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明明听到有铃声或是感觉到震动,掏出手机却发现既没短信又没电话;睡前总会举着手机玩上半天,刷刷微博,玩玩游戏;醒来第一件事是寻找手机;外出偶尔一次忘记带手机,即使并不需要,也难受得团团转,感觉少了些什么似的。

对手机如此依赖,会不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呢?

首先,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不良姿势使得人们出现了颈部和背部问题,低头时,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时的数倍,长时间处于朝下的状态,导致理应支撑头部的颈椎肌肉疲劳,变得僵硬,逐渐就成了“手机颈”。

其次,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甚至是人际关系。当你沉溺于手机网络社交的时候,多少会忽略现实中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对方感到没被尊重、被敷衍冷落,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另外,时间都花在玩弄手机上,肯定也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所以要控制好玩手机的时间。

还有研究表明,熬夜玩手机会造成脱发。

上海某医院对脱发男性进行的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这些男性有一个共同特征:长时间与电脑、手机打交道,其中,80%多的脱发患者平均每天和电脑、手机等接触的时间大于8小时。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克服手机依赖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如可以在工作、学习或生活的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情绪等。

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多读书、多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走。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手机依赖症的15个表现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发现自己的手机不在身边,就会不自觉的焦虑起来,并且感觉没有它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该往哪里去,生活都没了色彩。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工作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还有很多的人基本上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通过相关的研究还发现,经常性把自己的手机放在离自己的身体很近的地方,是非常容易让您入睡困难的,这样就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拍照晒美食

吃饭之前,必须先拍照上网与好友共享美食图片。

11、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2、与亲朋聚会减少

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3、记不住电话号码

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4、走路也在玩手机

边玩手机边开车、工作或者走路等,容易忽视身边事物,导致意外,甚至会丧命。

15、弯腰驼背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为何而存在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间以及师生间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普遍,如果孩子不使用手机,他获取的信息和同伴交流恐怕也会相对变少,久而久之,恐怕孩子和同学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被边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手机端便捷完成。如果我们一味规避问题,同时我们也规避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手机依赖症困扰年轻人

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据信息时报报道,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因手机而引起的心理不适症状,在年轻人中渐渐增多。心理专家把这一症状称为“手机依赖症”。专家称系统脱敏疗法可治疗该症,即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某心理咨询室梁医生说,“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专家建议,心理学上有种叫做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手机依赖症”。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手机依赖症是怎么引起的

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手机史”较长、性格有点孤僻、不太自信者。日常生活中,过多地通过手机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人际圈,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甚至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性就增强了。

手机依赖症有什么表现

手机依赖症者对手机有着过度的依赖,如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感到烦躁,总是不由自主地翻看手机,一时不见手机就烦躁难安,手机电池还未用完就急着充电等。此外,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如与朋友之间明明相隔不远,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等人时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 手机依赖症高发人群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就增强。

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如何缓解

克服手机依赖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时的闲暇时间来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聊天,排解抑郁。

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的与人接触,多读书,看电影,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走。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手机的时尚便捷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是造成他们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

作为学生,对于周围同伴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很多学生购买手机的原因是“别人有了,我也要有”。手机的确带来了很多新体验,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就很难抵挡诱惑,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学生使用手机除了必要的通讯联络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娱乐休闲。他们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以及各种刷屏。新款手机在休闲娱乐功能上丝毫不逊于电脑。纷繁多样的手机休闲娱乐软件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是他们丰富生活的重要方式,从而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通过手机构建的人际交往,没有面对面的胆怯和顾虑,轻松自如,随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交往需求,使得学生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方便快捷的手机交际软件,使人际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彼此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结交朋友、释放压力和倾诉烦恼,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学生学业负担重,还有人际困扰、情感烦恼、家庭压力等诸多问题,由于承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无法理性面对,手机正好成了他们逃离周围环境,营造自我世界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的小巧方便让这些沉默寡言、痴迷网络的学生心理困扰更加严重。因为不易察觉,到发现时往往手机依赖已经非常严重。

相关推荐

防止儿童过度玩手机的五个小窍门

现如今,“手机控”越来越低龄化,但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对小孩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错误操作,对手机里的文件“搞破坏”,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解决孩子过度玩手机的问题现下已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当务之急。手机对于孩子的魔力实在太大,什么效办法来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呢?又或者手机应用可以对这种现象“以毒攻毒”? 面对年纪还小就手机依赖症”的小孩,分散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这里很多窍门,一是陪他看书、看电影,给他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在玩手机上。二也可以多带孩子

别让“现代病”把我们变得“不正常”

“哎我手机呢?”“马上就到啦!”“都别动筷子,我要拍照!”“WIFI密码是多少?”…这几句,可的口头禅?如果,那基本可以确诊患上“现代病”了,本月15日,人民网官方微博也对时下这些最流行的十大“现代病”进行了归纳。(11月17日《重庆商报》) 按照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这十大“现代病”的归纳,包括选择困难症,强迫症,拖延症,备胎综合症,饭前拍照强迫症,外卖很快就到妄想症,重度手机依赖症,WIFI依赖症,起床困难症和一厢情愿症。从这些病症的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十大“现代病”均属于心理、情绪、行为方面的

孕早期经常玩手机危害大吗

1.辐射增多 许多人认为打电话的时候,辐射最强,实际上是不对的。电池没电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手机都是辐射的。而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医生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建议孕妇远离手机辐射是必须的。 2.运动减少 孕妇如果常时间玩手机,依赖手机里的游戏或者是应用APP的话,那么孕妇的活动量就会相应减少。当然,孕妇如果想健康,想让胎儿健康的话,就得多运动,不能一直坐在那里不动,否则这样,会引起身体不适,以及胎儿出现问题。 3.乏力困顿 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盯着一个东西,人容易出现疲劳,乏力,不

千万不要做深夜手机党

人类目前看手机的间隔 仅6.5分钟 现代社会中,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受诺基亚公司委托,移动技术顾问托米阿霍宁近日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托米阿霍宁指出,即使些人的手机功能并不是那么先进,他们也会频繁地查看手机;普通人一天一般会接到、打出和漏掉22个电话,平均收到或发送23条短信;还会看18次手机上的显示时间;每天故意不接手机的平均次数为1次;开始接电话的时候会看一次手机,结

盘点现代人的四种常见现代病

“晚睡强迫症”“拖延症”“依赖症”等等病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定不陌生。这些现代病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和体能。下面,盘点了四种现代人最常见的现代病,并告诉该如何治愈以及预防。 1. 晚睡强迫症 病症: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其实应该睡觉了,但是就是不想睡。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熬夜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身体疲惫到不行,但是还是强打精神上网刷朋友圈。 睡前一定要让电子产品尽量地远离自己。睡前可以先泡泡脚,喝一杯热牛奶,把房间灯光调暗,放一点轻松的音乐,或读一本书,等等,都能够让轻松入眠。 2.拖延症

什么电器对孕妇辐射

手机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更加是必不可少。甚至很多人患手机依赖症”,只要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十分焦虑。但是,它辐射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准妈妈如何应对这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呢? 为了避免胎儿畸形,准妈妈在妊娠早期应尽量少使用手机,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准妈妈还应尽量避免将手机挂在腰间。 电磁炉 现在很多小夫妻为图方便,做饭、炒菜、煮汤等都是使用电磁

还在做深夜手机党 小心白内障提早报到

还在做深夜手机党?小心白内障提早报到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过7小时者,罹白内障风险,较每天坐不到3小时者高2成。手机、平板屏幕释出的热能伤眼,可能使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病变提早报到哦。 人类目前看手机的间隔 仅6.5分钟 现代社会中,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时间为16个小时计算,那么人们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即使些人的手机功能并不是那么先进,他们也会频繁地查看手机;普通人一天一般会接到、打出和漏掉22个电话,平均收到或发送

10大流行现代病躺枪了吗

1、起床困难症再给我两分钟 临床表现:严重的起床气,这一症状已经成为父母子女亲情崩塌,同居情侣关系破裂,宿舍室友相互仇怨的重要原因。约好上午10点见面,他却定一个10点起床的闹钟,赖半小时床,起床后磨唧半小时,悠闲吃个包子,再晃悠抵达约定地点,最后发现女神绝尘而去赴下一场约了。 2、WiFi依赖症脸皮比较厚 临床表现:就是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餐馆、KTV、棋牌室还是路边摊,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脸地问:“WIFI密码是多少?” 3、选择困难症又名穷癌 临床表现:没钱!穷,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时间不定,主要

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预防方法

1、拖延症: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某事却死活不愿意做,一拖再拖,拖延症主要由三种类型:找刺激型,逃避型和优柔寡断型,长期拖延症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内疚感,自卑感和生活的无序感,使人时常焦虑。 2、强迫症:明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无论如何也不停下来,严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学会努力的将强迫发生行为的时间推迟一些和转移注意力来改善。 3、手机依赖症:生活中很多人手机不能离身,没带手机就会各种不适,习惯不停的翻手机。研究表明严重的依赖会形成焦虑症,所以我们要减少手机的试用。 4、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伤害眼睛

中大医院眼科张瑞主治医师表示,对孩子而言,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从而容易引起近视。对成人而言,当长时间盯着屏幕时,其眨眼次数会减少1/3,从而导致眼球表面更多泪液蒸发,使眼球缺乏滋润。而泪液蒸发是导致干眼症的主因之一。干眼症最终会导致永久性眼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