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阳溪穴针刺怎么操作

阳溪穴针刺怎么操作

阳溪准确位置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针刺阳溪的方法

操作方法:仰掌取穴。

进针方法:直刺0.-0.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穴位忌直刺过深,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掌骨之间,直刺过深会损伤骨膜,造成手腕部刺痛;忌用粗针强刺,本穴位于骨缝之间,粗针强刺会伤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无力,甚则损伤神经,造成腕部活动障碍;忌瘢痕灸,本穴位于腕关节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以免影响活动和美观。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秉风的简单找法 秉风穴针刺操作手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上窝中央约肩胛冈中点上缘上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止咳化痰,主治肩臂酸痛,肩胛痛。配天宗,天髎治疗肩胛痛;配肩贞治疗肩痹酸痛。

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

1、刺灸法

治则: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处方:落枕穴 压痛点 后溪 悬钟

方义:后溪,悬钟为循经取穴,可疏调太阳,少阳经气,解痉止痛;落枕穴为经验穴。

随证配穴:恶寒头痛—风池、合谷,肩痛—曲垣、肩髃,背痛—肩外俞、天宗。

操作:毫针刺,泻法。先刺落枕穴或悬钟,轻轻捻转,嘱患者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当即缓解,再针近部诸穴,并可配合温针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颈、颈椎、肝、脾、神门

方法:毫针刺,中强度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转动颈项,每次留针30~60min,每日1次。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针刺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通经活络,清热散风。

主治:癫痫,头痛,项强,腰背及下肢痛。

配穴:配气海俞,委中,承山治疗腰背痛,下肢痹痛;配通天治疗头痛。

头痛可以拔罐吗 头痛拔罐拔哪里

取穴:百会,印堂,太阳,风寒加外观,风热加曲池,大椎,肝阳头痛加太冲,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淤血头痛加膈俞,肾虚头痛加肾俞,太溪。

操作:均可采用单纯拔罐法,风热,肝阳,痰浊,瘀血头痛还可以用刺络拔罐法,风寒,肾虚头痛宜拔罐后加温灸,或留针拔罐。

取穴:按头痛的部位取穴,前额痛:印堂,合谷,足三里;侧头痛:太阳,胆俞;后头痛:天柱,大杼,风门。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

针刺液门穴怎么操作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为该经荥穴。

作用:疏少阳气机,解三焦邪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

1.上焦风热,少阳火邪上攻之耳鸣,耳聋,耳痛,目赤,喉痹,头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3.咽喉肿痛,上牙痛,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耳鸣扎什么穴位

1.1、实证

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肝胆风火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1.2、虚证

治法: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操作: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方义:太溪、照海补益肾精、肾气。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之气。

针灸治疗膝盖外侧疼痛 针灸疗法六

取穴:委中、委阳、阴谷、承山、昆仑、太溪、悬钟。   操作方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其余穴位用毫针常规针刺,根据穴下气感,虚补实泻。

功效:此疗法适用于治疗膝痛屈曲,膝关节不能放平,委中穴疼痛明显者。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相关推荐

骨关节炎有哪些推拿方法

骨关节炎在临床上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也是一种多发疾病,由于骨关节炎比较的难治,所以很多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都会配合推拿治疗。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下骨关节炎的推拿治疗。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刺阳溪的方法

操作方法:仰掌取穴。 进针方法:直刺0.-0.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穴位忌直刺过深,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掌骨之间,直刺过深会损伤骨膜,造成手腕部刺痛;忌用粗针强刺,本穴位于骨缝之间,粗针强刺会伤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无力,甚则损伤神经,造成腕部活动障碍;忌瘢痕灸,本穴位于腕关节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以免影响活动和美观。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方法是什么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

咽喉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咽喉肿痛除了一般治疗外,还可以配合中医疗法治疗,中医中咽喉肿痛分两型,分别是实热证及虚热证。 (1)实热证 清热食品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肺胃实热者,加厉兑、鱼际。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少商系手太阴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内庭分属手足阳明经,二穴能泻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2)阴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

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方法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采用推拿治疗,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基本治疗(1)经早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土穴 关元 三阴交血海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2)经迟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气海 三阴交归来

针灸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 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 、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 、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内关1.2±0.2寸,直刺后溪0.8± 0.2寸,直刺中渚0.6

阴谷上面疼什么原因 阴谷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坐位,屈膝成90°,膝内高骨(胫骨内侧髁)后缘,腘窝横纹内侧端的两条筋(半膜肌腱,半腱肌腱)之间取穴。 进针方向:从内向外直刺与内侧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附近。 功能主治:益肾兴阳,理气止痛。主治疝气,崩漏,小便不利,膝腘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