻转型。后移翻转型又被称为伸直翻转移位型,此型相对多见;前移翻转型又被称为屈曲翻转移位型,此型少见。

临床表现

外侧肿胀,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肿胀最严重。肘外侧出现瘀斑,逐渐扩散可达腕部。伤后2~3天皮肤出现水疱。肘外侧明显压痛,甚至可发生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移位型骨折者可能触到骨擦音及活动骨块。可发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关节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旋转功能一般不受限。

在对肱骨外上髁骨折病因认识后,治疗肱骨外上髁骨折前,患者一定要进行身体各方面检查,这样对肱骨外上髁骨折问题有很好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肱骨外上髁骨折治疗的时候,患者运动一定要减少进行,使得不会影响骨折治疗。

肘外翻手术需要注意什么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多以单侧为主,亦可见于双侧。本病轻度畸形者,不必作治疗。明显畸形或发生迟发性尺神经损伤,可考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适应证]

1.10°以上的肘内翻和20°以上的肘外翻,形成功能障碍的成人或儿童严重畸形者。

2.肘外翻并发尺神经功能障碍者。

[术前准备]

摄患肘伸直位正位X线片,测量出肘内翻或肘外翻的角度,然后算出应予矫正的角度。如为肘内翻,先画出肱骨轴线AB,另沿尺桡骨之间画一轴线CD,于其相交点E,再划一直线EF,使∠FEB=10°(提携角),则∠DEF即为需切骨矫正的内翻角。然后于肱骨鹰嘴窝上1.5~2cm处画一与肱骨干垂直的横线 HO,并于O点向肱骨桡侧划一斜线GO,使∠HOG等于∠DEF,楔形GHO即为设计矫正肘内翻应切除的骨块,其底边在桡侧[图1].

如为肘外翻,测量法同肘内翻,但其所切除的楔形骨块底边在尺侧,其切骨角度应为外翻角减去10°的提携角。

[体位]

仰卧位,患肢外展,置外侧小桌上。

[麻醉]

成人用臂丛麻醉,儿童多用全麻。

[手术步骤]

除下列两点外,余均同肘内翻切骨术。

1.切口沿肱骨内上髁于上臂部内侧下1/3,做一长约6cm的纵形切口[图2⑴].

2.显露切开深筋膜后,在尺神经沟中游离尺神经一段,并用胶皮条牵开,以免损伤[图2⑵].分开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隙,向前牵开肱二头肌与肱肌,向后牵开肱三头肌,沿内上髁嵴切开骨膜,于骨膜下显露肱骨髁上部的前、后、外侧面。

总结:当肘部出现创伤和病变时,应考虑到可引起肘内、外翻畸形之可能。特别是肱骨髁上骨折或肘部脱位时,一定要先纠正侧方移位,再作其他重定,尽可能作到解剖重定。若为轻度畸形,又无症状者,不必作治疗。若畸形明显或出现迟发性尺神经损伤者,则应早日手术,以免发生骨性关节炎或尺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改变。

足外翻治疗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现在,足外翻已经不再是不能治疗的疾病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治疗一定要怀着足够的信心!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指儿童足跟轴向外偏斜,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另外,足外翻还会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足外翻治疗最佳时间当然是孩子越小的时候治疗越好!

导致足外翻的原因:

1、胫前肌紧张所致,被动矫正踝关节时可恢复到中立位90 °。

2、由于胎儿在宫内受压致使足外翻,并非胫前肌紧张所致。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疾病越早的发现越早的干预对孩子的康复越有利,足外翻绝对不是非常难以治愈的疾病,审议一些科学有效的康复矫正坚持几个月就能把孩子的足外翻矫正过来,不留任何的后遗症。

足外翻该怎么治疗呢:

1、手法矫正使足下垂、内翻每天坚持百次,随年龄的增长在矫正下可逐渐恢复到正常,也可用踝关节外侧包棉垫的方法,此畸形无论何种方法一般在3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形态,不留后遗症。

2、白天按摩推拿两下肢内侧肌肉并将足内收,内翻,内旋;每天两次,每次30-40下。夜间睡眠时将两下肢绑在一起,或用小夹板固定。

3、“N神经细胞微创介入”治疗体系这就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听取医生的建议了!

以上是对足外翻的一个全面的了解,相信,对于有足外翻的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足外翻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才行,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才会给孩子带来最快速的治愈!

肱骨髁部骨折应该怎么办呢

1肱骨髁上骨折现在还没有十分的特效药,给你点意见吧,以下有几种,治疗肱骨干骨折时,要注意骨折断端分离,已经不能愈合的话,应该在手术内固定并植入骨促进愈合。不要自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自己轻易动手

2可以再麻醉下进行手法整复,我想你应该做过检查了,根据X片移位情况,采取复位手法:麻醉后,纵向牵引纠正重叠,推按骨折两断复位,小夹板固定。长管型石膏当然也可以固定,但限制肩、肘关节等活动。石膏不宜过重,不然会造成骨端分离,延迟骨折愈合。

3如果骨折没有移位,神经应该是挫伤,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即可,观察一段时间,神经无恢复再进行探查。如果骨折移位明显,桡神经有可能嵌入骨折断端。手法复位会造成神经断裂。手术探查神经时,同时作骨折复位内固定。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及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提高和改进,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所以请治疗者谨慎考虑治疗方法

肘外翻的表现是什么

1、肘部外观畸形,常无症状。肘关节伸直位时肘部外翻角增大,可达30°以上;肘关节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晚期肘关节的关节面损伤可引起疼痛。

2、对严重外翻病人,由于尺神经处于高张力牵拉状态,或外伤后因尺神经粘连而经常受到摩擦,可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而出现尺神经损伤表现。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手尺神经支配区刺痛和感觉障碍(小指及环指一半),手部内在肌无力、萎缩。

3、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可发生肘关节骨性关节炎。

专家提醒:肘外翻主要由于肘部创伤和病变所致的后果。因此,当肘部出现创伤和病变时,应考虑到可引起肘内、外翻畸形之可能。特别是肱骨髁上骨折或肘部脱位时,一定要先纠正侧方移位,再作其他重定,尽可能作到解剖重定。若为轻度畸形,又无症状者,不必作治疗。若畸形明显或出现迟发性尺神经损伤者,则应早日手术,以免发生骨性关节炎或尺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改变。

相关推荐

关节脱位之肘外翻表现

关节脱位这样的疾病我们大家已经见的非常的多了,对于关节脱位很多的人了解的只是一点半点,并没有深入的进行了解,所以我们必须为大家推广一下关节脱位的常识,让更多的人对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疾病有所了解,我们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关节脱位的表现肘外翻吧。 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一轻度外翻男性约10°,女性约15°,这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若这个角度增大,即前臂过于外展,称为肘外翻畸形。肘外翻最常见的原因是未经复位或复位不良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远端骨折。儿童肱骨内外髁骨折未能及时复位或复位不良、肱骨外髁骨骺早闭或缺血性

宫颈外翻的治疗

轻度子宫颈外翻无临床症状者可不予处理,有合并慢性宫颈炎症状者,根据处理原则予以治疗。 1.药物治疗 慢性子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方法繁多,局部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物理疗法 治疗时间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时禁用。物理疗法术后通常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应保持外阴清洁,在创面尚未愈合前(术后4~8周)应避免盆浴、性交及阴道冲洗。 (1)电凝法以往采用辐射线状电烙法,愈合时间较久(6~8周),目前多改用电凝法,将整个糜烂熨平,故又称电熨。 (2)冷冻疗法系一种超低温治疗,制冷

什么是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之首,多见于青壮年,当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传达暴力可致肘关节后脱位。脱位的桡、尺骨上端可同时发生桡侧或尺侧移位,也可合并骨折或尺神经损伤。肘关节脱位在关节脱位中,肘关节占首位,根据脱位情况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与侧方脱位,其中后脱位最为常见。 肘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总数的一半。构成肘关节的肱骨下端呈内外宽厚,前后薄扁。侧方有坚强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前后部相当薄弱。肘关节的运动,主要为屈伸。尺骨冠状突较鹰嘴突小。因此对抗尺骨向后移动的能力要比对抗向前移动的能力差。所以

不打网球也会得网球肘

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严重者伸指、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检查 肘关节外上压痛。关节活动度正常,局部肿胀不常见。患者前臂内旋,即会出现肘关节外上疼痛。 一般不需要拍X线片,必要时可通过X线片了解肘关节骨骼是否正常、伸肌腱近端处有否钙盐沉着。 治疗:一般95%的患者经

骨折多发有什么危害

1、积性肺炎是骨折的危害之一,有些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膨胀受限,使痰液排出不畅,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骨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要经常翻身活动和深呼吸。 2、生长障碍: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所以,儿童发生骨折后可出现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的现象。骨折的危害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发生这种畸形后,骨折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矫正。 3、创伤性关节炎: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原则,以矫正畸形为主,早期畸形矫正,足功能均可恢复。治疗可分为四个时期。 1、1岁以内的婴儿,哺乳时,由母亲及一名助手共同协助进行手扳法矫正,婴儿屈膝(使跟腱松弛),助手固定患儿膝关节,操作者一手握患儿踝关节上方,一手托扶足前部跖面,用力使患足外翻,外展及背伸,每日2次,手法轻柔,免致骨伤,矫正适度即可。畸形矫正后用柔软绷带,由足内跖面向足背外方向缠绕,固定足于矫正位,严密观察,切莫过紧,以免影响足部血运,若是畸形矫正显著改善,脚的外展背伸弹性抗阻力消失,即可改换足托持续维持矫正位,

治疗肩关节结核方法

一.单纯滑膜或骨结核用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90°屈曲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直至肘关节肌肉痉挛、疼痛消失为止,每日取下石膏托,行肘关节屈曲和前臂旋转活动2~3次。单纯骨结核特别位于关节外者,应及早手术清除。单纯滑膜结核,可关节内注射inh治疗,均经肱骨外髁和桡骨小头间或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和肱骨滑车间注入。 二.滑膜结核或早期全关节结核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可实行手术治疗。 1.肘关节单纯滑膜结核治疗 经肘关节后侧途径在肘关节后方“s”切口或直切口。肱三头肌妥作舌状向下翻转在肘关节水平向肱骨内、外上踝切开,将伸、屈肌总妥

足内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

网球肘拔罐怎么治疗 网球肘拔罐治疗注意事项

1.在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针灸,按摩等疗法。 2.患者在早期要注意休息。减少患部活动量,中后期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 3.注意保暖,避免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