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防晒需要避开6大误区
日常防晒需要避开6大误区
误区1:只有夏天才要防晒
UVA是长波紫外线,UVB是中波紫外线,这两种波都能射入人的肌肤并且穿透真皮层,使皮肤晒黑。但是,UVA不受窗户、遮阳伞等的阻挡,即使阴天下雨一样具有威力,而UVB它可被云层、玻璃、衣服、雨伞等阻隔。
也就是说,UVB通常存在于户外,且在夏季或晴天较为强烈。而UVA则是无论四季晴雨、室内室外都无孔不入的。所以,就算冬天你在阴天的户外站一天,虽然不会觉得皮肤被晒黑了,但UVA的作用却会缓慢累积在你的肌肤内,让你加速变老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不是夏季也要防晒了吧!
误区2:SPF值越大越好
SPF指的是对UVB的防护力,SPF值后面的系数表示可以延长皮肤被UVB晒伤的时间。系数越大,说明延长被晒伤的时间越长,但是,不代表防晒效果越好。因为SPF越高的产品含更多的防晒剂,而这些增加的防晒剂对皮肤的危害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很多人用了高系数SPF防晒霜后皮肤产品会过敏的原因。
误区3:出门前几分钟涂防晒就好
防晒品涂抹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后才能发挥作用。根据剂型的不同,形成时间有所差异,因此防晒霜一定要在出门前提前涂抹,最好提前30分钟。
误区4:防晒直接涂就行
防晒霜是护肤保养的最后一步,是彩妆开始的第一步,切不可贪图省事简化步骤。在没有脂质防护的情况下直接将防晒霜涂抹在脸上,会令粉质更有机会堵塞毛孔,造成痘痘及痤疮。而如果是化学防晒成分比例偏高的防晒品,在吸收阳光分解后,也会对肌肤造成更为直接的刺激。
误区5:防晒不用卸妆
卸妆的目的是把脸上涂抹的防晒产品全部清理干净。一般来讲,普通的防晒产品不需要卸妆,用洗面奶即可以彻底清除干净。但是对于一些油腻的防晒产品,洗面奶难以洗净(洗完之后脸上仍然很滑腻),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卸妆。卸妆之后要注意做好保湿,涂抹爽肤水、面霜。
误区6:防晒一天擦一次就行
一般的防晒用品防汗程度为30分钟,防水程度为80分钟,如果要外出,并且知道自己会长时间在阳光下的话,应该随身带上防晒霜,然后每隔1小时擦一次。
防晒霜如果是用来覆盖整个面部,一次差不多需要用1ml左右,如果是全身大约是30ml左右。
夏日美白防晒的五大误区
夏季防晒误区1:一搽完防晒霜马上出门
现在很多MM都喜欢在自己出门之前搽防晒霜,但是我们刚搽完防晒霜的时候,防晒的有效成分还没有渗透至角质表层,还不能发挥防晒作用,所以建议MM们最好是在自己出门前半小时完成涂抹防晒霜。
夏季防晒误区2:使用去年剩下的防晒霜
很多勤俭持家的MM通常会想,去年开封了的防晒霜都还没有用完呢,所以今年就接着用吧!千万不要浪费。其实小编想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呢!防晒霜经过长时间不用的话,就会发生变质或者是结块儿,使用这样的防晒霜起不了作用之余还会伤害到我们的皮肤。
夏季防晒误区3:防晒指数越高越好
很多MM都会以为自己选择的那些防晒产品的防晒指数越高,防晒效果就越好越持久,其实不然。防晒指数过高的防晒用品更容易阻塞毛孔,不利于肌肤的排汗,给肌肤造成过度的负担。
夏季防晒误区4:阴雨天出门不用防晒
很多MM肯定是只在阳光强烈时才会想到使用防晒霜的吧?你们是不是以为阴天或下雨天,云和雨水能阻隔紫外线,所以就不防晒了?小编告诉你这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的错误想法啊!其实云和雨水没有办法很好地吸收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即使在薄雾、阴天和有云层的天气,也照样存在,因此防晒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哦。
晒太阳要避开五大误区
误区一
老幼才需要晒太阳
“一路为你送上冬日暖阳”,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诗意地道出了晒太阳给人带来的温馨感受。但有一种论点认为,欧美人因为体质和所处地域的关系,才需要多晒太阳甚至进行日光浴,而国内则是那些生活节奏紧张、经常“披星戴月”的人才需要晒太阳,因此,很多市民似乎不太习惯晒太阳。还有许多人认为,只有老人和孩子才需要多晒太阳。
“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其实,不只是中国人,整个亚洲人晒太阳的时间都比欧美人短得多。2005年,一项对18个国家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内维生素D含量的调查显示,韩国排在最后,日本也未达到标准值。究其原因,不晒太阳则是一大“祸首”。不少爱美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不是怕晒黑就是怕晒出皮肤癌,但实际上,中国人得皮肤癌的几率都比国外人低很多,而缺少阳光给中国人的危害则远比晒太阳大得多。 专家特别指出,中青年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而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群体也应尽量多晒晒太阳。
误区二
冬日正午也可以晒
冬天的太阳暖意融融,这也给人一种错觉:冬天的太阳并不“毒辣”,因此即使正午晒太阳也可以。
“正午这个时段在任何季节都不适宜晒太阳。”著名老中医林禾禧指出,不论是哪个季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之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是R光束和B光束占上风,它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林禾禧提醒说,一天中有两个时段最适合晒太阳:一是6点到10点,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二是下午4-5点,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A光束占上风,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也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老年人如果被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也可能诱发皮炎、白内障、老年斑等疾病。因此,晒太阳也要有“度”,一旦引起皮肤发红、脱皮或起红疹等,则应暂停。患白内障的老人最好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接射入眼睛。
误区三
穿深色衣服吸收效果好
不少人认为,既然晒太阳有那么多好处,那就尽量选择深色衣服,最好是选择吸收能力最强的黑色衣服。但专家并不赞成这一观点。
专家认为,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而黑色衣服的吸热能力太强,会把短波紫外线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也统统“消化”,因此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退而求其次是白色服装,黑色衣服最好不要穿。
误区四
男女老少可以“同晒”
全家老小齐聚一起享受冬日暖阳,在很多市民心目中是一幅充满温馨的幸福图景。但专家严肃地指出其中的认识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所需维生素D的量及新陈代谢状况不同,因此要做到“年龄不同,晒法不同”。
婴幼儿:婴儿皮肤娇嫩,容易被灼伤,每天晒1—2次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而出生3—4周后的婴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且只晒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林禾禧强调指出,婴儿的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太阳,可置阴凉处或给婴儿戴遮阳帽,最好是让其背部晒太阳,尤其是要避免太阳直射眼睛。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最好在上午9~10点及下午4点左右为宜。
少儿:这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骨骼发育更需大量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否则,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在阳光下玩耍,但要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4点的阳光。 中青年人: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最好每天晒1~2小时。
老年人:早上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误区五
隔着玻璃能晒太阳又防风
我市地处沿海地区,常年多风,加上冬天往往风比较大,因此不少人一到冬天都希望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享受阳光又不被风吹到。一些人就为特别怕风的老人和婴幼儿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玻璃窗内晒太阳。 遗憾的是,专家再次指出:由于玻璃会阻碍紫外线的通过,晒太阳若隔着玻璃窗,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此外,衣服、尘埃、烟雾等也会阻挡人体吸收紫外线,专家建议晒太阳时尽量裸露皮肤,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
据了解,人晒太阳的主要作用是皮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
秋天要涂防晒霜吗 秋天怎么选择防晒霜好
秋天气候较干燥,皮肤里的水分会相应减少,因此在护肤和化妆上,要尽量选择较滋润的产品,在夏天时我们选择防晒霜,一般就要控油、吸汗、清爽型的防晒,但是到了秋天和冬天,尽量选择滋润度高的、含护肤成分的防晒,避免涂完之后皮肤干燥起皮。
在夏天用防晒霜,SPF防晒系数通常是30-50的,到了冬天紫外线强度没有那么高,因此不需要使用SPF系数太高的防晒,避免给皮肤增加过多的负担,日常出行SPF控制在20即可,在户外时间长的话,选择SPF30的也足够了。
夏季带宝宝,这9大误区要避开! 误区七:外出不防晒
有些家长对沐浴露、防晒霜、润肤霜很排斥,认为:这些东西添加了化学材料,年龄太小用了对皮肤不好!然而夏天的紫外线很强,宝宝的皮肤娇嫩,耐受能力差,黑色素生成少,非常容易被晒伤,长大以后患皮肤癌的几率也会提高。
所以带孩子外出,最好选择早上10点之前以及下午4点以后的时间段;如果必须顶着太阳外出,满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婴幼儿专用的防晒霜,或者戴上遮阳帽、防晒服等。
夏季容易得什么皮肤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提示
痤疮、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白癜风,久拖不治或盲目治疗后果严重。很多患者在出现皮肤问题时不以为然,自行购买药膏涂抹,这很容易使症状加重,皮肤破裂、感染。为避免这些发生建议大家做好日常防晒避暑工作。有皮肤病史的人更要做好不同的防护,出现不良症状不要擅自治疗,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采取对症治疗。
3大防晒误区 你避开了吗
误区一:每两小时补涂一次防晒没有例外
对于多久补涂一次防晒这个问题,网上的版本很多,流传最多的是每隔两小时补涂一次。其实,这要根据不同的防晒需求来决定,且不同SPF值防晒时间不同,因此不能以两小时为补涂标准。
办公室防晒:如果大多数时间呆在室内,那就用SPF15 PA+的防晒霜就够了。每隔4-5个小时补涂一次。
户外运动防晒:如果外出运动,那就要用SPF25-30 PA++的防晒霜,每隔3-4小时就要补擦一次。
游泳时防晒:游泳时选择的防晒霜最好是防水型的,而且要用SPF30 PA+++以上的,每隔1-2小时就要再擦一次。
误区二:涂上防晒产品就能立马产生防晒效果
很多MM涂完防晒就出门,晒黑了还怪防晒霜没效果。其实全是自己的错!由于防晒中的有效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保护效果。因此比须提在出门前30分钟就先擦拭完毕,出门前再补充一次,在使用的剂量上,每次至少须有1~2毫升的量,方可达到最佳防晒功效。
误区三:偶尔几次不涂防晒应该不要紧
有时为了偷懒而不涂防晒,还侥幸地认为一两次不涂没关系,这也是大错特错。要知道,日晒是可以累积的,间接性的日晒可能暂时看不出问题,但长久下来就会造成肌肤晒黑、脸上出现斑点、皮肤失去弹性、产生皱纹、老化等现象。所以防晒不能偷懒,一定要尽可能坚持养成涂抹防晒产品的好习惯。
防晒六大误区
1.防晒就是防阳光?
紫外线是看不到的光谱,但是看不到不代表就没有伤害。阳光中的紫外线,即使在阴天和雾霾天也是存在的,而且很多人工紫外线也在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皮肤健康,所以千万不要认为防晒就是防阳光。
2.防晒霜防晒指数越高越好?
有些人认为防晒用品的防晒指数越高。防晒效果越好,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用品一般都容易使毛孔阻塞,不利于排汗。
3.做好脸部防晒就行?
夏天紫外线强,不仅皮肤要防晒,眼睛也要防紫外线。一旦眼睛受到紫外线损伤,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医学专家表示,紫外线损伤眼睛后会出现角膜炎、白内障等眼疾。因此除了做好脸部防晒,户外郊游时更要戴帽子,裸露在阳光下的其他部位也需要防晒。
4.均匀涂抹防晒霜?
有些人说防晒霜涂得太少不好,那我抹上厚厚的一层总行了吧。其实涂抹防晒霜也是不对的。因为涂抹防晒霜容易阻塞毛孔,引发各种皮肤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适量的防晒霜用手轻拍在脸上。
5.穿防晒衫可防晒?
一位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的专家称,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廉价防晒衫只是商家提出的概念,很难有实际作用。“除了质检颁布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外,还没有出台针对防紫外线服装的强制性规定。消费者不必为商家的噱头买单。”确实,市面上色彩艳丽轻薄的防晒衫大多是涤纶和聚酯纤维织品,质量谈不上多好。编辑认为,夏天的衣服首先应该宽松、透气;其次,还要能将汗水迅速吸干;其三,面料一定要柔软舒适才行。
6.有了防晒伞就能防晒?
防晒衫不靠谱,那防晒伞应该能防晒了。而事实上,选对防晒伞也很重要,否则只是徒劳无功。比如涤纶涤纶材质的浅色防晒伞就没什么防晒效果。因为涤纶材质本身就有导热性,而颜色太浅容易让紫外线透过,最终导致防晒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