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几岁可以学古筝

宝宝几岁可以学古筝

一般情况下,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宝宝开始学古筝比较合适,这时宝宝的指关节相对来说已发育到一定阶段,弹弦的力度能基本体现,学琴的技艺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得以计划地进行。初学古筝幼儿年龄最好在4~5岁,以5岁左右幼儿园中班的宝宝为最宜。另外还要多培养宝宝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多让宝宝听音乐,如果你没有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奇妙,无论如何学乐器都是痛苦的。

听什么歌容易睡着呢

TOP1 心灵音乐

经典助眠曲:《Ocean Deep》

这是三张超过180分钟的音乐减压专辑,针对不同的失眠症状,分为“舒缓压力”,“提升创意及智慧”及“改善失眠”三重功效。其中《Ocean Deep》柔和的钢琴旋律,加之柔情万丈的歌声,能够让失眠者坠入充满梦幻的海洋,随着海浪翩翩入梦。

TOP2 母爱之音摇篮曲

经典助眠曲: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和舒伯特《睡吧,宝贝》一样,这首《宝贝》充满母性的关怀和慈爱,让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温摇篮之夜,轻松入梦。

TOP3 闻名遐迩的催眠曲

经典助眠曲:莫扎特的《催眠曲》小于60拍的节奏会使人体的生理节奏放缓。因此,无论是门德尔松的《促夏夜之梦》还是莫扎特的《催眠曲》,都能够让焦躁不安的人渐变安静,从而在沉缓的呼吸声中渐渐入睡。

TOP4 古典音乐

经典助眠曲:《高山流水》无论是《梅花三弄》、《宫秋月》还是《黛玉葬花》,在以音乐医治失眠的疗程中,这类舒缓清心的古典乐,从来都是上选。诸多选择中,这首《高山流水》尤其突出,古筝的娴静与悠扬,让闻者安然沉静,“周公”于是在适当之时,不请自来。

旋律优美、舒缓清新的音乐缓缓的室内流淌,就会让自己的心情也随着音乐慢慢的沉静,尘世的一些喧嚣,工作上的一些繁杂,就会慢慢的忘却,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清心静气的慢慢的进入梦乡,而且会一夜好眠,第二天当然就会神清气爽了。

​亲子游戏让孩子与父母关系更融洽

1、双手接球(或物)

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些球,可以买些轻的球类和宝宝玩接球游戏,进行双手接球的练习可以锻炼宝宝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因为要集中注意力,还会使宝宝渐渐喜欢上运动。也可以接些轻软的物品。如小件的抱枕啊。

2、垂钓

垂钓是一种非常好锻炼人的耐性的办法,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垂钓,尽管气氛很安静但是温馨和谐,可以让孩子收获更多。

3、放风筝

放风筝是许多孩子的喜爱,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放风筝的美好回忆。父母可以在周末或假日带着宝宝到郊外和宝宝一起放风筝,既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同时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4、荡秋千

荡秋千真的非常快乐好玩,父母可以当做助推器和监护孩子,可以轻轻替宝宝推秋千,你会听到宝宝非常欢快的笑声,心里也非常愉悦,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据说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亲子游戏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亲子游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也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和亲近孩子,让很多对于亲子关系十分头疼的父母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父母,亲子游戏的过程中还是要多加注意孩子的安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学唐诗好不好

唐诗具有音乐性,节奏鲜明,对听觉器官是一种良性刺激,并通过大脑产生生理效应。朗读诗句是一种口腔运动,而口腔运动具有健脑作用。所以,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生化代谢更加旺盛,能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及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能使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趋于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体力和智力的发育。

古诗有其独到的韵味和韵律感,宝宝学古诗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非要学会多少,而是从故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孩子的预感以及良好的韵律感,对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

但古诗相比故事和歌曲会枯燥一些,建议买一些古诗配图或者动画光盘让孩子一边看一遍念。最重要的还是大人的不断重复,在宝宝心情很好的时候,可以适时的随口念一些古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念故事,先让他听,慢慢的,听得多了,宝宝自然就会说出来的。

儿童适当地背诵一些古诗,对训练儿童的记忆力,培养儿童对文学的兴趣,陶冶情操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在教儿童学古诗时,切忌用强迫、答应条件、死记硬背等办法,防止对诗的内容不加以选择等倾向出现。

清明节气是农历哪一天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远行的游子和在家的亲人们都来到先祖们的坟头进行祭拜,追思先人和家族的历史。

2.植树:清明节雨水适宜,气温怡人,树苗的成活率十分的高,所以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

3.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清明节微风习习,气温不高,比较适合放风筝。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荡秋千:我国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玳瑁的文化意义

工艺

玳瑁也是一种有机宝石,特指玳瑁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

玳瑁可用于制作戒指、手镯、簪(钗)、梳(栉)、扇子、盒、眼镜框、乐器小零件、精密仪器的梳齿以及刮痧板等器物,而且古筝义甲和古代朝鲜琵琶的拨子也是由玳瑁制作,同时也是螺钿片的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神韵和光彩。

诗词

玳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到“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孤”。

装饰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亦建有一座非常可爱的名为Burnside的喷泉雕塑,

刻画了一个男孩深情地骑在一只大玳瑁上的形象,因此雕塑有“海龟男孩”(Turtle Boy)的爱称。

这座雕像就如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布鲁塞尔的小于连铜像一样,已经成为伍斯特市的标志性象征。

当地还举行以雕像命名的音乐竞赛“海龟男孩音乐奖”(The Turtle Boy Music Award),同时一些与雕像有关的儿童故事也被创作出来。

怎样克服考前焦虑症 适当的听音乐

如果学习感到累、什么也记不住时,不妨听听古典音乐。比如:古琴曲、古筝曲、扬琴曲等,悠扬、舒缓的、空灵的音乐,可以稳定情绪,音乐以听不懂为好,因为不需要记忆,最好是在休息时间听。但注意不要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尤其是不能听摇滚和流行歌曲。

春季放风筝对健康有帮助

春天放风筝有利于新陈代谢

漫漫严冬,人们长时间闷在室内,不免感到压抑。春光明媚之时,室外便会出现饱览春光的人群。而此时,放风筝既可领略春色,又能活动筋骨。放风筝选择的地点一般在郊外、山坡或广场,开阔的场地,牵一线而动全身,动静有致,张弛相间,使全身上下得到活动,上肢犹如拔河,下肢好比跳舞,对健康大有裨益。同时,放风筝能沐浴阳光,在人烟稀少之处呼吸含有丰富氧气和负离子的新鲜空气,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放风筝有利于养性固志

放风筝时风筝随风飘摇,手要随风力大小而收线放线,脑要随风筝高低左右而做出反应,手、脑协调对风筝作出随时调整。此时,观筝聚神,眺远处之目标,温近处之花香,心平气和,烦恼、忧愁会一古脑儿随风而去。放风筝对于调节脑力劳动者的生活,对于精神抑郁、神经衰弱、老年痴呆者,有促使康复的效果。

放风筝有利于护眼明目

放风筝时,极目蓝天,碧穹中的风筝摇曳翻滚,忽高忽低,时左时右,眼睛随目标不断转移,能有效调节眼部肌肉、神经,对于减轻视力疲劳,预防近视,有很大的好处。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放风筝

春天放风筝很多人都知道,秋天其实也可以放风筝,只要风小、太阳不那么强烈就可以出去放风筝,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一个放风筝的节日,因为此时已经进入深秋了,风小、太阳照射的强度也小,很多古籍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宝宝咳嗽食疗古方

1、风寒咳嗽: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1)二汁饮: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次。

3)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4)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盖焖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5)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6)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1个,洗净,挖空中心,将蜂蜜100克装入,置大碗内,加水蒸熟服。

7)红皮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将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

8)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9)家庭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等。

3、痰温咳嗽:特点是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治宜燥湿化痰。

1)橘皮粥:鲜橘皮30克,洗净,切丝,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2)薏仁粥:薏苡仁50克,粳米100~200克,共煮成粥,常饮服。

3)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4)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加少许白糖。

5)柚皮饮:柚子皮适量,水煎服。

6)常备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4、痰热咳嗽: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治宜清热化痰。

1)荸荠海蜇饮: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分服。

2)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3)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4)杏仁糖:带皮苦杏仁、冰糖各等份,研碎混合,刺成杏仁糖,早服各冲服3克。

5)核桃仁150克,冰糖200克,山楂50克。先将核桃仁水浸糜成浆,再将山楂熬成汁,去滓,入冰糖及核桃浆同煮熟。随意食。

6)冬瓜子15克,加红糖少许,捣烂后开水冲服,一日2次。

7)常备中成药:急支糖浆、先声咳喘宁、复方鲜竹沥、鲜竹沥等。

养成用眼好习惯保护视力

1.开灯睡觉影响宝宝视力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一个人睡会怕黑,喜欢整晚为孩子开着一盏灯,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开灯睡觉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光污染,会影响视力。

2.书桌高低影响孩子视力

因书桌不适导致视力下降的例子有很多。仅关注家具款式材质是不够的,家具高矮、组合方式等应符合人体生理的尺度及活动规律。

3.给宝宝看电视应适度

1岁以下的宝宝千万不能看电视,而1~3岁的宝宝尽量少看电视,每天顶多两次,每次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4.iPad当早教机伤眼睛

不少潮妈潮爸热衷于用iPad来早教。用iPad做早教机并非不可,但一定要适度,否则教育的目的没达到,反倒损伤了宝宝的智力和视力。

5.春季踏青放风筝防近视

如果想调节眼肌,预防近视形成,首选项目是放风筝。并不是说放风筝有针对性疗效,这种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们尽量多望高处远处。

宝宝弱视如何预防

眼睛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眼睛虽小,却生得精致,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尤其是小宝宝的眼睛。因此,如何预防孩子弱视是每个妈妈都应该关心的话题。

1.尽早教会宝宝卫生用眼

不能用刚玩了沙子的手去揉眼睛、不要离漫画书太近、看书的时候记得开灯······这些生活中的卫生用眼细节其实都是预防弱视的关键。妈妈们不妨尽早培养孩子卫生用眼的意识,对于孩子常犯的错误进行不断的提醒,从小事做起,保护眼睛。

2.将家人的脸盆和毛巾区分开

年幼如刚出生的宝宝,年长如家里的老人,都应该有一套独立的清洁用具。大人的脸盆和毛巾不能和宝宝混用,以避免将细菌传染给宝宝。此外,妈妈们应定期将洗漱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将隐藏的污垢清除。

3.训练宝宝做眼保健操

进入小学后,孩子会学习做眼保健操,这项保护眼睛的举措其实可以从学龄前就开始实施。眼保健操的动作并不复杂,3岁以上的宝宝都能掌握,妈妈们可细心教授,并督促宝宝每日做两次,可有效缓解眼球疲劳,保护视力。

4.多做户外运动

运动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解除视疲劳,而户外环境中的花草树木也是放松眼睛的“良药”。放风筝、踏青、野营等活动,平日里可以多带宝宝参加。

5.留心可能威胁眼部健康的其他疾病

眼睛本身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间接对眼部健康产生影响,如肺结核、肾病等等,在患儿接受治疗的同时,妈妈们一定要留心孩子的视力状况。

相关推荐

不再做严父和宝宝一起“玩”起来

1.唱歌或念儿歌给宝宝听 平时都是妈妈唱歌给宝宝听,爸爸不妨也为宝宝唱些儿歌,这会消除爸爸与宝宝之间的距离感,宝宝会在爸爸下班回家后粘着爸爸要一起唱歌念儿歌。这对于宝宝的乐感以及智力的发育都是很有帮助的。 2.陪宝宝玩玩具 如果宝宝突然喜欢上玩积木,爸爸可以教宝宝怎么搭积木,这与妈妈教宝宝玩是有不同的效果的。因为宝宝天性比较依赖妈妈,如果宝宝搭不好积木,便会求助于妈妈,而妈妈通常就会帮宝宝搭好积木,这样宝宝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不能很快会玩积木。而爸爸却是不同的,男性不同于女性,是比较干脆的。宝宝不会玩积木

2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2岁半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如果2岁半宝宝身高体重和标准中的数据相差太大,那么最好到医院对宝宝的骨龄、脑垂体、生长激素、微量元素等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到原因,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宝宝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尤其要注意要宝宝少吃甜食,因为甜食会影响儿童长高。 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质等,以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促进宝宝发育有很好的作用。 适量做运动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益于宝宝的骨骼快速成长。特别是户外运动,能够让宝宝晒到太阳,

春分在每年的几月几日 春分有什么风俗活动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全球昼夜等长,地球的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太阳公转轨道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春分这天竖鸡蛋是比较容易做到而且十分有趣味的。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众多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在古代,春分时节还有簪花喝酒的习俗。 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岭南一带的春菜多指一种野苋菜,春分那天,采摘春菜后与家里鱼片“滚汤”称为“春汤”,由于地域差异,春菜也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含义。

幼儿园孩子有必要英语吗

4岁左右是宝宝习英语的敏感期,只要宝宝感兴趣,就可以让宝宝习。幼儿园的英语习主要是培养宝宝的兴趣和语感。爸爸妈妈不要强迫宝宝,最好是宝宝爱好什么,就让宝宝什么,这样爸爸妈妈就比较轻松,宝宝也没有压力。宝宝在幼儿期接触英语是对他将来正式习的一个记忆储备,这个时期的宝宝只需要会认会读就行,而这个时期接触过英语的宝宝,会在将来比没有接触过的宝宝得容易,更轻松。

宝宝走路用什么方法最好 方法五:不宜过早走路

错误方式:妈妈让宝宝过早习走路。 正确方式:宝宝骨骼柔软,含钙较少,过早让宝宝习走路容易造成宝宝骨骼变形,宝宝习走路的时间应该是宝宝可以站起来之后。

哺乳期可以抽烟么

从科角度讲,尼古丁不会从乳汁影响到宝宝,当然是有一定量的前提下,在焦油含量10mg的一盒烟以下基本都不会有危害性。为了避免尼古丁影响,最好不要立刻喂奶,间隔六个小时以后在喂奶。

四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四岁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如果四岁宝宝身高体重和标准中的数据相差太大,那么最好到医院对宝宝的骨龄、脑垂体、生长激素、微量元素等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到原因,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岁在宝宝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尤其要注意要宝宝少吃甜食,因为甜食会影响儿童长高。 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质等,以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促进宝宝发育有很好的作用。 适量做运动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益于宝宝的骨骼快速成长。特别是户外运动,能够让宝宝晒到太阳,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到了现在,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

孕妈妈的行为会影响宝宝

孕妈妈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将其自身好的行为通过信息传递给胎宝宝,这对胎宝宝的发育极其有利。 古人认为,胎宝宝在母体内就应该接受母亲言行的教化,因此要求妇女在怀胎时要清心养性、守礼仪、循规蹈矩、品行端正,从而给胎宝宝以良好的影响。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在怀文王时由于做到了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坐立端正,以身胎教,因此文王生而贤明,深得人心。 明代的一位医生也认为“妊娠以后,则须行坐端庄、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

宝宝

宝宝步 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1、使用步车时宜穿袜子。小宝宝步车移动,需要借助腿部力量把车子“蹬”动。这时候如果没有保护好宝宝的小脚丫,一旦意外踢到置于地板上的物体,宝宝容易受伤。 2、设定安全的移动范围。一旦开始使用步车,宝宝就扩大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因此需要设定一个宝宝步车的安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热源、电线等危险物品都不能有。避免使用有尖角的家具,平常使用的桌布最好也暂时撤除,避免宝宝有任何抓扯的可能。 3、加装安全栅栏。如今很多房子的厨房都是开放